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心理咨询需要儒释道哲学咨询的配合_心境栖园_新浪博客
    博主按:本文是栖园在春节期间应心理咨询界的朋友之约,为参加《中国的心理咨询需要传统文化儒释道哲学咨询的配合》专题学术沙龙准备的发言提纲。今天斗胆发出来,请各位博友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哲学咨询是在心理咨询和心理xx不起作用的地方生长出来的

心理咨询是西方医学科学,儒和道是中国本土的哲学,禅宗是中国化了的佛学,心理咨询需要同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相结合。那么它们为什么需要结合,而且在心理咨询界形成共识?这表明了一个问题:现在科学到了必须要跟哲学碰头的时候了。今天,站在哲学立场来看,现代人的思想正陷在瘫痪状态,空虚贫乏。讲好听点是物质文明发达,讲难听点是物质欲望在扩张,蒙蔽了人类的智慧。这具体表现在我们都被动地跟着四个西方文化的理论在转。一个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影响着世人不择手段地过分竞争;第二个问题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影响了这个时代。特别是妇女性开放以后,非常非常严重。第三个,xxx的资本论。关于人类财富的分配。科学和哲学的问题影响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第四个是美国人的杰作了。现在全世界的金融经济的观念都受凯恩斯“消费刺激生产”理论的影响。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各行业都在千方百计地引诱别人消费,将生存生活的理念彻底引到xx消费的方向,使大众感到生活代价很高,活得很累,烦恼很重。全世界都被催眠了。

在表面上来看,我们正处于历史上最幸福的一代,但是人们为了生活得竞争而忙碌,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这在精神上来看,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新的精神危机。这危机如同癌症一样,外部显得很健康,而内部却溃烂不堪。由于现代人精神健康问题的日趋繁多,于是自称能够打通思想路径的各种心理咨询方法就大行其道起来。我们所说的“心理xx”(Psychotherapy)一词是由两个希腊词组合而成的,其原意本来与医学无关。其中的“心理”(Psukhe)是指灵魂和呼吸,“xx”(therapeuein)则代表关注和照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是照料灵魂的意思。哲学的缘起本来就是为了照料我们的灵魂,也就是为了安抚和满足我们的心灵。可是由于哲学方法自身的局限(技术含量低和不易操作),在一个看重可操作性的社会中自然不受待见,因此让心理咨询得以独霸天下。从当代哲学咨询的发展过程来看,它是在心理咨询和心理xx不起作用的地方生长出来的。尽管我们有时候很难在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之间划出一条黑白分明的界限,但哲学咨询毕竟还是有其传统的思想资源和独特的思想方法。

因为市场经济高度的发展,影响到我们的社会现在基本上只提供一个价值系统,就是搞钱和消费。由此引发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本身关系的恶化,身心高度的伤害。在这么一个时代,新的价值重建来临了。而这种安慰自己心灵的价值,我觉得不是来自西方——西方提供给我们现代科学知识,而不能提供安慰我们民族灵魂的价值。所以,返回传统是必然现象。返回传统并不是说,我们回到过去,不是的。而是当代的灵魂,那种焦虑的灵魂,那种除了金钱意义之外失去其他价值的灵魂,要求同传统对话,同或者是儒,或者是佛,或者是道进行对话。在这种对话的过程中,xx出新的东西,来满足我们今天的心灵需要。从当前我们中国人的生活陷入了的三种困境:无根,无心,无情来看,这个需要同传统文化对话交流的时代已经来临。无根是现代人没有根了!那么,这个根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一个是在大自然,另一个是在家庭。

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根源,所以自古有所谓的“地母”——以大地为母亲——的神话存在。这个观念为什么重要?因为人是生命体,而生命体本身便包含了各种大自然的韵律在其中,如人的生老病死。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的动物,就在于人是{wy}知道自己会老、会死,而懂得去选择过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动物。生命从表面上看来,是一度空间的,单纯的生老病死,但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也是更替不已的。每年都有春夏秋冬的变换,但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这显然不太公平。所以人要设法向大自然学习生命的韵律,试着去感受自己也像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样,在一次的生老病死之外,能重新开始。但是,近年来由于工商业社会的发展、科技观念的进步,使得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从亲和到征服、利用,{zh1}演变成破坏,这样和大自然敌对关系的受害者却仍然是人类本身。生态环境破坏还在其次,重要的是我们会失去一个大地母亲、大地老师。于是人们喜欢在家里养些宠物,种些花草,但是没有根,就不会生长。而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和谐相处{zh0}的思想就是我们的道家思想。

