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领域面临的十八个研究课题:
课题1、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研究
研究内容:
按ISO/IEC17025标准《测试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
建立全国性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网络体系、紧急事件应急研究中心和食品安全检测信息中心,实现信息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
研制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标准参考物质,污染物种类包括农药、兽药、xx毒素、微量元素、食品添加剂等。
课题2、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
研究内容:
建立除草剂(苄嘧磺隆、敌草快、甲草胺)、生长调节剂(矮壮素、烯菌核利)、
xx剂(敌菌灵、氯苯嘧啶醇、戊唑醇、腈苯唑)和杀虫剂(硫丹、灭蝇胺)方法。
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研制: 重点为氨基甲酸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和相关设备。
课题3、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
研究内容: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重点选择国内外禁用兽药建立动物源食品残留量的检测方法,β-兴奋剂在10种以上、xx8种以上。建立动物源食品中多种xx素包括青霉素类、氯霉素、依维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检测方法研究。
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的研制:重点为b-兴奋剂和氯霉素等xxx兽药残快速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和相关设备,喹乙醇、呋喃唑酮及其残留标示物生物传感器芯片技术。
课题4、重要有机污染物的痕量与超痕量检测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二噁英:建立能够测定17种单体并形成二噁英毒性当量的检测技术,提出适合我国国情方案。
多氯联苯:重点建立食品中20种PCBs单体的痕量检测技术和12种共平面PCBs单体的超痕量检测技术。
氯丙醇:建立食品中3-氯-1,2-丙二醇、1,3-二氯-2-丙醇和2,3-二氯-1-丙醇的痕量测定方法。
其他持久性污染物(POPs)检测技术:如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质谱检测技术检测我国曾经使用的灭蚁灵、六氯代苯等POPs。
课题5、生物毒素和中毒控制常见毒物快速测定技术的研究
研究内容:
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赭曲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酮、展青霉素检测。
贝类毒素和藻类毒素:建立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遗忘性贝毒(ASP)、神经性贝毒(NSP)、蛤毒素(PTX)和淡水藻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检测方法研究
课题6、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检验方法建立
研究内容
建立各种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重点包括甜味剂、色素、防腐剂、抗氧剂等测定方法
功能食品中的有效成分:建立20种我国功能食品中有效成分测定方法,包括参类、腿黑素、低聚糖等。
食品中违禁物测定方法:包括拘橼酸西地那非、盐酸酚氟那明、樱粟碱、四甲基咪唑等分析方法。
快速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和相关设备的研制: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生物碱(特别是樱粟碱)、巴比妥纸片速测技术和甲醇、杂醇油及食品中桐油、矿物油、磷化物等多功能、智能化光电比色计。
课题7、食品中重要人兽共患疾病病原体检测技术的研究
研究内容:
疯牛病朊病毒检测技术研究:满足进出境牛肉中疯牛病高危险物质(脑组织和脊髓)检测的需要;研发疯牛病病原PrPsc体外扩增技术和疯牛病诊断试剂。
禽流感病毒检测技术研究:禽流感H9亚型病毒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xxxx病毒、鸡传染性贫血因子无交叉反应。
建立口蹄疫(FMD)和水泡性口炎(VS) 等快速鉴别诊断技术
课题8、全国食品污染监控计划的研究
研究内容:
全国食品污染监测网的建立:按地域建监测点,获得我国食品污染状况数据。
食品污染数据库的建立:在原有监测10类代表类食品的铅、砷、镉、汞、666、DDT、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的基础上,增加污染物种类和食物品种,如增加无机砷、马拉硫磷和毒死蜱、霉菌毒素等,蔬菜和肉制品中增加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动物性食品增加克仑特罗、调味品增加氯丙醇。
建立我国食品污染监测报告网络、预警平台和食品污染应急处理体系
课题9、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技术的研究
研究内容:
食品中常见肠道致病菌及其毒素快速PCR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包括肠炎沙门氏菌、0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李斯特菌、霍乱弧菌等。
食品中致泻性病毒(如Newalk 病毒)和寄生虫(如隐孢子虫)的检测技术研究。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研究,xx(包括肠炎沙门氏菌、0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李斯特菌、霍乱弧菌、致病性链球菌等)、病毒(如Newalk
病毒等)和寄生虫(如隐孢子虫等)。
