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0 14:19:39 阅读2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广东高考物理能力考查特点与启示
-----2008年高考命题将实现以能力测试为主
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周兆富(528500)
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
早上好!感谢省教厅给我们提供这样优秀的平台,使我们有机会同各位领导、专家和教师对2008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备考策略进行讨论和交流。昨天听了四位专家对《考试大纲》、备考策略等内容的解读,收获很大,对2008年的高考命题趋势、备考策略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谢四位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精彩、快捷、适用的备考盛宴。
我今天同大家探讨的是“广东高考物理能力考查特点与启示”,我们知道“成功学”已经是当今社会{zss}的学科之一,对成功人士的追捧和成功秘诀的探索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是知识?是能力?是勤奋?是机遇?还是金钱和其它东西?我想能否成功需要一系列条件来共同决定,也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决定能否成功关键的问题应当是能力。能力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发展中,能力是指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的创新需要有素质高、能力强的一代新人。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和能力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如何考查学生的能力也成为高考命题者思考的一个重点。
一、广东高考物理对能力考查特点的回顾与思考
从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已经成为倍受国人关注的大事,各校备考变成了高三永远的持久战,决定考生命运的大决战,对高考命题的探讨也成为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我们关注到历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中都把对能力测试作为命题的主导,在新课程背景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2007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高考命题的最主要的指导思想中,表述虽然略有不同,核心内容是相同的,可简述为:高考物理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物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 …,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对能力考查的重视程度跃然纸上,也落实到了高考命题之中。
1、2007年高考命题在“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在历年《考试说明》中几乎都出现了“高考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这句话,对能力的测试也在历年高考命题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但是,在个别地方的个别教师在备考中对能力的要求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怪现象。实验证明,对一个人的发展其知识掌握情况固然重要,但能力培养更加重要,在资讯高速发达的今天,知识方面的欠缺还可以用学习来补充,但能力的培养则需要下更大的功夫。近年我们多次看到媒体对个别“高分低能”的报导,这突显能力对人xx展的重要性,在高考命题中对能力的重视有助于把素质高、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选拔出来,也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有效解决当前新课改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实现高考领航新课程改革,新课改促进学生能力和高考成绩的提高的目的。
2007年广东物理高考命题在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方面作了重大改革,实现了高考对能力考查由定性说明到量化的转变,xx通过增加阅读量、创设全新的物理情景、通过文字、图像、图表等方面多渠道为考生提供解题的有效信息,当学生面对xx时心理素质、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能力都面临了全面考验。2007年的高考命题在高考评卷中体现出来的{zd0}变化就是在参考答案的解析中强化了对能力的考查的解析,即把对各方面能力考查要求进行了文字说明,在每道高考xx的解析中的{dy}句话都强调了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的几方面能力。看起来这好像是高考xx答案中的一个小小的变化,其对高考命题改革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我们可以选几道2007年广东高考xx的参考答案中解析部分的表达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高考命题对能力的重视,而这种重视在2007年是体现在评卷过程之中,也必须落实到2008年备考复习之中。如2007广东18题在解析中对能力的要求:“本题考查考生对电磁学、力学基本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及获得信息的推理能力.”2007广东物理19题的解析中对能力要求:“本题考查考生对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基本规律的理解,考查运用分析、假设、探究、推理等方法处理多过程物理问题的能力。”广东2007年20题的解析中对能力要求:“本题考查考生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理解,运用几何作图处理和表达较复杂的物理运动问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从以上三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高考参考答案的解析中对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行如此清晰的说明,这在恢复高考三十年来还是首次,这项改革是命题者想通过xx的解析向高三学子传递“未来高考命题将更加重视对能力考查的力度”的信息,也是对高三备考指明了方向,命题者想以此来xx备考方向。2007年高考命题把对能力的考查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备考者对提高能力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备考效率和效果。将来的高考命题及各类高考备考复习资料对每道xx的解析都可能采用相应的格式来实现对学生能力检测的量化。
2、近两年广东高考命题中对能力考查情况的回顾