家是第二个根。家庭是人类的根源。是因为在生理上每个人都需要家庭的照顾;在心理上,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之间有亲密的关系,由此推展到伦理上的行为规范。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当前有许多这如北京大兴灭门案、包二奶、小三、青少年犯罪案等家庭悲剧的发生,其根源就是家庭出问题了。不久前,白岩松去美国拍摄《白岩松看美国》归来时说感受:“美国的变化没有我们内心的变化大。好像金融危机后,中国在俯视美国,觉得人家怪可怜的。这是美国,美国每次遭遇危机都会以更强大的方式走出来。中国人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变化比其他人大。我们在人性上的退步——这话严重了。我们在人性上由于欲望而导致的退步和混乱,比其他国家更强烈。家庭不稳固比美国更甚。我觉得中国现在走的太快了。墨西哥有句谚语:don’t goo to fast .you will lose your heart. 有谁停下匆忙的脚步,安静下来听一听自己灵魂的声音。”

第二种困境是现代人都比较无心。心代表内在的世界。人一向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属于外在的工作的世界,另一个是内心的世界。外在的世界要求的是一个人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有升迁有发展,{zh1}也会退休;而内心的世界则属于自己,永远不会退休的。但现代人往往忽略内心世界的培养,只重视功能和作用。事实上,作用只是人在团体中一种暂时性的角色,而人是整体性的,所以内在的生命远比外在的生命来得重要,而如何培养内在的生命就在于禅宗和道家思想的领会和运用了。

在物欲化的时代潮流中,许多人萍飘梗泛,举目无亲,失去了古老的精神家园。禅对人的“本来面目”的呼吁,正是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成为了人类精神的路标和灯塔。重现“本来面目”,不仅是一切参禅者的根本大事,而且也是一切众生的根本大事,它为沉迷物欲、漂泊无依的现代人提供了向上之路。参禅,就是主张一种“思维修”,也就是强调“静虑”,强调“调心之法”。在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大多以为是“境碍心,事碍理”,而xx不知道是“心碍境,理碍事”。人心是天底下最不可思议的东西,不然也就不会有宗教的存在了。有时,我们的心如同明镜;有时,我们的心又如同墙壁。在《宗镜录》里有一个精彩的明示:真所谓“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心异则千差竞起,心平则法界坦然,心凡则三毒萦缠,心圣则六通自在。心空则一道清净,心有则万境纵横”。

近年来,休闲的观念越来越受重视了。休闲有三个主要概念:{dy}是“静”,真正的安静不是外在的没有声音,而是内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第二是“庆”,“庆”是一种快乐的、不会让你辛苦劳累的活动。人的一生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有目的,一有目的就不会真正的快乐,所以休闲的第二个目的是达到“庆”,只有在庆祝时,我们才是在从事一项真正快乐的活动。第三个概念是“全”,人的生命都有一个完整的要求,但这全体性却几乎被忽略掉了,只有在休闲时才慢慢又回到“我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这个观念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作为生命的指标。而这样的要求正是道家和佛家的内涵能够回答我们的。

第三种困境是无情。导致现代人没有感情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忽略了自己究竟能承受多少资讯。我们每天从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书籍中得到太多的资讯。但这些太多的资讯使我们麻木不仁了。再一个原因是各种善良帮助却换来诬陷、中伤等等(如上海的被钓鱼事件)。因此现代人面临的挑战是无根、无心、无情,对大自然慢慢地疏远、家庭的意识渐渐模糊,以及心灵生活的空虚无助,造成现代人像浮萍一样飘荡在社会中。很多人在生活中很快就遗忘了传统,而遗忘传统无异于遗忘了根源及其价值观,遗忘了价值观以后,人类只能在生灭变化中凭着本能需要而生存,如此则难免限于意义混淆或无意义的情况。

