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瑟·哈登(Harden,Sir
Arthur)英国生物化学家。1865年10月12日生于兰开夏郡曼彻斯特市;1940年6月17日卒于伦敦。
哈登曾肄业于曼彻斯特市欧文学院,并曾去德国深造,1888年于埃尔兰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欧文学院任十年并从事编写教科书的工作。当他对布赫内的发现----可以在没有活细胞的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在他的生活道路上就出现了转折点。
1897年他加入了詹纳预防医学并开始研究酒精发酵。
1904年他把酵母提取物放入一个由半渗透薄膜制成的袋内渗析时发现,酵母酶的活性消失,它不再使糖发酵了。然而,如果他将渗析至袋外的水加入袋内的物料中,则活性又恢复。看来,酵母酶似乎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小分子,另一部分则是大分子。如果将袋内的物料煮沸,则活性消失,即使袋内加入了袋外之水也是如此。因此,大部分分子多半是蛋白质。小分子经受住了煮沸,因而多半不是蛋白质。后者是“辅酶”的{dy}个实例,它是一种不是蛋白质的小分子,这种小分子对于酶的作用是不可少的,而酶本身则是一种蛋白质。
奥伊勒-凯尔平等研究了辅酶的化学性质,并弄清了下述事实:维生素对于生命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们组成了辅酶的一部分;哈登注意到了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开始时,酵母提取物非常迅速地将葡萄糖分解并产生二氧化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活性逐渐降低。因此,人们很自然地认为,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分解的。然而,哈登在1905年证明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如果把无机磷酸盐加入溶液中,则酶又恢复到原来的活性。这是一个奇妙的发现,因为被发酵的糖,产生出来的酒精和二氧化碳以有酶本身都不含磷。由于无机磷酸盐消失了,所以哈登就寻找由无机磷酸盐形成的有机磷酸盐,结果发现在一个糖分子上附着两个磷酸盐基团这样的结构形式。在发酵过程中,就形成了这样的糖分子,此后,在发生了许多其他的化学反应之后,这两个磷酸盐基团又脱离了糖分子。这是对中间代谢作用进行研究的开端。现今,中间代谢是生物化学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分支之一。而且,哈登的工作使化学家逐步认识到下述事实:磷酸盐基团在生物化学的每一方面都起着基本的作用。由于哈登在发酵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与奥伊勒-凯尔平分享了1929年化学诺贝尔奖。1936年哈登被封为爵士。
汉斯.冯.奥伊勒-凯尔平(Hons Von
Euler-chelpin,1873-1964)是瑞典杰出生物化学家。1873年2月15日,出生在德国奥格斯堡的一个普通公务员家庭,在慕尼黑等地上学。一八九八年,奥伊勒-歇尔平二十五岁移居瑞典,与当地妇女结了婚而加入瑞典籍。
1895年,歇尔平因学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深造。1900年起他开始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他系统地把发酵过程、酶化学及其他化学的规律综合在一起,写成了一本xx的“酶化学”书。他还从酶出发,研究了医学和遗传学问题,发现酶抑制剂和酶的结合能生成十分稳定的络合物,这种络合物不仅可以减低或破坏酶的活力,还可以降低酶促反应的速度。这一发现对医学、工农业生产与科学实验都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主要贡献是阐明了糖发酵的过程和酶在其中的作用,特别是提示了辅酶的存在和作用机理。因此与英国生物化学家*哈登合获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此外还发现蔗糖酶、谷氨酸脱氢酶等,阐明烟酸和酶的关系。
他的一个儿子在197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1964年11月7日,奥伊勒-歇尔平(瑞典杰出生物化学家)在斯德哥尔摩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