在对高考研究和指导过程中,有些老师认为2007年的高考xx已经成为过期的支票,xx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再研究就没有意义了。我的答案则刚好相反,记得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为着背叛”。历史是一面镜子,他既可以让您看到过去,又可以反射出未来。当您面对全新的高考xx时,您可以结合您的备考策略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预测未来的高考命题动态,这就是以战略家的眼光审视历年高考真题,对未来高考命题动态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您能以此套xx命题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总结命题的成败和得失,您会对未来的高考发展动态有一个新的认识,您的高考命题的研究水平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您想知道2008年广东物理如何考查能力问题,那就把2006年和2007年广东物理高考xx请出来,用战略家的思想对其命题作为成功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和研究,您就能从昨天的历史求解明天的现实。
(1)理解能力
2006年选择题1-5题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的认知能力(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注意质量、惯性、参考系、聚变(06年第5题)、xx、衰变、光的色散、衍射、折射率、介质中的光速、感应电动势、安培力、动量守恒的条件、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功和功率、变压器原理及实验装置图等等;
掌握规律的各种表达形式和使用条件、对图像的理解和识别图像的能力(06年广东第2题,07年广东第6、8、12题), 与热力学问题(06年广东第4题,07年第10题),相关的物理学史(06年第1、3题,07年第1、10、15题等)
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如聚变、xx和衰变(06年广东第5题);能级跃迁问题(07年广东第2题);电场、电势能与电场强度(07年广东第3、6题);
(2)分析综合能力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物理问题能独立思考,能够针对所遇到的物理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问题的本质,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多阶段、多情景综合能力的考查是这部分能力考查的特点。例如,06年广东卷第17题考查了三个状态:1.小球对杆A的碰撞过程;2.碰撞后的平抛过程;3.在运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和内能的过程。类似的题目有06年广东第16,18题;07年广东17、18,19,20题。今后要关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是科技问题等,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推理能力
能从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出发,在给定的简化的情况下,导出物理学定理或者公式。
演绎推理:把握物理演绎结论与规律之间的关系(06年广东卷10题,07年广东卷18题)。
假设推理:主要考查情景假设(06年广东卷11题)、临界假设(07年广东卷19、20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根据具体问题找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数学关系的特点、规律进行推导求解。
侧重于列方程、解方程的基本能力(07年广东卷20题);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运用函数图像或者几何图形进行分析。(06广东卷15、18题,07年广东卷17、18、19、20题)
(5).实验与探究能力
注重基本能力的考查,譬如实验仪器装置的识别、实验步骤(07年广东卷13题)和实验条件的控制(06年广东卷第11题)、减少实验的误差的方法(06年广东卷11题第2稳中的平移距离d,12题{dy}问找出误差原因)实验数据的处理(06年广东卷第12题第三问的根据数据绘图)、实验原理的理解等。
利用基础知识拓展创新实验能力、灵活运用实验方法(07年广东卷14题),其中15题,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实验的再现并打破了实验与其他题型的界线。
附表:2006年至2007年广东高考xx对能力考查情况统计
|
06年广东高考xx题号 |
07年广东高考xx题号 |
理解能力 |
1,2,3,4,5,7,9,13,14 |
1,2,3,4,5,6,7,8,9.10,11,12,15,16 |
分析综合能力 |
16,17,18 |
17,18,19,20 |
逻辑推理能力 |
10,11,17 |
6,14,15,16,18,19 |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
15,18 |
2,14,16,17,18,19,20 |
实验与探究能力 |
11,12 |
7,8,10,13,14,15,19 |
从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到,2007年广东物理高考xx对能力的考查都是综合的,因第二卷对能力考查是命题者在解析中直接写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五种能力已经成为有机的整体,有时无法具体进行分解。
3、对近两年高考命题有关考查能力问题的经典案例分析
要想对未来高考命题的研究做出准确的预测,{zh0}的办法就是由已知条件来求解未来,那么面对高考这一难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刚刚出台的《考试说明》和过去三年的高考真题,在对这些命题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广东的高考命题三年来虽然发生许多变化,但总体上还是保持了命题的稳定性,高考命题在稳定情况下实现了同新课改的平稳过渡,这种过渡对我们求解未来的高考命题变化趋势提供了一个{zh0}的参考系。
(1)近两年高考命题中有关考查探究能力的案例
2007年高考前,我们在省教研员姚跃涌老师和佛山市教研员朱建平老师的指导下对探究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探究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对2007年高考命题趋势做出了准确的预测。(有兴趣的老师可以看一下佛山去年的两次大考xx和答案及{zh1}编制的《考前的话》,其对高考命题的发展动态和备考指导是有参考价值的。)探究能力是新课改理念下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名词,由于其经常和实验在一起组成“实验探究”一词,这就造成了高考的探究就必须与实验结合在一起组题的错觉,实际上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和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就是在不断探究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有关探究问题已经渗透到高考的大部分命题之中。即使是实验题这一高考中的常规题型在新课改理念下也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实验与其它题型的界线已经被打破。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在2007年高考命题中已经实现了同其它题型的溶合,同时我们也注意到2007年的广东高考命题也出现了类似的命题。
例1(2007广东15)(1)放射性物质 和 的核衰变方程为:
方程中的X1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X2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12所示,铅盒内装有能释放α、β和γ射线的放射性物质,在靠近铅盒的顶部加上电场E或磁场B,在图12(a)、(b)中分别画出射线运动轨迹的示意图。(在所画的轨迹上须标明是α、β和γ中的哪种射线)
(3)带电粒子的荷质比 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以求得电子的荷质比,实验装置如图13所示。
①他们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首先在两极板M1M2之间不加任何电场、磁场,开启阴极射线管电源,发射的电子从两极板中央通过,在荧幕的正中心处观察到一个亮点;
