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产业人才教育培训现状_软件培训达人_新浪博客

  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发展软件产业对于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确保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我国软件行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产业在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基础上规模继续扩大,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成为拉动电子信息产业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并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我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572.9亿元,其中软件产品收入3165.8亿元,占41.8%,软件技术服务收入1455亿元,占19.2%,嵌入式软件实现收入1118.2亿元,占14.8%,系统集成收入1616.4亿元,占21.3%,IC设计收入217.4亿元,占2.9%。东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89.2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84.4%,北京、广东、江苏规模位居全国前三甲,西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59.7亿元,中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24亿元,全国规模以上软件企业统计为16194家。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产品结构、研发水平和人员构成都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市场不断向大企业集中,产品不断向服务型转化,技术不断向国际前沿推进,人员不断向知识性技术性高学历聚集。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的巨大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促进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互动发展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使我国重点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得到高水平人才支撑和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尽快培养一大批多层次、实用型、高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人才,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

  

1 学历学位教育

 2009年,全国所有专业研究生教育招生44.6万人,在学研究生128.3万人,毕业生34.5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07.7万人,在校生2021.0万人,毕业生512.0万人。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755所;普通高职院校1169所;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315所;经国家审定的分校办学点共95个;接近80%的院校都开设有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

  

  学历学位教育体系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有相当的规模,这些院校目前开设信息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多个专业。

  

  2009年全国软件专业在校研究生6.6万人,比上年增长6.5%,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研究生8万人,比去年增长8.1%,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研究生总数为14.6万人。

  

  2009年全国软件专业专科在校生为13.12万人,本科生为35.99万人,总数为49.1万人,软件专业及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生总数为315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研究生3.85万人,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38.9万人,专科毕业生共43.万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精神,实现我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教育部以xxxx鼓励发展的软件、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关键行业的战略性和紧缺性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举措,从2001年起至目前,先后批准成立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20个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了40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紧跟发展形式,也先后批准成立超过50多所地方性示范性软件学院,2009年教育部在高校中批准设立20个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以坚持“高质量,工程化,国际化”为办学理念,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面向软件领域人才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培养目标的xx软件人才培养机构,软件学院主要从以下四个层次和类型开展软件人才培养:

  

  一是软件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生。此层次的学生从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对他们的培养是在强调计算机、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并在工程组织和管理能力、国际标准认知能力、软件开发技能、软件开发实践、知识产权等方面凸显出与传统计算机科学系培养人才的区别。

  

  二是具有非计算机专业背景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此层次学生包括两类,一是从本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二年级本科生中转录;二是从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培养目标是既有一定专业技术背景、又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工程组织管理能力的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软件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从参加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对他们的培养目标是不单具有很强的软件基础知识,而且具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较强的工程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软件人才。

  

  四是软件工程专业在职申请工程硕士研究生。此类工程硕士研究生是通过国务院学位办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考试的考生中录取和自xx题录取,实行弹性学制。主要为已从事计算机软件行业的人员提供知识更新和提高的机会。

  

2 社会教育培训

  在全国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政策指导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软件人才的培养,政府部门、机构和企业等纷纷加大了对软件人才教育与培训资源的投入,软件人才的社会教育培训蓬勃发展。2008年软件人才的社会培训体系呈现如下特点:

  

2.1 政府行业加强社会培训体系的引导

  为加快各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外包产业人才需求,根据商务部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计划,各地纷纷制定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认定及管理办法,2008年,一批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服务外包企业及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在政府财政资助下,积极组织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

  

  立足国家对软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规划要求,立足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的需要,国家外国专家局作为我国引智工作归口管理部门,2009年在11个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又新批准成立3个基地,并通过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专门设立的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引智专项基金,大力组织实施面向企业、面向未来、面向国际化的国际型、高水平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与师资的国际化培养。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共同启动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继续发展完善,在全国性的CSTP软件人才职业培训骨干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的基础上,依据新形式下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CSTP管理办公室(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积极组织各界专家,研究制定依托软件园区和企业建立CSTP软件工程实践中心的具体办法,希望通过努力整合产业教育培训资源,在规范的引导和监督下,为高校学生提供服务平台,帮助他们获得实践锻炼机会,积累工程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加速从学生向产业人才的转化,实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标。