动物性食品中耐药菌株的主动监测。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定量危险性评估。
课题10、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出应关注的主要食品危害物清单及全部相关数据资料;
建立食品安全状态监测模型;
建立主要产品和危害物食品安全状态预测模型;
建成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在进出口食品安全与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农业和卫生及其他系统的实验室至少20个以上。
课题11、我国食品中典型化学物质的危险性评估研究
研究内容
红曲红和梔子黄的危险性评估
儿童食品中重要添加剂的膳食摄入量,通过危险性评估确定其安全性并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中国标准人污染物摄入量的研究:
对13类食品暴露贡献进行暴露评估研究,获得我国重要污染物、农药残留和放射性核素每日膳食摄入量,比较其膳食安全性,并确定需要重点控制的食品。
儿童铅暴露危险性评估与危害控制对策研究:针对我国铅摄入量成人接近PTWI、儿童超过PTWI的18%的现实,开展儿童食品铅污染状况的评估和儿童血铅值评价,提出控制铅危害的措施。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二噁英)膳食摄入量、机体负荷量与人群生殖内分泌毒性标志物之间关系。
课题12、新技术、新工艺、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技术
研究内容:
蔬菜、水果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雌xx的内分泌干扰物毒性评价:以广泛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2,4-D、乙烯释放剂)和xx存在的植物雌xx(大豆异黄酮)为模型开展评价研究。
新的营养源、新型营养强化剂和保健食品主要原料成分安全性评价,研究我国人群钙和铁的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
,评价其安全性。
藻类保健食品原料、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危险性评价研究。
通过陈化粮的安全利用研究,提出不同条件的陈化粮作为食品再加工(如发酵行业)原料的可能性和处理方案,解决我国的重要资源问题。
课题13、食品企业和餐饮业HACCP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研究内容: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HACCP实施指南的研究
餐饮业中HACCP实施指南的研
中国“食品加工HACCP体系”研究:制定各类食品企业通用的“良好操作规范”;制定各类食品加工过程“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制定各类食品“HACCP指南”;为各类食品及其加工过程建立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示范企业;制定实施指南和评价准则。
课题14、食品储藏、包装与运输过程中安全性控制技术
通过贮藏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果蔬采后xx剂和粮仓杀虫剂的变迁动力学研究,制定出我国食品保藏的卫生规范。
食品常用的和新型的包装材料安全性价价;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中有毒有害物质迁移和残留数据,提出卫生规范、限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发酵过程中食品工业用菌的安全性检测与评价的研究: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与效果的评价:a 杀灭畜禽肉制品中形成芽孢的致病菌{zd1}辐照剂量; b
杀灭食品中产毒xx孢子的{zd1}辐照剂量。C
课题15、食品安全战略与技术措施研究
技术措施研究:研究WTO框架内的技术措施、国外技术措施和我国技术措施体系;建立我国技术措施决策系统以及实施支持系统,提出重要/大宗进出口食品技术措施方案,包括大豆、小麦、玉米、奶粉、棕榈油等进口产品和茶叶、畜禽和水产品等出口产品。
课题16、食品安全战略与技术措施研究
研究内容:
农药残留限量研究:重点提出蔬菜和茶叶农药残留限量建议值。
兽药残留限量研究:养殖水产品(鱼、虾、蟹)中氯霉素、呋喃唑酮、硝基咪唑和喹乙醇等禁用兽药和乙氧喹等饲料添加剂污染水平,畜禽产品(猪、鸡)中氯霉素、磺胺类、依维菌素、已烯雌酚和β-兴奋剂等残留水平,蜂产品中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xxx残留水平,提出限量标准建议值。
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制、修订的研究:确定尚无相应标准的产品种类;对尚无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提出卫生标准建议值。
课题16、食品安全战略与技术措施研究
研究内容:
霉菌毒素限量研究:花生、玉米和粮食霉菌毒素污染水平调查,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霉菌毒素限量标准建议值。
重金属限量研究:水产品和茶叶中铅与食用菌中镉、铬污染水平
多氯联苯限量研究:海产品中多氯联苯单体限量建议值。
贝类毒素限量研究:双壳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限量建议值。
氯丙醇限量研究:我国酱油生产企业在良好生产规范下能够达到的氯丙醇类污染物能达到实际水平,提出我国限量标准建议值。
食用菌中消毒剂限量研究:重点查明食用菌中甲醛、亚硫酸等消毒剂本底水平,提出限量水平建议值。
课题17、食品安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研究内容:
课题18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
示范城市和地区规划研究
示范城市和地区食品安全监控体系的研究
示范内容和监测对象研究
食品安全评价指标及监测方案研究。提出包括食品安全检测农产品和食品种类、频度、地点、检测项目和取样、检测程序等内容的检测方案。按照以上确定的监测方案,对示范省区的示范内容的食品安全状态进行全面检测,计算食品安全指数,作为该示范省区食品安全基础数据。
全面总结示范城市和地区食品安全控制方案实施结果,提出推广应用方案。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