B. 在M1M2两极板间加合适的电场:加极性如图13所示的电压,并逐步调节增大,使荧幕上的亮点逐渐向荧幕下方偏移,直到荧幕上恰好看不见亮点为止,记下此时外加电压为U。请问本步骤目的是什么?
C. 保持步骤B中的电压U不变,对M1M2区域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磁场B,使荧幕正中心重现亮点,试问外加磁场的方向如何?
②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同学们正确推算出电子的荷质比与外加电场、磁场及其他相关量的关系为 。一位同学说,这表明电子的荷质比将由外加电压决定,外加电压越大则电子的荷质比越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能力要求】本题是考查了对原子核的基础知识以及电磁场对带电粒子作用的基本规律的了解,考查了实验与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参考答案】(1)X1代表的是 (或 ),X2代表的是 (或 )
(2)如答图1所示.(曲率半径不作要求,每种射线可只画出一条轨迹.)
(3)①B.使电子刚好落在正极板的近荧光屏端边缘,利用已知量表达q/m.
C.垂直电场方向向外(垂直纸面向外)
②说法不正确,电子的荷质比是电子的固有参数.
【命题分析】本题是取材于粤教版3-5汤姆生阴极射线荷质比的xx实验,此实验是物理学敲开原子大门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探究性的实验,在粤教版教材的知识讲解和习题中出现两次。在高考命题引入了探究性问题,其问题的难度并不大,关键是对未来高考备考和高中物理教学起到一个xx作用,由于本题属由多种结构组成的杂合型题,因此,实验与探究题同计算题的界线被淡化了,在分值分配方面也打了一个擦边球。此题似乎在告诉我们,2008年高考命题从结构和内容都将发生更大的变化,新高三的师生们要注重对探究性问题的研究。此命题还告诉我们,未来实验题同其它题型的界线将被打破。实验与探究题同计算题的界线将被淡化。
【点评与对策】本套xx打破了实验题与选择题、计算题的界线,集重大物理学史、探究性、开放性和实验性于一体的经典题,此题还告诉我们新课改理念同物理学发展史和物理学基础知识是相辅相成的,{zh0}的探究问题方法就是了解和掌握物理学前辈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物理最重要的是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思维与创新的理念。
【例2】(2006广东13)(1)人们发现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和对各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的规律。请问谁提出了何种学说很好地解释了上述规律?已知锌的逸出功为 ,用某单色紫外线照射锌板时,逸出光电子的{zd0}速度为 ,求该紫外线的波长 (电子质量 ,普朗克常量 , )
(2)风力发电是一种环保的电能获取方式。图9为某风力发电站外观图。设计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为40kW。实验测得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约为20%,空气的密度是 ,当地水平风速约为 ,问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度约为多少才能满足设计要求?
【能力要求】本题考查对重大物理学史及光电方程了解情况,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解析】略
【参考答案】
(1)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学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2)
【命题分析】由于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本题通过谁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这一物理问题考查了对物理学史的了解情况,命题者想通过此题告诉考生,特别是未来的考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物理学史很重要,为了引起对物理学史的重视程度,本套xx还在选择题的第1题和第3题考查了相关的物理学史。本题第二问对风力发电机的考查落实了当年《考试说明》中高考要与科学技术密切联系的理念,也通过叶片长度计算风在叶片上的面积的隐含条件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点评与对策】2006年的高考是传统与新课改重要结合部,整套命题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我们从2006年和许多高考命题可以看到2007年高考命题的影子,这充分落实了高考命题从“传统”到“新课改”的平衡过渡的指导思想,也告诫高三备考的师生,要对高考形势的变化进行研究,关注时事和热点,如2008年奥运会,神舟7号飞船升天,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等相关问题,它们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zj0}的素材,作为高三教师若对未来高考发展动态不能很好地把握,就一定会在高考这场大战役中打败仗。
(2)近两年高考命题中有关考查综合能力及过程与方法的案例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强调让学生领悟物理思想和方法、体验探究过程、感受物理学的美妙、增强实践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物理高考的计算题一般综合性较强,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都进行了全面的考查,新课改理念下的高考命题将更多的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又与《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实现有关密切的联系,把“知识与技能”放在xx,可见新课改对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但“识与技能”又不是孤立的,在高考命题中往往与“过程与方法”相结合,创设一个新的物理情景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查,在2007年高考物理命题中,计算题都是通过创设较新的物理情景进行命题,每道题在对其过程分析时会发现,所叙述的物理情景都是熟悉的,组合到一起就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这种命题理念符合物理学研究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原则,问题是你是否掌握了这种原则,能不能把xx陌生的命题分解成熟悉的物理情景,解后进行求解,这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
【例3】(07广东19题)如图14所示,在同一竖直面上,质量为2m的小球A静止在光滑斜面的底部,斜面高度为H=2L。小球受到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离开斜面有,达到{zg}点时与静止悬挂在此处的小球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球B刚好能摆到与悬点O同一高度,球A沿水平方向抛射落在水平面C上的P点,O点的投影O'与P的距离为L/2。已知球B质量为m,悬绳长L,视两球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1)球B在两球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大小;