科学发展当然是硬道理,没有发展我们就没有立足当前世界大潮流的根基。但我们着眼于发展,为的整体上说贫穷落后的中华民族;从个人来说,财富和地位的发展就{jd1}不是硬道理,不是{wy}的,我们更应该关心消费的适可而止,学问和精神的精进,道德和人格的xx,对于群体的奉献,对于真理——大道的追求。这大道——真善美的人生理想的实质内容,依我的人生体验来看,是包含着智慧的人生和审美的人生两个方面。首先要度一个智慧的人生,让自己成为一个恭行彻证的爱智者。古希腊人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揭示了一个与每一个人身心性命生死攸关的深刻思想:人生务必需要哲学真、善、美智慧之光的烛照。每个人的人生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只有靠自己来觉悟,首先从认识自己起步,在与他人、社会、自然、世界、宇宙、时代、国家、民族、家庭、事业等等的深刻思考和恰当定位中,来度一个有滋有味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这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思想就隐藏在传统的儒释道的文化和西方的人生哲学、艺术、宗教、美学等伟大经典和艺术中。

二、儒释道哲学咨询对心理咨询的补充意义

关于儒释道,国学大师南怀瑾有个形象的比喻:“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以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像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食店,是天天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不打,偏要把粮食店xx。xx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

有人说,人生哲学是中国哲学的{zd0}成就,中国哲学在这个方面非常丰富和深刻。从比重来看,尤其是占主流思想的儒家,以及作为补充的道家思想,人生哲学的确是中国哲学的主体部分,而在西方哲学中则好像没有这么重要的地位。若论人生思考的丰富和深刻,我认为仍觉得中国不比西方。关于这一点我同意中国的哲学家周国平的观点。他认为中西人生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西方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活?或者说,活着有什么根据,意义。这是一个人面对宇宙大全时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它要追问的是生命的{zj2}根据和意义。所以,西方的人生哲学本质上是灵魂哲学,是宗教。但是占主流思想的中国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怎么活?或者说,怎样处世做人,应当以什么态度与别人相处?这是一个面对他人时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他要求的是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所以,儒家的人生哲学本质上是道德哲学,是伦理。这便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人生思考只局限于人生内部事务的安排,而缺少形而上和宗教。我们的理想人格是能够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的君子,但也使得我们在精神上容易安于现状,我们的人生模式容易趋于雷同,容易众人一面。所以我们文化传统形成了其实用的品格,但即便是这个实用品格上,我们也出现了诸多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八荣八耻”的提出,xx是以儒家思想作为解决当前社会价值观问题混乱的途径。

所以说,儒家是从形而下着手,有是非,主张要明辨是非。而至于道家,则认为要调节是非。但是佛家又是从形而上的观点泯除是非,天下没有{jd1}的是与非,是根据时间、空间而断定的。这三家文化着眼不同,各有千秋,各有不同的妙处。儒家的基本思想是中流砥柱,所谓中流砥柱,是说像黄河长江那样大的洪流那个水势是挡不住的。但是儒家的精神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硬要站在中间,要把它抵住,挡住洪流下流。道家思想的基本态度,始终是走“因应”的路子,顺应自然。道家认为这样没有用,你站在时代洪流相挡住是不可能的。你越提防,洪流力量越大,会把你冲垮,所以道家是四个字“因势利导”。因为时代的大洪流这样走,你站在中间挡是挡不住的,你只能计算它水流的速度,计算流到什么地方变弱了,再在那里轻轻引到趋势方向,才不会出事。至于佛家的办法就不同了。反正,开始奔流之后,随时在变,很快又开始另一个时空了。不论如何变易,最终一切都是来去皆空。 

