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到了向人民公开转基因大米真相的时刻了_lindaplx的空间_百度空间

北大博士:到了向人民公开转基因大米真相的时刻了

作者:     文章发于:     点击数: 4547     更新时间:2010-2-26  

2010-02-24 |到了向全国人民公开转基因大米真相的时刻了——呼吁两会xx转基因大米的问题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原文:

    前一段时间,有很多的网站都在攻击我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担忧,我认为这是有关利益集团的行为,而不是科学的行为,所以我是不会在意,也不会害怕的。我用真名实姓就是为了能公开讨论问题,而不像那些懦弱的人匿名搞什么人身攻击。为了使我们的每一位公民都享有食品安全的保证,我希望有关部门,尤其是农业管理部门和国务院,应该开放大家讨论转基因作物安全的话题,而不要封锁消息,搞一言堂。

     作为这次最令人担忧的转基因大米中的BT蛋白,很多人认为BT蛋白很安全,他们的理由是BT蛋白农药用了上百年,而且其原理只对昆虫致病,所以很安全。很多网站都这么介绍,“苏云金杆菌简称B.t.,是包括许多变种的一类产晶体孢芽杆菌。可用于防治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特别是鳞翅目的多种害虫。苏云金杆菌可产生两大类毒素:内毒素(即伴孢晶体)和外毒(α、β和γ外毒素)。伴孢晶体是主要的毒素。在昆虫的碱性中肠中,可使肠道在几分钟内麻痹,昆虫停止取食,并很快破坏肠道内膜,造成xx的营养细胞易于侵袭和穿透肠道底膜进入血淋巴,{zh1}昆虫因饥饿和败血症而死亡。”有人还进行了人体试验,“对18名志愿者每人每天吞服30亿活芽孢,连服5天,4~5周后检查,一切化验结果正常,xx性反应。”

   但其实呢?我国有关的食品管理部门早就知道苏云金杆菌对人体是有毒害的,决不是在18人试验中那么安全的!那个自称“打鬼”的匿名胆小鬼说,我的论文不能作为依据,好,那么看看国家官方杂志《食品科学》,早在2007年28卷第3期的357页就已经撰文,揭示出苏云金杆菌其实与人体的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菌,而后者被认为是可以引起致命性呕吐和肠胃炎的病原体,其产生的热稳定性毒素可以在30分钟内引起人体发生呕吐,并曾经导致一名17岁的瑞士男孩由于呕吐引起的肝衰竭和横纹肌溶解而死亡。目前的研究发现,以前的所谓蜡样芽孢杆菌中70%是苏云金杆菌,而且目前商业用的苏云金杆菌菌株(我们的农药菌株)含有呕吐毒素和肠毒素基因。所以,目前我国的很多农产品和畜牧产品都受到了这种农药菌的污染,有些人甚至说被污染的牛奶是特意添加了苏云金杆菌益生菌的,很多人因此腹泻,但都被归结为了乳糖不耐受症等疾病,从而掩盖了BT致病的事实。

    所以,BT是否安全是一目了然的,所以欧美国家不再本国推广转基因主粮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如果搞转基因小麦,美国一定会干涉我们的。有人说,BT危险不能说BT蛋白危险。我认为转BT蛋白基因更危险,原因很简单,我们即使用了再大剂量的BT农药,在吃米前,我们也要脱粒和淘米的,所以是有机会避免毒性的。但是,一旦转到了内部,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和米分开呢?其次,BT基因本身在大米细胞内表达的量,我想是很难控制均一的,一旦产生了高表达的毒株,我们怎么才能铲除它呢?再有就是,BT基因在大米细胞内是否会发生变异,产生有毒的毒素呢?是否每次种稻子之前,我们都要对每粒种子进行基因鉴定呢?那么这些费用将远远超过其增产带给我们的效益。当然,上面的这些问题,我都不是本行,我也不懂它们的危害和解决办法。但是,作为一名免疫学的研究人员,我认为我们最危险的是,目前的一切实验都只是单用BT蛋白做过敏实验,但是BT蛋白在植物体内如果结合了其他蛋白,就可能引起新的过敏问题。这就好像是青霉素,其本身不是抗原,也不会引起过敏,但是其杂质或体内的降解产物,能与人血浆蛋白结合,激发机体产生IgE型的抗体,引起致命的xx和休克。BT蛋白也有这种潜在的危险。