  

2.2 社会培训机构优胜劣汰,业务结构加速转型

  软件领域的社会培训机构,以其灵活的机制、资源的优势以及快速的市场服务应变能力,为软件产业人才的培养输送,以及能力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008年,针对软件企业中xx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的培训市场和服务业务,进一步向实力雄厚、资源优势明显的培训咨询机构集中;以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主,通过开展职业教育,为企业输送初级人才的培训业务逐步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一批鱼目混珠的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经过几个教育培训周期的实践考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逐渐成熟的市场环境下,逐步被淘汰,同时一批依靠实力投入、品牌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的机构逐步发展壮大(如赛尔教育、中软培训、华信智原、达内、北软教育、港湾教育、大连华信等);曾经品种繁多的各种IT证书教育培训市场,由于其市场发展的不规范,培训认证结果缺乏行业和用人企业的普遍认同,以及学生的证书观念开始发生转变,相关业务逐步淡出IT培训市场。

  

  看中目前软件培训企业集中度较低,借助资本力量进行整合,未来xx有可能培育出{dj0}公司的前景,软件职业社会培训机构越来越得到投资的青睐,2008年,仅向社会披露的风险投资案例,3个培训机构就获得了共1.23亿美元的投资,由于资本的加入也加快了社会培训机构规模的扩张和培训业务结构的调整。

  

3 部分地区软件人才培养政策

 全国各地区都积极组织落实国家制定的相关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的建设相关政策,都积极鼓励支持当地有条件的高校创办软件学院,在理工科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设置软件应用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设立专向基金,支持高层次软件科研人员出国进修,聘请外国软件专家来华讲学和工作,为软件高级人才进行国际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扩大高等院校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加大计算机类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建设力度,扩大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级软件人才的培养规模。

  

  由于各地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各地区依据当地软件产业发展规划和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了特殊的地方性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政策,以期加速当地软件产业人才环境的建设,为当地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基础。

  

3.1 北京市软件人才政策

 鼓励各类人员通过专职、兼职等形式在京创办科技企业或到企业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凡受聘于北京市软件基地或软件企业,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或国内外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的软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直接办理调京手续,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

  

  依据《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设立专项基金对软件北京市软件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进行奖励,按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本人前一年已缴纳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80%的标准予以奖励。

  

3.2 辽宁省大连市软件人才政策

 辽宁省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软件人才,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时,可不受原有专业技术职称、专业技术岗位和任职年限的限制,根据本人条件直接申请评定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免试,并可以先聘任,后评审。

  

  大连市政府设立软件高级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用于软件高级人才的专项奖励。对在大连工作的外籍软件人才,居留一年以上的,发放外国人居住工作证,在大连通关、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根据大连市进一步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大连市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开展人才培训、课程引进以及师资培训和引进等合作,由市专项资金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给予不超过实际发生费用50%的补贴。重点鼓励中高级人才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每新录用1名大学生(含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企业每人不超过4500元的定额培训支持。

  

3.3 广州市软件人才政策

 广州市制定《广州市进一步扶持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软件和动漫人才培训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市政府从2007年起5年内,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设立广州市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资金(简称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鼓励对软件和动漫产业的投资,对软件和动漫企业及其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予以奖励,为吸引国内外大型软件和动漫企业或研发机构落户广州提供政策性补助,支持软件和动漫人才的引进、培训以及扶持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建设等。

  

  xxxx大学全日制软件、动漫硕士应届毕业生,在经认定的广州地区软件和动漫企业就业,可从工作的{dy}年起,按照相关政策向广州市软件办申请补贴,专项资金每年按照相关专业硕士学费的25%予以补贴。每人连续补贴时间在两年内,{zg}总额可达两万元。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全日制软件、动漫学士应届毕业生{zg}补贴总额可达1.5万元。

  

  鼓励和资助本地高等院校、民办教育机构设立软件和动漫专业(学院),或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合作创办软件和动漫培训中心,加强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凡在经认定的软件和动漫培训中心培训后取得高级(或相当)资格证书,在我市软件和动漫企业就业或在其它单位从事软件和动漫相关工作的,由产业发展资金给予每人培训费用30%的补贴,{zg}补贴额度不超过1万元。

