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瑞安百姓闹春习俗
何克识
初二日历来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一般是两夫妇带着孩子携带礼品到丈人家拜年。拜年礼物,在过去通常以名称好听带有吉祥义的干果类为多,如:红枣、桂圆、柿饼、桔饼……在南货店购买,用一种叫纸蓬的粗厚纸,包装成斧头形,称为纸蓬包,也有在外面添加一张大红纸的,俗称“红封”。现在这些礼品早已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营养品或日用品。
“正月头”,亲友之间的贺年往来中,长辈初次与下辈见面,长辈也要“拆压岁钱”,以示长辈对下辈的祝福。旧时流通铜钱,人们喜欢用一条红线把铜钱串起来作压岁钱,使用纸币后便用红纸包,即现在的“红包”,有首《拜年》的竹枝词生动地反映此事,诗云:“大钱足陌(通佰)早穿成,妇女真真会做情。内侄外甥来往惯,拜年堂上闹千声。”
过去有文化的人在年底忙完年事后,通常在除夕,要整理封存好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暂时搁笔不写文字,待过了年,在新年选个好日子进行“开笔”。所谓开笔,就是在大红纸上书写几个吉利、讨彩的文字或句子,如“新春开笔、大吉大利”或“一年四季、平安如意”或“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之类的词句,写好后贴在板壁上。邑人杨淡风有一首风俗竹枝词,充分反映开笔习俗。其诗云:“新正开笔纸条红,端楷簪花墨更浓。四季平安民物阜,百年不见战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