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打开尘封已久的回忆

春节—打开尘封已久的回忆

2010-02-22 22:19:23 阅读10 评论2 字号:

    2010年的春节已渐近尾声,年前本打算一气呵成的回忆因为身体不适而搁浅,但内心总觉得的放不下,这两天稍觉有点精神,觉得还是写完好,总不至于等到明年春节再续写,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朋友。

蒸   馍

    腊月的二十八或二十九是家乡人过年最兴奋也最热气腾腾的{yt},因为这{yt}要做一件比较隆重也比较规模的大事—蒸馍。

    蒸馍一般是前{yt}晚上发好面,第二天一大早,奶奶和妈妈早早起床开始揉面和面,几大盆的面被她们反复揉,等揉的差不多时,妈妈喊我们起床,吃完早饭,给我们几个分工,我和哥哥年龄稍大些,负责轮流拉风霜,弟弟因为小调皮,就让他陪爷爷在炕上晾刚出锅的热馍,其实他呆不了一会就跑的不见人影了。那时我和哥哥也不过七八岁,搁现在还是让人哄着的年龄,可那时节都能顶半个大人用,刚开始时我和哥哥还拉的挺起劲,可拉完一锅(基本上是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菜包子接着又一锅豆沙包子,从早上到中午,两个胳膊轮流重复着同一个简单又枯燥的动作,推进去—拉出来—再推进去—再拉出来......于是我和哥哥一个盯着一个,同时盯着旁边的闹钟,生怕谁少拉一分钟,又生怕谁拉过一分钟。

    奶奶和妈妈仿佛不知累似的,系着围裙站在宽大的案板边不停地揉着捏着,那白花花的面团在她们的手里像变魔术似的一会就变成一个个坚挺圆润的包子或馒头。那边坑上爷爷嘴里噙着他的旱烟袋数着数一边手不停地翻动着铺着崭新床单上的热蒸馍,同时还不住地念叨说,新社会就是好,这在过去哪能吃上这么白这么香的包子。

    记得那时好像还有个讲究,就是蒸馍这{yt},一般没有急事尽量不要去别人家,否则可能会影响别人家的馍蒸不好,当然这只是迷信,但那天除了弟弟,我们在妈妈的监督下连门都出不去,所以谁家的馍蒸不好不关我们的事。

除  夕

    儿时的除夕在我的记忆中是最最甜蜜也最最幸福的事情了。除夕的当天,大人们都挽着袖子忙着准备年夜饭,而我们就是尽情地疯尽情地玩,小伙伴们三五成群东家出来西家进去,去谁家谁家高兴,还拿出糖果花生让我们吃。黄昏时,大家各自回家,丰盛的年夜饭摆上桌了,平常里很少吃到的鸡鸭鱼肉这会可以放开肚皮吃个够,吃完后,大人们手拿面额很小的纸币让我们磕头拜年,我们看见那些压岁钱一个个扑到在地,把头在地上磕的邦邦响,乐得爷爷奶奶嘴都合不拢。

    吃完自家的年夜饭,接下来爸爸和叔叔他们一人端一个大盘子,盘子里有炒菜有烟酒,然后分头带着我们去本家族有长辈的家里去拜年,继续吃喝,我们也继续磕头继续挣压岁钱,家族大的一般要走十几家,这样差不多就吃到午夜一两点,直到肚子撑的一滴水也容纳不下,但大家毫无倦意,我们也是乐此不疲,那边大人们天南地北拉着家长,这边我们偷偷蘸着唾沫数着挣了多少压岁钱。

    回到家如数把压岁钱上交妈妈,妈妈会拿出一部分返还给我们,并且叮嘱我们装好,她说小孩三十晚上身上装点钱这辈子就不会缺钱花。

初一的新装

    初一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幸福日子,因为这{yt}我们可以穿的涣然一新,虽然那时衣服的质的和款式无法和现在精品屋里的童装相比,但那个年月能有新衣服穿简直是天大的幸福。男孩子们穿的大多是仿过去解放军的黄绿军装,条件好的配一顶黄军帽,神态凌然跟真事一样,女孩子们上身一件棉布或的确良面料的小花袄,下身配一条或绿或蓝色的裤子,两个小辫子用红绸子扎的神气活现,然后继续三五成群在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串,一会时间上下四个口袋装满了瓜子和糖果,到吃饭时嘴让糖吃的都没有味觉了。

走 亲 戚

    从初二开始,先是妈妈的娘家、奶奶的娘家等等以此类推的走动,那年月人们走亲戚重在亲情,礼品比较简单,一般家庭一份糕点,条件好点的再加一瓶水果罐头足矣。离得远,路况好点的骑辆加重自行车,自行车前面后面带的人,技术高超的后面带的大人再抱一个小人像演杂技一般,一路上车铃“滴铃铃”响个不停,原本狭小凹凸的路面上络绎不绝的是互相走亲戚的人流,老的少的一家四五口,穿的崭新,个个喜气洋洋,认识不认识的都面带笑容大声打着招呼,一路走来几乎看不到有哪个人不是快乐的。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春节—打开尘封已久的回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