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毛玉帮 | 来源:吉林省食药用菌信息网 | 发布时间:2009-12-4 | 浏览次数:56次    


食用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经历了近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类农产品。我国食用菌产业生产规模之大,产量之多,从业人员之广,稳居世界xx。其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兴菌成业,业兴菌旺,作为发展农业的支柱产业、朝阳产业、致富工程,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吉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林业大省,还是畜牧大省,近十几年来也是一个迅速崛起的食用菌生产大省。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起源于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并且在当地已形成产业气候。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南方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日渐枯竭,从1994年开始,我国提出“南菇北移”战略,食用菌产业逐渐普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在“北移”过程中,因拥有丰富的持续性利用资源和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冷凉气候,东北地区渐渐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宠”。地处东北腹地的吉林,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上理应大有作为:

吉林省发展食用菌条件十分优越:1.生产原料得天独厚: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林业大省。年产锯末4000万公斤,农作物秸秆4000万吨,锯末和秸秆都是食用菌生产的重要原料,价格非常便宜,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外省望尘莫及的。2.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我省气候四季分明,510月份期间干湿温差大,有独特冷资源优势,夏季南方高温鲜菇难觅,我省则可反季节大量生产,冬季日光温室适合菌类生长,可全年连续生产,污染小,成功率高,且菇质优良。3.科技力量比较雄厚:全省有1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食用菌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很多成果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条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4.南菇北移初见成效。从全国食用菌生产的战略布局来看,因南方生产食用菌的条件在退化,产品质量下降,人们逐渐把生产基地转到北方,“南菇北移”已成趋势,这是我省发展食用菌产业的重大机遇。5.行业组织协调有力:吉林省菌协汇集了一批专家学者,会长李玉,名誉会长宋启印,执行会长陈宗泽等都是我国知名的食、药用菌专家。协会有团体会员30多个,个人会员1000多名,囊括了我省菌物界的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的精英,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省菌协连续四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协会”,多次被中国菌协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单位”和“优秀团体”。为我国和我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6.20095月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为服务于全省广大食用菌从业人员,更好的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开通了【吉林省食药用菌信息网】,受到了广大从业人员的欢迎,信息网络的建立加快了吉林省食用菌的发展。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生态大省,由于食用菌生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占地少,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可供人们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并可安置大量剩余劳动力,因此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建立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尤其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引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引下,经过各有关部门及全省广大食用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已在某些市县的生态高效农业建设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已成为吉林省区域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截止到2006年底,全省食用菌生产总面积达到4,800万平方米,年产量36.27万吨,年产值21.5亿元; 2009年产量突破 60 万吨,年产值 30多亿元。自2005年省农委提出了建设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带的发展战略。主要是沿302国道从蛟河起,经敦化、安图、延吉到汪清、珲春,创建食用菌产业带,将食用菌生产同旅游、广告、出口溶为一体,形成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对外的门户,提高了吉林省食用菌国内、国际声誉。 这几年来,全省通过食用菌产业带的发展带动,使传统分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食用菌生产,开始向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发展,一大批食用菌基地正在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蛟河市、敦化市、汪清县的食用菌产值均超过4亿元。以汪清县为例2008年全县栽种黑木耳2亿袋,产量8000吨,实现产值3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600多元,从业户发展到5000多户,遍布全县9个乡镇100多个村。其中,生产规模在千万袋以上的乡镇有4个,并形成了8个规模在千万袋以上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其他菌类产业也发展到500万袋,鲜品产量达到5000吨,产值120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预计今年汪清县种植地栽黑木耳3亿袋,产量将达到1.2万吨,可实现产值4.8亿元。汪清县先后获得“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黑木耳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蛟河市黄松甸镇今年继续加大{gjj}万亩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建设、食用菌大市场建设、xxxx培育、品牌战略实施的力度,进一步做大了食用菌产业。示范区扩展面积1000亩,全镇今年种植黑木耳2亿袋、木灵芝及其他菌类1000万袋(椴);大市场新建门市房1万平方米,新建监控、信息发布、检验检测3个系统。吉林黑尊食品有限公司等食用菌加工xxxx落户黄松甸,年加工能力达3000吨。20098月被中国菌协授予“中国黑木耳之乡”的荣誉称号,此外,黄松甸镇还加大了“黄松甸”品牌宣传和保护力度,申报了地理标识产品保护。目前“黄松甸牌黑木耳”已成为省内、国内的知名的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更为可喜的是2009518日,在吉林省菌协主要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努力下,“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延吉综合试验站”正式成立,成为全国19个食用菌综合试验站之一。这次食用菌综合试验站在延吉建站,是国家有关部门对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高度信任和肯定。延边特产研究所承担“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建设任务,这是农业部对延边州食用菌产业的肯定和褒奖,也是对延边特产研究所科研工作水平和能力的信任。

