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的相关文章2010.02.24

    

 

医药商业告别微利时代 利润水平进入上升通道

2010年02月20日 13:36新财富

基本xx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医药商业巨头重金投建物流中心,争夺配送权,并借机整合区域性中小批发商。行业集中度提升后,医药商业将告别微利时代。

医改大幕徐徐拉开,作为其中关键戏份的基本xx制度改革条款已先行亮相。2009年8月18日下发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xx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xx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xx并实现零差率销售。”随着2009年12月1日国家基本xx目录的正式实施和各省地方增补版的陆续出台,社会各界关于新医改对医药生产、流通领域影响的讨论日趋热烈。对于医药流通企业而言,谁能中标基本xx在各省的配送权,谁就能提高在当地市场的份额,成为新医改的直接受益者。政策领航之下,医药商业新一轮洗牌无可避免。

配送权之争

根据新医改的指导精神,政府扶持医药商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图非常明显。以省为单位进行公开采购、统一配送的政策对那些拥有先进物流能力、销售规模较大、具有基层医疗机构销售网络的商业企业是一大利好。医药商业企业对配送权的争夺战明显升温。

政策甫出,国内{zd0}的医药商业企业国药集团即投入巨资在中部数省建立物流中心,以抢夺潜力巨大的中部市场。2009年8月29日,意见下发10天后,国药控股[33.85 -0.44%]湖北物流中心在武汉光谷生物城开工兴建,投资额将达1.5亿元;一个月之后,其又在湖南长沙兴建国药控股长沙物流中心,计划分两期投资1.5亿元,预计满足未来年销售规模100亿元的需要。在安徽合肥,国药集团已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正式入园和总投入1.2亿元的现代医xx流基地项目建设协议书,项目全部到产后预计可形成30-50亿元的销售规模。

另一巨头上药集团同样加快了跑马圈地,以上海为大本营,将触角延伸至长三角地区。2009年12月8日,上海医药[14.73 0.00%]发布公告,现金出资765万元与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苏州上药供应链有限公司,上医持51%股权。目前全国排名第三的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集团,也于2009年12月18日宣布斥资3亿元在上海投建物流中心,预计将于2011年完工,建成后可支持年销售额100亿元。

无利而不往,资本觊觎的是基本xx制度实施后可预期的流通市场大蛋糕。国药等巨头投建物流中心的大动作不仅在于仓储物流本身回报丰厚,更能借物流中心奠定区域竞争力,同时整合当地具有销售网络优势的中小批发商,获取规模效应实现外延式增长,在医改背景下完成行业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扭转现行机制下医药商业的不利局面。

整合趋势日盛

目前我国医药商业呈现出行业集中度低和利润率低的特征,通过GSP认证的医药批发企业近1.7万家,零售企业约12万家。2008年,由中国医药[23.62 -0.34%]商业协会统计,前三大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份额经过近几年的爬升,目前约占市场总额的23%,前20强医药商企的销售总额为2025亿元,占市场总销售额的43%左右。相比之下,美国的零售药店只有5万多家,批发企业经过兼并重组则已减少到70多家,1995-2005年的10年间,药品商业市场年均增长率为12%,而前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增长率为行业水平的两倍多,销售增长年均25%,前三强的市场份额由31%扩大至96%,行业在市场化中走向集中,呈现寡头竞争的业态。

新医改实施后,“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政策将提升医药商业领域的集中度,改变现有流通领域格局。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目前的3倍,超过1.2万亿元,而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将从目前的30%上升到70%。招商证券[28.18 -1.23%]分析师张明芳表示,各级医疗机构在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和配送招标时,对配送商的信息管理、现代物流能力等软硬件的要求将大大提高,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将被大型现代商业企业收购,2010年医药商业集中度提高将成必然。再加上多数中小批发企业面临转型的处境,整合成本处于历史低位,这些都为有扩大规模内在动力且具备融资条件的商企带来整合机遇。

融资渠道顺畅的大型流通商仍将是此轮整合的主角。国药集团在2008年即完成了对新疆药业集团、郑州九瑞等区域性龙头的收购,而上海医药也在2009年12月以现金出资1801.34万元收购商丘新先锋40%股权,并增资1125.84万元,持股比例增至52%,两项投资总计现金出资2927.81万元,此举直接为其顺利开拓河南市场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占据地方销售网络优势的中小批发商,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2010申万策略年会上提到,目前,中小批发商主动接洽商业巨头,往地区支线配送商转型渐成趋势;还有些中小批发商则联合零售终端药房,组成联盟抱团取暖。以2009年11月底药品交易会上成立的蓝海A联盟为例,由来自四川、广西、湖北等20个省份的医药批发商联合PTO药店联盟组成,以此强化供应链和零售终端的关系,试图在此轮商业整合中胜出。

利润水平进入上升通道

一直以来,药价虚高备受社会民众所苛责,一方面是因为国家财政对医院的投入不足,允许医院在药品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以药养医,另一方面则主要来自于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在公众眼中,正是流通环节造成了药价的居高不下,医药流通企业应属暴利行业。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医药商业长期处于微利时代,即使是具有规模优势、对上游有一定议价能力的国药集团,从其上市公司国药股份[27.46 4.69%](600511)近年的财务报表中也可以看出,商业板块所创造的利润率远低于制药工业。

