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0 15:33:51 阅读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原创】 骞玉玫瑰
2009年9月2日
记录今年的第二个暑期事件活动:2009湿地使者,长江下游中华鲟保护行动。
今天可真让我大开眼界!保护站的徐老师和几位年轻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做了水质检测实验和中华鲟解剖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既要了解到有关中华鲟的专业知识,尤其在它致危因素方面又有新的认识,同时,我也感受到保护站工作人员严谨认真的专业精神。
据我们所找到的资料来看,水体污染和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是中华鲟逐步走向濒危的两大因素。中华鲟是有洄游特点的大型鱼类,从宜昌到长江下游的路途充满困难和艰辛,就像鸟类迁徙一样,由于湿地的大量减少,它们不能在疲劳的时候寻找到停靠的“避风港”,体质较弱的中华鲟无法经受长途跋涉的辛苦,最终被螺旋桨打死。这样的事实极其残忍,但更令人痛心的是水体恶化带给它们的巨大伤害。从徐老师那儿,我主要了解到由水质问题引起的两大致危因素。概括之:其一,寄生虫;其二,食物匮乏。所以要保护中华鲟,改善水质就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而要改善并保持水质适宜中华鲟生存,则首先要找到水体存在的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先向我们展示了水质检测实验。实验目的是检测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因为氨氮含量影响水中寄生虫的繁殖情况,亚硝酸盐则属毒害物质,食用过量容易引起中华鲟肠胃疾病。
首先将去取样的水分别滴入两支试管。在一支中放入NO3-2白色粉末,晃动试管,使粉末在水中充分溶解,等10分钟后将试管内液体倒入石英比色皿——一个放口半磨砂玻璃小容器。把作为标准对比的试剂管插入nova60水质分析仪,然后将石英比色皿放入分析仪,实验数据就立即显示在亲一亲屏幕上,数值小于等于0.02是在正常范围内,超过警戒值就会危害到中华鲟的生命。在做水中含氨氮成分的简易实验的同时,亚硝酸盐的测量也在有序进行。另一支试管中首先要加一枪液体试剂和NH4-2白色粉末,同样晃动试管使其充分溶解,等待5分钟,接着加入3滴NH4-3试剂,将其混合后可以看到液体呈嫩黄色,5分钟过后,将液体倒入水质分析仪,同样在放入另一支比对试剂和石英比色皿后,就能得到实验数据,若数值在0.2一下,则安全,否则,就说明水中就含有过量有毒物质,不光对中华鲟,对任何水生生物都有危害。{dy}组实验由工作人员完成,全过程约需12分钟。听徐老师说,他们每隔两三天就测一次水质,每个池子都会取样,可以说这个实验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幸亏有先进的设备,试剂也是配好的,实验步骤才得以减少。听他们介绍,以国标来做水质检测试验需要整整{yt}时间,耗费的时间精力都远远抄过我们的想像。虽然不是国标,但工作量也相当大,每次测量的数据都记录在案,出现超标情况是,通过换水及时调整,保证中华鲟在保护区管理处能安心度日,健康成长。
看完实验演示,随我们同性的以为可口可乐公司职员决定尝试一下。在她实验的过程中,我又注意到许多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加好一次液体后一定要清洗试剂枪;每用好一种试剂就要归位;将石英比色皿放入分析仪前,外壁必需擦干,否则容易损坏仪器,而且手指不能拿捏比色皿光滑一面。此时,我也安奈不住好奇心,就动手开始做起实验来。除了上面提到的注意事项外,一个简单的摇试管的动作倒成了我的“绊脚石”。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让我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含义,工作人员的辛苦也就可想而知。做实验时,我仔细观察了两支试管,发现测氨氮的溶液微微呈现粉红色,测亚硝酸盐试管中呈现的嫩黄色也深浅不一。
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水质检测完毕后,徐老师就从冰箱里取出两条中华鲟标本。大家顿时都被吸引过去,还争着要和中华鲟合影当然我一不例外。这条中华鲟全长约60cm,个头不大,背部呈暗灰色,白色的鱼肚中央有一条暗紫色的经脉。
徐老师开始解剖中华鲟了!他先给我们讲解鱼的生理特征,它的尾部有两个小孔,一个是排泄孔,另一个是排精排卵孔。从排泄孔开始往上剪开鱼肚,由下至上,依次可以看到 肠、胃、鱼鳔、肝、心等内脏。鱼头上最重要的是鱼鳃,当寄生虫侵入鱼鳃时,鱼鳃上会自动分泌黏液,使寄生虫无法进入体内,不过一旦黏液分泌过多,又会导致中华鲟无法正常呼吸,易窒息死亡。因此要保持水的洁净,但换水也不能太频繁,否则鱼要经常调节自身来适应新的环境。一般保护站两至三天换一次水,一池水以1m水换20cm的标准换水。徐老师说食物是导致中华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他们做的解剖通常就看胃里有没有食物。从外表来看,经常不吃食的鲟鱼是典型的“大头娃娃”,因为中华鲟几乎没有鱼骨,所以食物匮乏使它们的身体渐渐消瘦,看上去就像豆芽菜一般。解剖之后可以看到鱼内器官萎缩,肝脏缩小,肠壁也紧贴到一起,肠内没有食物残渣。这些都是确守食物引起的可怕现象。对没还死去的鱼,需要用诱食剂引诱它们先食用小鱼肉、小虾等易消化食物,不能一下给它们吃太多,否则容易致使食物在肠道里腐烂。等它们食量增大后再喂大鱼和饲料。徐老师将肠道分两截解剖,较大一截肠内壁上有花纹,而细小的一截则很光滑。
众所周知,鱼鳔对鱼来说非常重要。当中华鲟体内出现炎症时,鱼鳔内会有水,这样鱼鳔就没法完成的平衡身体的作用,鱼活着也是徒然。可惜,目前还没有解决炎症的好方法,很多病也只能预防,无法xx。又比如肝脏开始呈白色,上面出现血点的病症就是另一种不常见的病。它是由水质问题引起的xx性炎症。而除了疾病使中华鲟数量骤减,其本身的发育期也成为生存的一种挑战。一般来说,雄鱼要8年才发育成熟,雌鱼需要15年才能排卵。繁殖周期长也成了中华鲟发展“家族”的一重阻碍。
(队员们在认真听徐老师讲解)
解剖过程中,徐老师讲道“自己的鱼自己要了解,养鱼要负责。”简简单单一句话,却真真切切地反映出老师们在工作站的体会。他们不仅在养鱼,在保护中华鲟,更是在维护自己心里的那一方神圣的净土。我们来学习也不仅仅是看到xx的实验仪器,动手体验一把做实验的乐趣,了解中华鲟的生理结构、致危因素等,更重要的是学习工作人员甘于守护在这片几乎无人问津的湿地上的精神,学习他们深入研究中华鲟的专业精神,学习他们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日夜奋斗在最前线的职业精神。总而言之,我要感谢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感谢你们为我们上了一堂如此生动的生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