  

3.4 上海市软件人才政策

 上海市加强与软件、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专业点的建设。允许在校生转向软件专业,允许在校学生到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对成绩突出者,可给予学分。鼓励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软件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支持高校采取合作办学的模式,与国内外企业、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办学,引进国外软件、集成电路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争取企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建立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软件、集成电路人才的运作机制。建立计算机软件培训学校,在上海10大培训中心开设软件培训班,在紧缺人才培训中增设计算机软件人才培训项目,积极开展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培训。组织上海高校以及其他行业的人员,积极申请国家留学资助金,支持高层次软件和集成电路教学、科研人员出国进修,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3.5 无锡市软件人才政策

 江苏省无锡市政府鼓励和支持境内外教育机构和企业合作办学或建立软件职业培训机构,培养软件人员。鼓励和支持培训国外软件认证工程师、国内系统分析员等高层次开发人才。鼓励高校扩大软件专业招收规模;支持和鼓励软件大中型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优化工作站环境,吸引国内外软件类青年博士来锡工作。对软件企业中具有中级职称或本科学历以上的,任职超过一年并对企业和行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专业人才,优先享受市人才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

  

  市政府为集聚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企业制定“123”计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列入重点扶持的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企业,当企业从业人员达500人以上,且年出口达到300万美元以上时,市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500-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人才引进和人员培训。企业所聘大专以上学历的实用性人才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由同级财政按缴纳部分的30%连续奖励5年。每季度xx一次。

  

  无锡市接轨商务部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计划,对国家、省级资金支持的服务外包培训项目,地方政府给予1:1配套。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企业按照“外语+软件+专业”(即“1+1+1”复合型人才)模式,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实训。所需培训费用,由政府按该培训企业实际使用培训人员的数量给予补助,直接补贴给该培训企业。积极引导教育机构按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鼓励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服务外包“订单式”人才培训,以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各类人才需要。

  

3.6 成都市软件人才政策

 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特别是在软件人才引进和激励方面制定了非常优惠的政策:

  

(1)个人所得税奖励

 对企业从事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给予个人所得税奖励,期限五年。奖励标准如下:连续工作期满一年,年工资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人员,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全额给予奖励;年工资性收入 50-100 万元的人员,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60%给予奖励;年工资性收入 30 万元 -50 万元的人员,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 40% 给予奖励;年工资性收入 10 万元-30万元的人员,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 20% 给予奖励。

  

(2)人才培训补贴

 对软件和软件实训企业开展实用型人才培训,可根据培训规模和技术标准,给予适当的培训补贴。

  

(3)“人才回家工程”扶助

 对企业或通过人才中介机构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年薪在 10 万元人民币以上且在高新区工作期满1年以上的,对企业或中介机构给予适当奖励;高新区协助其解决户口、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问题,对其首次购房的,给予3-5万元的购房补贴。

  

(4)人才创业资助

 对在海外从事 5 年以上的软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归国人员在高新区创业设立企业,一年内公司固定人员在 10 人以上的,给予20万元的资助.

  

4 我国软件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由于在成本、人力资源、潜在市场、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具备优势,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制造业的不断增长,使中国成为影响未来全球软件产业分工的重要因素,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软件人才的成长将直接推动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与成熟,我们也看到,尽管各级各类软件人才教育培训项目百花齐放,但软件人才供不应求、结构不合理、企业xx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这不得不让人们认真的思考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到底那里出现了问题?

  

4.1 软件人才供应紧张

 软件人才紧缺制约软件产业发展、影响软件企业规模化扩张,软件人才招聘长期占据招聘热点位置,2007年“软件人才匮乏”依然是各大相关媒体报道的热点,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但软件人才紧缺形势依然严重。教育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高校毕业仅2007年就达到495万,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人数接近80万,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高等院校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面临择业困境,存在着人才供应过剩;另一方面大批软件企业业务发展受困于招不到适用的人才,感到人才紧缺;面对如此尴尬的问题,通过分析不难看出,高等教育是我国软件人才培养最主要的力量,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沿用苏式教育模式,高校注重学习的过程和知识的结构,研究型、学科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来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从清华、北大到普通市属高校甚至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教学大纲基本一致,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但是目前应试化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软件及相关专业的持续热招让高校软件人才供应总量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大量缺乏针对性的软件理论研究型人才从学校直接输送到就业市场,即便是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消化能力,理论型人才供应过剩,上百位毕业生竞争一个工作岗位就不足为奇。

