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日报】流光溢彩观花灯

卢启建/摄

 

 节日期间的阜阳,夜幕降临之后,走进生态园,55组彩灯竞放。放眼望去,只见园内各灯组喷花吐艳,流光溢彩:这边,长60米的“二龙戏珠”彩灯中,两条巨龙正欢快游动;那边“版纳风情”让前来这里的观众在阜阳就能领略异乡风情;而“嫦娥奔月”中“嫦娥”升起时的回眸顾盼,似乎也不舍这人间良辰美景和美满幸福的好生活。
  “爷爷,快来看呀,嫦娥开始奔月了。”在阜阳生态园游园灯会上,冉冉飞升的“嫦娥”灯让张大爷的孙子高兴起来了。看着形态各异的彩灯,80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小时候能有一盏纸灯笼,就会爱如珍宝。就是普普通通的一盏纸灯笼,记载下了他的许多童年往事,让他每到春节都有一个看灯的心结,仿佛看了灯,心里就充满希望。
  据了解,中国的灯笼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如今灯笼已成为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种类有宫灯、纱灯、吊灯等。造型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
  张大爷说,家乡在界首的他,小时候,每逢过年或正月十五,条件好的家庭,遇到大人心情又好的话,父亲就会在腊月里削几支竹条,扎成形后,糊上彩纸或者红纸,灯笼的下部用木板做个托盘,再穿上铁丝,一只红灯笼就做成了,到了大年初一或者十五,孩子们提着红灯笼拾鞭炮,常常会引得众多孩子羡慕。但那个时候阜阳少有灯会,直到八十年代,阜阳城内举办一次灯会,四里八乡乃至临泉、界首等周边县市的人们闻讯后,纷纷赶来阜阳看花灯。当时的阜城市民,几乎倾巢而出,可谓是人山人海,第二天灯会结束后,仅挤掉的鞋子就装了几大车。由于灯会举办得少,每遇举办灯会之时,正像黄梅戏《夫妻观灯》中所唱:“东也是灯,西也是灯,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四面八方闹哇闹哄哄”。每遇灯会,老少一起观灯,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再后来,阜阳也先后举办过几次灯会,但那时的花灯和现在相比,品种、造型、科技含量等均不可同日而语。
  说起花灯,现在的阜阳城,即使不是节日,也能看到。随着城市亮化工程的实施,目前阜城各主干道、城河岸边以及文峰公园等城区部分游园广场纷纷亮起装饰灯具,使得阜城夜晚格外绚丽多彩。每到节日,阜王路、清河广场等两旁的树上挂上了五彩缤纷的LED 彩灯,颍州路上高高挂起了大红灯笼,人民路上拉起了一条条夺目的彩灯;文峰公园行道树上红红的小灯笼,在两旁闪烁的LED 彩灯映衬下,更增添了节日的祥和气氛,使得节日的阜城夜景流光溢彩、多姿多彩。
  今年阜阳生态园举办的第二届大型游园灯会,更是给市民提供了一个观灯、赏灯的好去处。本次灯会是阜阳生态园与素有“天下{dy}灯”美誉的自贡灯会再次整合,以庆丰收、迎世博、享祥和为主基调,营造的一个欢乐祥和、幸福美满的节日精神文化盛宴。这次灯会共设计、制作、布局55组彩灯,其中有超大型灯组9组,水上灯组7组。{zd0}的灯组版纳风情占地1.5亩,{zg}的灯组彩云阁20米。



郑重声明:资讯 【【阜阳日报】流光溢彩观花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