行业分散及产业链中的不利地位直接损害了医药商业的利润水平。医药商业在产业链中承接药品的配送,同时承担从终端医院、药店到上游制药企业的货款回流。由于行业集中度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医药流通环节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进入终端市场需付出各种隐性费用,而垫付给上游的大量资金导致财务费用走高。

此外,在国外的成熟市场,通常药品流通只经过2-3个环节;而在我国,从药厂到终端消费者,往往有5-7个流通环节,流通费用率始终处于高位。美国医药批发商的销售利润率为1.5%,其流通费用率仅为2.9%。在我国,在2005年医药商业行业低点时,全国17个省市的医药分销商出现汇总性亏损,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66%,费用率为7.53%,近两年略有起色,2008年全国医药商业平均利润率为1.18%,毛利率达到7.07%,但仍无法与制药行业相比。

新医改实施后,在省级层面上,配送渠道的垄断地位将增强流通领域在产销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医药商业的盈利水平存在改善空间。首先,随着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流通企业的费用率下降,盈利能力随着规模递增将会逐步呈现,从统计资料中也可看出,2008年前20强的医药商业企业的销售额为2025亿元,市场份额为43%,而利润额占比却占整个行业利润总额的63%,前20强的平均利润率为1.58%,高出1.18%的行业平均水平,若扣除这20强的利润额,剩余商企的利润率仅剩0.88%。其次,流通企业受上游制药企业和终端医院、药房两头挤压的状况将会得到缓解,有望大幅降低财务费用,“统一配送”政策会否在医药流通行业中催生出类似苏宁、国美模式的企业,还有待后续观察。{zh1},流通企业在强化对渠道的控制后,在物流中心和信息设施支撑下,还可以根据终端市场的反馈,成为信息终端以及信息加工商,由此带来服务增值。


年度钜献:更加迷惑与迷恋的中国药业史

2010-01-22 来源:《医药经理人》杂志  作者:谭勇

    生意社1月22日讯 可走的路,可能比想到的更窄——更加迷惑与迷恋的2009药业史
 
    这是荣耀的一年,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这个甲子的一端,更加艰苦卓绝的一代人在这个60年里改天换地。“中国药业60年?60人”注定只能在这一年诞生!
 
    这是等待的一年,“新医改”方案千呼万呼始出来,“基本xx目录”犹抱琵琶半遮面。医改为什么这么难,十几个部委讨论两年多时间,在关键问题上仍不能统一。这中间,部门利益是绊脚石!
 
    这是危机四伏的一年,只要有一点关于药品安全的风吹草动,整个医药行业就可能面临千夫所指。中药注射剂尚未解冻,感冒药危机山雨欲来,中国本土药企{zd0}单品复方丹参滴丸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危机。诞生{sjj}药企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我们对消费者是否心存敬畏!
 
    这是憋气的一年,国药、华药、上药各大巨头纷纷换帅,目标直指做强做大。国药控股上市后更是位列全球医药分销领域市值前三甲。但企业家们仍要追问:为什么同样是发展中国家,近邻印度可以用10年时间培育出产值超过50亿美元的医药企业,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不是我们的企业家不努力,是国家产业制度设计层面有重大缺陷!
 
    这是黑马横空的一年,在光线不那么强烈的地方,有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康弘、绿叶、金赛、誉衡,他们默默无闻但立志高远,他们不单是闷声发大财,最重要的是他们意志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伟大者的心灵永远是安静的!
 
    大佬相聚
 
    2009年11月24日上午10点30分,七十高龄的赵步长轻快的走上主席台,然后是七十三岁的徐孝先,接下来相继上台的是徐镜人、李伯涛、贺端湜、杨伟强、娄丹、刘维志、刘宝林等,年轻一代的企业家有汪群斌、李振江、刘殿波、郭振宇等。他们中年长一代的企业家在台上都用各自的方言发表讲话,会场内700人只能安静地忍受或是享受这样的时刻。
 
    这是由《医药经理人》杂志联合搜狐健康承办,由十三家医药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药业60年?60人”颁奖现场。亲自到场领奖的有42位。这是中国医药产业人的盛会,是中国医药产业60年发展骄傲的浓缩,是历史的总结与展望的交汇点,是当代中国医药产业人给历史的交代和对未来的承诺的时刻。
 
    记住历史,最鲜亮的就是历史中的人物。这场活动的{zd0}意义是对医药产业史的一次大抢救。在历时6个月的评审中,有的人在我们收集整理评选材料的时候活着,但当评选结果出来准备通知他时,得到的消息是他去了。
 
    这是我在主持活动现场的{zh1}总结。任何伟大的庆典几乎都会喜极而泣,{zh1}的落脚点都是发动我们冲向更远大的未来。未来因为充满希望而又尤其需要我们当下冷静。
 
    2009年3月8日下午3时。同样是由《医药经理人》杂志承办的全国医药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恳谈会硝烟弥漫。我们从4000多名代表委员中寻找到了与医药产业紧密相关的61人,并邀请到了28位代表委员亲临现场。彼时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医药产业为何没进国家xx振兴产业规划?中药注射剂为何雪上加霜?新医改能否改善药品价格机制?   