(2)球A在两球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大小;
(3)弹簧的弹性力对球A所做的功。
【能力要求】本题考查考生对力学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考查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应用数学推理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略
【答案】(1) (2) (3)W= mgL
【命题分析】本题是一个物理情景全新的原创题,但组成物体运动的每一个过程都是我们熟悉的经典过程,考查的都是物理学中的主干知识,考查的知识点包括:1机械能守恒定律;2斜抛运动规律;3碰撞与动量守恒定律;4平抛运动规律;5圆周运动规律等知识。
本题的难度并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解题的关键是分清两个小球的运动过程。对于小球A其运动过程主要有:1小球A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的过程;2小球A在斜面上向上运动机械能守恒过程(小球A做匀减速运动过程);3小球A离开斜面做斜抛运动过程(小球A机械能转化过程);4小球A与小球B发生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过程;5小球A和小球B碰撞后小球A做平抛运动过程。
对小球B其运动过程较简单,只有球A与小球B发生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过程和碰撞后小球B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过程)两个运动过程。两小球的运动过程清楚了,那要正确解题就不难了。
【点评与对策】本题属传统高考熟悉中考陌生的命题,也是新课改理念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找到正确方法的命题,本题更加注重是分析问题的过程,不是结论,过程不清结论必错。本题解题最重要的思路就是先分清两小球运动或受力过程的变化,然后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此类通过解题的过程与方法考查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应用数学推理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命题将成为未来高考命题者最关注和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重视对此类命题解题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例3】(广东物理16)如图5所示,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上、下两层均与水平面平行的“U”型光滑金属导轨,在导轨面上各放一根xx相同的质量为 的匀质金属杆 和 ,开始时两根金属杆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且杆与轨道垂直。设两导轨面相距为H,导轨宽为L,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现有一质量为 的不带电小球以水平向右的速度 撞击杆 的中点,撞击后小球反弹落到下层面上的C点。C点与杆 初始位置相距为S。求:
(1)回路内感应电流的{zd0}值;
(2)整个运动过程中感应电流最多产生了多少热量;
(3)当杆 与杆 的速度比为 时,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
【能力要求】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动能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知识点。本是考查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略
【答案】
(1)
(2)
(3)
【命题分析】命题者想通过本题对学生在《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各种能力进行全面、深入的考查,本题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物理情景把对众多物理知识的考查通过一道命题连接起来进行考查,这就是本题的{zd0}成功之处。高中物理难学就是难在不能根据题目的叙述建立合理的物理情景,不清楚题目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解决物理问题最重要一点就是要理清物理过程,如果物理过程搞清楚了,就可以达到化繁为简、降低难度的目的。
【点评与对策】本题涉及到动量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功能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知识点,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本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1小球对杆A1的碰撞过程;2碰撞后小球反向平抛运动过程;3杆A1、A2运动过程;4杆A1、A2在运动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和内能的过程。对此类命题要重视过程分析,过程清晰了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复杂为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就找到了。
(3)2007年高考压轴题通过情景新颖的命题实现了对主干知识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考查
传统的高考压轴题采用双压轴或单压轴,其命题难度较大,在高考的实际操作时,往往出现难度有余,区分度不足的现象,造成了中层或中层以下物理考生对压轴题的恐慌症,甚至个别教师也要求中层以下学生不要在此类题上下功夫,对于此类命题的放弃也是一种明智和无奈的选择。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精神,使学生挑战困难的能力有所下降。2007年广东高考命题对这一传统的理念进行了改革,采用了双压轴每题难度分层的做法,这一命题方式使中层学生也看到了能够解决难题的希望,实现了在压轴题上的难度和区分度共赢,这类命题的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中层考生能在压轴题上得分,拼搏精神在高考中得到应有的回报,这种经历对其终身发展都是有激励作用的。
【例4】(广东2007年20)如图所示是某装置的垂直截面图,虚线A1A2是垂直截面与磁场区边界面的交线,匀强磁场分布在A1A2的右侧区域,磁感应强度B=0.4T,方向垂直纸面向外,A1A2与垂直截面上的水平线夹角为45°。A1A2在左侧,固定的薄板和等大的挡板均水平放置,它们与垂直截面交线分别为S1、S2,相距L=0.2m。在薄板上P处开一小孔,P与A1A2线上点D的水平距离为L。在小孔处装一个电子快门。起初快门开启,一旦有带正电微粒通过小孔,快门立即关闭,此后每隔T=3.0×10-3s开启一些并瞬间关闭。从S1S2之间的某一位置水平发射一速度为v0的带正电微粒,它经过磁场区域后入射到P处小孔。通过小孔的微粒与挡板发生碰撞而反弹,反弹速度大小是碰前的0.5倍。
(1)经过一次反弹直接从小孔射出的微粒,其初速度v0应为多少?
