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信封

尴尬的信封

2010-02-23 06:10:36 阅读17 评论3 字号:

 

尴尬的信封

 

   去年我在家休养,承蒙同事惠寄读书报,助我消遣。给她们增添麻烦,内心过意不去。只是信封“卢礼阳”名字之后空白,看着却不大舒服。那时无聊,曾将手头一些信封取出盘点。情形与此一般者:

温州市体检中心

温州市政协    

浙江光正大律师事务所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

山东省图书馆

连孔子故乡也疏忽了。愈看愈不习惯。

名字之后写或印上先生、同志或其他称呼(主编)者: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台北市温州同乡会 

上海瑞中校友会 

保定华夏日记研究会 

龙湾区新闻中心

乐清张炳勋先生

杭州项德颐先生

上海陈镇波先生

西安武德运先生

  老先生比较注意,后面四位就是明显的例子,连小处也不放过。

  早些年我时常接到一家组织的信函,名字右边也是空白,有时还写了可有可无的“收”字,某日按捺不住,给秘书长吴耀东先生打了电话:称呼空白,等于直呼其名,作为长辈是可以的,而实际上往往是同辈之间的来往,总之,这样子不妥。耀东先生通情达理,答复:以前沈老师(克成先生)也提过,马上提醒办公室的同志留意。此后他们惠寄的刊物、文件,信封上就不再出现上述尴尬的情况了。

  两相对比,老辈的作风诚然是我们的楷模,而耀东先生的从善如流更值得写信人推崇。

                                                                                                                 2010年2月23日,年初十拂晓

  其实严格讲,信封的对象,{dy}道乃投递员,与是否平辈无关。如今物业公司给业主送缴费通知,往往不写名字,而填几零几户主,更不像话。明明花名册一翻即得,举手之劳,为何不愿办呢?虽然是另外的话题,礼数的衰落,却是一样的尴尬。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尴尬的信封】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