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微囊剂型为何难推广| 原药合成与剂型加工- 中国农资人论坛- 农资第 ...
  来源: 日期:2010-1-27

--------------------------------------------------------------------------------

    据了解,微囊技术是农药制剂研究中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资料显示,这种技术能够使农药的原药成分包裹在囊壁材料中,粒径可达到1-500微米的水平,然后再制成液体或者固体剂型。据介绍,这种微囊只有在400倍以上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属于工艺水平较高的{jd0}科技。由于技术门槛很高,目前国内能够拿到这种产品登记证的企业不超过10家。目前市面上使用微囊剂型较多的为辛硫磷和毒死蜱的微囊悬浮剂,乙草胺的微囊剂型也出现在市面上。

    由于微囊剂型能够克服见光分解的弱点,而且能够显著延长有效期,实验证明,如果使用得当,微囊剂型毒死蜱在比常规剂型毒死蜱少用一半量的情况下,持效期延长了一倍。而且对环境是友好的。由于采用有机物质或者植物油作包衣,而且能够用水作溶剂,因而对土壤环境没有污染。

    目前,微囊剂型主要应用防治地下害虫、森林农药以及果树棉蚜的防治,可拌种也可喷施,在山东等地已经取得了不错效果,例如在防治花生蛴螬方面能够实现数月有效,在除草上的应用也正逐渐成为企业研发的热点。

    微囊剂型难以推广,首先在于价格偏高。据介绍,使用微囊剂型后根据各家技术不同,每吨农药的成本大概提高6000-10000元,价格的偏高阻碍了微囊剂型的推广。其次,农户对微囊剂型的认识不足,也成为其推广的困难。要想实现大规模推广,需要让农民认识到这种剂型的优点,微囊剂型也就好推广。



郑重声明:资讯 【农药微囊剂型为何难推广| 原药合成与剂型加工- 中国农资人论坛- 农资第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