今天到教室已经是30分左右了,收了两个班级的作业回办公室,昨天的预习题有3道,其中第二道是很有正解的,{dy}和第三题是开放性的题目,比谁的想法多而妙。
离{dy}节课开始还有30分钟左右的时间,顾不少批改,先把交上来的预习记录整理了一下,喜的是这71本我一本不拉收起来了!做是做了,效果怎样呢?我一本本翻看了一下,主要看的是本子上的第二题和“问题版块”。问题板块是想看看学生的问题我的设计中能否帮助解决,有了{zh0},没有的话,我还可以穿插进去。对于那第二个问题的解答,绝大多数自觉的同学都自行解决了,但是两个班级分别有1个和2个同学我一看这答案就知道他没有预习,不要说思考,连认真看一遍都没有!问题板块的问题就更大了!一个班级一个问题都没有,另一班级倒是很好,问题不错,还挺有价值,“1升有多大?”“1升有多重?”“除了升还有其他容量单位吗?”“比1升小叫做什么呢?”“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这里好多问题在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能得到解决的,但是这“1升有多重?”我倒是真的没有把他这堂课中间,这是下节课的练习,既然今天学习的是《认识升》,而且学生也迫切想知道这1升的分量有多种,那就提前放到这节课来解决。在教学完一升有多重后,我就把学生的问题抛出来了“琦琦在预习记录上给顾老师题了个问题,‘一升有多重呢?’,你们有人能帮助她吗?”下面被问住了,能听到下面小声地嘀咕“多少倒知道的,多重书上没有说”。听到这我心里挺开心的!这个问题问下去意义重大!没一个学生能肯定地回答我有多重,这是书本上预习所没有提及的,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预习的东西与课上的东西并不是xx相同的,在预习过后,上课认真投入还是十分有必要的。二来,我想这样的提问,可以鼓励学生在预习的时候留下预习疑问。先让学生提,起步阶段要形成的是积极的预习态度,至于提问的质量,那应该是后要抓的。这节课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一升有多重,一个是准备还不够充分,没有准备好测量的工具;还有一个是今天的可是也挺紧,我在这里安排的初步的感知,请学生上来托一托,让学生感受下具体的重量,让后然学生一个个说说感觉怎么样,有学生说比“一本数学书重的了”“比一堆数学本重多了”“比我的书包轻”……我想这样的感知比直接告诉学生1升水有多重建立在学生脑中的表象要更清晰,更具真实感。
这样的预习不但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对我自己的要求也提高了,我要花的时间也相对更多了,一上午对我来说更加的忙碌了,收后分析,有目的性地选取,还得再进行批阅,写上些评语。不管做什么事情,起步总是艰难的,所做的事情也是相当多的,如果能起到效果,那我想得到的甜会胜过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