    我不信仰任何宗教,也不是xx的保守主义者,我支持转基因,也进行转基因的研究,我只是提醒对于食品安全这种关系人民健康和后代幸福的事情,不要轻率和盲目。很多人嘲笑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反转基因的实验有缺陷,那么现在转基因实验室做到安全性结论,却没有任何免疫学的证据或者证据不充分,也是很不科学的和没有价值的。

    所以,我呼吁有关部门开放关于转基因大米安全性的讨论,尤其是希望两会的代表和管理部门的官员能xx这件事。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附:《食品科学》的论文

   





2010-02-08 | 转基因水稻安全性评估,正在制造又一个“三聚氰胺”——质疑遗传改良xxxx实验室对安全性的评价

据瞭望周刊2月8日报道(),   “作为转基因稻米的培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xxxx实验室(下称改良实验室)xx肯定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改良实验室在给本刊记者的回复中介绍道,“我校转基因水稻品系使用的是专一高效杀虫Bt蛋白。目前发现,只在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的肠壁上有这种蛋白质的结合位点,因而该蛋白能选择性地杀死该类害虫。而人类肠道上没有该蛋白质的结合位点,故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人类认识Bt蛋白的来源生物苏云金芽杆菌已有100余年,安全使用Bt蛋白作生物杀虫剂有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Bt作物已超过10年,目前没有过敏性反应的报告”,“实验室和田间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生存能力竞争、基因漂移等方面,该品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安全的”。回复称,有人担心长期食用转基因稻米的安全性,“小鼠灌胃实验”的结论可供参考讨论:该实验按照大鼠体重,每千克用5克抗虫BT蛋白每天两次灌食。8天后,各组动物体重和脏器重量无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华恢1号”稻米中抗虫蛋白含量≤2.5微克/克,要达到5克/千克(抗虫蛋白与体重的比率)的接受试验的剂量,体重60公斤的人需要吃120吨稻米。回复称,按照这个实验结果推理,如果按照每天吃500克稻米计算,一个成年人即使吃“华恢1号”转基因稻米657年也应该是安全的。关于这样的安全论证方式,回复表示:“这个推理可供大家讨论。”并向本刊记者介绍:“近年来,我们的科研人员长时间试吃了两个品系的大米,口感良好,而且健康状况良好。我们也愿意重申,一旦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后,我们科研人员的米缸里全是转基因水稻,到时候欢迎媒体监督!””

    我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对这样的回答感到十分的震惊。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专家在讨论食品安全的情况时,会这样的不负责和不科学,这甚至让我再次怀疑,我们的农业科学家是否除了会发明(其实是“推广”美国的专利),三聚氰胺饲料以外,就没有别的能力了?只是用5g/kg的BT蛋白为了8天大鼠,就认为安全,其实是很荒谬的。举一个三聚氰胺的例子吧。在1945年,的一个实验报道:将大剂量的三聚氰胺饲喂给大鼠、兔和狗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大鼠口服三聚氰胺的半数致死量大于3克/公斤体重。如果据此认可BT蛋白安全,那么三聚氰胺也是安全的,可以掺在大米里吃了。如果按照每公斤奶粉添加不超过2.5mg的三聚氰胺,人类每天吃500克奶粉,一个成年人即使吃三鹿奶粉400年,也不应该中毒,那么我们还制裁和查处三聚氰胺奶粉干什么呢?!可是,后来发现,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也只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2007 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掺杂了≤6.6%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粉是宠物食品导致中毒的原因。从1945年到2007年,经过了整整52年,才证明了三聚氰胺的毒性。所以,我们如果不慎重,那么今天认可的BT蛋白,就可能是明天被后人唾骂的三聚氰胺了。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和子孙负责。所以,这个所谓改良实验室认可BT蛋白,不过就是认可了又一个三聚氰胺罢了。所以,认可转基因作物的安全,必须要由专业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来认可。

