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峰农机资料(转)_tjdar_新浪博客

当你走进一家连锁店,卖的不是食品、衣服、电器,而是拖拉机、推土机、收割机时,你会感到惊奇吗?事实上,15年前,当涉足农机销售领域时,未曾料到,15年后的今天,公司的专卖店能遍布全国,并成为中国农机连锁领域{dy}家板企业。 2009年10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话四川吉峰农机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舸,揭秘吉峰农机xxx王新明一手打造的农机连锁帝国背后的故事。

  现场目击

  花4.6万元 老农开拖拉机回家

  10月21日上午,当记者来到位于四川郫县成都现代工业港北片区的吉峰农机总部时,正巧遇上郫县唐昌镇西北村村杨应安前来购买农机。今年54岁的老杨围着一台蓝色的轮式拖拉机打量了很久后,终于下定决心买下这个“铁家伙”。

  “我来店里看了好几次了,1个月前就想买了。”老杨说,这台轮式拖拉机再加上配套的旋耕机,售价为6万元,不过由于国家要给农进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所以最终买下来大概是4.6万元,可以省下不少钱。同时,老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人工耕地,{yt}最多能耕20~30亩,加上买牛等成本,算下来人工耕地成本每亩100元左右。而买机器后,尽管开始投的钱比较多,但是机器可以24小时不间断耕地,{yt}可耕50~60亩,耕地成本大概降到70元/亩左右,并且耕完自家的地以后,还可以出租给其他村耕地,这样两年不到就能收回成本。老杨办完购买手续后,开着那辆长3米、高2米、重2吨的“铁家伙”笑呵呵地回家了。

  记者在吉峰农机46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看到摆放整齐的多种收割机、拖拉机等农具,从{zpy}的几百元一台,到最贵的几十万元一台不等。郑舸对记者表示:“我们开农机专卖店,主要是为了方便农。此外,我们推行的是体验式营销,农可以先试驾后,再决定买哪台更适合自己的机器。此外,我们卖了农机,还要负责售后服务,比如维修、更换零件等。”

    财富故事

  多年探索 终于选择连锁销售

  “外界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是造农机的,其实我们只是卖农机。当年,我们进入农机销售领域,还是受到家电业的连锁巨头国美电器、苏宁电器(002024)兴起的启发。”郑舸表示。

  原来,吉峰农机前身四川省吉峰农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8日,注册资本30万元。由四川省农业机械学会和王新明、刘君望、冯蓉4人发起。

  不过,直到1998年,吉峰农机才开始正式运营。最早,吉峰农机并没打算专卖农机,而是进行过多种其他尝试,曾尝试做传统批发零售,地区分公司制等等销售模式,但效果并不是很好。

  直到2005年,吉峰农机才正式确定了连锁经营的模式。因为看到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公司决策层考虑,在农村市场做连锁,特别是农机行业,同样是件大有可为的事情。农村市场地广人稀,很多用户的购买意愿主要体现在购机难、用机难上,想买不敢买。需求是存在的,但是需要专业公司开发,用农村市场可以接受的营销方式,保障产品的售后服务,零配件的供应、后续需求等,一定会有市场发展。

  郑舸介绍,于是公司从人才经营、采购、经营、品牌等方面开始进行统一;经过多年探索,目前已建立了中心卖场辐射县镇,农机产品范围广阔,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既适合大卖场,也适合终端门店,是一种混合的业态;目前,吉峰农机已经设立59家直接控股公司,70家直营店,以及550个代理商,销售网络遍布川渝、云南、贵州、陕西、江苏等多个地区。

  上市历程

  三倍增长 成首批创业板{gj}

  “我们是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准备上市的,一直以来准备上创业板。”郑舸透露,之前,他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去参加一个培训,同一家创投公司进行交流。他介绍,最初,公司是准备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经销网络基本形成、营业额达到15~20亿元后,再考虑上市融资;不过,在和这家创投公司交流后,公司突然发现,原来上市的时间可以提前。

  郑舸表示,于是公司管理团队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正式启动上市,2007年下半年开始准备,2008年1月完成改制工作。开始时,在做上市准备工作之前,公司管理团队希望把部分分散的门店经理股权集中到总公司来,对此,很多人不理解,认为公司这样是在搞集权。对于其中一些较大的股东,郑舸还专程跑上门去商量,进行沟通工作。最终,吉峰农机成功成为创业板首批28家上市的企业,同时还是中国农机连锁销售领域的{dy}家创业板的企业。据介绍,吉峰农机近3年营业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338.33%,在首批28家上市的创业板企业中位居{dy}。

  对于公司能成功上市的原因,郑舸认为,“我们从一开始,目标就直指创业板。我们公司的成长性也符合创业板要求,同时我们采用的连锁经营模式可以迅速复制扩张,商业领域只有连锁才具有快速成长的魔力。这些都是我们能成功上市的法宝。”

    发展隐忧

  巨额垫资 财补贴依赖强

  记者在现场看到,老杨高高兴兴地把拖拉机开回家了,可同时记者了解到,老杨购车时的国家财补贴的1.8万元差额购机款却是先由吉峰农机代垫。这笔钱至少要2~3个月,国家才能补贴下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峰农机替农代垫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约2.42亿元,占到公司当期总收入的29.59%。同时,记者从《四川省2009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中获悉,对于一些农业机械,一般地区享受30%左右的补贴,而重灾区的补贴有望达到50%。在农减负的同时,也给吉峰农机这样的营企业带来一定资金周转压力。

