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行业的一颗新星——华银医药

    

     

    2009年3月,一种由人、猪和鸟类流感病毒基因融合而成的新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简称甲流)在墨西哥暴发,随即在全球迅速扩散。5月10日中国内地确诊了{dy}例输入性甲流病例后,甲流疫情开始国内大面积蔓延开来。由于这种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人类对之普遍易感;而且部分病人在感染甲流后,可能会演变成重症甲流,甚至导致死亡。甲流的大流行对人类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急需大量甲流防护、诊断和xx产品。一时间,口罩热销,“达菲”等流感xxxx也成了xx中的明星。国内的一些科研实力较强的诊断试剂企业,也开始全力研制甲流诊断试剂产品,期望在甲流大流行中掘取超额利润。

    华银医药领跑甲流诊断试剂

    在疾控、医疗领域专业人员和社会人士的期盼下,2009年09月1日,我国首批甲流诊断试剂终于获得了生产批件,这两个产品是由广州华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银医药)申报的甲型流感病毒核酸诊断试剂盒(PCR-荧光法)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继华银医药的首批甲流诊断试剂问世以后,其他诊断试剂厂家也不甘落后。2009年9月27日,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达安基因)申报的甲流诊断试剂“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RNA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获批。2009年12月18日,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泰生物)申报的产品“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Dot-ELISA法)”获批;2009年12月30日,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和上海之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之江生物)申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RNA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也得到批准。到2010年1月为止,国内已有5家诊断试剂公司生产的6种甲流诊断试剂产品上市。

    在获准生产甲流诊断试剂的5个厂家中,华银医药的不仅最早获得生产批件,而且产品线最全。根据卫生部2009年10月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三版)》的要求,确诊甲流病例所需要进行的病原学检查可以使用两种方法,一种是RT-PCR核酸诊断,一种是抗原的酶免检测,华银医药的两个产品正好可以分别用于这两种检测。其他4个厂家都未能做到这一点。

    在这5个诊断试剂厂家中,万泰生物是行业的执牛刀者,其生产的ELISA诊断试剂在业内长期高居三甲之位,而上市公司达安基因背靠中山大学这棵大树,是核酸诊断试剂行业中的之xx。相比之下,在甲流诊断试剂竞赛中跑赢全国的华银医药则是一家原本默默无闻的诊断试剂行业的新兵。那么,华银医药到底是什么样一家企业呢?哪些因素造成了华银医药的成功呢?

     有远见的投资家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华银医药是广东华银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650万元,成立于2004年11月,公司地址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彩银。

    据梅州日报的报道,华银集团为梅州市骨干企业之一,2009年资产总额近10亿元,员工2000多人,业务涉及建筑工程、房地产开发、“三高”农业、旅游业、矿业、生物医药业,旗下拥有雁鸣湖旅游度假村、阴那山灵光寺景区两个国家4A级景区。近年来,华银从主营由建筑和煤炭产业迅速转向旅游和生物医药行业。

    陈彩银出生于贫穷落后的粤东山区农村,十七八岁开始出来做苦力谋生,后来承包拖拉机开始跑运输。1984年到1993年,在梅县第二建筑土石方工程处任经理,1993年至1997年,在梅州市广基机械土石方工程公司任经理,1997年12月,企业更名为广东华银集团有限公司。在十几年间,陈彩银将一支只有二三十个人、几台笨重陈旧推土运输设备的工程队,发展成为梅州建筑行业的“{wp}军”。

    企业发展壮大了,陈彩银开始了多元化经营的尝试。企业首先控股了当地的几个煤矿,其中丙村煤矿是粤东探明储量{zd0}的煤矿,每天至少出煤两千多吨,每月可产生二、三千万元收入。煤矿确实很赚钱,但是矿工的生命安全更重要,为了提高安全性,陈彩银投资3000多万对煤矿进行了安全整改。