    天才演说家大输液巨头刘革新首先受不了会议开始大家礼节性、不着边际的发言,提出应该搞清楚三个数据:医药产业究竟占GDP多少比重?是否超过了GDP平均增速?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情况如何?中药注射剂xxx萧伟直陈相关部门对待医院和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的态度就像对待亲生孩子和捡来的孩子一样;xxx大王王明辉叩问:为什么同样是发展中国家,近邻印度可以用10年时间培育出产值超过50亿美元的医药企业,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中药现代化旗手闫希军迫不及待:自从取消了医药管理局,药企仿佛一下失去娘家,必须从关系13亿人的大健康着手,说清楚保障这么多人安全用药的产业需要怎样发展?需要怎样的政策配套?大国企成功转制者蔡东晨微观入手:为什么同一个头孢曲松,合资的98元,国产的10.4元,医院用合资药的利润可能是国产药的10倍?我得承认,这是我所参加到的医药业一次{zj1}思辨性的份量最重的会议。他们不愧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理论上这个国家手握权力的重臣。
 
    会场内的问题显然需要会场外的无数艰难才能了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在2009年的多种场合谈到,美国医药相关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在2003年就达到了15%,美国药企许多CEO能直接进入白宫议会会场,提出影响政府决策的建议,奥巴马的4位科技顾问中,3位来自生物领域。而我国目前这一指标只有4.7%。好消息是2009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即将突破万亿,过去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达20%,高于GDP增速10个百分点。
 
    受此利好,特别是医药产业在历次金融危机中的坚挺表现,药界巨头们摩拳擦掌,频繁换帅,只为迅速做强做大。2009年6月,担任华药5年董事长的常幸低调卸任,随之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华药与复星合作成为泡影。当地大型国企冀中能源全盘接手华药。10月,华药与帝斯曼5年合资路宣告破裂,华药同时提出年销售从目前的60亿元在未来5年突破到年销售300亿元。为表决心,财大气粗的新东家在华药2009前三季度巨额亏损之下给每位员工上涨了400元月工资。
 
    在华东,上药试图将上海一地全部医药产业的家底组合成一家全国第二大的医药类综合企业,涉及250亿元国有医药资产的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医药业务重大资产重组项目10月尘埃落定。
 
    危机四伏
 
    在《医药经理人》杂志2009年度封面会上,我们为前来演讲的6位企业家准备了10个关键词,他们选择了责任、信心、创新、整合等,但他们都没有选择危机感这个词。这其实有些出乎我们意料。
 
    从3年前的鱼腥草注射剂,到2009年初的刺五加、茵栀黄、双黄连注射剂频发安全隐患,中药注射剂厂家一直紧绷着一根弦,只要有任何药品安全事件发生,他们都是直接和{zd0}的牵连者。
 
    中药注射剂事故不断的核心秘密被一位药企博士老板公开:将基原不同、价格偏低的xx代替地道药材入药;中药注射剂厂家没有GAP基地或建立GAP基地,药材在产量、质量上不xx符合企业的要求;辅料无注射用标准,质量难以控制;基础研究薄弱,成分不明,多数品种可测成分占固含物不到10%;多数注射剂只对个别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缺乏指纹图谱难以全面控制产品质量。
 
    发现了问题出在那里,并不等于就真的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特别是在中国的医药行业。专家直陈,因为历史、文化、产业发展、民生等多方面原因,监管部门是不可能对中药注射剂轻言禁废,而只能小心翼翼地在保障药品质量、用药安全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中间寻找着平衡。但让监管部门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质量标准,并不现实。
 
    早在3年前的“两会”期间,当了20年政协委员的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周超凡向“两会”提交了一份他长达3个月的研究提案,主要内容就是要重视日益严重的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问题,要求有关部门启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当时,周超凡提出了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几大隐患:药味组成有待精简、制备工艺落后、质量标准欠缺、临床应用不合理。
 
    可见,从中药注射剂诞生的那{yt}开始,我们就有意无意的忘记了反思与自省,改进与完善。而任何事物在诞生的一刻就理应开始与自己的抗争与较量,只有不断战胜自己,才可能基业长青。
    作为中药现代化旗手,天士力一直严苛管理着自己的产品从研发、产地到生产的整个产业链。但就是这样一家旗帜性企业,在2009年初却遭遇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公共危机——旗下中国{zd0}单品复方丹参滴丸被质疑夸大疗效并有严重副作用,质疑者为中药界重量级院士李连达。一时间,整个制药界气氛凝重。大家都在看着这个被怀疑的旗帜如何应对。
 
    闫希军在对事件不多的评论中表达了一点重要信息,就是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做得足够好的,从研发到生产的严苛要求和不断升级,但现在感到还应该更高地要求自己,要做得更多。他的内心对市场和消费者怀有一种敬畏。
 
    在整个应急事件中,除了常规的危机应对,天士力强大的终端控制,和消费者有效的沟通与信任大大缓解了渠道商的紧迫感。尽管此事{zh1}得以平稳度过,但几乎所有人都会假想,如果不是天士力,一个院士足以毁掉这个企业。而更深层的追问是:天士力究竟靠什么度过此险?中国药企是否建立起了以价值为推动的可持续增长?
 
