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是在许多重要农作物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较难防治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子囊菌亚门白粉病目的xx均能引发白粉病,病原物种类很多。该类病菌在温度到10-30℃分生孢子均可萌发,对湿度要求不高,正常情况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因此造成了作物一个生长季节能反复多次受到侵染,一旦发生很快暴发流行的特点,尤其是大棚温室种植环境下,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限制,如何有效防治白粉病成了农民很头疼的问题,极大影响了农业的增产增收。我公司一直坚信:一个能得到农民朋友认可的好产品应该是高效、安全、经济三点兼备的,为了解决农民朋友的实际问题,我公司经过全面深入的市场调查,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筛选和试验研究,终于成功推出了专治白粉病的全新化合物乙嘧酚,经过全国各地的种植大户示范使用,所到之处反响特别热烈。它是当前{zyx}的白粉病防治专用药剂,效果达到进口产品“翠贝”的水平,这是来自田间地头种植前线的农民朋友的评价和心声。
经二年五地山东、江西、湖南、北京、浙江试验,25%乙嘧酚悬浮剂800-1000倍液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显著,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施,每隔7天一次,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对黄瓜生长安全,从2005年开始,乙嘧酚在上海、浙江、海南、云南、广东、东北等地,在各种作物及花卉上进行了示范推广,结果表明,乙嘧酚对于防治蔬菜、水果和花卉白粉病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
乙嘧酚对各种作物白粉病药效非常好,主要是由它的特殊的作用机理所决定的。首先,乙嘧酚与病原菌接触以后,无论对菌丝体、分生孢子,还是受精丝,都有非常强的杀灭效果,并且能够强力抑制孢子的形成,阻断病菌再次侵染的来源和途径。同一般xx剂只能杀灭病原菌孢子不同,乙嘧酚对白粉病的作用位点很多,因此,乙嘧酚的xx效果更加全面,更加彻底。其次,乙嘧酚具有保护和xx功能。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乙嘧酚,能够保护未发病作物不受白粉病菌的侵染。对于已经发病的作物,乙嘧酚能够起很好地xx作用,能够铲除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病菌,能够明显抑制病菌的扩展。
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蔓次之。一般不侵染瓜条。叶片染病初始在叶片背面或正面产生白色粉状小园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白粉状霉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连接成片,布满整张叶片,受害部分发现褪绿和发黄,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褐色的小黑点。{zh1}白色粉状霉层老熟,变成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叶组织变为黄褐色而枯死。高湿条件下,病菌也可以侵染茎蔓和花器,产白色粉斑,症状与叶片类似,病斑较小。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叶柄、花、花梗和果实。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在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可布满整张叶片;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焦枯,花蕾、花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并失去商品价值。
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80%以上,保护地草莓白粉病常年发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与10下旬至12月。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坐果期至采收后期,发病潜育期为5-10天。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发病早,危害时间长,受害重。载植密度过大,管理粗放、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长势弱等,易导致白粉病的加重发生。草莓生长期间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发病加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不同的草莓品种对白粉病抗性有较大差异。(2)加强栽培管理。栽前种后要清洁苗地;草莓生长期间应及时摘除病残老叶和病果,并集中销毁;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3)药剂防治。露地草莓开花前的花茎抽生期和保护地栽培的10-11月和翌春3-5月是预防关键时期。在发病初期,选用25%乙嘧酚悬浮剂1000倍液,在发病中心及周围重点喷施,每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苹果白粉病菌除为害苹果外,还能为害山荆子、沙果、槟子、海棠等。苹果白粉病主要为害苹果树的嫩枝、嫩叶,也可为害芽、花及幼果。苗木染病后,顶端叶片和幼苗嫩茎产生灰白色斑块,如覆盖白色粉状物。发病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全叶,病叶萎缩,渐变褐色而枯死。新梢顶端被害后,展叶迟缓,抽出的叶片细长,呈紫红色,顶梢扭曲,发育停滞后,在病斑上,特别是在嫩茎及腋间,生出很多密集的黑色小粒点。
防治方法:(1)播种期拌种在秋苗发病较重的地区,可采用25%乙嘧酚进行拌种防治,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03%(有效成分)悬浮种衣剂拌种,用药量切忌过大,否则会影响出苗。乙嘧酚拌种能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的发生,而且残效期可达30天以上,还能兼防锈病。(2)xxxx防治一般在早春病株率达5%时选用25%乙嘧酚防治效果{zj0}。一般喷洒一次即可基本控制白粉病危害。其他xx剂如多菌灵、三唑酮等对小麦白粉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这些药剂残效期较短,一般需要喷洒2-3次。
豆类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和豆荚。叶片发病,初期在背面产生圆形的黄褐色小斑,后扩大为不规则的紫色或褐色病斑,并在叶背或叶面产生白粉状霉层;后期病部霉层老熟,呈灰褐色,霉层间产生黑色小点。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沿叶脉扩展成粉带,叶面也出现病斑,颜色由白色转为灰白色至紫褐色,并遍步全叶,{zh1}导致叶片迅速枯黄脱落。茎蔓和豆荚染病,产生白粉状霉层,可使茎蔓干枯,豆荚干缩。
(1)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进行作业。(2)施药人员必须遵守个人防护规则和农药使用注意事项。(3)施药前要准备好防护用品和施药器具。(4)施药时要戴口罩、戴手套、穿长衣和长裤、穿鞋袜等。(5)施药严格掌握标签规定的浓度,不可随意提高浓度,每天施药时间不要过长。(6)中午高温和风大时不施药。(7)施药过程不吃东西。(8)施药结束后及吃东西前要求用肥皂彻底洗手、洗脸和漱口等。总之,施药要做到安全操作,防止药液接触皮肤和进入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