(2)求上述微粒从最初水平射入磁场到第二次离开磁场的时间。(忽略微粒所受重力影响,碰撞过程无电荷转移。已知微粒的荷质比 。只考虑纸面上带电微粒的运动)
【能力要求】本题考查考生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理解,运用几何作图处理和表达较复杂的物理运动问题,考查探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解析】略
【答案】(1)v0=100m/s (2) (s)
【命题分析】本题虽然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为背景,但是xx所设计的装置,利用电子快门甄别带电微粒的能量,情景新颖,这对考生对所学知识点和物理规律的透彻理解有较高的要求。本题所涉及的物理过程:1带电在固定档板间的运动,其运动范围在S1和S2之间的任意位置;2带电小球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其轨迹为3/4个圆周,有多种可能,多个半径;3带电小球离开磁场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快门进入固定档板区间;4带电小球与档板碰撞反弹回来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5电子快门的定时开启于关闭;6带电小球重新进入磁场并做1/4圆周运动;6带电小球离开磁场做直线运动。
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有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向心力等物理知识,运用几何作图的处理和表达较复杂物理运动问题的知识等。
本题通过对文字和图形所提供信息弄清题目中所述的物理情景,探究出粒子可能运动的途径是正确解读本题的切入点,对由于带电小球从不同的位置进入磁场可能产生不同半径思考,得出本题可能具有多解性的判断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和求解,得到正确答案,这对考生分析和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的能力要求较高。
【点评与对策】带电粒子在磁磁场中的运动属传统高考命题的重点、难点和焦点,近三年多次在各省、市的压轴题中出现,属难题范畴。本题文字叙述复杂,但又没有多余的信息,这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是全面的,如何把复杂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物理情景,这是对考生思维转换能力的考查;小球如何通过快门在反射回来,这又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能否想到带电粒子可能在固定档板的上下的任一位置进入磁场,这是本题应试时能否得高分的关键。
本题告诫我们,创新的思维,较强的综合能力不能靠简单的题海战术解决,在二轮复习中必须通过部分有目的创新题型来训练同学们的综合能力,通过部分新题的训练培养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建立严密的思维逻辑,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例5】(2007广东物理19题)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放置一条平直光滑槽,它垂直穿过开有小孔的两平行薄板,板相距3.5L。槽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和B,球A带电量为+2q,球B带电量为-3q,两球由长为2L的轻杆相连,组成一带电系统。最初A和B分别静止于左板的两侧,离板的距离均为L。若视小球为质点,不计轻杆的质量,在两板间加上与槽平行向右的匀强电场E后(设槽和轻杆由特殊绝缘材料制成,不影响电场的分布),求:
(1)球B刚进入电场时,带电系统的速度大小;
(2)带电系统从开始运动到速度{dy}次为零所需的时间及球A相对右板的位置。
【能力要求】本题考查考生对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基本规律的理解,考查运用分析、假设、探究、推理等方法处理多过程物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略
【答案】(1) ;(2)
【命题分析】本题是通过同学们熟悉的物理情景组成一道全新的物理情景的命题,熟悉的物理情景:1轻杆两端带有不同的点电荷;2匀强电场中带电小球受力情况;3带电小球在电场中的运动;陌生的物理情景:1系统穿过形成电场两个极板的轨道槽;2带电轻杆在电场内外可能做的往复运动;3系统由于不同部分在电场中引起受力情况的变化,导致加速度相应的变化。
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1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受力;2电场力做功;3牛顿第二定律;4匀变速运动规律。
本题的解题思路一是通过提出假设对带电系统运动进行分析,得出其可能运动情况的结论,这是探究问题的经典过程;二是根据系统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清几个过程,这是解题的关键;三是根据xx的问题及其物理过程进行列方程并求解,这是此题得分的重点。
【点评与对策】本题通过轻杆两端两个带电体组成一个系统(一个特殊的连接体),巧妙的设置了一个全新的物理情景,此题的新颖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此类连接体在电场中水平运动的命题过去很少见到;二是电场对点电荷的有作用力的过程设置方面表现比较巧妙,即在电场中就有力的作用,有时一个球在电场中,有时两个球在电场中,由此引起系统受力情况的不同变化,加速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电场又在中间,系统中的两个带电体有时一个在电场中;三是本题在难度上进行了分层,不同的学生由于其探究能力不同,得分值也不同。这种在一题之中进行难度分层的做法是高考命题方面的一个创新,体现了难中有易、浅入深出的新理念,保证了此题即有难度,又有区分度,此类命题模式将成为未来高考命题的主流。
二、对高考将实现以能力测试为主的命题思想解读
2008年物理《考试说明》告诉我们高考的命题将全面落实新课改理念,把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落实到每一道题中,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命题优势情况下,高考物理将更加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并真正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2008年的高考命题将深化新课改理念,把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全面推进新课改进程和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考命题宗旨。
