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美国人的“粮票”生活_马列金钢_新浪博客

作者: 

 

 

有感于美国人的“粮票”生活
  零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有一则新闻:<经济衰退让美国老人吃救济> :
  “中评社香港11月30日电/新华网报道,金融危机让一些富商巨贾腰包缩水,更使许多普通民众生活拮据,丧失工作机会的老年人首当其冲。眼见养老金“打水漂”,老本吃空,越来越多美国老年人不得不加入领取救济者的行列,靠救济果腹。
  人骤增
  设有170家慈善机构的美国天主教慈善会公布今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领取救济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美国老年人人数激增54%。
  美联社28日援引美国农业部统计数字报道,美国去年共有40.8万名独身老人从施舍所、救济点和食品银行等“免费食堂”获取帮助,较2006年骤增81%;去年共有470万户美国家庭吃过“免费食堂”,比2006年增加了100万户。
  纽约市反饥饿联盟发表报告说,纽约市68%的食品救济站点发现前来领取救济的老年人增多。
  明尼苏达州“解决饥饿”组织说,今年上半年“光顾”救济站的老年人人数同比增加26%。
  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市的慈善组织“合作供养计划”负责人马蒂.福曼亲历这一现状:“排队(领食物)的人群中,很多都是老年人。”
  难启齿
  美联社报道,虽然美国经济初显复苏迹象,但衰退影响犹存,加之圣诞节日益临近,贫困人群对救济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猛增,经济困窘的老年人尤其需要帮助。
  纽约州伊萨卡市居民罗纳德.休丘克是受助人之一。他说:“这是生命线。这意味著你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否则我们得卖掉房子。我也不知道我们该怎么办。去养老院?”
  不过一些老年人难免顾忌面子,对他们而言,张口向人“要吃要喝”并非易事。
  亚利桑那州食品银行发展协会会长弗吉尼亚.斯金纳感叹说:“这些老年人认为他们的处境还凑合,但事实并非如此。”
  美国天主教慈善会发言人罗杰.康纳说:“他们这代人都有‘自己的事不要麻烦别人’的想法。即使眼下生计艰难,他们也不会承认……老年人自尊心都很强,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遇到困难。”
  换角色
  一些老年人曾是慈善组织的捐助人,眼下却沦为接受施舍的受助人,角色转换,经济使然。
  现年72岁的休丘克说,以前从未领取救济,都是自己帮助别人,在当地一家施舍所当志愿者。今年他们反倒成了施舍对象,接受食品银行和州政府的救济。
  “我们只有社会保障金和一小笔退休金,负担不起抵押xx和电气费。我们的钱包几乎要空了,”休丘克说。
  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家救济所负责人安东尼.巴特勒说,不少前来领取救济的“新人”是以前提供捐款或其他帮助的老人。
  他说:“他们原本以为自己会渡过难关,没想到自己也会来这种地方。这种人为数不少。””
  跨年后元月五日,
  又见一则<人数倍增!1/8美国人靠粮票救济过活>的新闻:
  “中评社北京1月5日电/粮票是上世纪中国定额配给时代的印记,因为供应不足,国家对个人实行的定额配给制度。如今,‘粮票’这一只存在于中国人记忆中的东西却在美国悄悄蔓延开来。”
  外电报道,由于当局修改福利条例,美国穷人现在更难获得现金救济,越来越多人须靠粮票生活。
  “粮票”(food stamps)是美国政府发给低收入者的食品券,以前是纸券形式,现在多为电子卡系统。政府每月把钱打入卡里,持卡者在商店只能购买面包、蔬菜、肉类等食品,而不能用于烟酒等其他生活用品的消费。只要是符合低收入标准的美国公民,就可以向政府申请食品券。
  “粮票大军”增五成
  相比曾经的门可罗雀,申领粮票的人数在经济衰退时期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粮票大军”的队伍中,他们就像用粮票可以换得的生活用品一样随处可见。在城市和郊区,有超过3600万人丧失了抵押品赎回权。这些人的收入实际上接近或低于xx政府制订的贫困线标准,他们中有单身妈妈、已婚夫妇、新近失业者以及长期贫困的受救济者等。据悉,美国领取粮票的人数已近4000万,其中有大约600万人纯粹靠“粮票”生活,这意味著每8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必须依靠粮票维生,这一数字比两年前增加了50%。
  据美国佛罗里达州开普科勒尔居民贝穆德斯说,她原是纽约市布朗克斯社区的居民,后来在楼市兴旺时期涉足房地产业,推销墨西哥湾豪宅,年薪6位数、拥有一栋含泳池的大宅和多处房产。如今,她在楼市崩溃后落得一无所有。由于频频寄发求职信和因接到回拒信而感到伤悲,目前还得依靠每月数百美元的粮票维持生计。她笑得勉强:“这是我每个月所寄望的援助——我知道我的孩子将有食物。”
  中产阶级也“堕落”
  如此落魄的不只是这些无业者,美国的中产阶级也逐渐加入到“粮票”大军中。
  住在俄亥俄州马丁斯维尔郊区的格雷格.道森是家中的第三代电工,他在一家承包公司上夜班,负责给连锁杂货店安装冷冻灯。随著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相继失业,他觉得自己十分幸运。
  然而好景不长,随著加班费越来越少、生活开销越来越大,道森开始将一日三餐压缩为两餐甚至一餐来养活妻子和5个孩子。他尝试靠吃麦片和鸡蛋果腹,时常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去工作,看到那些买不起的美味,两眼就直放光。直到遇上“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的工作人员,道森才放弃了这种节衣缩食的生活。
  “这让人尴尬。”说服这个留著小撇山羊胡、沉默寡言的29岁男人申请每月300美元的食品券福利并不容易,他到现在都没有告诉父母。“我一直觉得用粮票的人都是想占福利体系的便宜,但现在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帮助。”
  在俄亥俄州,使用粮票曾被视为懒惰的象征。但随著失业率的节节高升,辛辛那提市周边的6个县(郡)中,已经有一半人加入到粮票大军之中。美国全国失业人口激增,但失业保险只覆盖了其中的一半人口,这使得粮票成为许多失业者能够获得的惟一社会安全保障。 ”
