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风情篇7、衣食住行—交通简便

二、风情篇 7、衣食住行—交通简便

2010-02-23 05:14:51 阅读7 评论0 字号:

 

 

 

                 7、衣食住行—交通简便

 

 冈比亚全国无铁路,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水运。

全国公路总长大约2500公里,其中沥青路600公里,砂石路900公里,土路1000公里;

水运是境内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冈比亚河横贯东西全境,班珠尔港是国内{wy}的国际海运港冢晖掏铝看笤?0万吨;

空运航线不多,每周有定期航班飞往比利时、瑞士、西班牙、加纳、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2001年开通美国直航。首都云杜姆国际机场可起降各类大型客机,年接送旅客能力大约100万人次。

全国行政区划,共分为2个城市和5个区,首都班珠尔市和卡尼芬市;西方区、下河区、麦卡锡岛区、上河区和北岸区。区以下设35个县,县以下是村,村是最基层单位。

全国无公共交通运输,各地之间的客运和物流全部由私人经营。极少的客运或货物运输公司,大都是个体营运。

马路上各种汽车川流不息,出租车全部是奔驰、宝马,商务用车、私家车以丰田、尼桑、三菱、陆虎等为主,越野吉普多于轿车,各种年代的帕杰罗,“陆地巡洋舰”和不少欧洲品牌的运动型汽车,以及“悍马”等{dj0}车也随处可见。站在马路旁看到这些汽车,你很难相信这是非洲,简直就是发达国家的“汽车博览会”。

这些汽车大部分是“二手货”。西非地区源源不断地“二手车”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法国和欧洲。低廉的价格优势和低位的进口税费造就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也适应了西非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弱,购买力低的实际状况,“二手车”畅通无阻、备受青睐。

稍有钱的黑人或个体老板,都有一两辆“二手车”。

西非转口旧车的集散地是马里,这里来自欧洲的“二手车”的车况较好,相对较新,性能价格比良好,而且相当便宜。一台七八成新的陆虎吉普,一万美金左右就可买到,一般一辆“二手车”的价格大约在2—8万人民币之间。只有来自日本的“二手车”濒临报废,特别是“面包车”,开起来浓烟滚滚,污染相当严重。各种旧车破不堪言,说非洲马路是“旧车博物馆”,一点也不过分。

我坐过这种车,冈比亚市内的交通主要是这种车在营运。车内破烂不堪,没有干净的座位,没有几块玻璃,外观凸凹不平,到处是碰撞的痕迹,车身涂满了各色油漆,前后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条,车开起来随风飘舞,别有一番景象。国内通常把这种车叫“小公汽”,而这里可是承担着冈比亚主要的客运任务。很方便,也很经济,价格在人民币一元到二元之间。

还有就是Taxi,全部是黄绿相间的奔驰、宝马,分段行驶,谁跑那个路段就跑那个路段,甲地到乙地,路线固定,绝不往前再开一步,相当于我们的“大公交”。若去稍远的地方得倒几次出租车。价格也很便宜,上车到固定地点,合人民币就是一元多点。

还有一种大长鼻子的客车,能运100人左右,是专门接送路途特别远的学生上学的校车,不知道这种车是国家的还是学校的,也不知学生乘坐怎么收费,这种车的数量很少。

尽管乘车这么便宜,很多上班族还是坐不起,近路一般都步行,必须乘车的能“搭车”绝不花钱乘车。

所谓“搭车”就是要乘车的人,站在路边,见到车内有空位置的各种车辆,招手示意,一般司机就会停下来,顺路拉你一程,真的别有一番风味。这种特殊的交通条件造就的这种特殊的乘车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国内叫“拼车”,但要按月付费的。同样顺路拉人,一个收费,一个自愿,从一个侧面反映黑人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品质和美德,同时也反映不同的价值观。

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等待“搭车”的人,站在马路旁,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台皮卡车的货箱能坐20几个人,出租车的顶灯旁边可以运载6米长的钢材,按我们的交通法规,交警早把你拿下了,而这里的xx却熟视无睹,令人不可思议。

其实也不难理解,这个国家经济发展落后,国民收入水平低,加之悬殊的贫富差距,伴生了类似“搭车”的乘车现象,超员、超载也是可以放宽管理的。

事实上这种放宽也xx于黑人自己,而对于外国人,车上只要多坐一个人,xx抓到了也要罚款的。

放纵的交通管理催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经常可以看到马路旁,肇事后还未运走的报废车辆。有一次冈比亚国家足球队赢球了,球迷们乘坐出租车去集会庆祝,一台出租车的顶部也坐满了人,突遇意外急刹车,车顶部人摔下,酿成了死二人的悲剧。

事故过后,黑人仍不吸取教训。个个的胆子都很大,十几米长的平拖板车,一坐就好几十号人,根本没有人考虑刹车等意外的发生。这也难怪,有人说,是殖民者把黑人从原始社会一下子推到现代社会,对现代社会很多东西,即使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还依然我行我素。

在城市里,你可以看到赤脚走路的,也可以看到驾着豪华跑车的,但是,你很少能看到骑自行车、摩托车的,也是他们实在收入有限,普通黑人如果要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肯定高兴得晚上都睡不着觉。

 除了客运以外,货运车几乎没有多少在运营,物流业相当萧条。白天还可以见到一些汽车运送沙石、水泥等建材,天黑以后根本就见不到一辆运输车在作业。在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商品流通匮乏的国家里,货物运输业基本是处在“休眠”状态。

在这里,汽车没有报废年限,轮子只有能转动,都可以上路。所以修理汽车的很多,坏了修、修了再坏,直到不能再修为止。几个人在路边搭个棚子,有点修车工具,就可以赚钱。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影响汽车更新速度的负面效应,政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总体看,非洲的交通运输业要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还有相当的距离。而西非的这个国家因为人口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交通运输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二、风情篇7、衣食住行—交通简便】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