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南城门18日晚突燃大火,正定南城门大火熊熊燃烧,损失百余万。
正定相关方面介绍说,此次火灾过火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火灾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
城门楼上的两层楼阁xx化为灰烬。失火原因初步分析为燃放烟花爆竹或放飞孔明灯所致。
这让我们不能不想起去年的央视新大楼,一场大火,损失上亿,令人痛心!
今上午,闷雷似的爆竹声夹杂着频繁的炸雷声一直(中间几乎没有间断,只是个别时间声音稍低一些)持续几个小时,到现在,小规模的爆竹声还时而响起......这种没有节制的燃放爆竹习惯就是我们中国人过传统春节的一种重要的喜庆形式,从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轰炸”声此起彼伏,规模一年胜似一年,照此下去,“燃放”的登峰造极就在不久的将来。国人凡事爱讲究“{dy}”,我没有调查过,不知我们国家在燃放烟花爆竹“领域”是否居世界{dy}?
年年过节年年面临这个“燃放”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再谈燃放烟花爆竹实在是老生常谈,甚至有絮叨之嫌。但是,年年因烟花爆竹引起的巨大火灾和人身伤害又不能不勾引出人们的谈论,去年的央视新楼一把火烧掉上亿,今年河北正定南城一把火烧掉千年古迹......让人心痛不已!今中午看了北京电视台一段报道后,我还是忍不住在自己的网络家中跟前来串门的左邻右舍朋友们絮叨几句。这段电视报道的意思是说如何降低烟花爆竹的价格,让它更贴近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开拓烟花爆竹的更大的消费市场。对这段报道,我想这是记者从市场经济角度所做的报道。但是看了这段报道后,又如梗在咽,不吐不快,最近很忙,没空谈天说地,那就少说几句:我不懂太多的经济学、市场学,但我想这个烟花爆竹市场还是不开发的好,烟花爆竹已经很贴近老百姓了,千万不要把烟花爆竹价格降低到人人欲放、家家皆放、甚至不燃放就觉得好像吃了亏一样的程度,那样的话,后果真将不堪设想。我国目前燃放烟花爆竹已到了“滥放”程度,它的危害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那点喜庆。传统的习惯,适可而止是喜,肆无忌惮是灾!“燃放消费”不宜“鼓励”。
国家曾经明令实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处于安全考虑。而后的解禁,是为了尊重传统,顺应民意。但是,对烟花爆竹的燃放,建议国家还是应该采取限制,这种限制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燃放烟花爆竹危害老百姓人身安全和防止对国家财产造成危害,更应该视为这是中国人对保护地球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民族传统习俗经过考证,如果对环境、对人类造成破坏那就是陋习,陋习必须摈弃。希望我们国家的各级媒体宣传应该把陋习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中革除出去,引导我们的子孙后代热爱科学!热爱文明!热爱人类!热爱地球!
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
爆竹是由纸筒壳、火药、封口物质、点火引线等组成。它利用火药在密闭的纸筒中产生爆炸而发出响声,产生热闹气氛。爆竹类产品主要有四类:(1)硝酸盐炮类:以硝酸盐为氧化剂的爆响药制成的产品,俗称黑药炮,含有金属粉的硝酸盐炮又称为硝光炮;(2)高氯酸盐炮类:以高氯酸盐为氧化剂的爆响药制成的产品;(3)氯酸盐炮类:凡含有氯酸盐为氧化剂的爆响药制成的产品,俗称白药炮。含有金属粉的高氯酸盐、氯酸盐炮又称电光炮。
爆竹的燃放对人的伤害极大。燃放烟花爆竹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等。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SO4),在云中形成酸雨(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能强烈腐蚀建筑物与工业设备;酸雨可导致树木、森林死亡,湖泊中鱼虾绝迹,土壤营养遭到破坏,使作物减产或死亡。而二氧化氮会刺激人的眼、鼻、喉与肺;另外还形成城市烟雾,影响可见度;并恰形成硝酸小液滴,也产生酸雨。当然,在燃放鞭炮的过程中不止产生这两种有害的气体,像没燃尽的火药以及剩下的灰尘都是—种污染。由此可见,在燃放鞭炮时所释放的有害物质给空气造成污染。燃放烟花爆竹对人的健康的危害最为直接的是会炸伤人的手、眼等暴露部位,引起急性外伤,并导致终身残疾,给人的生活带来不便,在心灵上留下重大创伤。据报道,我国几乎每年都有因放鞭炮,造成听力受到严重损伤、爆炸性耳聋、听觉迟钝的事例。烟花爆竹产生的噪声能有多大?有关专家称:{zd0}值接近人体承受度两倍。据测定,夜间燃放点区域环境噪声严重超标。按某市环保局过去对燃放点的噪音测定表明,在燃放鞭炮期间,所有燃放点噪音平均值都超标25—30分贝,{zd0}值达到了110多分贝,已接近人体承受度的两倍,堪比大型工业企业的噪音,这种情况下对人体听力带来的损害是毋庸置疑的。
燃放爆竹对环境也有极大的影响。燃放烟花爆竹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燃放的部分主要由硝酸钾和木炭组成,被包裹的燃料燃放时会产生大量的硫化钾、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金属氧化物、粉尘。硫化钾颗粒弥漫在空气中形成烟雾;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引起人中毒。接着气体膨胀引发爆炸及声响,在带爆竹的基础上加上不同性质的金属盐,就会产生耀眼的颜色和亮光。如:加入硝酸钡可产生绿光……
(“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资料来自网络共享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