    2009年,是山雨欲来,还是波澜不惊?市场是公平的,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会打开另一扇窗。动荡其实只说明了一点,有什么样的危难就同时创造什么样的机会。2月英国药品和医疗产品管理中心(MHRA)发表评估报告,警惕大多数感冒咳嗽药含有的15种成分所带来的危险副作用。
 
    此消息经国内大众媒体广泛轰炸后,化学类感冒药陷入空前危机。中药类感冒药更是借机抢占份额。但事后的结果我们看到:中药感冒药生产企业和外企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竞争观念和市场运作水平上,更表现在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上。最严重的是,中药特别是含西药成分的中西结合类感冒药并非{jd1}安全,出现安全问题不是没有可能,到时候,中药企业是否准备充分,现在是否有足够认识和改善?
 
    等待医改
 
    《激荡三十年》作者吴晓波在新中国60年接受媒体访谈时,就如何看待当下中国企业成长问题时如此作答:我们现在评价中国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成长,往往是在一个花园去看各种各样的花,说这个花它长的好不好,开得鲜不鲜艳。其实你最终会发现,所有的问题是与土壤有关的问题。
 
    类似的话扎根10年基层医疗市场的企业家耿福能说过,如果一家药企长不大,那是个案。如果是群体性的长不大,那肯定是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居多。这也是医药界普遍感受到的困惑——为什么中国至今出不了跨国巨头药企?为什么中国药企集中度问题始终难以推进?小药厂的旺盛生命力究竟是制度缺陷的产物还是充分竞争的产物?
 
    中国商业史60年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我们的增长主要来自资源存量的释放,而不是能力增量的驱动。医药企业更甚!2009年,不少药企更是对新医改带来的8000亿市场增量满怀激动。
 
    4月,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距医改征求意见稿对公众发布刚好6个月。方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布,这意味着新医改已经超过政府层面,亦成为执政党的方针,进一步凸显出新医改的重要性。与此相适应,意见稿中提及的“各级政府”也改为“各级党委、政府”。
 
    从读不懂的征求意见稿到不得不读懂的最终稿,问题逐渐清晰——一部好经给歪嘴和尚念歪了。
 
    医药产业链的命门在使用和支付。新医改方案中,关于体制设计的一个重大分歧就是:政府加大投入的医疗保障资金交给谁?此前的60多年间,这不成为问题,因为医改之前,政府投入资金交给卫生部是“天经地义”的。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已经焕然一新,但是卫生体制改革是滞后的。公众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是迅速增长的,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健全了,无论哪个国家的政府都不可能对医疗保障一包到底。
 
    过去的实践证明,国家拨款给卫生部门,是一个低效率的,受到公众越来越激烈批评的计划经济的落后体制。在中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必须顺应社情民意,我们必须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建立起“政府购买服务”即“补需方”的新体制,需方是人民群众,而代表公众医保利益的机构是各个保险公司,这是体现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新体制,是推动医改的动力。然而这样一个重大的改革投入机制的政策,一直是有关部门争论的一个焦点,部门总认为只有自己最胜任,国家的钱交给自己最放心。他们特别不希望有来自外部的制约机制。
 
    而与此相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从公众利益出发,有制约比没有制约好!有竞争比相对垄断好!补贴需方(参保人即社保执行机构)比补贴供方(医院)好!
 
    难道当事人真的不明白大多数人赞同的这个道理吗?不是的!是既得利益模糊了他们的双眼,他们希望像过去那样,把人、财、物大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希望从制度上没有人能对医疗服务说不!这就是利益的根源!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强调:“有人说为了保障国家基本xx中廉价药的供应,要由国家实行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统一使用。我认为廉价药的缺失{jd1}不是生产问题,而是以药养医体制所致!”全国药品生产能力二分之一闲置的情况下,只要合理定价,正常按需使用,任何一种廉价药都不会缺失!但是医院对卖药有巨大利益追求,所以医院本身就不愿买“空间”极小的廉价药,提出定点生产是掩盖真相,是“xx医脚”的做法。那么捞起这样一个“定点生产”的题目,实行新的“统购统销”,人为制造一些不公平竞争,给医改添乱,是为了什么呢?
 
    这样的为什么一直在医药产业持续,直至我们开始麻木。为什么招标采购原本是引入竞争机制,但{zh1}却瓦解了“公平、公开、公正”?为什么带金销售这种违法的商业贿赂行为打不死?为什么中国制药企业普遍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与仿制和创新无关,而是缺乏对质量和生命的敬畏。为什么那些制度设计层的和尚敢于把好经念歪?
 