1.2008年的《考试说明》对高考有关能力的考查的解读
我们关注到2008年广东《考试说明》对能力方面要求是:“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考查。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由此可见高考依然是把能力的考核放在xx。借助于去年珠海市教研员杨志伦老师对能力的分析方法对2008年《考试说明》关于能力的要求解读如下:
(1)理解能力:
解读:从对理解能力的分析我们发现,《考试说明》是把物理学的基础的主干知识作为高考重要考查的内容,对物理概念、规律及相关知识的认识、理解和鉴别是高考对考生的基本要求,体会到高考命题中就是借助全新的(或熟悉的)物理情景、以xx为媒介,以知识点为载体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查。
对于理解能力落实到备考{zh1}阶段上,就是要考生进行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结构,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打好基础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对物理概念应从定义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做全面的分析。
(2)推理能力 :
解读:推理能力是要求考生在对物理知识、事实、条件的掌握基础之上,提高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到二轮复习中就是要求学生在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时,应把重点放在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和推理的习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遇到具体问题时,首先要仔细读懂题意,了解明显的和隐含的已知条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把文字、图像转化为形象的物理过程,推理和想象出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物理模型,然后定性判断变化的趋势,确定解题方向,选择适当的规律和公式,再结合相关的条件进行具体的计算和解答。
(3)分析综合能力:
解读:学习物理关键的是学习用物理的方法进行思维,这种思维落实到2008年的高考命题中,就是考查学生的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这种目标落实到高考中就是考生能否把高考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理念,这就是《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对这种能力的训练有利于解决综合性的问题,也是解决高考中压轴题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解读:在物理博大的体系中,一个个简洁的数学公式准确、深刻的描绘出事物运动的规律,物理许多重大发现都与巧妙、合理地应用数学方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特别是伽利略、牛顿经典力学建立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如果离开了数学就不会有物理学的发展,数学是打开物理迷宫的一把金钥匙。
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将物理问题提炼成数学模型,这是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物理学的数学模型就是对物理实体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定量的抽象。考生在对一些基本公式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的方法可以推导出许多推论并在实践中使一些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在记忆一些物理规律时,如果掌握了其数学的推导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去理解、记忆和解决物理问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实验与探究能力 :
解读: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没有实验物理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xx都以独立题型单独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物理高考实验xx都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相结合,常规实验与设计实验相结合。在近年高考命题中,实验的比重不断扩大,实验题也逐渐走进了选择和计算题。对新的《考试说明》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这句话的重要性,也给2008年高考创新型实验探究命题留有很大的空间。
2.对2008年《考试说明》出台后新高考命题的思考
由于《考试说明》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新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试范围、xx模式、知识结构与分数分配的原则。2008年的高考命题将在深入贯彻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思想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改革,其命题应具有以下特点:
1继续发挥高考对新课程改革的领航作用,xx将以充分体现课改精神的全新形式呈现在考生面前。有关考查探究能力的创新情景的命题将更多的出现在高考xx之中,开放性问题有可能在命题之中有所体现。
2注重对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考查,这是历年高考查考的重点,2007年的高考在这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在高考评卷的参考答案中出现了对每道题考查能力的特别说明,这一措施在2008年高考命题中继续得到落实。
3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研究问题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这种重研究问题过程的程度大于重结果的思想将通过高考评卷得到落实;
4对物理学史的考查不局限于简单的选择题,一些重要物理规律发现的史实和重要的实验可能成为考查的重点,这类命题将把对主干知识与物理学史设置放在同一物理情景下进行考查,2007年的广东15题就再现了汤姆xx现电子这一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重要实验;