近年来,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根据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及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依靠和发挥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社团组织的作用,先后召开了三次吉林蛟河黄松甸食药用菌展示经贸洽谈会、全国第七届药用菌专业学术研讨会及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术研讨会等,总结交流经验,发布产业信息,制订发展规划,探索发展思路。同时,对食用菌生产搞得好的县乡进行表彰,重点县()还建立健全了富有活力的领导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宣传发动、因势利导、配套服务、推动发展,不断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了产业的发展。

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山区,半山区的蛟河、敦化、延吉、汪清等县市已形成了食用菌产业带,菌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产值均在23亿以上。蛟河市的黄松甸镇,敦化的黄泥河镇,汪清县的天桥岭镇等许多乡镇的食用菌业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但位于中西部的白城、松原、四平地区却相对落后,仅有零星种植,尚未形成产业,全面发展我省的食用菌产业,把我省建设成全国食用菌大省、强省,任重而道远。

吉林省食用菌产业经十年巨变,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吉林省现代农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是现阶段农村经济中一个{zj1}活力的增长点。但同兄弟省份,尤其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如福建、浙江、河南、山东、河北等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品种单一,食用菌标准化、工厂化程度低,xxxx偏少,市场不规范,这些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

二、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

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在全国居中下游水平。而且全省食用菌生产发展不平衡,东部山区半山区的蛟河、敦化、汪清、延吉、安图等市县,已形成食用菌产业带,菌业产值均在25亿元,黄松甸、黄泥河、天桥岭等乡镇的食用菌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以香菇、黑木耳为主的通化、白山地区近几年也发展很快,正逐步成为以通化、白山为主的我省食用菌第二个产业带。但在西部的白城、松原等地区,食用菌栽培仅有零星生产,食用菌产业几近空白。当务之急是尽快贯彻“东木西草”战略。吉林省东部林木资源丰富,气候潮湿,适合黑木耳、香菇、灵芝等木腐菌生长;而西部牧草资源丰富,干旱少雨,更适合双孢菇、姬松茸等草腐菌生长。因此当务之急是因地制宜,根据原材料条件和区域气候特点,确定适合的食用菌生产品种。同时鉴于草腐菌需要保鲜的特性,应建立大的龙头加工企业,来带动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从而延长食用菌的产业链条,增加其附加值。如何实现向产业大省,强省跨越,是行业人士必须解决的问题。

1、应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其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当前,我省食用菌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政府引导行为对基地建设和xxxx的形成,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产业发展要做大做强,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和宏观调控作用。各级政府部门应当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提供财力、物力的支持。同时,还应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市场,加强对菌种和流通领域的管理,以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欲壮大食用菌产业,必先理顺其监管体制,进而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品种多样化、菌种优良化、资源持续化、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管理严格化、加工增值化、市场网络化、菇餐大众化和贸易国际化。

2、应考虑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定的联结机制。在实施产业化中要把保护农民合理利益和企业利益放在同等的地位,监督如何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更为长期、稳定、持久的联结机制。实行产业化意味着规模化大生产,目前,在一些产业化体系中,从表面上看,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了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营机制,并能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但是,这种机制多数是建立在企业利益推动基础之上的,是以企业利益为前提的,一旦市场出现波动,这种联结就会断裂,最终受亏的还是农户。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户在产品走俏时,高于收购价将产品卖给其他商贩使企业受损。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应当考虑如何建立企业与农户间更为稳固的机制,以促进产业的发展。解决的办法,一是帮助农民建立食用菌产品营销合作组织;二是对xxxx进行向农民让利的教育,实现企业、农民利益共享和双赢的目的;三是教育农民要维护企业的利益;四是政府应加强法律督促与保护等等。

3、应增加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近年来,各级政府在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有所投入,但较其他产业投入比重太小,较其他省份在食用菌方面的投入也太少,由于投入不足,资源开发、科学研究、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等体系和环节的建设严重滞后于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有些工作甚至就难以开展,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采取的政府投入,多渠道、多途径、多元化投资方式,加强对食用菌产业资金投入,是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

4、应进一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食用菌产品的大门是敞开了,但门槛却提高了,我们必需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树立“绿色品牌”意识,创品牌,以质量抢占市场,注意引导菇农从源头——栽培环境、栽培原材料、菌种等方面注意防止产品污染,在防治杂菌和病虫害中尽量减少使用或不用化学制剂,注意产品的内在品质和营养,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5、应积极培养新世纪食用菌产业科技人才。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正进入一个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食用菌产业在我省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加强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更显得尤为重要。省菌协要继续加大“小蘑菇、新农村行动培训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把食用菌的教育和培养列入计划,不仅要培育一大批能够掌握先进技术的菇农和加工人员,而且还要培育出一批高、中级科技人才,以确保食用菌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加强食用菌信息网络建设 。充分利用【吉林省食药用菌信息网】的宣传,使更多的人员了解食用菌产品生产地区的食用菌生产情况,充分了解本省各地区食用菌产品信息。积极普及食用菌知识,增强食用菌从业者的网络意识和信息意识。政府在政策、资金及人力上对食用菌网络发展给予支持。这样通过适当的宣传为食用菌大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郑重声明:资讯 【吉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