儒家道家思想的起源开始在春秋时期。春秋时代的情形,《孟子》一书有所记载:“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有之,字弑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而现在社会的价值观混乱的现状像极了春秋时代百家xx的情形。这种描绘,表面上是指出社会动乱,人际关系的失常,深一层想,则是每一个人没有遵循“天命”所赋予的责任,没有按自己的本分去尽责任。因此孔子所提出的化解之道是“正名”,要每一个人注重自己的名分,去守好自己的本分。做儿子的要孝敬父母,哪里可以把父亲杀了?做臣子的应该忠于国君,哪里可以弑君篡位。“正名”哲学基础,最终也是归结到“天命”,上天所赋予的份位是君是臣,是父是子,这都是自然规律,是人人都应当服从的。孔子所处理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横的坐标——人际关系的分位问题,他体认出社会的动乱原是由于人际关系的破坏,也就是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

在另一方面的思考也深入,就是探讨之所以弑君弑父的理由,之所以你争我夺的动机。老子在这一方面下的功夫极深。他以为这一切都出于一个“贪”字,贪图功名利禄,贪图荣华富贵。为了要化解“贪”,老子提出了清静无为的方案,叫人少私寡欲。人间除去了私欲偏情,才会止息争夺,才会使人际关系正常化,才会使社会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老子所处理的问题,是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而其针对春秋乱世所作的动乱诊断,以为是人有所旁骛,太专心于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太注重眼前的利益和得失;因而心灵摇摆不定,未能识破自己在自然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不理解与天地和谐的意义,更不懂得与自然合一的艺术境界。换句话说,老子认为春秋时代,为政者多呈俗气,因而提出提升心灵的“观道”行上思考,使人超脱俗念。

老子的学说着重于一个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间的独立性,这独立性落实到社会中,也就是不被功名利禄所束缚。老子所感受到的人生困境,真正的原因不在于社会的混乱、失序,甚至也不是人际关系的疏离,真正的人生困境是在于人与自己的疏离,人无法完满自己生存在天和地之间的崇高意义。也就是说,外在世界的一切,像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虽然也会拉扯人民堕落;但是,人们堕落的真正原因,还是人们自己没有办法把握住自己的内心,不能止息它对外界的欲望。因此老子哲学一方面要设法除去外在世界的一些诱人的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聪慧人的心灵,使其与自己和谐,进而与自然和谐,以这和谐的观念,作为个人修成以及社会安宁的基本构想。这就是人生纵的坐标:生存在天和地之间,头顶天,脚立地,中间良心光明磊落。在这种要求中,积极方面就是要修身养性,避开喧闹的人群,而着眼于自己心灵的宁静。今日学习道家,正好可以对应现代人的心理需要。

儒家是不分老少,每一个人都可以共同学习的,道家则有一个限制,就是它只适合于成熟的心灵,并且需要自己亲身去体会,无法只靠别人的教导来觉悟。一个人如果能够体会道家的境界,就可以和老庄一样,一起品味他们的快乐。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没有儒家作为指导,因为每个人都是从家庭出发,然后进入社会,因而我们必须设法实践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如果离开儒家,可能会面临如何安顿自己,以及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然而,儒家思想有其致命弱点,就是:儒家思想中没有为心灵的自由飞翔提供所需要的地盘,也没有为脆弱而多感的心灵在必要时逸出苦难的尘世提供方便途径。儒家思想对政治、人伦、功名业绩的注重,都沉重地把人的精神禁锢在大地上,一旦脚下的大地崩裂瓦解,人的精神就会出大问题。所以如果只靠儒家,有时又会显得伸展不开。儒家比较强调伦理学,重视道德修养,容易让人觉得有压力。举例来说,我们有时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太过紧绷,好像无法摆脱这个时代的一般趋势。每天打开电视和报纸,不难发现这个时代并不可爱。对这个世界有所不满,一方面反映个人本身具有理想性,另一方面则印证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xx的,因此有必要去启发与提升自己的心灵。