  

  软件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急缺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技术能力以及良好职业素质的工程化人才,这里的职业素质具体指职业道德、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传统的学历教育体系很难较好的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瞄准这个需求市场应运而生的各类商业培训机构又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所提供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培训效果还有待观察等现实情况存在,于是有不少应届大学毕业学生把{dy}份工作当作弥补这些不足的培训学校和积累经验的跳板,但大量正处于成长阶段的软件企业往往又无法承担这样的人才培养风险,所以许多企业对这些未来的人才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合格软件人才供应不足,软件企业只能投入更多成本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市场展开激烈的争夺,再由于本身处于成长期的国内软件企业也存缺乏给员工制定必要的职业规划,在对现有人员培训投入不足等现实问题,造成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归属感,这无疑又加剧了现有人才的无序流动,供给不足,再加上人才流失,雪上加霜就自然使得软件人才紧缺的感觉越发明显,这样的情况在软件外包企业中尤为突出,定单不缺却苦于人手不够的情况是常有发生。

  

4.2 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

 软件人才职业发展生涯包括样两条发展路径:从技术到管理(程序员→软件工程师→团队组长→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从技术到技术(程序员→软件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分析师→研发总监)。成熟的软件产业从人力资源结构上应该要求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人才梯队,处于“金字塔”顶层的系统架构分析师、研发总监、部门经理,他们是企业的灵魂;处于“金字塔”中间的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他们是企业的骨干,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从事软件编码等初级工作的大量程序员,他们是企业的基石,分工细化、结构合理的软件人才队伍结构更便于科学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优势{zd0}限度地发挥。

  

  2009年中国软件产业的软件产品、系统集成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60.3%,软件产业仍然以内向型为主,国内市场中从业人员超过千人规模的软件企业依然屈指可数,国内大部分软件企业从事行业专用软件的开发和基于平台的应用产品开发。与通用软件开发强调产品功能不同,行业专用软件更xx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项目解决方案为特征,这使得客户和软件企业广泛采用现场定制开发这种方式,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开发团队,人员数量不可能太多,即便是规模较大的软件企业,开发人员也分散到各地项目现场,成了"小作坊"模式。由于每个项目组成员较少,项目实施人员需要跨越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系统测试、交付实施、甚至维护的全过程,每个成员工作职责不可能细分,不具备这样的素质的开发人员也无法生存;由于项目规模小、复用性差,开发团队主要精力集中在功能实现上,往往忽视了软件质量的管理,因此软件开发过程中普遍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有能力的软件工程师忙于解决各种突发事件,更专业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则很难有时间和机会得到提升,造成他们也很难发展为真正的系统架构分析师、研发总监、部门经理,由此造成整个软件产业人才队伍结构形成“橄榄型”。

  

  从我国软件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来看,大学学历占软件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74%,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的从业人员数量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左右,高学历从业人员是我国软件产业的主力军。这些高学历的从业人员虽然大多经过高校良好、系统的理论基础教育,但缺乏工程化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所以{dy}年他们基本会选择从基层做起从事程序员的工作,由于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锻炼和自主学习积累,可以依靠自身努力很快掌握相应的经验和技术,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继而进入为软件工程师行列;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软件企业依然处于发展成长期,还面临竞争激烈、管理不规范、处于软件产业价值链下游、缺乏规模效益等诸多不利因素,大多数的软件企业与成熟的企业有差距,尚不能为这些快速发展起来的软件工程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必要和足够的培养投入,他们仅仅依靠自身的积累很难再向更高层次发展。由于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阻滞了人才层次提升的速度以及人才资质的提高,于是大量软件工程师在企业中积聚,人才发展受限加剧了流失的风险,大量中级人才的存在又使得企业不得不使用高学历的软件工程师从事大量初级的工作,这样不科学、不合理的人才匹配又使得企业承担了更高的人力资源成本,人才流失的风险加上高企的人力资源成本,大大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受限就更难保证人才培养有足够的投入,这软件企业人力资源“高消费”后带来的一系列恶性循环,使得产业人才结构中的初级人才不断减少,中级人才越来越多,高级人才无法成长起来,“橄榄型”的人才队伍结构也越来越严重。

