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洞中桃源_邱云安_新浪博客

散文  洞中桃源

洞中桃源

邱云安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几经颠簸之后,就来到了一个隐藏在竹海和密林中,四面被青山簇拥,村庄与山林竹林紧紧连接的世外桃源。村庄后面环环围住的那一圈山,简直是村民们墙壁之外的另一堵墙,一堵绿色的高耸的墙。想必是村庄里古老的歌谣、柔软的炊烟、时断时续的鸡鸣狗吠把附近的山峦迷住了,于是它们慢慢地贴近,再贴近,几乎是把村庄紧紧地环抱着。如果把叠叠的青山比作慈祥的母亲,那村子就像是在母亲膝盖上盘腿坐着的乖巧的孩子。两旁延伸的山梁让村子变得狭小而悠长,恰似一口拉长的山洞,我想,这大概就是南洞村名的由来了。

    狭长的山坡上,房子依山而建。把盖着房屋的两面山坡分开的,是一条把各路山泉汇聚而来的溪涧。溪水清澈,映照出两旁安居的房舍。茂林修竹给溪涧两旁的房舍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粉黛。竹笋有时会在自已的床底下冒出来,挖起来就是一盘爽口土菜。任山外,这里的山泉水清亮如一,这里的几十户人家上百间房,其实都住在同一圈绿墙里。白天里一家人出门,房门都不用关。谁家有什么事,站在门口呼唤一声,全村的人都听得分明,该相互照应的,不说二话。一家人的喜事也是全村人的喜事,鞭炮声在山谷里来回震荡,仿佛就在各家的门口炸开,于是赏。一定是因为这里的水土养人,从外面嫁到这里的女人,即使原来肤色黝黑,一段时日后便皮白肤润,宛若脱胎。再泼辣的女人经过这般水土的浸润,也慢慢地温婉柔媚了。

    村口巍然屹立着着几株参天大树,其中有一株古柏苍老遒劲、嵯峨挺拔,需要两人才能合抱。树下立着一块碑文,记录该古柏为乾隆年间栽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苍老的古柏见证着村庄的发展。据村主任邱荣元介绍,以前,村庄与外部世界的连接主要是靠一条逶迤曲折的机耕路,晴天还好,一到雨天,泥泞不堪。那时村里{wy}的一部手扶拖拉机,成为村民赴墟外出的交通工具。墟天是拖拉机最忙碌的时候。要赴墟的人得早早在拖拉机手门口等,拖拉机后斗装着松香桶,或者猪笼,拖拉机手挥手同意后人们才敢上车,上了车的,一脸幸福,没上车的,只得望车兴叹。拖拉机驾驶座多属敞开框架,两侧还可以站人,一般是留给和司机相熟的青年,他们不急着上车。等司机迈着八步,拎着摇把,对准柴油机,蹲好马步,发力狠摇,柴油机突突突的冒出黑烟来,开始行驶时,三五个青年才潇洒的跨上来,单手握铁杆,与司机谈笑风生,衣袂迎风翻飞,保镖般凛冽。当然,更多的是步行,三三两两,肩挑手提,拖儿带女,把一些自产的舍不得吃的农作物或家禽家畜拿到墟场上去卖,换回一些生活用品。后来,村民靠山吃山,农用车渐渐多了起来。前几年,村里9公里多破烂不堪的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路通了,不服穷的南洞人开始从丰富的竹资源方面大做文章。村两委组织种竹大户前往邻县和建阳、南平、永安、浙江、广东等省内外竹制品市场了解行情,学习科学种竹、管竹、加工技术。还请来农技员进行技术指导,创办了竹制品加工厂,竹山变成了金山,毛竹成了村民一笔重要的经济收入。

    也许是这里xx的屏障让南洞人拥有了一种与世无争的安逸,富裕了的村民舍不得这块滋润肥沃的土地,很多村民在出外打工赚到钱之后,依旧回到这里建房,有的还买回了小轿车。临别时,村主任还把我们带到一片向阳的开阔地,乐呵呵地告诉我们,村里正准备在此开发新村,现正在规划呢。想不到这个远在闽西武平东留最边远的革命基点村也有如此大的手笔。

    回望南洞,炊烟袅绕在浓浓密密的林子里,熏香的腊肉悬挂在农家的屋檐下,幸福安宁挂在每一个村民的脸上,是如此的让人羡慕和向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散文 洞中桃源_邱云安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