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盆景-ZOL博客

徽派盆景是产生于古徽州区域内的盆景派别,是一个古老的盆景艺术流派,在历史上曾为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

徽派盆景的产生可追溯到宋朝,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徽州盆景艺术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徽州三雕(即砖、木、石)、程朱理学以及徽商的兴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徽派盆景是包括树木盆景、树石盆景、山水盆景、奇石清供在内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盆景艺术派别,其内容非常丰富。

徽派盆景是古徽州人民在徽州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师法自然、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的结果。是徽州人思想文化、道德观念、艺术审美特点的反映,不但丰富了徽文化的内容,也丰富了中国盆景艺术的内涵,在中国盆景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非常的重要地位。

徽派盆景是以古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它以歙县的卖花渔村为代表,包括绩溪、黟县、休宁等地民间制作的盆景。

徽派盆景以古朴、奇特、遒劲、凝重、浑厚为其特色,开创一派独特的艺术风格,以游龙梅桩驰名海内盆苑,并于清乾隆年间在绩溪仁里等地形成了每12年一举,规模宏大的徽派盆景展览。

徽派盆景的产生和发展,与卖花渔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洪氏先人为徽派盆景的创始人。在洪氏的辗转徙居过程中,由洪氏祖先将盆景这种特殊的艺术带到徽州,并在绩溪、歙县等地进行再创作,发扬光大。

卖花渔村培育的梅桩盆景,在全国举办的历届梅展览中,几乎囊括了近12的金奖、银奖和铜奖,足见其实力之雄厚。

徽派盆景植物种类较多。它以梅、柏、黄山松、罗汉松为主,其它如翠柏、紫薇、南天竹、榔榆等也比较常见。通过徽州花农和盆景艺人数百年的精心培育,现已选育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梅花品种,如徽州骨里红、徽州檀香、徽州宫粉、洪岭二红等,甚至连园艺界公认已绝迹数百年的黄香梅,也奇迹般地再现于古徽梅苑。这些品种的形成是经过花农长期选优、人工嫁接、压条存异等方式培育而成。颜色从紫红、朱红、粉红到粉白、素白、淡绿、浅黄等,无一不具备。花型有单瓣、复瓣、重瓣、台阁等,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徽派盆景造型手法独特,花农对幼小的梅条用棕榈叶片进行定胚造型,每两年重新调整一次,较大的枝干改用棕绳蟠扎,待主干大致定型后再加工侧枝,对小枝则只作修剪不作蟠扎,形成了粗扎粗剪、剪扎结合的造型艺术手法。

徽派盆景多地栽造型,成形后再选盆配座。在卖花渔村数十公顷的山坡上,培育有各种大小梅桩和树桩造型达数十万株之多,可谓海内栽花卖花{dy}村。在繁殖上,采用压条与养桩并举的方法,在国内也颇为罕见。

徽派树桩传统盆景有好些款式,龙桩盆景、三台式盆景,扭旋式盆景,疙瘩式盆景,劈干式盆景,屏风式盆景和杂桩盆景等,在这些款式中,梅花龙桩盆景是徽派盆景的代表,各种款式的制作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龙桩盆景主要用梅花,也有用碧桃、罗汉松树种素材进行造型。整体形象犹如xxxx,有龙头、龙身、龙爪和龙尾。

龙头培养。是清明前后,将梅幼树或老桩基部萌蘖枝进行压条繁殖,翌春剪离母树,移栽它处。母树经压条时修剪刺激,当年便在基部再发生几个强壮的萌蘖枝,第二年又可继续压条,由于多年反复压条作业,母树基部就形成膨大而畸形的桩头,有时白蚁侵入桩头,咬食木质,到一定时间xx白蚁后则成为舍利桩头,则更加显得苍古。

龙身造型。是先在桩基部旁立一竹竿或木杆,下部插入土内,作为造型支柱,然后将选出的梅主干,应有23米高,作左右S形弯曲,既游龙弯。龙身主干在开始放龙爪枝时,龙爪枝一般较细弱,横伸不出去时可用细竹竿横扎在龙身主干上以便支撑龙爪枝,龙爪枝的设置是两侧对称,而且下部的外伸较长,上部较短,造型大致为等腰梯形。