  “我们客户群很特殊,购买能力有限,我们需要先垫付很多资金。”郑舸解释说,不过,农机购置补贴策是国家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扶持“三农”发展的长远策,企业理应支持;即使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推行长达20~30年的农机购置补贴策;同时,去年底今年初,吉峰农机还加大了存货储备能力,增加了对上供货商的xx支付。

  郑舸表示,为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公司从2005年开始实行双人店经营的模式。一般在一个门店配备一到两个副手,以利于新人快速成长,熟悉业务,加强人才储备,提高服务能力。公司600名员工中,2/3人员以上具备维修维护能力,每年还要到各厂家参加学习、轮训,组织跨地区服务。公司还用每年毛收入的1%左右来进行员工培训、战略制定、技术升级等。“只是卖农机,可能每个企业都能做到,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售后服务上。”

  前景展望

  市场巨大 瞄准农机业苏宁国美

  “目前,我们在农机连锁销售领域排{dy}。不过,目前很多国内的农机行业企业业绩并不突出,主要集中在局部市场。”郑舸透露。

  原来,上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体制改革,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全国性农机销售网络逐步瓦解,一些中小型农机公司开始不断冒出。“小、散、乱”一度成为整个行业的特色,吉峰农机选择“剑走偏锋”,尝试在农机连锁领域推行连锁经营模式,由传统批发为主体的模式转变为直接面向终端的直营连锁,经营的品种几乎涵盖了国内外知名农机品牌,配套服务能力随之增强。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农机销售总额超过1800亿元,其中连锁经营方式销售规模仅12亿元,市场空间巨大。而吉峰农机尽管已成为全国{zd0}的农机连锁经营企业,但在全国农机销售市场占有率仅为0.4%。

  “我想,公司今后发展的目标就是成为农机销售领域的苏宁、国美。”郑舸称,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来扩建现有的21家门店和新开18家门店。从长远来讲,公司的发展策略将分三步走。{dy}步,在巩固川渝根据地基础上,2008年前快速完成大西南地区布局;第二步,在大西南布点和管理经验基础上,用2~3年时间快速辐射长江以南15个省市;第三步,在长江以南业绩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依托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快速占领东北、华北粮食主产区,在2013年前完成全国性布局。

  目前,吉峰农机正处于战略目标的第二步,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以川、渝、黔、云、桂、陕大西南为中心,逐步辐射华中、华南及华东长江以南地区,打造“吉峰农机”专业农机连锁品牌形象,努力争创成为中国{zyx}的农机连锁企业。

  或许等吉峰农机的连锁店开遍全国时,更多个“老杨”就能享受到在家门口买农机的方便、快捷。

    巨额垫资 财补贴依赖强

  记者在现场看到,老杨高高兴兴地把拖拉机开回家了,可同时记者了解到,老杨购车时的国家财补贴的1.8万元差额购机款却是先由吉峰农机代垫。这笔钱至少要2~3个月,国家才能补贴下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峰农机替农代垫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约2.42亿元,占到公司当期总收入的29.59%。同时,记者从《四川省2009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中获悉,对于一些农业机械,一般地区享受30%左右的补贴,而重灾区的补贴有望达到50%。在农减负的同时,也给吉峰农机这样的营企业带来一定资金周转压力。

  “我们客户群很特殊,购买能力有限,我们需要先垫付很多资金。”郑舸解释说,不过,农机购置补贴策是国家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扶持“三农”发展的长远策,企业理应支持;即使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推行长达20~30年的农机购置补贴策;同时,去年底今年初,吉峰农机还加大了存货储备能力,增加了对上供货商的xx支付。

  郑舸表示,为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公司从2005年开始实行双人店经营的模式。一般在一个门店配备一到两个副手,以利于新人快速成长,熟悉业务,加强人才储备,提高服务能力。公司600名员工中,2/3人员以上具备维修维护能力,每年还要到各厂家参加学习、轮训,组织跨地区服务。公司还用每年毛收入的1%左右来进行员工培训、战略制定、技术升级等。“只是卖农机,可能每个企业都能做到,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售后服务上。”

  前景展望

  市场巨大 瞄准农机业苏宁国美

  “目前,我们在农机连锁销售领域排{dy}。不过,目前很多国内的农机行业企业业绩并不突出,主要集中在局部市场。”郑舸透露。

  原来,上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体制改革,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全国性农机销售网络逐步瓦解,一些中小型农机公司开始不断冒出。“小、散、乱”一度成为整个行业的特色,吉峰农机选择“剑走偏锋”,尝试在农机连锁领域推行连锁经营模式,由传统批发为主体的模式转变为直接面向终端的直营连锁,经营的品种几乎涵盖了国内外知名农机品牌,配套服务能力随之增强。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农机销售总额超过1800亿元,其中连锁经营方式销售规模仅12亿元,市场空间巨大。而吉峰农机尽管已成为全国{zd0}的农机连锁经营企业,但在全国农机销售市场占有率仅为0.4%。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吉峰农机资料(转)_tjdar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