    在密集地参加了多家2009年终医药企业客户答谢会后,我记住了其中一位老板的这样的声音—这个世界,要做成一件事情的决断依据有三个,把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办起事情来就水到渠成了。
 
    {dy}是道理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第二是规律告诉我们可以做什么,
 
    第三是现实告诉我们只能做什么!
 
    大约30年前,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中国可能选择的道路,各种事件必须流经的渠道,比我们能够轻易想到的更窄。


藏医药在印度蒙古有广阔市场 
 
环球时报 2010年2月6日
 
   被称为“雪域奇葩”的藏医药有着38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们对藏医药的了解和认识,藏医药开始从“世界屋脊”走向中国内地乃至世界多国。但藏医药在国内外的推广前景如何呢?

  北京藏医院科研教学处处长、藏医副主任医师仲格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藏药对矿物药材的炮制向来讲究。金、银、铜、铁等皆可入药,但并不是直接入药,而是通过特殊的炮制技术,使其发生质的变化,成为有特定xx价值的药用有效成分。以前有种说法,认为“藏药重金属含量过高,毒性大”。实际上现代研究表明,藏药中的重金属经严格处理后对人体是安全的。

  目前有1000多种藏药材是传统中药中所没有的。藏药材的主产区是青藏高原,这里海拔全球{zg},昼夜温差大,紫外线照射强烈,生物物种资源丰富。这些都是藏药材“高含量、高活性”特性形成的重要原因。晶珠藏药集团总裁李访瑞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藏医药融合了中医及古代印度、波斯医学的特点,并自成理论体系。xx心脑血管疾病、前列腺疾病、胃病、皮肤病、肝炎等,疗效较显著。”

  仲格嘉说,藏医于10年前已在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设立诊疗机构或研究中心。目前在瑞士还建有药厂。藏药的另外两个潜在市场是印度和尼泊尔。这两个国家与西藏地缘相近,从文化上更容易接受藏药的治病理念。此外,独联体国家及蒙古也喜欢使用藏药,有人专程来中国找藏医治病。蒙古现在是中国藏药销量{zd0}的市场之一。日韩也是对藏医很感兴趣的国家,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东京大学等高等学府设有藏药研究中心,不少日本人用藏药治过风湿病。总的来说,藏药在亚洲国家远比欧洲国家更有市场。

  记者了解,药材资源透支、xx屡禁不止等问题给藏药的发展前景抹上一层阴影。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藏药材陷入“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1公斤冬虫夏草的价格已经由几十年前的100多元,涨至万元以上,而且行情还在看涨。据一位企业负责人透露,目前市场上真假藏药的比例在1∶10并不为过。

  仲格嘉告诉记者,藏药目前仍被多数西方国家排斥于正规药学之外。通常是作为保健食品增补剂或食品添加剂,不能标明其作为xx的适应症和xx范围,不能做广告宣传。而且,在西方科学及医药理论中也找不出准确、清晰说明藏药的概念性词汇。此外,藏药中含有的重金属、少量微生物残余及农药残余也使其难以达到国际上有关药品的安全性要求。目前看来,要让西方社会理解、接受藏药,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

  李访瑞说:“与所有传统医药一样,传统藏药在xx、制作工艺等方面也有不够科学、合理的成分。现代藏药的主要改良方向,一是取消一些不合理成分的添加,另外就是针对不同药品设计出不同剂型,以提升藏药的药效。”

  阿拉伯国家、印度等国外传统医药的发展,与藏药面临着相同的境遇。仲格嘉介绍说,印度医学过去被称为“八支医学”,它的市场发展至今也不是很广,更多的是被当作印度的传统文化保护起来。

 
钱学森: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医 
 
中国中医药报
 
    10月31日8时6分,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钱学森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不仅对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中医学亦有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中医现代化,是中医的未来化,也就是21世纪我们要实现的一次科学革命,是地地道道的{jd0}科学”,进而提出“中医的现代化可能引起医学的革命,而医学的革命可能要引起整个科学的革命”等观点,曾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在此,让我们重温他那句激励了无数中医人的预言——21世纪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创祖国医学美好的明天。
 
