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三绝

吴川三绝

2010-02-22 13:25:48 阅读6 评论0 字号:

吴川三绝

精美边框素材 - 芳草地 - 芳草地博客 精美边框素材 - 芳草地 - 芳草地博客

              是省市县级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风俗传统源远流长,吴川市镇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吴阳镇2005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该市被广东省授予“诗词之乡”,还被世人们誉为“粤剧之乡”、“泥塑之乡”、“木偶之乡”。
       吴川市的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吴川泥塑2007年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飘色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飘色】

吴川飘色1992年和1997年两次晋京参加央视,2003年吴川飘色造型作品晋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既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吴川飘色乃“三绝”之首,早已闻名中外,被誉为“隐蔽的艺术”和“东方飘浮艺术”。
       据黄坡镇的民间艺人陈寿全生前回忆:清末,吴川黄坡的四乡八村常常举行游神赛会,出现了表现戏剧片断的化装游行,俗称“地色”,引人注目。为取胜其他村庄,他与父亲别出心裁地搞了技巧化装游行,在一个木箱上,设计出《哪叱出世》,小哪叱在莲花上迎风飞飘,故称为“飘色”。这套飘色展出后,游遍黄坡,轰动全县。是为吴川飘色起源。
       从此,飘色之花就遍开在吴川的沃土之上。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吴川民间艺术以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技艺精湛而闻名遐迩,吴川飘色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飘色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戏剧人物的艺术造型设计打扮,其内容有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或现代题材。飘色艺术表演是一种地道的流动舞台艺术造型,运用力学原理,用钢筋支撑着化妆演员随车游行表演,形象生动奇妙,各具体态,加上舞狮舞龙助阵,锣鼓八音相配,丰富多彩。

【泥塑】

吴川庆赏元宵有制作泥塑展览的传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泥塑的兴起发展,可追溯到梅菉发达的砖瓦陶瓷器工业。相传早在唐末宋初的元宵期间,梅菉瓦窑村的一些陶瓷工人,就利用砖瓦泥雕塑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泥人展出,吸引了不少观众。此后,梅菉在元宵期间就普遍开展泥塑展览活动,这些泥塑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神话故事以及喜庆风俗的片断。如《三顾草庐》、《木兰从军》、《西厢待月》、《八仙过海》、《刘三姐对歌》、《岳飞报国》等等。吴川泥塑造型优美、塑工精细、形神兼备、典意吉祥并栩栩如生,是颇为精美的艺术品,蜚声海内外。
       泥塑的制作过去是用稻草、竹木支架、泥为材料,使用材料简便,制作快捷。2000年后,泥塑已发展到水上彩塑、活动彩塑,配上现代灯光、音响、舞美设计,集电、光、声、动于一体,显得更加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吴川泥塑制作很有群众基础,有一大批能工巧匠曾多次到北京、上海、杭州、昆明、海南、广州、深圳、湛江等地制作展示。吴川是闻名全国的泥塑之乡。

【花桥】

花桥原是吴川市梅录镇隔海村居民为过江进城闹元宵而搭起的桥。据说起初是用竹排或小船连成的,后因浮桥危险,改用竹木搭桥。在旧社会,人们怀有“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怕男女同走一条桥,免不了磨肩擦背,于是又改搭男女二桥,还把女桥盖住,装饰一番,越装越美,便成了“花桥”,相传至今,红男绿女相拥雀跃,热闹非凡。
      解放后,1957年,为了方便群众,镇政府在上隔海村江面上建起一座水泥桥,从此后,花桥便{dy}次有了自己固定“住址”。2001年元宵,除保留上隔海花桥张灯结彩供游人游览外,还在风景秀丽的江心岛搭起一座花桥。花桥设计既继承传统,又具有时代气息。为安全起见,2001年以来,已改用通往江心岛的钢筋水泥大桥装饰,桥长数百米,宽约十一米,桥边摆满鲜花,插满彩旗,挂满名人书画,装上彩灯,甚是雄伟壮观。

精美边框素材 - 芳草地 - 芳草地博客 精美边框素材 - 芳草地 - 芳草地博客精美边框素材 - 芳草地 - 芳草地博客精美边框素材 - 芳草地 - 芳草地博客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吴川三绝】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