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基础理论之四:文字处理与排版_彩印包装品牌服务机构(中国)_百度空间

     文字处理与排版(Word processing and typesetting)

     文字处理是将文字信息按要求进行加工和再现的技术。

     文字在印刷品、出版物中的作用是提供读者阅读和欣赏的信息。出版物的形成,除去对原始文字信息进行语法、体例、风格等编辑性处理以外,必须进行技术性处理和加工,才能满足出版、印刷、多媒和网页制作等对文字信息的要求。

     技术性文字信息处理的内容包括:①字体、字号、颜色、排列方向、边框、底纹的设置和处理;②文字缩放、变形、图案填充、装饰、剪裁等处理;③字/行/段的间距、首行缩进、对齐方式、换行/分栏/分页设置、排版禁则/页尾标题/跨页控制、连字处理,页眉/页脚/题注/脚注/尾注设置、文字绕图处理;④繁体/简体转换、拼法/语法检查和校正、字数统计、查询、目录/纲要生成。在出版物中,按照出版物的设计风格样式和技术规格等要求,文字必须以某种要求的属性和特征,安排在页面及版面合适的位置上。“排版”就是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已成为广泛应用的技术,其重要基础是:文字编码和字形描述。

     为使计算机区分不同的字符,必须赋予每个字符一个编码,以便在计算机中存储调用。西方文字字符数量少,用1个字节(256种编码)可涵盖其所有字符。而汉字字符数量在数千到数万的范围内,故需要采用双字节或更多字节进行编码,才能满足“字符编码”的需求。中国国家标准GB2312-80包含了汉字和其他符号7445个,而GB13000(GBK)标准可包含22186个字符。字形是每个字符的“模样”。汉字具有十分美观和复杂的字形。为了使计算机系统能够完成显示、打印及胶片或印版记录输出等任务,必须在计算机内描述、存贮字形信息。字形的描述方法有“点阵法”和“轮廓法”两类。点阵法是将文字笔画部分和非笔画部分分别用二进制数码1/0表示,形成由二进制位构成的字形。此方法的成像速度快,但缩放后字形质量难以保证,可能出现边缘锯齿或笔画损失(图1)。轮廓法是将字形的轮廓用直线和曲线描述并存贮,待需要进行成像时才根据需要的尺寸进行缩放和填充,形成二进制点阵位图。轮廓法的优势在于缩放后可保证文字质量,是目前常用的字形技术(图2)。

图1点阵法字形描述



图2轮廓法字形描述

     中国的毕昇(11世纪)、德国的谷登堡(15世纪)分别发明了泥活字和铅合金活字以后,手工文字排版延续了数百年。20世纪初,汉文铸排机的发明使铸造铅字排版过程结合实现机械化,提高了排版效率;随后,手动照相排字机({dy}代照排机)的诞生使人们逐步告“铅与火”成为可能;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机械控制连续拍摄的光学机械式自动照排机(第二代照排机),使照相排字在质量和效率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60年代,出现了采用数字化的文字编码、处理和字形存贮,将排版后的版面显示在高分辨力阴极射线管上,经拍摄获得文字胶片的第三代照相排字机;20世纪70年代中叶,激光照排机(第四代照排机)在英国推出,将计算机上的文字排版页面信息用激光曝光记录到感光胶片上,成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和排版系统的重要记录输出设备。

     在汉字信息处理和排版技术领域,中国科技人员展示了才华。1936年,柳溥庆和陈宏阁研制了{dy}台中文手动照排机。1974年开始,以王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跨越第三代照排技术,研制出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极大地推动了汉字信息处理、出版印刷技术的进步,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20世纪中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



郑重声明:资讯 【印刷基础理论之四:文字处理与排版_彩印包装品牌服务机构(中国)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