     而且,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我们的改良试验科学家,竟然用卖大力丸的手段,现身说法地说:“近年来,我们的科研人员长时间试吃了两个品系的大米,口感良好,而且健康状况良好。我们也愿意重申,一旦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后,我们科研人员的米缸里全是转基因水稻,到时候欢迎媒体监督!”这根本就不是科学的态度。我甚至质疑,他们这样用人体进行试验,有没有通过伦理委员会的论证,是否得到过批准。而且,上次亨氏婴儿米粉转基因事件,是不是他们进行这种人体试验的一部分。有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还有就是,如我上一篇的博文中提到的,BT蛋白可以引起哺乳动物免疫器官损害和造血抑制,且可以与小鼠的肠道细胞结合。同时,BT蛋白可以引起哺乳动物产生IgG和IgE型的抗体,且可以引起皮肤试验中的I型超敏反应。这些铁的事实竟然被改良实验室的科学家否认了。所以,这样的改良实验室的食品安全试验结果是不公正的,片面的和不科学的。所以,至少从免疫学的角度讲,BT蛋白的安全性目前是不能肯定的,这也是欧美不用他们的主粮——小麦进行转基因的主要原因。希望我们的有关部门能重新考虑批准转基因水稻,以免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2010-02-02 | 希望农业部能重新考虑批准转基因大米——评“转基因水稻安全性遭质疑 xxx称不能预知危害”

     据中新网报道,“欧美科学家都不敢断定这项技术一定是安全的,中国科学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拿下安全证书似不稳妥”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发自北京 “中国成为国外转基因粮的生死试验场”“民族的噩梦”……已经两个月了,有关的各种担忧仍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并逐渐蔓延形成一种恐慌。有的论坛还发起“反转基因主粮”的签名活动。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获得两个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及其同事。这是中国首次为转基因水稻颁发安全证书。在持续出现的质疑声中,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的获得者——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一改低调,在1月6日宣布,“转基因水稻最迟5年内走上中国人的餐桌”。 农业部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三名委员近期做客人民网时,则批评媒体和公众的负面舆论,阻碍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进程。他们宣传的转基因水稻的两个好处,一是减少农药用量,二是会增加产量。 

    对此,“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科学家不能xx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水稻专家xxx说。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透露,转委会里三分之二是转基因科学家。“里面的很多人是正在申请专利或申请通过者,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成员非常少,这其中包含的利益是更让人担心的问题。”

     对于这个事件,我也感到很严重,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担忧。由于上次,亨氏米粉转基因事件,我对BT蛋白转基因有了一些兴趣,并进行了文献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这个网络平台上)。我简要说一下:

     1)BT蛋白对于昆虫细胞的毒性可能并不特异。实验证明,BT蛋白不仅可以溶解昆虫动物的肠道细胞,而且可以溶解非昆虫细胞来源的磷脂双分子层,并且可以与哺乳动物的肠粘膜细胞发生结合。因此,在高浓度的时候,可能会对哺乳动物造成毒性。

     2)BT蛋白在人体中能够蓄积,其长期毒性不能低估。虽然,BT蛋白对于小鼠的LD50为20g/KG,但其蓄积系数大于6.24,长期摄入可造成肝、肾细胞空泡化,肾血管上皮细胞变性,等肝肾功能损害。

     3)BT蛋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动物实验证明,长期大量摄入BT蛋白,可以造成机体红细胞减少和造血抑制,同时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动物实验还表明,摄入BT蛋白的小鼠,其脾脏和胸腺等免疫器官出现明显的萎缩,T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4)BT蛋白具有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动物实验证实,BT蛋白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出现抗BT蛋白的抗体。这些抗体可能识别那些积蓄于自体细胞(如肾小球细胞)表面的BT蛋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和肾脏炎症。同时,在体内存在的BT蛋白还可以与这些抗体形成循环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导致肾炎或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

     5)BT蛋白可以引起超敏反应。研究证明,BT蛋白可以引起机体产生IgE型的特异性抗体,从而引发I型超敏反应,导致荨麻疹和xx发作等等。

     以上都是别人的研究结果,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参考。为了探求真相,我也亲自做了实验。我从北京科技大学获得了BT蛋白,请我们实验室的一位老师制备了抗BT的特异性单抗。同时,在小鼠中,BT蛋白确实可以引起IgG和IgE型的特异性抗体应答,但没有检测到IgA。在皮肤实验中,BT蛋白还可以引起人体产生I型超敏反应。此外,BT蛋白在体外还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继续实验和发表这些结果,而且有人也劝我,应该相信政府的执政能力,不会冒然推动BT转基因大米。所以,我相信政府的专家,我希望农业部能重新考虑对转基因大米的批准。至少,应该对其免疫的安全性进行重新评估,我愿意义务为他们打工,做这个研究。因为这也关系到我自己和我家人今后的食品安全。如果,农业部不能认真考虑这件事,我也愿意和xxx院士一道去阻止其上市。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

     附文:

    



郑重声明:资讯 【北大博士:到了向人民公开转基因大米真相的时刻了_lindaplx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