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杭州走笔(上) - 彼得潘的涂鸦板- 博客大巴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本文纯系IB和练笔,不喜勿入。

    2010年2月22日,闹钟在早晨七点整准时响起。起床,梳洗,把定时烘洗好的衣服从洗衣机里拿出来折叠好放进衣柜,然后从储藏室里取出“National Geographic”双肩背的摄影包,在底层的照相机仓里塞进“Nikon” D700、“Nikon” D300两台数码单反机身以及“Nikon” PC-E 24mm/3.5移轴镜头和“Nikon” Micro 200mm/4微距镜头,而在双肩包的上层放进一台“苹果”Ipod、一副“森海塞尔”耳机、一本村上春树{zx1}小说《1Q84》和一些袋装“雀巢”醇品速溶咖啡、几粒“明治”黑巧克力、一瓶“酷乐仕”等......{zh1}检查了一遍该关的窗、电器、煤气的开关等是否都已关好无误了。

    穿上“camel active”的褐色外套和长裤,套上“crocs”的便鞋,背起“NG”摄影包,锁上房门,搭乘八点十分的小区班车离家。班车八点半左右到达轨道1号线“莘庄”站,再坐轨道交通到上海火车南站。在站里的“KFC”吃了早餐。然后坐上九点半的“D5657”次动车去杭州。在火车上拿出Ipod和耳机,把耳机套在耳朵上,在Ipod里调出“铃木常吉”的专辑,这是前阵子看日剧《深夜食堂》时而喜欢上的xx。闭起眼睛,享受着铃木低沉磁性的音色......

    大概十点半左右的时候,LP从美国打来电话,汇报了这两天的采购“战果”,而我想要的“crocs”黄色塑料鞋终究还是没有买到。我这边是星期一的上午,她那边则是xx天的夜晚。{zh1}她忧伤地说“我要开始工作了,而你却开始了旅行......”莫名地,突然想到LP买过的一本书的书名《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接着,脑海里跳出刘若英的《分开旅行》,{zh1}耳畔的旋律是张震岳唱的齐秦的歌《思念是一种病》......念头,真是个奇怪的东西,难以驯服。

    挂了电话,十一点不到,火车到达杭州。出了火车站,直接拦了辆出租车,跟司机说,去西湖文化广场。

    这次来杭州,主要是来看两个展览和买两类东西的。展览一个是座落在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博物馆武林分馆的“非凡的心声——中国古琴展”,这个古琴展最吸引我的是,据说古琴大师成公亮为这次展览特地在这些古琴上用丝弦弹了一些曲子供试听,以前我听到的古琴曲多是用现代的钢弦弹奏的,显然,用丝弦会更古朴一点。另一个则是座落在南山路的浙江美术馆的“安塞尔-亚当斯经典影像展”,同时也想参观一下浙江美术馆这个新落成的现代建筑。采购方面,一是去“哓风书屋”逛逛,买些书什么的,在杭州的书店,从来没有空手而回的经历。一是去我去年来杭州时发现的在武林路上的一家品种很丰富的D版音像店,主要是想买一套Chill-Out风格的名为《SIDDHARTA》的D版CD,这大概算是xx的Lounge Music品牌“Buddha Bar”的副线产品吧,去年我买了其中一张回家试听,感觉很棒,所以这次来想收齐它。

    出租车到了西湖文化广场,下车走到浙江博物馆武林分馆的门口,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博物馆闭馆。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在周一会闭馆,考虑到这点,这次的杭州之旅,我安排了两天。不过,没想到,这个博物馆居然周一周二都闭馆,看来这次我和古琴展终究还是有缘没份啊!

    于是,悻悻离开,往南走,走到体育场路,然后折向西,过了武林路,找到体育场路527号。

    这便是“哓风书屋”。

    杭州最xx的民营书店有“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枫林晚”书店、有“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哓风残月”的“哓风书屋”。以前和LP来杭州,“枫林晚”是必到的,可惜前两年它搬离了文二路,新址实在太远不方便前往。所以这次我特意找到这家“哓风书屋”探探路,也为以后和LP再来杭州时找个打尖驻足的去处。

    进得书店兜了一圈,选了几本书出来结帐:

    黄集伟的《年代剧 内心戏》,这是一本有关民间语文的书,黄老师几乎每年都会出一本。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在上海“季风书园”和“{zy1}亚马逊”上我一直都没有买到,幸亏到了杭州,才有了收获。

    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的文章,很显然,这是一本写给我的书。文笔和基调也是我喜欢的那种。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买这本书当然是因为近期在看村上的《1Q84》。《一九八四》其实家里也有,只不过这次买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董乐山译的版本,是的,这次买的就是版本。

    还有一本小册子《米丈建筑地图》,有关上海建筑的画册,近来,我一直想用游客的眼光来观察我生活的城市,这本小册子可以用来按图索骥。

    走出书店,向武林路走去,想去把D版音像店也逛了,反正也不是很远的路程。可是在武林路上从体育场路到凤起路这段,我来回走了两遍,都没有找到那家D版店,记忆应该没错啊,应该就在这段路上的呀。终于它还是关门或是搬走了吧。网络的兴起,D版风光的年代也渐行渐远了。

    饿了,毕竟还是走了不少的路,也要歇歇脚。武林路上多的女生喜欢的服装店,吃饭的地方不多,而眼前正好有一家“陈生记”的米线店,也不挑店了,直接进门,居然还要登高,爬至3楼,点了一碗肥牛米线和一罐可乐。米线还行,肥牛不错,可惜少了,配菜方面就一般般了。

    吃了午饭也要一点半过了近两点了,于是又招了一辆出租车,直接去了南山路清波街,前{yt}我在“携程”上已预定了一家旅店:桔子酒店。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酒店。位置就在南山路清波街口,“柳浪闻莺”的对面。

    前台一男一女两个服务生,态度很不错,把我安排了2楼226房间。

    房间据说是由美国毕业于UC Berkeley设计学院的设计师设计的。风格有点像最近这一两年突然流行起来的大量运用金属或玻璃等反光材料的元素,以及与有着复古的繁复花纹或皱褶的布艺相混搭,这大概就是所谓的“bling bling”吧,我猜。

    其实,这间房间最吸引我的是有一个超大独享的大阳台。

    (待续)

郑重声明:资讯 【一个人的杭州走笔(上) - 彼得潘的涂鸦板- 博客大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