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技术这点事儿。。。。_曹永根_新浪博客





    很客观的说,能把技术这东西当成一种文化概括并表达出来的人不多。老友说自己搞了大半辈子技术,有多难的坎儿都过去了,但是始终觉得有种感觉是不舒服的,他总想和人说说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总想和人象拉家常一样聊聊技术。但是每次都是话不投机的让人觉得仿佛自己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怨言似的。

不巧的是,我也是做技术的,我能理解这种感觉,让我和人聊我也头疼。看着身边那些文字工作者心领神会般的龇牙笑着说技术不就是看管和摆弄一下设备解决一些基础性把戏而已的时候,我也哑口无言。

下面就来说说技术这点事,既然要说事,就要有入木三分和孔武有力的决心,不仅如此,还要触及以里。于是便要触及到一些人一些事的利益。那么触及就触及吧,毕竟咱不是来做寒暄的。

为什么说技术还很少被客观的概括?因为在我们这一亩三分地技术的张力和拓展力是最窄的,技术工作者面对的人和事都是简单直白的。其次还在于很多技术人是欠乏一种能力去沟通和表达。于是有的能干会干但无人知;有的人尽皆知却做不来事情;有的要故弄玄虚当大仙;还有的戴上口罩自恃德高望重。这种由人表现出来的技术行为我们暂且把它称为“人为技术”,这种技术在外行看来和看病一般,若是你不在行,一元治的病就要掏一百,还得笑着。

当然技术还是要由人来表现的,说白了无非是用一种技能来维持一种实体或是用常年累月的经验来重复。技术本身是缺乏人文情怀的,没有可以这样或是那样的圆滑办法,只有会与不会的直接了当。长期受到这种思维模式的浸染使得大多数的技术人变得生硬和木讷。或者变的慵懒混饭,或者变得独占高楼。这点倒是和武术有着共同点。所有会武术的人总要和人比个高低,到头来不是隐居就是当{dy}。而恰恰武术的本质是强身健体,而技术的本质则是服务。在理解程度欠乏之下,技术当然要成为“人为技术”。而在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之下,很多技术人就会剑走偏锋,或是当大仙,或是戴口罩。

那么技术现状是什么?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上层支持,再好的东西也无从浮现;如果没有一个妇孺皆知的表现手法,再棒的戏也不会叫座;如果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技术思路和构架,技能再高超的人都不知要去做什么。所以管理混乱、青黄不接、技术专有、不正之风等这些影响是自然而然而来的。在一个没有中心思想和主题的框架下能产生的种种问题,我们很荣幸的全都涉猎了。

   在这暂且把职场的层次分为两种,{dy}层业务类型。其中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这三种都涉及到技术。比如说技师(铁匠、花匠等)、土木、养殖等等属于自然科学类,而经济、法律、高科技技术等属于社会科学类,人事、行政、文字、文艺、设计策划等属于人文艺术类。第二层是政治类型。其中由低到高的程度为政策型、思想型和掌控型。

下面跑一下题说说管理,它的实际表现并非只是上传下达的执行,上传下达这本是初级阶段具有的特性。高级管理是结合实际情况夹杂着自身独特的思想进行的掌握和控制,突出的是掌控能力,不是政策执行,也不是纸上谈兵。举个例子来说,好比我们说的人事管理往往就是执行上级文件制度和政策。大多数人事干部的绝招就是照章办事。偶尔也会有人达到了思想型的层度,但由于身份和执行力的限制只得纸上谈谈,所以更进一步能达到掌控型的人所需要的魄力和能力以及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

在广电系统中,居多的是行政、文艺、技术类的职工。而技术升华的过程相比行政、文艺方面来说要慢的多,这点是路人皆知的。我认为技术干部的升华和转型是最为艰难的,是一种技能到思想的转变。不过若是技术干部转型升华成功,就能有更大的威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信看看xxx、xxx、温家宝、吴邦国,再看看xxx、朱镕基、李鹏等等,所有这些人皆出身于工程技术。所以说技能的娴熟到技术思维的灵活运用再衍生出管理能力的游刃有余是技术的蜕变链路。而中间至关重要的是技术思维环节。可以说技术思维是一种很独特的掌控基础,也并不是所有技术人都具有技术思维。这种东西的培养需要很多技术之外的基础。