    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相继提出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三大科学思想体系,目光所向几乎涉及到当今自然科学的绝大部分领域。他以独特的睿智首先肯定了中医理论,并发现了传统中医的特殊价值。他在20世纪80年代曾发表极具鼓舞人心的预测:“21世纪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因为中医的理论发生于近代科学还没有兴起的时候,它也不知道什么是近代科学,更不知道什么是现代科学。所以,它反而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和束缚,也就是不受还原观的束缚,因而中医的理论倒是系统论的,从整体出发的,它的长处就是它的整体观、多层次观。
    钱学森在谈到中医理论对创建系统学的启发时说:“对于系统这个概念,我们的认识在逐步深入,现在深入到巨系统。巨系统又分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方面叫简单巨系统,另外一种叫复杂巨系统。中医研究属复杂巨系统。人体是一个开放性的和有意识的复杂巨系统。钱学森说:“人体作为一个系统。首先,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与外界是有交往的。比如,通过呼吸、饮食、排泄等,进行物质交往;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进行信息交往。此外,人体是由亿万个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不是一个小系统,也不是一个大系统,而是比大系统还大的巨系统。这个巨系统的组成部分又是各不相同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异常复杂的。所以是复杂的巨系统。”钱老还指出:“因为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必须重视意识对人体其他部分的反馈作用。当前对于如何处理复杂巨系统,在系统学中还没有成功的理论。”
    “我认为中医治病比纯粹的直观又进了一步,它是把经验的东西加上古代的哲学,即古代人是怎么看周围世界的,所谓阴阳、五行、八卦等。这就形成中医医师看病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法。这种理论古代有文字记载,老师可依此教学生,学生也能学会。”中医的优势,“即总体的辩证地看问题,在这一点上,中医就避免了机械唯物论。我认为,这是中医{zd0}的优点。当然,由于时代所限,它不可能像现代科学那么严密。但这样一些哲学思想结合实践,整理出了一套中医理论。当然我也听说,学中医的学生尽管把理论背熟了,但要他独立行医,诊脉开方,还得老师在旁指点。所以中医要出师也不容易,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好几年的实践,看了许多病人以后,才能悟到将中医理论与实际的临床经验结合起来。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中医的经验和理论尽管是很宝贵的,但还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所谓科学。”“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它独立于现代科学之外。”怎么把它具体运用呢?要靠临床的实践。长期经验的积累,慢慢就会了。就像做文章似的,现在从来没有哪一个大文学家,是大学毕业得了学位马上就成了大文学家的,没有的,这不可能的。
    我们搞复杂的社会系统也是没有理论的,只能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要靠专家。假若我们把专家的经验也能像中医理论那样,整理成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和辩证的规律。那么,有了这一套规律总比我们每一次都请一大批专家来参加“会诊”要好一些。也就是说,当我们处理像社会这种复杂巨系统时,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把定性的直观的那一套东西,像中医那样,能够整理出一套思考问题的规律来,那也是很有帮助的。

    钱学森谈中医(摘要)
    ▲中医的理论xx是宏观的、整体的理论,它没有分析,没有深入到人体的结构、各部位、细胞和细胞以下,所以它的优点是整体观,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因为它仅仅有整体,就整体论整体。
    ▲用人体科学这个观点,来吸取所有西医的这些成果,不是从前的所谓中西医结合,用西医来化中医,我认为那是错误的,而是反过来,用中医来化西医,把西医的结果全部拿过来,吸取到人体科学里来。
    ▲整理并用现代语言阐述中医理论是一件工作量极大的研究工作。
    ▲人体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中医理论不是现代意义的科学,却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医学的前途在于中医现代化,而不在什么其他途径。
    ▲中医理论是思辨式的论述,或说是恩格斯所说的“自然哲学”,不是自然科学。
    ▲不能死抱着几本中医经典不放,闭关自守。我们要在xxx主义哲学指导下,把中外医学的好东西结合起来,用系统科学来促使中医现代化,即医学现代化。
    ▲中医理论是前科学,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中医还不能用物理学、化学等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东西来阐明,中医自成体系,是前科学,不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的现代科学。
    ▲回顾建国(新中国成立)初年,国家当时就已明确了中医的重要性,而且又提出了中医要现代化的要求。但是怎么现代化的问题,后来好像变成了所谓的中西医结合,那就是说,把中医看作是不科学的,要用西医科学使中医现代化。但是,这样一种方法能否取得成功,现在看来是值得考虑的。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上,我见到邝安坤教授,他是中西医结合的xx专家,那天晚上我们谈得很融洽,我当时就向他讲,中西医结合,用西医把中医科学化恐怕是做不到的,因为中医的指导思想与西医差别太大,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邝教授听我谈完后说,他搞中西医结合已30年,也感到有点走不下去了,所以他听到我提出另外一个方向,感到很高兴,这大概是四五年前的事。也就是说,他搞了30年的中西医结合式的中医现代化,到头来感到很苦恼,这就说明问题不那么简单。
    ▲大家都说中医后继乏人,大有要消亡的危险,这又说明问题很不简单。
    ▲我们说的将来的科学革命,要从微观一直到整体,把它连起来。
    ▲一种人认为是中医自成体系,它是独立的,xx是科学的。这些人说中医的理论是宝贝,我也承认是宝贝,但是他们还加了一条,即这个宝贝是动不得的。也就是这些人反对中医现代化。
    ▲还有一种人,我们把他们叫做场论者,反正中医说不清楚,就制造一个场,什么人体场、气场等。这些人制造这个场有什么根据?可能是凭想象,认为应该有这么个场……希望他们将观点转过来,不要用“场”的未知去解释人体的未知。
    ▲就是说我们要搞的中医现代化,是中医的未来化,也就是21世纪我们要实现的一次科学革命,是地地道道的{jd0}科学。
    ▲我一直宣传中国的传统医学,几千年的实践所总结出来的经验确实是我们的珍宝,但过去乃至现在,有许多人认为这与现代科学对不上号。实际上,恰恰是我们祖国医学所总结出来的东西跟今天{zxj}的科学能够对上号……如果把西方的科学同中医所总结的理论以及临床实践结合起来,那将是不得了的。(摘录自《论人体科学》1988年,人民军医出版社)