龙尾蓄枝。是当进行龙身造型时,将龙身主干顶梢攀直,同时将干梢短截,剪口下几个芽萌发成小主枝,次年将这些枝进行短截。强度修剪刺激其上再萌发一些枝条,第三年将这些枝修剪,顶部就形成由许多侧枝组成的比较广的枝群,这就是龙尾。

养桩是漫长的过程,需十余年或几十年的功夫。一定要达到桩头、主粗壮、皮皴色老时才有观赏价值。

养桩的主要工作是修剪调整姿态,施肥加速生长,促进发根和枝干老苍。

修剪一般在春季花后进行,修剪对调整树势和桩景姿态很有作用。操作时除剪去枯枝、纤弱枝外,对过密枝疏剪,对强枝轻剪,对较弱枝重剪。在上下树势方面,是上部树势稍强于下部,这样整体树势容易平衡。如果下部树势过强,上部势必衰弱,中、上部枝就容易枯死。出现这种情况,对下部众多的萌蘖枝要么进行压条,要么剪去。

梅花龙桩有低桩、中桩、高桩之分。低桩在 1米左右,中桩1米以上,高桩2米以上。

三台式盆景一般为中小型,大型很少,可置于几案上欣赏,也可放在阳台上,厅堂内欣赏,体现出小中见大的主要特点。

扭旋式盆景的造型是主干用螺旋弯,即徽州花农所说的磨盘弯蟠扎,而出枝也都在弯的外侧,枝片虽有前有后,但基本上是左右出枝。一般中小型盆景,主干只23弯。扭旋式常用于梅花、罗汉松、圆柏、紫薇、栀子花等树种的主干造型。

疙瘩式盆景造型的特点是在主干基部(有时在中部)将主干绕结成疙瘩,以增加局部粗度和形态变化,以此增强盆景的韵味和新奇感的一种款式。当地花农也叫它为纽扣式。主要用于罗汉松、圆柏和梅花盆景主干造型中。而树冠的造型一般为三台式、变化台式或杂桩树冠。

徽州花农历史上把按一定款式蟠扎、培养成型的树桩盆景如游龙、三台式等视为正款,而将未能按一定规则蟠扎、培养成的树桩盆景列为杂桩,也叫野款。所谓野款,就是仿照山野自然树木形态的款式,也就是自然式树桩盆景。

杂桩主干一般不进行蟠扎,一些灌木如杜鹃、贴梗海棠等也进行蟠扎或进行主干高位蟠扎,对主枝、侧枝常进行蟠扎或修剪造型。造型一般是做台片,也有经修剪形成自然主枝位置,姿势、高低,台片的形状、大小和多少,一般因树造型,因型而定,桩景的优劣全凭作者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造型技能。

卖花渔村花农在上世纪70年代或以前所作的杂桩盆景,反映了传统杂桩的制作方法和面貌,不难看出,这就是徽派传统自然式盆景。它和现代自然式盆景相比,不大注意各种对比关系,而且台片也很粗放,有野味而缺乏韵味。它与以前文人自娱式盆景相比,也缺乏画意。但它毕竟是徽派现代自然式盆景的先驱之一。其实,现代徽派自然式盆景就是在传统杂桩、传统三台式和传统文人自娱式盆景的基础上再借鉴国内其它盆景派别的一些技法发展起来的。

微派的传统水石盆景主要素材有砂积石、太湖石和石灰石等盆大都用黟县青石凿成,多为深盆,有长方形、圆形等。山石大都挑选形状奇特的自然石入盆,有的虽经人为加工,但不留痕迹。有单峰、双峰;有峰、峦、丘、麓、谷之状。有的也凿有洞穴、山石上种植虎耳草、菖蒲、藓、蕨之类。石置石盆中,盆面大部为山石所占,水面很小,有的山石下部凿有洞穴,水漫洞中,有极小游鱼出没。景物虽小,但是山青水幽,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 我的其它日志...
  • ·
  • ·
  • ·
  • ·
  • ·
  •   
  • 你可能还喜欢...
  • ·
  • ·
  • ·
  • ·
  • ·
  • ·

郑重声明:资讯 【徽派盆景-ZOL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