比如说我们要盖个房子,先要选址、测绘、备材等,后来要实建和验收,中间要考虑周边的水、电、暖、环境、交通等问题,这全部归纳成一条线其实体现的就是技术思维。它对人的逻辑能力起着很大的激发作用。当然有人说你办一件事也需要很多步骤也需要考虑很多影响,但恰恰技术面对的实体,是物质类积累创造。这有别于搞理论研究和人和规律打交道的精神类积累。所以看得出技术是更接近于生活的理论,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和方法。生活的改变使得技术随之改变,所以说谈xx,技术是达不到的。因为生活的方向是难以表达的。也因为发展和变革是没有最终界定的。而精神类的东西却因为受到人感知的影响是可以有xx界限的,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两种东西本质上的区别了。

技术的理解程度其实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映。有人说人这辈子最难的事儿就是看清自己,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往往一个自知的人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在干什么、自己要得到或是达到什么。这和孔子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道理是相近的。而技术也是这样,首先要明白技术是什么,自己为什么做技术、做的是什么技术,这种技术的价值在哪。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技术的相关理念。

1、人事管理

以人为本的方法,首先是识人。这要求你能辨别出哪些人有成为人才的潜质。第二步是用人,这比识人更难。如果要持之以恒的用人,着实需要一定的手段。而往往单独人事管理部门的作用只是行政后勤类的,人事管理的高度是在综合部门中实现的。好比电视台的王台,以前是人事干部,现在把其人事管理方面的很多经验带到了这个台长岗位中。所以这样来看,至少电视台的整个用人机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而引发了很多东西的改变,能让人实实在在的看到。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而这种管理办法如果单拿出来,也不过是按照政策制度做做工资管管档案之类,缺乏实体。所以说人事管理办法必须有环境的搭配和具体的对象才能实现。也所以说现在我们所说的政工、人事类的部门也只能做一些缺乏实体的操作,这些部门相当于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

而这一点在技术上也不例外。技术上的人事管理在于对人的识别和运用上。如何使得技术安全化,用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如何使得技术的xx化,不做重复的工作,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如何给技术人一个可见的平台发展;如何培养一种技术氛围来保持住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工作精神;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并创新已达到更高的技术平台;如何从技能方向培养出技术思维进而培养出管理能力;如何让技术和其他工种更有机的结合,更优的服务于他人;这些应该是现今技术所追求的东西。

2、设备管理

当然,随着智能化、自动化、科技化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可以说技术可以抛开复杂的人事管理。精简人员,高投入,高科技含量,达到无人值守有人留守的程度,甚至达到全自动化的程度。这本是发展的必然。而技术本身也会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设备在这里起了一种基础建筑的作用,若是设备的先进性、智能性、功能性都达到了所有人的需求,那么技术管理大可以脱离对人技术能力的要求。我们甚至可以将技能合并到其他工种中去。好比现在电台的节目制作,是由编辑和主持人自己完成的,和技术部门没什么关系。

    再好比说古代数学家们计算乘除法,一百个人里算的最快的就是人才,但放到现今来看,计算机用xx到微秒的时间就能算几亿次,那么由此看那些曾经得意于优于他人的人都是在做一些无聊的无用功。那么对这段历史这些事情的形容就浅显易懂了。所以说很大程度来讲,技术人事管理只是在一定时期里特定的词汇,在技术完成了其原始积累升华到新形势下,这种东西我们还是要持续做好并做出效果的。

当然这只是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要认清现阶段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所以在中国现阶段的程度来看,我们还是需要培养技术人才,而要大量的培养就需要进行技术人事管理,从而更好的调配技术能力在技术领域中的比重。(这里所谓的技术人才是指技术能力过硬的人,能够发挥技术长处,创造技术价值。)

3、技术的人生观

从设备管理里中能看出技术发展的方向。那么作为一个过渡时期里的技术工作者来说,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孔子有弟子三千,最得意门生七十二人,其中有个叫冉雍的人,孔子称其仁而不佞可使南面。也就是说冉雍这个人有帝王之才,仁是说仁厚,不佞是说口才很差不善言谈。我理解的意思就是品质好德行好,这是心怀天下的基础。我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品质和德行是最基本的东西,能力和思维只是两把双刃剑。缺乏了品质德行,纵使的你的能力超群纵使你的思维敏捷高人一等,也无非山村莽夫。而换句话来讲,如果品质德行都是坏的,那能力和思维也可以成为犯罪工具。