    他中医现代化的观点曾引轰动
    在祖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中,中医学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且包罗了传统文化中诸多的内涵,有许多至今仍然是解不开的谜。由于它的神秘性和封闭性,影响了人们对它的研究,也影响了它自身的发展。如何促进祖国中医学的研究,促进中医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使祖国这一医学珍宝大放光芒,是钱学森所关注的文化热点。
    1980年,卫生部中医局局长、中医专家吕炳奎就中医学研究问题写信给钱学森。钱学森对这封信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于1980年8月份复信给吕炳奎。在这封信中,钱学森比较了西医和中医的两种不同的研究事物的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指出了西医研究中的弊病,大胆地提出了“医学的方向是中医的现代化,而不存在什么其他途径。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这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在中医学研究上是破天荒的{dy}次。
    钱学森提出中医现代化是祖国医学的发展方向,是有依据的。他认为:{dy},西医起源和发展于科学技术的“分析时代”。在那时,为了深人研究事物,把事物分解为若于组成部分,一个一个地去认识。这有好处,便于认识。但也有坏处,把本来整体的东西分割了。西医的毛病也就在于此。然而,这一缺点早在一百年前恩格斯就指出了。到了大约20年前,终于被广大科技界所认识,要恢复“系统观”,有人称为“系统时代”。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而这就是中医的观点。所以医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医,不是西医,西医也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第二,当前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中医理论尚不能同现代科学技术联系起来,而科学技术一定要联成一体,不能东一块,西一块。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中医现代化,实际上是医学的现代化……
    后来,他这封信在新华社1980年9月19日出版的《内部参考》上发表了,谁知这篇文章竟然在医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对于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钱学森认真进行了思考。开始,他考虑自己的话是不是太冒失了。但是,当他用xxx主义哲学的观点,对传统中医文化作了反复的分析、比较之后,当他多次同中医学专家进行了探讨之后,他不但没有退缩,相反,却更增加了他坚持这一观点的勇气和根据。在1983年1月21日由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举办的迎春座谈会上,钱学森发表了题为《用马列主义哲学阐述中医理论》的讲话。他向中医学界的朋友们回顾了1980年8月给吕炳奎的信发表后听到的一些不同意见。他说道:“唉呀!可不得了,得罪了许多人!”“这一下倒是对我很大的帮助、很大的教育。我才知道原来这里头真是复杂啦。”钱学森还讲了他对中医文化的认识过程。他说道:“原来是一股子热情,不了解情况,想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去阐述和解释中医,现在看恰恰相反。中医要是真正搞清楚了以后,要影响整个科学技术,要引起科学革命,这些认识这几年我越来越深刻......现在我可以说,我觉得我一点也没冒失,我还坚持不改!但是我也觉得这个问题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我们不能性急。”为了推动中医现代化的研究,钱学森在百忙之中撰文,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在《大自然探索》杂志上发表了《xxx主义哲学的结构和中医理论的现代阐述》一文。
    钱学森指出:中医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中医必须现代化,现代化就是科学化。钱学森在这篇文章中还深刻指出:中医现代化的{dy}步,应该用全部xxx主义哲学的结构体系,去总结阐述传统的中医理论。这样,才能使中医理论{zh1}脱离“自然哲学”,变成一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唯象科学。这一见解是超越前人的。只有充分把握了现代科学体系的脉搏,才有可能提出这样的见解。这一见解,为中医文化在现代科学大厦的构建中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位。(本文摘自长篇传记文学《钱学森》第四卷,作者祁淑英、魏根发。题目为编者所加)(陈雅越 胡雨晴 陈国才)


先声药业率先探索国际合作研发之路

2009年11月09日 10:24  新浪财经

  近日,国内{dy}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化学生物药公司——先声药业,与美国xx生物制药企业OSI药业达成协议,,将在中国生产、研发和销售抗肿瘤分子靶点抑制剂OSI-930。

  OSI公司专注于创新分子靶向xxxx的研发。其与基因技术公司、罗氏制药公司合作开发的小分子ErbB-1抑制剂erlotinib(Tarceva),经临床研究显示,能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存活率和存活时间。

  OSI-930作为其主要产品之一,是两个抗肿瘤分子靶点的抑制剂,目前,已经完成了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剂量递增一期临床研究,以及在癌症患者中单药使用和与Tarceva联合使用的剂量递增的一期临床研究,并为二期临床单药使用和与Tarceva联合使用确定了剂量。

  经临床研究证明, OSI-930 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肿瘤组织中血管的增生,具有口服活性。在临床前研究中, OSI-930 显示了对于小细胞肺癌、胶质母细胞瘤、结肠直肠癌、肾癌、头颈部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胃癌的广泛疗效。