    在90年代,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一直高居全国{dy},但是以服装、玩具、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产业为代表的广东制造业的发展逐渐遇到了发展瓶颈,经济发展不能只靠低工资的产业工人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特别是2005年兴宁特大矿难发生后,广东省决定全面退出煤炭和烟花爆竹等高危产业,陈彩银虽然没有读过大学,对于“产业升级”、 “结构优化”等术语并没有深入的认识,但是,作为一个有良心、讲道德、守信誉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家,他决定马上响应政府的号召,彻底退出了可以给企业带来滚滚现金流的煤炭发掘行业。

    退出利润丰厚的煤炭产业后,陈彩银面临艰难的选择。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陈彩银开始进军旅游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陈彩银{zh1}做出了这一决策,可能连他自己也记不确切了。但是,陈彩银以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家的直觉判断,使得自己的企业成了我国企业,特别是广东企业产业转型的成功楷模。2009年5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视察华银医药时指出:舍得下大本钱搞研发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从开发煤矿转型升级到发展生物制药更需要超前意识和坚定决心。他告诉陈彩银等企业家:广东产业要转型,企业家要率先转型。你们看见了曙光,要继续加油!


    汪洋在华银医药视察时与该公司董事长陈彩银亲切交谈

    陈彩银的选择是正确的。梅州市由于地处广东的东部山区,交通不便,在经济发展方面长期落后于广东省其他地市。如何根据本地的资源和优势来决定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向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发展旅游产业,可以将梅州市由于交通闭塞而保存完好的文化古迹和良好的生态环境xx地结合起来,变弱势为优势。目前,华银集团已经拥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灵光寺旅游区和雁鸣湖旅游景区。这不光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原本脏乱差严重的灵光寺周边被改造成井然有序,广受海内外游客好评的国家4A级景区,附近的村落也在华银集团的资助下,环境大有改观,一些村民变身为景区的商业个体经营者。

    陈彩银报以厚望的华银医药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强者林立的诊断试剂行业中变身为一匹黑马,领跑甲流诊断试剂市场。这一切都源于陈彩银的眼光。“凡事要看长远,不能只看到眼前”,陈彩银在接受梅州日报的记者采访时,这样总结他的投资经验. 

    富有创业经验和激情的创业科学家

    华银医药总经理李川江对于陈彩银的长远眼光也很有感触,他们坦言说,如果没有陈总的持续支持,华银医药就没有今天。

    李川江和黄茜华都是华银医药2004年底刚刚成立后就到任的,他们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和主要的管理人员,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5年了。也许在5年前李川江和黄茜华的技术特长非常适合于华银医药,但是5年后,随着公司发展重点的转移和技术的进步,他们的各自的技术特长已经显得不那么突出,但陈彩银继续充分信任他们,给与他们一贯的支持,给他们以放手工作的空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实际上,很多小型的高科技公司都在出资方和技术方的信任方面出现了分歧,导致很有前景的企业走向没落。投资人陈彩银的独具慧眼、用人不疑、持续支持应该是华银医药成功的基石之一。

    毫无疑问,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投资人的支持只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要贝尔一个新企业发展起来,创业科学家自身的素养也是重要条件之一。在华银医药的发展历程中,李川江和黄茜华两位创业科学家发挥了核心的作用。

    李川江拥有高级职称,早年一直工作在医学科研一线,在各种病原体培养和抗体的制备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但李川江对于大量医学科研成果沉积在学术论著和学术期刊中这种情况很不满意。在经历了与企业的多次合作后,2001年,李川江决定投身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战场上来,亲自创建了武汉柏傲生物工程技术公司,进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和创新xx的研发。虽然充满激情、满载渴望,但是,在种种因素影响下,这次创业经历最终并没有如期完成预定的产品研制计划。在经历了这次创业实践后,李川江得到了很多收获,他对于创业的复杂性、艰巨性和资金依赖性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005年初,李川江加盟刚刚成立的华银医药,踏上了又一次创业征程,这一次,李川江心中依然充满创业激情,同时,装备了5年创业经验的他能够更熟练的应对各种产品研发和企业管理的难题。

