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民族村、云南大学——云南行(三)_点点梧桐雨_百度空间
21日夜宿昆明,第二天早早起来。在一原同事的指引下,先坐29路车到昆明火车站,再转44路直奔云南民族村。

        下车已经快11点,游人不多,这个季节基本属于淡季。门口很空旷和冷清。门票大人70,孩子35。

         刚买了票,就有人来主动当导游。我和儿子径直走入大门,只见门口站着好几个身穿民族服装的姑娘,围成一圈说笑着。看见我们进来,一位身穿傣族服装的黑黑的姑娘走过来,用还能听得懂的普通话给我们介绍说可以陪我们去转,同时可以录像,走的时候就可以拿到碟。儿子一听挺新鲜,就说这样{zh0}了,回去婆婆他们还可以看到。我看儿子喜欢,就爽快答应,费用100。

        事实证明去这样的地方还是有个导游好。我们一路走,一路说。一是不寂寞,二是能了解很多民俗。我以前去过北京的中华民族村,在里面转了{yt},感觉也很好,却没有这次来的这么细致和丰富。

        我们从大门前“白象迎宾”雕塑群开始,儿子兴奋的对着摄像机大方的介绍自己的姓名、地址。还没走两步,就见到了海鸥。成群结队,飞翔在湖边,岸上,也不怕人,和谐自然。我们象海鸥一样张开双臂,和它翩翩飞舞。融入自然的感觉真是可以忘掉一切凡俗戒律。

        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我钻茅屋,观厨房,进卧室。房间布置都很简陋也很简单,有古朴的美。一路走过去,吉祥的傣寨白塔,壮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源远流长的纳西东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诺族的太阳鼓……一切都是那么淳朴,久远。既原始又新鲜,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我敲佤族的木鼓,品彝族的米线;拿着用美人蕉叶子包裹的糯米粑粑,坐在白族的绣花桌前;趴在太阳广场大老虎模型的嘴里拔它的利牙,一边吃着刚烤的牦牛肉……漫步在洁净的石板路上,目之所及,都感到一种文化的震撼。

       因为时间不凑巧,我们没看上任何表演,不过也不遗憾,表演只是助兴。导游说3点在民族歌舞厅会有一个免费的综合性的民族舞表演,1个小时左右。可是因为还要再等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前后要费去2个小时的时间,影响行程。我们决定不看,去另一个预定地点——云南大学,这有一点小小的遗憾。
        走入云大的校门,迎面便是高高的台阶。虽然已是冬季,台阶两旁依然鲜花盛开,草木葱茏,使人有仰之弥高的感觉。走完95级台阶,便是气势恢弘的会泽楼。这既是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学术史上云大百家xx的聚集地,目前已是云大的行政楼。这里有可追溯到1499年始建的贡院,是明清两代全省举行科举考试(乡试)的考场。矮矮的二层建筑,曾有多少读书人在这里欢笑,又有多少读书人在这里落魄。1946年7月15日,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在这里的至公堂发表了“{zh1}一次演讲”,之后便被暗杀。现在的至公堂飞檐流彩,焕然一新,和当年的白色恐怖形成鲜明对比。我站立其前,回想他那激昂的演讲,令人感慨万千

        文化的积淀就那么不知不觉的一代代相传,而我,只是一个匆匆游客,只能在一饱眼福之后,任思绪去追随他的精髓和奥秘。

                                        2010年02月06日 23:38



郑重声明:资讯 【匆匆民族村、云南大学——云南行(三)_点点梧桐雨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