  作为执着于创新xx研发的民族医药企业,先声药业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并购、合作研发并重,此次与OSI合作,是先声药业继今年并购上海赛金、江苏延申,投资超亿元建设国内制药企业规模{zd0}的药研中心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先声药业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任晋生先生认为,“该项目成为中国制药企业率先开始国际合作研发之案例,具有一定探索和示范意义。”
增持江苏延申 先声药业下注疫苗领域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1日 00:0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沈 玮上海报道

  继5月份以2亿元的价格参股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股权后,纽交所上市企业先声药业再度增持后者股权至50.77%,这也是先声药业{dy}家控股的疫苗类企业。

  11月10日,先声药业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任晋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和5个月前直接收购江苏延申的股份不同,此次增持举动,先声药业是通过购买延申的股东之一ChinaVax约74.49%的股份,从而实现对延申的间接增持。

  “ChinaVax是一个项目公司,这是一个技术性的安排。”任晋生表示,但他不愿透露此次增持的具体金额。

  江苏延申是国内{lx1}的从事疫苗研发和生产的公司,最近甲流疫情的蔓延,也让公司的关注度迅速提升。今年9月18日,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给江苏延申甲型H1N1流感疫苗颁发新药证书和生产许可,其后作为全国8家具备生产资质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企业之一,江苏延申已经拿到工信部甲型H1N1流感疫苗630万份订单,在国家收储企业中排名前三。

  但任晋生指出,收购江苏延申是先声药业的战略性安排,符合公司的中长期战略,并非是冲着眼下的甲流疫情来的。而且,甲流疫苗也只是江苏延申主营业务的一部分。对于先声而言,过去公司专注在肿瘤xx和创新xx领域的发展,与研发技术成熟、竞争异常激烈、强势品牌全方位充斥的化学制剂领域相比,未来生物类新兴药品无疑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此次增股延申也是先声继收购上海赛金,投资超亿元打造xx研究院二期项目之后进军生物制药领域又一重要举措,是先声药业进入中国疫苗产业实质性步伐。

  “疫苗和抗体领域公司未来几年会加大投入,培育成公司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任晋生强调。


江苏延申出局 岳阳兴长引战投难产

2009年12月25日 05:04  每日经济新闻

  核心提示:重庆康卫在对江苏延申的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江苏延申存在金额较大的待处理财产损失,是2008年7月~10月期间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存在问题,且已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每经记者  崔丹

  距离入围岳阳兴长(18.18,0.17,0.94%)战略投资者资格刚好一个月的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江苏延申)转眼间又出局了,这一变化使得岳阳兴长引进战略投资者一事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江苏延申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25日,岳阳兴长(000819,收盘价18.43元)公布了关于重庆康卫引进战略投资者进展的公告。公告显示,重庆康卫近日收到江苏延申《关于退出本次投资重庆康卫投标活动的函》,江苏延申决定退出重庆康卫本次战略投资者的投标工作。

  经公司了解和核实,重庆康卫在对江苏延申的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江苏延申存在金额较大的待处理财产损失,是2008年7月~10月期间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存在问题,且已被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为此,重庆康卫要求江苏延申评估该事件对重庆康卫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的影响,并尽快决定是否继续参与重庆康卫战略投资者投标工作;江苏延申决定退出重庆康卫此次战略投资者的投标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查阅有关信息发现,国家xxx12月4日曾发布公告称,江苏延申于2008年7月~10月期间生产的7个批次共21.58万人份的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存在问题。江苏两地药监部门已对企业立案调查。药监部门已责令企业停止人用狂犬病疫苗等全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组织专家对问题疫苗可能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调查结果,药监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

  重启引进“战投”程序

  而这距离公司公告江苏延申入围“战投”仅仅数天而已。11月24日公司公告称,重庆康卫引进战略投资者专家评审小组按照  《公开引进战略投资者说明书(修订稿)》公告的战略投资者的条件、评选标准等内容的要求,对4家企业所提交资料的完整性、相关条件的符合性进行了审查。经资格审查,江苏延申报名资料完整、符合说明书规定的战略投资者的条件,准予登记。

  资料显示,江苏延申是国内{lx1}的从事疫苗研发和生产的公司,是目前国内6家具备生产资质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企业之一、也是江苏省内{wy}具有此项资质的企业。公司主营为疫苗(气管炎疫苗、疖病疫苗)、免疫制剂(短棒杆菌注射液)的生产;疫苗——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疫苗(vero细胞)的生产。

  江苏延申不仅自身素质良好,同时背靠“大树”先声药业,在许多投资者看来,如果能够引入江苏延申将有利于胃病疫苗产业化的进程。

  不过如今一切却成为了泡影。公司称,江苏延申是{wy}获准登记的战略投资者,由于江苏延申退出投标,导致重庆康卫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无法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经重庆康卫董事会会议审议,决定拟重新启动公开引进战略投资者相关程序,即重新接受意向战略投资者报名登记。报名登记的时间为,自公告重新接受意向战略投资者报名登记起7日内(含第7日)。

郑重声明:资讯 【医药行业的相关文章2010.02.24】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