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全丰花灯:百姓喜闻乐见民间艺术奇葩_晨曦拾梦_新浪博客

修水全丰花灯:百姓喜闻乐见 民间艺术奇葩

 

全丰花灯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杨大会(左)与戴水平一有空就坐在一起切磋花灯灯具的制作技巧。


 

传统的全丰花灯式样。


 

曹泽民在研究花灯曲谱。


 

  古老艺术形式

  面对现代人新的需求,古老的艺术形式必须经过变革才能焕发生机。而要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必须从自身找动力、从历史挖掘素材、从源头找到前进的方向。

  据史料记载,江西修水县全丰花灯艺术起源于宋代。曲调属江西曲艺,调式以徵、羽居多,商、角次之,特别强调主音上方五级,与全丰方言紧密结合。

  花灯的唱词多衬词、衬字、衬语,几乎每一句都出现啦、啊、吧、嘞、哟、喔、喂等衬字。如“荷花哩”、“溜子妹”、“牡丹花”等衬句在曲调中起着句间连接、句中扩展、句尾补充的作用。衬词、衬句为花灯调润腔着色、渲染曲情,极具艺术感染力。

  全丰花灯是当地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每年春节起鼓发灯,一直要闹到元宵,各路灯队,四方云集,烛光连天,锣鼓震天,歌吹达曙。灯班进村前,先送灯贴通知对方,出发时,书有“春节快乐,某某娱乐花灯贺”的牌头开道,一路上所过村户,皆以饼豆、花生、米酒款待艺人,上梁做屋之时,也请花灯助兴。

  农民常常在劳作之余,敲着脸盆、石器也唱上一出花灯调,见什么唱什么。因此全丰花灯调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是一种流传在民间的乡土艺术。数百年来,人们在劳作之余,婚嫁、庆岁之时,伴随着铿锵的锣鼓,手舞足蹈,放声高歌,以这种粗犷、豪放的民间艺术,尽情地表达喜悦的心情。

  土地革命时期,修水县成立了一个讲演团,经常为老百姓表演戏曲、歌舞和花灯调。他们曾用全丰花灯调《十二个月花》谱写了《十二个月革命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革命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湘、鄂、赣边区广泛流传。

  新中国成立后,全丰花灯得到了很大发展。上世纪60年代,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由修水县文化馆干部以全丰花灯的曲调为蓝本,创作了歌颂农业丰收的《太阳一出照山崖》,参加九江市文艺汇演获奖。1979年,修水县文化馆对传统的全丰花灯曲调进行发掘整理,重新录音记谱,重新排演。其中传统花灯调《十带货》、《六个月花》、《下南京》、《十个月迎春花》等,在九江市民歌演唱会上被评为优秀节目,演员丁来稳、丁明生得到大会奖励。如今全丰、塘城两地有花灯队20余支,龙泵段、黄河段、绿豆窝、黄袍冲、杉树坪、上源村等地的花灯队均配有锣鼓、服装、道具设备等,吹拉弹唱,人才济济,演员中年龄最小的16岁,年长者已逾古稀。

  “全丰花灯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热闹、优美、活泼、真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灯’与‘戏’、‘戏’与‘灯’自然糅合,可说是‘灯’中有‘戏’、‘戏’中有‘灯’。这种灯戏结合的现象,虽非全丰‘专利’,但灯戏结合尤为直接,尤为紧密,尤其能体现出它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全丰镇黄婆冲村村民、演了30多年花灯的戴祥华如此评价。改革开放后,很多灯队在演出花灯调的同时,还兼演幽默小品、戏曲片段、流行歌曲等,其表演效果妙趣横生、令人捧腹,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戴祥华介绍说,全丰花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面对新的历史阶段、新的时代潮流,修水各相关部门正在对其进行积极的发掘、整理和保护。他同时也指出,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必须经过变革才能焕发生机。而要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必须从自身找动力、从历史挖掘素材、从源头找到前进的方向。

  “现在花灯走进了校园,学生们能接受系统教育。培育更多接班人,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乡土传绝技

  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记者一早从修水县城出发,眺望美丽的黄龙山,沿修河而上,直奔江西修水县西北的鄂赣交界处。约2小时以后,就到了花灯之乡全丰镇。

  在全丰花灯发源地全丰镇黄沙段村,记者见到了全丰花灯的传承人曹泽民,他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个名叫西平屋的小巷子里。古老的西平屋虽然部分被拆除,新建起小洋楼,但从现存的中堂不难看出当年是何等巍峨气派。曹家门前有两口水井,水清见底,名为“双井”。顺着歌声,记者在修河的源头全丰河畔找到了“鸭司令”曹泽民。

  鸭在河中嬉戏,他在岸上歌唱,直到我们惊动了鸭群,曹泽民才发觉记者一行的到来。握着他温暖粗壮的大手,面对这个满面红光的汉子,记者怎么也不能把他与一位63岁的老人联系到一起。没见他之前记者还想象他是一位带着眼镜、后背微驼的老人。

  说起花灯,曹泽民十分兴奋。他告诉记者,13岁时他就开始主唱旦角,一直到现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唱花灯的传统从未间断过。1953年,父亲带队到苏区大队演出,一演就是7天,年仅6岁的他跟着去帮了7天忙。那时剧目主要有《下南京》、《十个字》和《十个月接状元》等,有时也将土改的宣传口号和革命歌曲改编成花灯歌。以后每年他都跟着父亲到各村演出,看多了,也就学会了。