  文内电工格雷格.道森“随著加班费越来越少、生活开销越来越大,开始将一日三餐压缩为两餐甚至一餐来养活妻子和5个孩子。他尝试靠吃麦片和鸡蛋果腹,时常肚子饿得咕咕叫就去工作,看到那些买不起的美味,两眼就直放光。”的窘态,
  真呼应2007年12月11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饥饿问题在挑战美国>一文中一位母亲的忍饥耐渴:
  “斯派塞承认,为了确保三个孩子有足够的食物,她有时候不吃早饭和午饭。她说,在饥饿一阵阵袭来时,想想自己作出的这个决定能让她好受一点:让孩子们在令人愉快的郊区,而不是在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城里的破败贫民窟里长大。”
  美国小老百姓的匮乏与饥肠辘辘可知也。
  此文提到美国领取粮票的人数已近4000万,其中有大约600万人纯粹靠“粮票”生活,这意味著每8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必须依靠粮票维生,这一数字比两年前增加了50%。
  其实它漏了一个重要的项目, 
  那就是吃官粮的在监人犯;
  截至2008年6月30日的统计数字是240万人,
  较零七年底整整增加了十万人。
  比较一下你就知道此数字的震撼性,
  台北市人口数是263万 。
  福州市总人口为290万。
  无论{jd1}总数或是监禁比例(每一百三十一人关押一人),美国均遥遥{lx1}世界各国;
  真如威尔逊总统所言:“美国{dy}也(America the first!)”。
  普立兹奖得主 Joseph T. Hallinan 奋笔写出名作《溯源:监禁国之旅(Going Up the River: Travels in a Prison Nation )》,其中有段警语点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xx政府的预告显示坐牢将如家常便饭。
  每十一个男人有一个一生中会被监禁;
  如果是黑人,四人中就有一位。
  (so common is the prison experience tha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predicts one in eleven men
  will be incarcerated in his lifetime, one in four if he is black.)”
  坐牢如家常便饭,
  象征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强力镇压,
  也反应了美国社会诸多内在问题如教育、就业、歧视等日趋严重而未获妥善解决。
  金融海啸后,
  美国的有心人发起了“救援人民运动(Bail Out the People Movement)”。
  从其游行标语,
  可一窥美国底层民众的苦楚与悲愤:
  “要工作,不要监禁。(J-O-B — Not the penitentiary!)”
  “年轻人需要的是就业和上学,而非坐牢。(Youth Need Jobs & Schools - Not Jails!)”
  “预算要为就业,不应是战争或救援银行。(Money for jobs, not wars and bank bailouts.)”
  美国的劳动穷苦大众的每况愈下是很明显的。
  1979至2001这段史上景气{zh0}的时期之一,
  中学学历的美国基层雇员薪资下跌14%;
  四分之一即三千万的美国受薪阶层年薪低于一万九千美元。
  柯林顿时代的财政部长鲁宾多年后写道:
  “繁荣既没有下渗,也没有外溢。从1973至2003,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3%,而平均每小时酬劳只上升13%。”
  一位出身银行世家,祖上是英国东印度公司重要股东的国际投资家皮大卫(David M Pidcock),曾点破此次金融危机一个重要内涵是:“阶级斗争。少数人卷走了大多数老百姓的钱,而且是以他们永远也看不明白的方式。”
  主持CNN《老杜今夜论衡》(Lou Dobbs Tonight)的Lou Dobbs 在《中产阶级的战争中(War on the Middle Class)》一书中亦点破:“中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不是被波及而亡的平民,劳动阶层也不是无辜的旁观者,我们的政治、企业与学术精英根本是针对中产阶级而发动全面战争。”
  也许xx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的分析可以为前述二位的尖锐观点作一注脚:
  “经济两极分化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最富有的10%的人口现在已经拥有了这个国家85%的财富。其余90%的人口从来没有如此负债累累,从来没有如此地依赖于富人。从富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权力已经超越了自有经济统计数据以来的任何一个时候。”
  “他们正在企图做的是xx启蒙运动,xx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顶峰——“进步时代”的立法以及“新政”的制度——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哲学和社会价值。他们并不试图使经济相对平等,他们也并不试图分享权力。他们的贪婪(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是无限的。所以,你所看到的对传统价值观的违反实际上是前工业化的、封建的价值观的重新确立。经济正在被重新导向以被迫的劳役抵偿债务的老路。“通往奴役之路”不是政府支持经济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解散政府,取消监管机构,从而形成新的封建式的精英阶层。”
  《国际歌》说: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会成功!”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美国人民如果有志气, 
  不愿做饥寒交迫的奴隶,
  就必须向贪婪的资本家夺回劳动的果实。
  起来吧!
  被压迫的人们;
  起来吧!
  要做自己主人的人们。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有感于美国人的“粮票”生活_马列金钢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