所以说优秀的品质德行加上技术能力再加上技术思维才能成就一个可用的技术型人才。而更进一步的方法论、处世之道、经验阅历的充实才能使得其升华转型成就大业。那么倘若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时,这三点的结合则就要被其他的精神类别兼并了。

说的通俗一些,在排除一些口头上高尚理想情操之外,从事技术这个行业无非是讨得一口饭吃。这是现今国情体制下最无奈的理解办法。所以我以为很多地方对现今这种技术的理解和古代的戏子是有相似之处的。也所以更多时候走人文艺术路线的人比较容易走向行政管理岗位,而走技术路线的人更容易走向设备管理岗位(说白了就是看机器的),这是无奈的。

那么回头看看,当一个走人文艺术路线的人和一个走社会科学中技术路线的人在取得成就之后他们的评价是不同的。一个可以被说这辈子就是学了些理论搞了些政治当了多大程度的官,另一个可以被说这辈子达到了什么技能程度给后人留下了什么物质性财富。所以对某国某首相我们会随着实时迁移很容易忘却,但对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却是多年的崇敬。这是他们最明显的区别。但不是说学了些理论搞了些政治的人不好,这本身就是时代的需要,有需要既是正道。所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能有所为,价值是留给历史和他人来衡量的。

4、与时俱进

首先不得不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技术范围是界定在服务类别里的,为什么要提倡技术?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追求更高质量的服务。

   中国有句古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是一种生存之道。若是本着清高、坚韧的眼光来看,那很多事情就要事与愿违。好比说很多广告是很容易赚钱的,但多是招人反感甚至有的还要被禁止的。于是要产生矛盾,我们不得不去衡量两者的交点。再好比说一味的追求xx和先进,我们可以人前自豪,但更多的是资源闲置浪费、使用率的低下、成本的高耗,这和杀鸡用牛刀的道理相仿。当然这种精神值得弘扬,但放到实际中就要懂得如何打折过日子。好比说我们提倡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其实正是因为不先进所以才要学。但学会了我们该怎么做事还怎么做没什么大的成效显现,因为大的环境是没变化的。所以说追求xx和先进没错,但配套的环境也是必须要高速发展才能得到两者的有机统一。

既然是用来服务的,这种质量有时就需要依赖于被服务者的评价。当然被服务者的立场、环境、心态都不尽相同,所以从主观评价来看,这种好否是很难定义的。所以更加迷惑了服务行业的价值。

   服务行业本应该是最为灵活的,是随着被服务者的反馈而变化发展的。但对技术本质的不理解使得大部分从事技术的人觉得自己有一技之长,不愿意去改变,固步自封。导致了恶性的循环。从而偏离了轨道,成了另类。

5、技术能力的培养

能力这个范围来说,是相当的广。在这里只谈些技术能力,有的时候熟练工被形容是技术能力,你干的多了用的多了就可以说有能力。这本是偷换概念的做法,但因为太多的人这么做也就成了现实规则。

其实能力的体现是结合着人的本质特点的,记忆力优越,脑筋灵活,勤奋刻苦,性格好这都可以转化为能力。

技术能力的体现也是这样,你记住了别人忘了,你操作过别人没操作过,你下了辛苦别人没下,这都可以{zh1}在关键的行与不行中表现出来。遇到一个技术问题,你解决了别人解决不了,旁人看来那就是你比别人厉害。至于为什么厉害旁人是不会去考虑的。这种鉴别方法决定了技术的现状。所以单从技能来看,勤能补拙,多见多练,这归根于人的本质特性。聪明且勤奋的人如果悟性还好,那从事技术来说成才只是时间问题。这其实是归结于人文特性的。所以由此看,技能上的高超其实是一种人文的体现。那么培养技术人才的首要一点就是要挑选这些人文条件好、品质特性优的人。

 

总的来说,技术并非只是孤立的混饭技能,掌握好一门技术可以终生受用。话点到为止,其实技术,也就是这么点事儿。

2010年2月21日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原创]技术这点事儿。。。。_曹永根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