三、哲学咨询的工作内涵与运作形式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中,咨询业已经成为了一种朝阳产业。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和高效率往往使得我们难以应对,从而导致我们患上各式各样的思想焦虑症。每个人有自己解不开的心结,每个企业有自己躲不开的阵痛。心理咨询在西方社会遍地开花,说明了现代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有多么的严重;而管理咨询在工商活动中的全面推广,表明了公司企业身处的市场有多么的复杂。其实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管理咨询,它们提供的无非都是如何调试思想的服务。换句话说,它们是对个人和团体提供明晰有效的思想管理(既有价值观念层面也有技术操作层面的思想管理)。既然咨询业不过是提供思想服务,而咨询师不过是充当了思想顾问的角色,那么本意就是“爱智慧”和“与智慧交朋友”的哲学是不是可以在咨询业中有所作为呢?还真是有人想到了这一点,并将其付诸实践。1981年德国人G.阿亨巴赫(Gerd Achenbach)在科隆创办了一家“哲学实践”(Philosophical Practices)机构,作为领军人物率先举起了“哲学咨询”(Philosophical Counseling)的旗帜。 “哲学咨询”与其他咨询业态相比,当然有它自己独特的思想服务的功能定位。哲学咨询的目标不是提供答案,而只是提供思路。换言之,哲学咨询师像是一个“助产士”,其作用就是帮助产妇顺利地生下自己的孩子。通过思想的对话和讨论,借助某些哲学理论或哲学方法,可以发现我们的思想盲区,xx我们的成见死结,由此而找到更为合适的发展路径。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哲学咨询呢?当你面对道德的难题时;职业道德上的冲突时;经验和信念难以吻合时;感情和理智冲突时;人生意义、目的、价值面临危机时;寻求个人存在时;探求为人父母的策略时;对职业变动的焦虑时;无力达成目标时;中年变故时;人际关系问题时;你所爱的人离世或你自己的逝去等问题时。你都可以寻求哲学咨询的帮助。哲学咨询的工作就是帮助求询者理解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并且通过交谈,理顺问题的各个环节和蕴涵的意义,而后将其分类。咨询师帮助他们找到{zj0}解决方案:即与他们自身的价值体系相匹配的哲学方法,同时又与历代以来倍受尊崇的智慧原则相一致。咨询师与求询者合作以确认他们的信念,探索宇宙的问题诸如价值、意义、伦理等。

当代哲学咨询的基本形式就在于运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为了与心理咨询等流行的思想服务业态区别开来,哲学咨询自始至终都强调它的“对话”(Dialogue)形式而不主张采取“诊断”(Diagnosis)的形式。首先不能把来访者(visitor)当作病人看待,寻求哲学咨询的来访者神智清醒只是心事重重,需要得到某些提示和开导;其次哲学咨询师不能居高临下地教诲来访者,不是给来访者上哲学课,不是直接向来访者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协助来访者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真正有疗效的是对话,是思想交流的本身。求询者需要有自己的哲学观点,并注意将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咨询师将扮演向导的角色,诱导出求询者自己的想法并清晰地表达出来,还有可能向求询者建议一些新的想法。通过求询者对问题进行哲学思考之后,求询者会发现一种令思维开阔,深刻持久的方法去面对任何发生在求询者身上的事情,不论现在还是未来。

哲学咨询的发展,意味着将古今中外最伟大的哲学家及其哲学观点中所展示的智慧用于我们现代生活中所遇到的和所必须面对的人生的重大问题。所以要具备哲学咨询的工作能力,务必融汇贯通中西方的人生哲学精髓,尤其是有自己的生命体验来印证;同时其对话的要求,还需要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以及与人沟通的艺术。 

 

 主要引述文献资料:

1、九爱国际心理咨询网之哲学咨询主页(上海)

2、《南怀瑾讲演录》(作者:南怀瑾上海人民出版社)

3、《论语别裁》(作者:南怀瑾复旦大学出版社)

4、《哲学与人生》(作者: 上海三联出版社)

5、《用什么浇灌心灵》(作者:傅佩荣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6、《人生哲学》(作者:邬昆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聚焦中国当代价值观》(作者:潘潍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8、《周国平人文演讲录》(作者:周国平 上海文艺出版社)

9、《宋前隐逸诗研究》(作者:霍建波 人民出版社)

10、《审美的自我》(作者:张应杭山东人民出版社)

11、《老子的帮助》(作者:王蒙华夏出版社) 
    12、《齐鲁晚报》(大众日报社)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的心理咨询需要儒释道哲学咨询的配合_心境栖园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