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黑土是大自然给予龙江人的恩赐。依托资源物产,地理标识作为一个特定区域的形象元素,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呼兰大葱、呼兰韭菜两个系列农产品已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哈尔滨市“北跃”中的呼兰区,积极融入哈市沿江农业产业带发展格局,实施农业产业化,规划建设寒地现代农业先行区,走出了城郊型都市农业发展新路。 如今的呼兰,丰富的原始农业资源正在转变成强大的农林牧渔齐发展的经济优势。目前,全区禽类养殖量6000万只,全省{dy};生猪存栏量95万头,全市{dy},全省第三;渔业养殖4万亩、7500吨,全市{dy};苗木花卉30万亩,全市{dy}。农民收入中的50%来自于农业产业化。 发展新路探索创意农业 不断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发展方式,为呼兰传统农业的现代转型插上了翅膀。因此,呼兰发展创意农业,以廊道模式、项目模式促使农业资源价值提升,加速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内生型增长和外延型拓展,让农民增收。 提升资源价值,实施廊带经济模式,发展滨江滨河旅游经济三条产业带。在发展方式上,呼兰实施规划先行,高瞻远瞩的规划引导农业资源的创意开发。 由松花江{gjj}森林公园、呼兰河口湿地等组成的“文化呼兰河,生态松花江”滨江、滨河旅游产业带,规划总面积380平方公里;以现代设施农业为支撑的48公里长1公里宽全省{zd0}的北菜廊道产业带,建设一个高科技农业博览园,8个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区,3个有机蔬菜基地,年产绿色有机蔬菜30万吨;以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点——大用现代农机合作社及正大养鸡、高金生猪为代表的粮牧互动产业带,建成100万亩,村外畜牧小区116个。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实行项目模式,通过建设{gjj}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带动农业的现代转型。 发挥哈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科技资源优势,成立呼兰农业高科集团,按照核心园、示范带和产业化基地三个层次设置分区:核心园即1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创新园,发展动植物良种、生物肥料等6个主导产业;示范带即哈肇路现代农业示范带、以勤劳村寒地现代农业博览园为主的园艺产业示范带等粮食、畜牧、园艺技术示范带,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化发展。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而区内大院大所自然成为科技创新的顶梁柱。区内大学城高校林立,云集了农业、生物等高级科技人才300余人,去年,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示范基地和专家大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200多项(套),实验水稻无土栽培育秧技术4000亩,被誉为水稻生产的一次革命。 小机构的农业科技创新同样异彩纷呈。农民自主组建的双井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通过外聘大院大所的专家开展农业技术创新,内联区内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化科研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创新产业化。2007年建所以来,研究所试验新品种、新技术18项,其中寒地吊蔓香瓜技术属国内xx,目前正在进行推广,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科技创新不断,产业化也随即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春城绿化公司建有实验室和科研基地,带动全区15家规模型绿化公司共同发展,形成产业优势。去年,春城绿化公司研发的苗木花卉基质,既降低了成本,又大大缩短了苗木花卉的生长期,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发展难题,也结束了基质长期从外地采购的历史。 产业多元化农民增收主渠道 农民要增收,关键要用活农业资源。为此,呼兰组建新农村建设党工委,集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优势要素,全力向农村倾斜,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壮大农副产品加工集群。以食品工业为主导,促进产业间的全覆盖,提升农业发展档次。呼兰依托黑龙江正大、龙丹乳业、华润雪花啤酒等联结9.5万农户的58家农副产品精加企业组成的食品园,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1%。目前,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增加值29亿元,占GDP比重达19.4%,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232个。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一品村”建设为突破口,全区发展蔬菜、苗木花卉、“两瓜”等特色作物34万亩,规模居全市{dy}。同时,大力开发特色产业,呼兰大葱、呼兰韭菜2个系列农产品已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建立农业投入的投融资平台。呼兰斥资2000万元成立农业开发建设公司,争取国家政策性政府信用xx,吸引和带动社会资金,使加法变乘法、效益变成了效应。 呼兰制定21条奖投政策,完善以奖代投政策制度。近两年来,全区共奖励种养大户、返乡创业能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个人和集体180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5700万元,放大投入3倍多。 2009年,大用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经营耕地4.02万亩,辐射周边4个乡镇,社员年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远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扶持和培训让农民有发展能力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关键在于农民的转型是否成功。呼兰提出走出去、返回来的农民转型方式,让一批农民在外发展中获得先进思想和知识经验,同时,制定政策引导并扶持其返乡创业。截至目前,发展回乡创业典型示范户130户,回归企业已占农村全部新建项目总数的52%,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全区涌现出明达集团、志华集团等由农民创建的大集团、大公司20余家。 农民转型,素质必须提高。呼兰成立农民学院,建成省内xx专门面向农民的教育机构,年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500人;启动大学生村官创业计划,从资金、政策、信息和服务上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建立“孵化器”;出台一系列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政策,在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予以优惠,积极支持他们创办企业。目前,全区已有9名大学生村官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学生志愿者玄印领办的王牛种植合作社,自主经营谷子3600亩,带动农民种植谷子5300亩,把地处偏远的王牛村打造成了新兴的“一品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