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新年山西行游记(二十二)

  山西晋祠 

     此行山西,{zh1}一日游览完乔家大院匆匆赶到了太原,看看预定的车票,离开车还有3个多小时,乘公交车往返晋祠要2小时,还有一个小时剩余时间,够了,呵呵,咱来个跑步游晋祠。

     游晋祠,因时间太紧,原先也没做功课,进去盲转,全凭自己感觉拍片,所有内容都是回来后补的课。

    晋祠在太原西南面25公里处的悬瓮山下,始建于北魏,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的奉祀祠堂。因其位晋水源头,所以称晋祠。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可惜我时间有限,只能是匆匆一览。

        

 

    

   

   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这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东西一条主线上的建筑,配合上南、北两组建筑,本来是不同时期搞起来的,集中在一起,却好像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生拼硬凑的,显得布局紧凑,既象庙观的院落,又象皇室的宫苑,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匠心。

   

    

   

    

    

    中轴线最前端为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除前面的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祥别致。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修建了一座。

    水镜台下埋有八个大缸,分布合理,在台上唱戏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能有很好的扩音效果,而听众当然也就可以享受到{zj0}音响效果,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两棵互参的周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已有3000多年的树龄了。树身倾斜快弯到地面,但树枝招展仍披于圣母殿顶上,整树横卧如龙,最为惊叹的是此树至今依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为她作诗:“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周柏的左手边是献殿和圣母殿。献殿是供奉邑姜的享殿,陈列供品之所;献殿一左一右是一钟楼、一鼓楼,晨钟暮鼓响作之间,时间分明地流动。即便今天我们不再使用更、鼓来报时,时间却还是在分针钞针的嘀嗒声中一秒一秒,一分一分,一日一日,一年十年百年千年地流逝。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殿高19米,殿周26根廊柱皆微微内倾,使四隅柱明显增高,形成较大弧度前檐,从而增加了大殿的稳定性和曲线美。圣母邑姜仪表非凡,神态安详,优雅端庄坐镇中堂。侍者有的捧饮食,有的侍起居,有的奏乐歌舞,有的捧文印翰墨等,或口有情或目有神或耳耸立或脚跟踮起,惟妙惟肖。位于圣母像右手的{dy}位侍女是所有侍女中{zj1}神韵的,正对着圣母的那半脸要强作欢颜,由于压抑不住内心的幽怨,背对着圣母的那一半脸早已潸然泪下,人称“双面佳人”。当年梅兰芳为了能更好地模仿女优的动作神态,特地到这里,观摩侍女的神态,虽不能xx得其精髓,但对其成为一代艺术大师还是助力不少。

    

    

    

    

        圣母殿中的宋代彩色泥塑,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晋祠的古雕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亦是晋祠亮点之一。比如金人台上的四座宋代铁人,形象都十分逼真,气势英武,北宋的锻造技术虽然发达,经炮火风霜总难免留下一丝印痕。轻抚过他们的肌肤,不期然就在他们的眉眼间看见了孤独。许是屹立百千年的缘故,抑或是独自漂泊的,但却比肉胎凡骨更加经久。

   

   4尊威风凛凛的宋代铁铸武士像,虽已经历900年的雨雪风霜,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

   

   

   

   我喜欢晋祠八景中的仙梯阶云,它是由晋祠{zg}处的读书台和三台阁组成的。沿阶而上,扶手的石柱被岁月侵蚀得苍白斑驳。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晋祠,冬日的树木虽不葱绿,但从高处看晋祠,依然能想象出夏季的晋祠是笼罩在一片绿意葱茏中的,此时俯瞰晋祠,景色是浅浅淡淡的,如烟如雾。如果能够在晴朗的清晨来到这里,初升的太阳照射进来,坐在这里静看微尘在光线中轻舞,眼前千年的建筑渐次醒来,那一定会很美。看郁郁葱葱的千年古树和古朴沉静的千年古建。尘世的熙攘喧闹渐渐隐去,心灵干净,这一刻的空白让我未带任何想法就会灿烂地微笑。。。

   

   

   

   

   

   走上仙梯阶云,沿着{zg}处转到了晋祠的另一边,没想到在这样古老的晋祠中,还有这么一处幽美的湖光山色。小山、湖水,宝塔,亭台,加上未化的白雪和湖水的倒影,一幅淡美的山水画显现在眼前。

   

   难老泉。泉水透明得仿佛玻璃,源前十孔分水,南北两渠。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断,终年生生不息,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李白的“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佳句就是对此景的描绘。旁边是横跨泉水的会仙桥,再远处是掩映了树丛中的关帝庙。层层叠叠,而又静谧淡然,让我觉得如果走过会仙桥,就真的可以看见长衫高髻的古时仙人。长寿与幸福为历代人民所追求。在难老泉水底,洒落着数枚许愿的硬币,一样的祝福,一样的渴盼。可是真的会得偿所愿吗?

  

  

  

     

    从水镜台向西,有一条晋水的干渠——“智伯渠”,又名海清北河。相侍春秋末期,晋国世卿智伯为了攻取赵襄子的采地,引汾、晋二水灌晋阳而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浚,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

     舍利生生塔位于祠区南瑞,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塔高三十八公尺,七屋八角,琉璃瓦顶,远远望去,高耸的古塔,映村著蓝天白云,甚是壮观。 

     

     

     晋祠中还有其他寺庙,弥勒佛是我最喜欢的佛,这次在晋祠再次见到了他,自然要进去朝拜一下。

     

     

     

     游览晋祠,虽来去匆匆,但这个古老而美丽的祠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晋祠的斑驳和古朴实令我感动至深。喜欢旅游和摄影之前,历史于我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感觉它是无法伸手触及的距离。喜欢上行走与摄影后,我渐渐对这些历史有了兴趣,于是,我带着我的相机,凭着这些曾经绚烂锃亮、如今陈旧泛灰的“老东西”,用心灵和图片来感受“沧桑”和“流年”。

     

     

     

     

     

     

     

     古老而神奇的晋祠,有说不尽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采不尽的灵气,解不完的蕴涵。这次我是一小时跑步游晋祠,下次一定利用夏季的时光来重游晋祠,愿三晋大地上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耀夺目。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新年山西行游记(二十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