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药进出口分析及2010年展望_投资独行客_新浪博客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09年中药类商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顺差,顺差额达到9.2亿美元,但出口增幅低于进口增幅10个百分点。各单项商品中,提取物和中药材贸易均为顺差,提取物出口占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的44.8%,位居xx;中药材饮片出口占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的37.92%,位居第二;中成药和保健品贸易出现逆差,中成药贸易继2008年后,第二次出现逆差,逆差额略呈增势;保健品贸易除2006年外,自2003年起一直呈现逆差,2009年逆差额达到2314.5万美元,是逆差额{zg}的一年。
  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仍为中药进出口的主要方式,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中药产品占中药总出口额的83.73%;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中药产品占中药总进口额的68.97%。进口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比17.14%,出口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比7.89%。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是中药进口又一特色方式,2009年以此方式进口的中药商品量达到21754吨。边境小额贸易方式是中药出口的另一特色,2009年以此方式出口的中药商品量达到31875吨,是除一般贸易外,出口数量最多的贸易方式。
  2009年,我国中药材进出口全年表现比较突出,进出口额达到6.5亿美元,同比增加7.2%。其中,出口额5.5亿美元,同比增加6.4%;进口额0.9亿美元,同比增加12.2%,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但是细看上、下半年出口形势却明显不同,上半年和下半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上半年出口明显乏力,一月份出口额同比去年下降30%;下半年开始强力反弹,12月出口额同比上升30%,年初和年尾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状况反映了一年来中药材饮片出口从低估走向复苏情况,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中药材饮片单月出口额连创新高。
  植物提取物产业具有一定的集群效应,各个省市的植物提取物产业各具特色。比如,山东省以生产食品添加剂用途的植物提取物为主,而浙江、上海以生产药用及保健品用途的植物提取物为主。从统计数据看,2009年以出口食品添加剂和香精香料植物提取物为主的省份,出口额都有大幅度增加,比如山东与江西,甜菊提取物出口增幅较大,云南香精香料出口增幅也比较明显。以出口药用及保健品用植物提取物的省市,出口额有小幅下降,比如浙江和北京。
  2009年,我国植物提取物主要出口市场依然是日本和美国,日本市场比较稳定,植物提取物价格和出口数量都保持平稳的增势,日本进口的植物提取物大部分是由日本汉方药企业在中国投资企业来完成药材的前期提取生产的,比如日本津村等企业。植物提取物对美国市场出口额同比增幅较大,主要是原因是出口美国的提取物价格增幅明显,平均提高49.5%。其他植物提取物出口市场表现最抢眼的是印度和马来西亚,同比增幅超过{bfb}。这两个市场与去年表现突出的墨西哥市场相类似,都是由于单一商品出口量大幅上升带动整个市场走势。出口印度的商品多集中于xx色素、香精香料等植物提取物;而出口马来西亚的商品90%以上是甜菊提取物,这些商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
  我国内地中成药主要出口地区仍是香港、日本和美国,占我国内地中成药出口的57%左右。香港是我国内地中成药{zd0}出口地区,出口比例占全国中成药出口的41%, 2009年我国对该地区中成药出口达6734万美元,同比增长6%左右。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香港本地对中成药的消费需求旺盛;二是部分香港客商在美欧等国设有分公司,香港已成为中成药对全球出口的中转站。2009年我国对日本“中式成药”出口量同比下降了22%,出口金额为1462万美元,同比下降了9.5%。另外,2009年底日本政府预算甄别工作组计划将汉方药排除于公共医疗保险的适用对象之外,若实施这一计划,将意味着自1976年以来一直作为医保的日式中药在日本可能成为自费药,这将对今后中国中成药的对日出口产生一定影响,值得我们长期xx。2009年,中国对欧盟地区“中式成药”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9%,出口金额为1026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8%。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的过渡期将结束,到目前我国依然未有中成药通过欧盟的简易注册,这意味着从2011年4月开始,我国的中药在欧盟的销售将受到严格管理,对未来中药出口欧盟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2010年,金融危机对贸易的影响尚未xx,国际上预测,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0%,而欧美经济增长率仅为3%~4%之间。中国经济增长在“保八”成功后,必然会继续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稳步增长的措施,国内医药产业规模也有望随之扩大,中药国际贸易在持续升温的同时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劳动力成本继续提升,企业出口检测、运输、保险投入进一步加大,中药主要出口市场贸易环境尚未恢复等。国际上,美国c法令、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韩国中药材进口实施电子数据库核查管理,这些严管中药进口的法律措施会对中药出口企业带来巨大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频发更是中药出口的羁绊;诸多不利因素,都会对中药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中药贸易的考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打出“携手中国制造”的亮剑之举,也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产品建立了信心;在xx疑难杂症和重大疫情中的突出表现更是得到全球的广泛认知;加强中药原料的溯源性管理,保证更是扩大出口的基础;减少原料型产品出口,进行深加工创品牌是企业升级、发展的必备条件。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09年中药进出口分析及2010年展望_投资独行客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