5由于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决定传统的主干知识仍然是考查重点,其命题改革力度不会太大,更多表现的是新课改与传统命题模式的平稳过渡,实现传统与现实、高考与课改的相互包容,和谐发展;
6由于高考改革更加注重平稳发展,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对未来高考命题思想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对近三年高考命题的研究和思考,就能求解出未来命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准确的备考方向。
7注重考查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这从近年高考xx中已经初见端倪。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这一点从2007年高考山东和海南的命题中得到了落实,2008年这一命题理念会在高考命题中继续得到落实,广东的高考命题必将增加相应的内容。
8充分体现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视,继续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2007年的高考实现了学生自由选择,2008年这种选择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这可以充分体现高考的人性化,有利于促进我国科学、民主进程的发展。
三、“以能力测试为主”的高考命题思想对备考的启示
由于高考选拔人才的宗旨不能变,这决定了高考将仍然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导,在命题时将注重物理情景的创新,力求在文字叙述、图表等方面给考生更多的信息,xx将继续采用每题多问,难度分层的方法,高考将力求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心理素质、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查。为了适应新的高考形势变化,必须选用具有创新理念的新题型和全新物理情景的xx进行训练,仔细研读《考试说明》,注重{zh1}复习过程中的能力训练,把近三年高考真题作为成功战例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借用《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查内容建立自己强大的知识网络,把提高《考试说明》中的五种能力和落实备考中的三维目标做复习的重点,通过大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不断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
启示一:以基本理解能力为主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训练。
1.以基础知识点为中心,借用《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从相关知识的综合中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含义、条件、表达形式的识记理解和分析理解能力。
由于考题中对每个知识点的考查都不是独立呈现的,而是放在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中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在复习中可以以某些知识点为中心,提高该知识点与其他物理内容的综合程度。
2.以语言文字和几何图形为主加强学生表述能力的训练
语言文字表述训练可以要求表述某个实验方案: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的多种实验方案;验证钟摆的快慢。或。也可以训练学生表述对物理抽象原理的理解:万有引力与库仑力;电场线与磁感线。
文字表达能力训练还体现在解题的过程中,由于物理需要在解题时说理,即文字表达,要求在解题过程中的语言叙述简捷、精练、准确、实用。没有语言叙述的第二卷各题解答是不完整的。
3.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为重点,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特别是新的高考模式选择题共48分,在高考这张卷上三分天下有其一,且对理科考生来说“理科基础”中物理的分值是36分,如果这样把两科分数捆绑在一起,涉及到物理选择题的总分数就等于84分,比单科总成绩的一半还多,可见选择题的重要性,另一个让我们必须引起对选择题的重视的原因是选择题的难度一般都不大,拿分比较容易,也就是说在选择题上下功夫其成效远比在计算题上来得快,是投入少,见效快的选择,这对中低层学生尤其有利,这一变化对中层及中层以下的考生是福音。2007年全省选择题平均32分,今年可能达到40分,对选择题的充分重视就能让考生{zd0}限度的提高平均分,省教厅高考新政策用心良苦,我们则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提高考生的平均分。
启示二:以复合情景、复杂物理过程为主全面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1.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未来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研究问题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这种重研究问题过程的程度大于重结果的思想将通过高考评卷得到落实,由于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决定传统的主干知识仍然是考查重点,其命题改革力度不会太大,更多表现的是新课改与传统命题模式的平稳过渡,实现传统与现实、高考与课改的相互包容,和谐发展。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2.归纳物理中常见的复杂物理过程
物理中的运动过程比较复杂的问题或多过程运动问题是比较多的,要靠教师多积累总结,在考前加以训练。对于复杂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分清过程,要学会寻找运动过程或受力过程变化的点。例如:;斜面上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等。
3.归纳物理中常见的多情景问题
多情景问题在力学部分和电磁学部分比较多,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积累和总结,一是物理情景是变化的,如;二是。如,连接体问题(弹簧连接、绳连接、板连接);三体问题,三是对全新的物理情景命题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但要说明的是所谓新的情景不等于偏题怪题,对偏题和怪题的大量训练将把考生备考引入歧途。