     一般说来,创业科学家最常遇到的难题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如何与投资人充分沟通,获得投资人的信任。创业科学家与投资人的沟通实际上是最难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想获得风险投资的科技型小企业的创业科学家来说,李川江显然是很好的通过了这一关,富有创业经验的他很清楚,不能指望在几天内让投资人真正了解生物技术,必须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来提出问题并给予满意的解释。创业科学家的其他难题有:如何管理企业这个人、财、物、信息的复杂集合体?如何为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如何将先进的技术变成xxx高的产品。多年的创业经验和自身对于创业的激情帮助李川江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务实的企业发展策略

    以陈彩银、李川江为首的华银医药管理层在在充分调研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后,针对广东省产业现状和华银集团的基础,制定并严格贯彻了一条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企业发展策略,在这一发展策略中,处处渗透了广东民营企业家的务实风格。

    首先,在企业的产品发展策略上,华银医药认为,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组合,兼顾企业长期发展和短期营收的需要,以短养长。华银医药的最终目标是成为有影响力的现代生物医药企业。但是,企业建立后短期内产品主要以诊断试剂和临床实验室技术服务为主,通过临床实验室技术服务为企业带来现实收益,建立与医院的合作关系,为诊断试剂研发奠定检验技术和病原体基础。待诊断试剂产品逐渐进入市场后,临床实验室技术服务就可以推出或剥离。诊断试剂的生产和销售收入又为新生物技术xx的研发奠定基础。相比之下,国内一些生物技术公司高调上马,投资几千万进行多个生物技术新药的研发,但是持续7-8年的资金投入而无任何现金流往往会销蚀了投资人的信心、冷却了创业科学家的激情。相比之下,华银医药选择了一条低调而务实的道路。

    其次,华银医药制定了比较合理的产品开发策略。现阶段公司的主要产品是诊断试剂。国内的诊断试剂企业数量虽然不算太多,但由于诊断试剂产品种类不多、技术门槛不高、产品严重同质化。华银医药如果上马市场销量较大的几个产品,如乙型肝炎和艾滋病病毒诊断试剂等,将直接面临北京万泰等行业内{lx1}企业的激烈市场竞争。但是如果上马一些使用量较少的产品,市场空间又太小。华银医药{zh1}选择的是流感等呼吸倒感染疾病的诊断试剂,因为这些产品虽然目前市场销量不大,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些诊断试剂的市场也将随之扩大。也正是由于这一产品开发策略的制定,早在2004年,华银医药已开始进行甲型流感病毒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到2007年已研发成功,因此,在这次甲流大流行中,华银医药才能在强者林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领跑甲流诊断试剂市场。

    华银医药在产品研发投入非常扎实,技术实力超群。公司在广州科学城科技创新基地拥有15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装配有完善的科研仪器和设备,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公司建立了基因工程、抗体工程、蛋白质工程、基因诊断技术、免疫诊断技术、病毒培养分离与鉴定技术等技术平台。公司在呼吸道病原体、肠道病原体等医学病毒的病原学研究、快速诊断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建立了常见医学病毒的分离培养和保存技术,建立了相关的病毒毒种库、细胞库、菌种库,开发了多种病原学基因、免疫学诊断试剂及其评价标准并进行了注册申报。华银医药成立5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省、市、区各级科技项目10余项,共获科技经费总计超过千万元,包括广州市、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等。申请发明专利8项,其中已授权2项。

    华银医药也采取了非常务实的人力资源策略。华银医药信奉“能力优先,兼顾学历”,在组成项目组的时候,一般是少数核心成员加上几个踏实肯干的一般技术人员,不做人才高消费,根据项目研究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这与很多国内单位动辄重金招聘博士、硕士恰成鲜明对比。

    小结

    企业发展的历程中肯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华银医药成功的因素也{jd1}不仅仅体现以上所列的几个方面。企业的经验无法生搬照抄,我们做以上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够引发相关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的思考,并能起到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郑重声明:资讯 【生物医药行业的一颗新星——华银医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