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又是一年元宵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说到元宵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元宵,赏明月,看花灯,猜灯谜,这些想必都差不多,而我们这边还有一项蔚为壮观的盛事,那就是“迎龙灯”,又称“板凳龙”。
板凳龙在浙江省许多地方都有,并与各地乡风习俗维系,历史悠久。据传西汉武帝年间就已兴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延续成为元宵节的一个传统活动。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承载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每当板凳龙出现,往往是围得水泄不通,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震耳,百里灯火不绝。板凳龙由龙头、龙身(子灯)、龙尾三部分组成,俗称长灯。龙头龙尾是重点,由民间艺人精心扎制,龙身各节由男女老少在各家中扎制,每节板凳上都有两盏用竹编纸糊的花灯。制作工艺手法丰富,板凳龙几乎就是一个艺术综合体,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五彩缤纷的图案,花团锦簇的灯彩,都在这一条板凳上展现。节日一到,家家户户抬出自扎的龙身,首尾用很粗的榫销联在一起,几百条板凳环环相扣而成形,民间参予面极广,有的表演队伍延绵可达数公里之长,蔚为壮观,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
迎龙灯早的从正月初六就开始了,到元宵之夜最集中和热闹。祠堂里,五彩斑斓的龙头早已精心扎制完成,由族中长者为龙头“点睛”,这龙神就算活了,供在祠堂正中,专人守护,香火祭品不断。每天下午一听到鞭炮声,各家各户就背着自家的板凳龙,到祠堂里去跟龙头相接。结灯一般要持续几个小时,一切就绪,随之礼炮声响,高喊:“起灯喽!”几名壮汉抬起龙头,几百桥的板凳龙顷刻间都抬了起来。
为龙灯开道的是铜锣手,民乐队,号角、铳声震天,之后是彩旗队,以妇女小孩为主,一个个喜笑颜开;接下来是香火队,都是老年人,他们手持灯笼、点着香;然后是一对“领头灯”也是特别精致,有的叫“领头珠”,引导后面的板凳龙。接着是主角“板凳龙”上场,等待长长的龙灯走过,紧随其后的是不计其数的看灯人,更有很多孩子手上提着一盏小灯笼急追猛赶,队伍浩浩荡荡,乐音炮声喧杂十余里。
板凳龙一般要舞过附近所有的村子,风俗不同,有些是从初六一直闹到十五,有些只闹一夜但这夜是闹通宵的,能把人累个半死,通常一桥灯也要几个人轮流上阵。
如果看见人们冒着被撞倒的危险争相从龙头下面横穿而过,不要感到奇怪,这可是很吉祥的事儿,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龙神的保佑,特别是孩子们会更聪明伶俐。龙灯休整时通常是盘作同心圆歇于地上,龙头在中间,这时若想去中间看龙头,就要从最外面的龙尾处绕着圈走进去,千万不可直接跨过龙身进去,这是对龙神的大不敬,遭来臭骂倒是小事,弄不好还会稀里糊涂就挨一顿拳头。
龙灯在各村做个停留,迎接方要早早备好香案、红包,还要给每位扛灯者分发礼物,这下明白了为何会有这么多提着灯笼的孩子吧,因为手上有灯的孩子也都能得到礼物,不过小不点们身后通常都有一位叫苦不迭的大人,又要照顾人又要帮着拿东西,累得够呛,不过孩子们可不管这些,兀自欢喜着得意着紧跟着。
迎龙灯,最惊险刺激,也是年轻人们最兴奋的项目就是“盘灯”和“拉灯”,盘灯就是绕成同心圆,快速旋转,如果龙灯够长,场面看起来非常壮观,而且很滑稽,龙头在中间,只需原地打转,一圈圈辐射出去,越外圈的人跑动的速度就必须越快,拉扯力量极大,最惨的是龙尾,身不由己被扯得像飞一样快,所以抬龙尾的人需要操练有素、身强力壮方能顶住。盘灯观赏起来最漂亮,在外围看,相邻两圈跑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宛若很多条游龙快速穿梭,目不暇接。
拉灯通常是在宽阔的马路上,龙灯直行的时候进行,这是龙尾及后方对于盘灯时遭受之苦的“报复”,队伍行进中,尾部突然站住不走了,像拔河一样拼命往后拉,拉得“嘎嘎”作响。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倒戈”,那么连龙头都顶不住整条龙只能往后倒退,龙尾变成了主导,这时算是扬眉吐气,好好出了口恶气,有时甚至能拉回几里路,不过悲哀的是倒退的这段路{zh1}还是要重新走回来。
盘灯和拉灯时总是呐喊声和尖叫声此起彼伏,两边看灯人和灯前灯后追随者乱成一团,甚至还会有躲避不及被撞者的哭喊声,有一定危险性,一般不会出事,不过队伍内部玩得过火了怒气涌上心头,吵架打架的事也偶有发生,此类事件最终成为节后人们津津乐道的辩题和谈资,而且版本不一,各执一词,貌似回味无穷。
我们小时候很喜欢数龙灯,从头数到尾,那时几百桥的龙灯就算很长,数到眼睛都花了。不过现在越来越长,据说目前为止最长的是3600多条板凳组成,长约5.5公里,其盘成的同心圆,{zd0}直径达1.75公里,扛这条龙的包括替补队员有5000多人,观看的则有20多万人,活动从下午6点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3点结束。场面之壮观,可想而知,就是不知道现在数龙灯的孩子们,会不会直数得口干舌燥,眼冒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