  曹泽民介绍说,“那时候以彩灯隔开的表演区域,演出时好一派祥和吉庆的壮观场面。”由于道具非常简单,不需要舞台、幕布,在田间、草地、厅堂、庭院都可以演。主要道具是一驾竹车、一匹竹马和一些彩灯,外面用纸糊或布围,所以也称“竹马灯”。彩灯为六角或八角长方形,贴有花卉图案,如姑嫂推磨、老鼠缘梁、八仙庆寿、金鸡报晓、姐妹观花等,数量可多可少,视灯队规模而定。

  “我们都是跟着父辈走村入户唱花灯,耳濡目染学会的,还有很多东西是自我摸索出来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能唱花灯的越来越少。但是现在花灯走进了校园,学生们能接受系统教育。培育更多接班人,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经常客串讲课也是曹泽民饶有兴趣的事情。他告诉记者,2007年下学期,全丰中学开设花灯课,乡土艺术{dy}次进入了校园。

  “上花灯课最有味道,我们每周就盼上这节课。”初二(2)班学生曹玲丽兴奋地告诉记者。她曾多次与同学们一起参加省、市级的花灯表演,还获过奖。当着记者的面,她即兴唱起了花灯《下南京》的片段,引得同学们都围了上来跟着唱,欢笑声不断。

  “现在初一、初二年级每周一节花灯课,初三两周一节课,我和另一位老师分别授课,有时还请各村花灯队的师傅来讲课。”负责授课的戴水平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全丰中学已成立了学生花灯队,其中38位学生参加过省、市、县级演出。

 

  戏灯共发展

  他们在保持全丰花灯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从不规范到规范,从而推动全丰花灯走向市场,进而依靠自身力量繁荣壮大。

  在曹泽民的家里,竹马、方灯和彩旗等花灯道具整齐地摆满了一个房间,这些道具都是他和乡亲们一起扎的。说到他家唱花灯的传统,曹泽民告诉记者,现在他家四世同堂,上至80多岁的父亲,下至23岁的孙儿,都会唱花灯。春节期间,全家人聚在一起就是一个花灯队。

  曹泽民一边拿起一个花灯道具,一边饶有兴致地告诉记者,全丰花灯开场内容多为即兴表演,说唱均用地道的全丰土话,如:“要我讲白就讲白,讲得白来听不得……若要花灯看,伙计们开锣鼓。”
  现在流传较广的花灯曲目有以外出经商为题材的《下南京》;有以谈情说爱为题材的《拜新年》、《打戒箍》、《十个月摘花等郎来》、《挑妹饮酒》;有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劝夫》、《下麻城》;有以咏花吟春为题材的《十月莲》、《十个月逢春花》、《十二个月花》;有以劳动生产为题材的《十二个月采花》;有祝福纳吉的《接状元》等。

  曹泽民说,花灯的伴奏以打击乐器为主,云锣、锣、小鼓、钹齐奏,有时唱腔中合以胡琴、笛子、唢呐托腔。在全丰这个古老神奇的地方,浸润着山川清淑之气的全丰地方文化丰富多彩,全丰花灯和宁河戏是其中的两朵奇葩。如果说宁河戏是能登大雅之堂的“高雅艺术”,花灯则是扎根百姓心中的“乡土艺术”。

  为了整合资源、促进全丰花灯和宁河戏共同发展,全丰镇以宁河戏班底为基础,融合各村花灯艺人,于2007年正式组建成立了“全丰农民艺术团”。艺术团现有演艺人员40名,其中专职演艺人员30余人,艺术团的全部经费都来自于全体演艺人员的捐赠,最多的捐赠5000元,少的捐赠1000元,共计15万余元,购置演出服装、道具,加上宁河戏班原有大量服装、道具可以通用,该团装备十分齐全。

  全丰农民艺术团组建后,经常参加县内外各种演出。作为全丰农民艺术团团长的镇文化站站长杨大会,总是和身为总导演的全丰中学艺术教师戴水平形影不离。“只要提到花灯,我俩就兴奋。”年近五旬的杨大会一聊到花灯,就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他和戴水平钟情花灯一生,为了筹备艺术团,他们个人捐款都达几千元,其中还不包括演出工资。

  最近杨大会、戴水平两人正在策划一件大事,就是成立全丰花灯研究会。他们将邀请高校专家、当地文化爱好者、各村花灯队的主要成员参加,将乡土艺术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每年定期举行研究会。农闲时节,邀请各路花灯集中表演、切磋技艺。通过研究、切磋,他们在保持全丰花灯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从不规范到规范,从而推动全丰花灯走向市场,进而依靠自身力量繁荣壮大。

  目前,他们正在收集、整理花灯歌词曲谱。流传了千百年,花灯调都是祖辈们口传心授的,很少有书本传世。杨大会、戴水平的工作之一就是请来各路花灯队,将他们的演唱录下来,整理成文字。戴老师则凭借其深厚的音乐基础,将花灯调的曲谱记录下来。近年来,他们共收集了花灯曲目28首,曲调32个,并计划在2012年前完成花灯歌曲、花灯故事的收集整理工作,然后结集出版。现在他们收集的这些资料正是校园教学的素材之一。

  记者还了解到,在全丰镇南面,一栋别致的小洋楼正在建设之中,那是未来全丰花灯研究会的办公地点。此外,全丰商人曹海燕正在与全丰农民艺术团团长杨大会联系,准备为其提供研究、发展资金。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修水全丰花灯:百姓喜闻乐见民间艺术奇葩_晨曦拾梦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