启示三:注重以常用数学方法为主,训练考前物理推理能力。
1,总结分析物理问题是常用的代数、几何方法
物理解题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技巧非常多,为了大大提高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在考前着重结合复杂物理问题加强对数学运用方法的训练,如,;;极值与不等式;圆(垂径定理、相交弦定理、弦切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等。
2,以数学为工具进行各种推理形式的训练。
模型思维推理;等效推理(等效过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效对象、等效条件特征);系统思想推理(连接体、三体问题);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假设推理;比较推理;类比推理(类平抛)。
启示四:加强实验能力的训练,学会设计和探究。
1.重视《考试说明》规定的实验内容
对于《考试说明》所规定的物理实验,要训练学生明确每个实验的目标、原理、控制条件、方法、仪器的功能组装、实验现象、数据分析、误差分析、归纳实验结论。
在实验学习和训练过程中,{zh0}采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去学习和掌握实验原理、器材、实验步骤,要适当的进行创新题型的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2.联系实际灵活进行创新性设计的实验
《考试说明》中的实验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设计,这些设计不同于教材中的实验内容,需要学生不拘泥于教材,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从近年的考查看,这方面的训练应该有所加强。
3.要进行在选择题和计算题中考查实验题的训练,由从2007年高考命题看,实验与其他题型的界线已经初淡化,在其他题型中出现考查实验内容的可能性在增大,我们必须做相关的训练。
启示五:进行规范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1、注重对学生的实战演习,抓好每次大考和两周一测,重视考后总结,对学生进行“假如我是高考评卷人”的训练,参加高考过程很重要,但如何让您的答卷赢得更高的分数,这是很多同学没有思考的问题。当学生面对一张答题卷进行“假如我就是阅卷场的评卷人”的换位思考时,站在评卷人的角度审视他或同学的答卷时,他会发现许多过去没有发现过的失分之处,这些失分之处正是您将来高考中得分的增长点,这一增长点会给您的高考带来丰厚的收获的。
2、每天进行2到3个计算题的规范化训练。每天做2到3个计算题,当然这些题{zh0}是有代表性的经典题,由于高考改革更加注重平稳发展,近三年的高考真题对未来高考命题思想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对近三年高考命题的研究和思考,就能求解出未来命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准确的备考方向。高考真题都是经过专业素质很高的专家精心选拔出来有代表性和预见性的经典题型,在做题时先要独立完成,然后对照标准答案进行批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有利于训练思维能力,有利于了解学习的全面情况,及时进行查缺补漏。
3、每天做6道或12道选择题,在选择题训练方面要做到定时定量,每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12分钟完成6题或25分钟完成12题等不等,做完后及时批改并反思,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选择题的高分可以使学生在高考中抢占先机。
4、对教师进行“假如我是命题人”的训练,站在高考命题者的高度去思考问题,从知识点覆盖、考纲的落实、能力测试目标的实现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养成命题规范、解析步骤清淅、语言表达精炼,内容贴近高考的高质量命题,在解析时一定要写清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的能力要求等,使命题{zd0}程度上贴近高考,学生也在解题过程中享受高考成功带来的快乐。
启示六:注意应试技巧的训练,减少高考失分
1、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我历来欢迎考生把问题暴露出来,发现问题是{dy}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若能在高考前把知识和方法的千疮百孔都暴露出来,接着来一个千补万钉,那高考中没有漏洞时,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拿高分了。
2、充分重视每题解析中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可以说我们每道题都不是高考题,但关键是解题过程的分析、方法的归纳、思维总结,这是复习的重点。特别要注重每题各过程的采分点,这是考生高考拿分的关键,我们知道高考评卷人有一种传统的思维方法,那就是结果对了对过程关心少一点,结果错了从过程中找采分点。
3、注重文字叙述的简捷、精炼、准确和层次分明,特别是在平时给学生练习中要注重相应的训练,在解题过程中不要列连等方程,连续的等号会中某一步的错误会引发“株连九族”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而等式的分列和{zh1}代入数字计算会把考试中的引错失分降到{zd1}。
4、要对所有的题目进行解答,即使中层生面对压轴题,在不能完成和正确解答的情况下,也要把相关的知识点的文字叙述和公式或方程写出来,争取拿到意外的文字叙述或公式步骤分数。要知道高考竞争对手众多,一分之差的命运可能xx不同。
高考是对考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情的应变能力、解题的综合能力及心理素质的全面综合考查,高考成败是决定人xx展的重要里程碑,高考是对考生十年寒窗苦读结果的综合检测。高考对于每一名考生来讲都是一场综合战役,既然是战役就要有战略和战术之分,战略是对高考的总体设计和得分策略,战术是对每科、每题具体解法、时间的分配及文字叙述和语言的表达。在距高考不到百日的时间里,每一位考生都应当把备考复习作为一场持久战来对待,要打好、打赢每一场战斗,每次战斗结束都要归纳总结成败原因,问一下效率如何、效果如何,高考备考应在创新中提高效率。这就对命题人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如何命好每套模拟xx才能达到让学生在访真的高考演习中取得良好的备考效果,指导备考方向,提高应试能力的目的,打好、打赢高考这场战役,为高校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zh1}祝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