  

4.3 高级人才严重匮乏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软件产业目前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但产业发展依然面临挑战,与欧美软件大国相比,国内软件企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开发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有着很大差距,我国软件产业核心技术仍将受制于人,导致我国软件产业的整体实力较弱,短时间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的竞争仍处于劣势;在软件服务领域,国内软件企业在人员规模、内部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等方面,在竞争中仍然处于劣势地位。软件企业中软件技术创新人才和国际化、工程化高级软件管理人才的匮乏是其重要原因。

  

  中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尽管申请量每年以23%速度递增,但大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还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软件企业是产业建设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目前为数不少的企业依然在思想上认为技术创新是科研机构的事情,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在行为上,许多企业不愿增加,或者不愿意对技术创新进行投资;作为创新人才培养者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也缺乏与作为创新资源需求者的产业之间进行交流合作,信息不对称,人才供给存在结构性的供需矛盾现象突出。没有适合的条件和环境,软件技术创新高级技术人才自然很难成长起来。

  

  国内目前真正从事过大型软件产品开发的软件企业很少,大量的软件企业未能形成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专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在不规范流程下工作,很难锻造出能满足发包商或客户要求的人才,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管理天赋的软件工程师幸运地成为了软件开发管理人员,这样的“xx形成”很明显是难以适应国际化、工程化的产业发展需求。

  

  国内的广阔市场空间及丰富的基础人才资源,吸引了诸如惠普、Google、戴尔、亿贝易趣、IBM、花旗软件、印孚瑟斯、萨蒂扬、微软、SYBASE、SAP等各大全球知名外软件巨头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和研发机构,并制定进军中国软件人才市场的战略,大力争夺人才资源。目前据不xx统计,我国每年培养高学历并具备成长为高级人才良好素质的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中,进外企或出国的大约占50%,国家花大力投入的高校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国内开花,国外结果”现状;从国内企业锻炼成长起来的中xx人才,其中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原来企业,在这些人里大约有44.7%流向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有20.5%去国外深造。中xx软件人才的流失严重,无疑使得本来就短缺的高级人才状况更是雪上加霜。人才流失国外是{yj}的流失,即便在国内流向外资企业,虽然外溢效应会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软件产业的特殊性,人才的流失将伴随着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控制问题,中国自己花费资源培养的人才为外资公司所用,而他们掌握的核心技术、发明技术的知识产权也为外资公司所有,这使大量的利润流向外国企业,不仅仅给我们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严重影响中国软件产业的积累和再循环能力,给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造成致命的伤害。

  

  建立完善的软件人才培养机制,健全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这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软件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软件人才在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出现有关软件产业人才的各种问题肯定不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软件企业应该意识到只有勇于承担对人才培养的责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企业中的人才才会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和源泉,这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高效使用人才的重要条件。院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应该意识到办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是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建立与软件产业的交流对话,才能使教育培训资源发挥{zd0}的效益。软件人才也应该意识到只有积极了解{zx1}、最实用和最前沿的软件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和积累相关领域的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实现与时俱进,才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途。

  

  人才是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齐备的软件人才是加快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百年大计。做好软件产业的“源头活水”,就必需建立合理高效的高校、软件国际培训基地、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人才教育基地和企业继续教育中心等多层次软件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发挥各自优势,努力造就一批进入国际前沿、掌握关键技术、擅长顶层设计的技术带头人;培养一批具备不同专业背景,有市场观念的复合型软件人才;形成一支有相当规模和质量、从事软件开发与应用的专业人才,为软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如果你和我们一样用爱好软件开发也想学习软件开发,不妨一起来交流交流:)

↖(^ω^)↗软件培训高级交流群↖(^ω^)↗---14575942---

欢迎对四川这边对计算机软件比较感兴趣的朋友还要外地的想到成都学习的朋友加入进来讨论。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软件产业人才教育培训现状_软件培训达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