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物教学的社会实践_教育期刊原创文选_百度空间

城市生物教学的社会实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 顾兴

【内容摘要】:有人认为城市的学生进行生物社会实践难。相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确实有点难。但是,如果教师能够认真研究自己所在的城市,就会发现在城市里学生进行生物社会实践并不难。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与生物相关的厂矿企业,到充满生机的公园,到郊区去参加社会实践,还可以利用城市的绿化优势,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

【关键词】:社会实践;生物;生物素养。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学生理解基本科学现象、规律,以及科学原理是如何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以在学校的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学习能力和习惯;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科学现象;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不论是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能力,还是理解生物科学的现象;不论是解释身边发生的生物科学现象,还是掌握生物科学的思维技能、操作技能、探究技能,都需要社会实践的支撑。技能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实践可以是实验室的操作,也可以是社会活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参加社会活动,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所以,生物教学不能忽视社会实践。

城市和农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给生物课教学提供的教学资源千差万别。农村有辽阔的牧场、广袤的田园、无际的大海、崇峻的高山,孕育着丰富的动物、植物、菌类、藻类教学资源。教师随时都可以把学生带出校园,投入到火热的社会劳动中去,让他们亲身感受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光荣,研究生物、了解生物、掌握生物的习性,解释周围的生物现象,形成研究生物科学的技能,增长探究生物科学的能力。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没有这样的优越社会环境,不能这样教学。那么大中城市的高中应该怎样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呢?

一、到厂矿企业去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城市也有城市的好处。大中城市人口密集,柏油马路和铁路纵横交错,钢筋水泥建筑林立,缺少农田、牧场、鱼塘,但是,有数不尽的厂矿企业。其中,不乏与生物课教学相关的。医院的生物化验室,食品厂的生产车间,酒厂的发酵库,制药厂的生产线,都与生物教学有关,都可以作为我们生物课教学的社会资源。

教学“生物的新陈代谢”,我事先与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美康医院、中心医院、农科区医院取得联系,通过亲戚朋友做通有关科室人员的思想工作,争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然后,根据各医院的容纳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行动小组,利用星期六或者星期日教师休息的时间,把学生派往各个医院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对这样的社会实践,热情高,参与欲望强烈,医院里看看着,摸摸那,什么都想动一动,问一问,见到了许多从没有见过的生物试验、实验、化验仪器设备,了解了一些现代化的生物化学设备的样式和功能,初步感知了一些使用现代化设备研究生物的方法。

组织学生到厂矿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全面考虑,统筹安排。一个是时间问题。学校通常是按照课时安排教学的,一般一个课时教学一个学科,很少两个课时、三个课时连排。学生要去的实践单位,常常不在学校周边,往返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想到实践单位学习一点生物知识,一个课时是不够的,至少也需要半天。这就使得我们很难在正常上课的情况下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所以,要在星期六、星期天或者其他老师休息的时间,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另一个是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数量问题。一方面是部分实践单位容纳学生的数量有限,另一方面是各实践单位在正常情况下都有人值班,并不缺岗,很少有单位哪个单位能够容纳一个班级的。所以,我们要在学生实践前,了解各个实践单位的接纳能力,根据实践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委派一个得力的学生干部负责。再一个是实践的内容问题。实践单位并不是专一为我们教学而成立的,它肩负着为社会服务的历史责任,工作的一部分或者设备的一部分可以为我所利用。因此,我们要了解实践单位的资源状况、业务范围、承担的社会责任等,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学校仪器设备相比较,找出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结合点,设计出一系列能够利用实践单位设备解决的、生物课本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实践单位的优势,也使学生学有目的,提高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

二、到人民游乐园去

市民在市区游乐的地方有动物园、植物园、科技馆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公园。那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植物、菌类、藻类,奇花异草美不胜收,尤其是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生物,在当地其他地方根本见不到的生灵,在这里都可以一睹为快,这是政府和企业家为我们城市中学建造的生物教学资源库。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这里进行社会实践。

教学“遗传的基本规律”,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星期天分别到绵阳市的人民公园、南山公园、富乐山公园、宾江公园和南湖公园调查研究,了解公园近几年来动物的繁殖情况,把新生动物以及它的父母亲使用手机或者数码照相机拍下来,以备研究,向公园的动物饲养员请教动物繁殖、遗传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交流社会调查获得的{dy}手资料,研究公园里动物的遗传特点,验证教科书里讲述的遗传规律,解释公园里动物的遗传现象。

公园是人民游乐的地方,学生去公园参加社会实践与在教室听老师纸上谈兵的心情截然不同。学生的心情好,参加社会实践的劲头就足,工作投入,学习的效果就好。

组织学生去公园调查研究,可以整班一起到同一个公园,也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行动。集体行动,学生集中,便于教师管理;分组行动,没有教师的参与,学生没有拘谨感,学的开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组织方式。为了不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样的社会实践多利用星期天进行。学生到公园进行社会实践,如同久困的鸟儿飞出牢笼,社会实践和玩耍各占一半,甚至是玩得多学得少,有些问题很难当时消化。所以,我们提倡学生带着问题去,拿着资料回,利用生物课教学时间集体研究。这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到城市的外面去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大中城市中学的明知校长,每年都要安排学生郊游,到城市的郊区享受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美景,呼吸新鲜空气,沐浴灿烂阳光,让学生与自然亲密接触一次。郊游的目的地是郊区,那里有禾苗、家畜、家禽,有种植业、饲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天赐的生物教学基地。

生物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生物素养。去年春天,我所教学的一个班级准备郊游。我事先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和他一起研究郊游的有关事宜,共同组织此次郊游。我根据郊游地区动植物的分布情况,要求学生在游玩的同时,注意观察周围的生物,至少找出三个“生物向性运动”的实例,作为作业在郊游结束后交给老师。在郊游的过程中,我经常结合自己的发现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生物的兴趣。在富乐山风景区,我发现两株长势差不多的树,让学生根据树冠和树干的长势推断哪棵树根扎得比较深?哪棵树的根布的比较广?两棵树的主要侧根朝着哪个方向?学生们对这些地下的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先是争先恐后地发言,后是唇枪舌战地争论,有一位学生用根与叶、与树干的关系,以及植物向重力性生长的理论把着两棵树表现出来的现象分析得清清楚楚,博得一片赞誉,使大家对植物的向性运动有了直接的、深刻的印象。

要想在郊游中让学生收到好的实践效果,教师必须事先了解郊游地的生物状况,根据当地的生物状况,结合已经教学的和即将教学的内容,设计好研究的范围,确定一定数量的研究课题,出发前公布课题。这样,学生在欣赏自然美景的时候,可能会更多地留心身旁与课题有关的生物现象,通过对不解现象的研究学习新的生物知识,对周围生物现象的解释,培养自己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提高自己研究生物的技能。

虽然城市是用钢筋水泥打造而成的,但也并不是没有生命的地方,路旁的绿化带有草、有树、有昆虫、有小鸟,车内、房里有人,有宠物,在校园里也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和鱼鸟,这些都是我们生物教学的无本资源,可供我们实践。

摘自《知识文库》



郑重声明:资讯 【城市生物教学的社会实践_教育期刊原创文选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