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江苏省扬州中学的院士

    来自江苏省扬州中学的院士

     

冶金、金属材料专家。江苏丹徒人,1917届校友,1923年毕业于北洋大学。1924年赴美国学习,先后获卡耐基工学院硕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顾问、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冶金和钢铁冶炼研究。1930年,研究成功了中国最早的大型铸锻件,完成了钱塘江大桥的桥梁桥座的铸造和加工任务。研制坩锅炼钢,冶炼出中国{dy}批高质量的锋钢、冲模钢、磁钢、不锈钢,还自行设计电炉,试制出纯钨钨铁、矽铁等金属材料,是我国工具钢、高速钢和不锈钢的xx者。1949年后,研制了少含、不含镍和铬的滚珠轴承钢。1960年,首先提出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并在工厂生产中得到应用。1978年又提出了顶底双吹氧转炉炼钢法。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化学家。江苏扬州人,1917届校友,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早年研究中药延胡索和细辛中有效成份。后研究甾族化学,发现了甾族中的双烯酮酚反应,并应用于山道年及其一类物的立体化学的研究。发现山道年的4个类似物在酸、碱作用下可以“成圈”地转变 ,由此推断出其相对构型,使后来国内外在解决山道年及其一类物的{jd1}构型和全合成有了理论依据。改良了开息纳尔沃尔夫还原法,被称为“黄鸣龙改良还原法”,已编入各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利用薯蓣皂素为原料,七步合成了可的松,并很快投入生产,是我国甾族xxxx工业的奠基人。研制了中国xx口服避孕药甲地孕酮和其他几种主要甾族计划生育xx。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江苏金坛人,1918届校友。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心理学系,1924年毕业后留校在东南大学任助教。1926年他考取官费留学,同年8月,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系攻读统计学。1927年,转到英国伦敦大学文学院,继续攻读统计学。1928年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1930年,吴定良成为“国际统计学社”{dy}个中国社员。之后,他申请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研究补助费,继续留在英国学习人类学,成为中国{dy}个学习人类学的留学生,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1934年获得了人类学博士学位。中央研究院院士。
 

无线电子学家、水声工程专家。江苏扬州人,1919届校友,192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4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2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顾问。从事教育、培养人才工作达68年,讲授过无线电原理、电视、信息论等21门课程。十分重视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对新技术也十分xx。开创性地编写了电信网络、无线电原理、电视学、电力传输、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中的频率自动调整、信息论、水声工程原理和声全息技术等教材。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化学家。江苏仪征人,1919届校友,192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1930年获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获该校荣誉科学博士学位。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早期从事格利雅试剂在非水溶液中反应机理和电解质溶液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所提出的离子水化焓及水化{jd1}熵的理论,用于水溶液中离子物理化学性质的计算公式,至今仍为该领域的专著所引用。50年代后,着重于混合电解质的系统研究,并测定了格利雅试剂在非水溶液中组成的电池电动势,证明了在非水溶液中格利雅试剂仍具有电解质的特性。验证了哈奈德规则对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计算的适用性,并推导出一个优于前人的计算公式,可应用于具有不同离子的混合电解质溶液。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化学家。江苏仪征人,1920届校友,1925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化学系。 1948年获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早年从事分子光谱研究,判定双氰分子处于两种共振状态,是中国化学家研究光谱最早者之一。参与解决核燃料前、后处理中的化学问题,有诸多贡献。开拓了中国盐湖资源及其化学基础的研究,组织综合队伍考察,并组建了青海盐湖研究所。勘测研究了察尔汗盐湖区富藏钾镁资源,发现了柴旦盐湖区柱硼镁石资源以及柴达木盆地若干点的锂资源等,提出了从盐湖卤水分离制钾和直接提取硼锂资源的有效工艺,为盐湖开发和西北地区建设作出了贡献。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化学家。江苏扬州人,1922届校友,192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 1935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1959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中国最早从事高分子科学研究的化学家之一。50年xx始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已内酰胺。对有机硅高分子、特别是硅碳硅氧链高分子的合成做了深入研究。对耐高温杂环高分子的合成及性能进行了较广泛研究,并在应用方面作了许多开拓工作。70年代提出加强高分子大品种如聚丙烯等的研究。在烃类化学方面也做过许多研究。著有《有机合成化学》上下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江苏盐城鞍湖乡人,1930届校友,1933年至1935年在浙江大学外语系学习。在校期间,他组织秘密读书会,传播进步的社会科学和马列主义知识,是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37年7月到达延安,1941年2月起任xxx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至1966年6月“xx”爆发止。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新闻总署署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和名誉会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著有《胡乔木文集》和诗选。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2年9月18日在北京去世,终年81岁。遵照生前遗愿,胡乔木的骨灰撒在他曾多年工作生活过的延安地区。
 

化学家。江苏扬州人,1930届校友,193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工程师、教授。早期工作以分子光谱学为主,对xxxx喇曼光谱的精细结构和同位素效应及有关液氮温度下固态氯化氢、磷化氢及砷化氢分子的红外光谱进行过研究。在分子力常数与核间距关系的研究、铀酰化合物的红外及喇曼光谱的研究,以及80年代后开展的反斯托克斯喇曼光谱、低温基质隔离傅里叶红外光谱、激光四波混频光谱等方面,均有成果。60年代在核工业部工作中,对解决六氟化铀生产及气体扩散厂生产及膜的研制等方面有较大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植物学家。江苏扬州人,1933届校友,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论证了我国植物区系的三大历史来源和15种地理成分,提出了北纬20°-40°间的中国南部、西南部是古南大陆、古北大陆和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的观点;主编的200万字《中国植被》是植物学有关学科及农、林、牧业生产的一部重要科学资料;组织领导了全国,特别是云南植物资源的调查,并指出植物的有用物质的形成和植物种原分布区及形成历史有一定相关性;主编了若干全国性和地区性植物志。最近,提出了“东亚植物区”的概念,认为是一最古老的植物区;还提出了被子植物起源“多系—多期—多域”的理论。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化学工程学家。江苏兴化人,1934届校友,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石油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创建了北京石油学院人造石油专业。开展粉煤和油页岩流态化干馏研究,主持鲁奇低温干馏炉的恢复设计和改进,完成褐煤氧化制腐植酸试验等,为培养炼油人才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曾配合大型合成氨和烃类裂解装置的引进,研究并核算其工艺设计以适应国情。指导了油页岩热解和组成结构关系、太阳光催化水解制氢、固体化石燃料超临界萃取等研究项目,均取得成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xx地质学家,江苏徐州人,1934届校友,1934年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国家科学技术部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曾长期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50年代主持筹建了中国科学院东北地区各研究所,领导开展东北地区的科研工作,为恢复和发展东北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贡献。1955年后,参与领导组建中国科学院学部,参与领导组织了三次全国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制订以及1962年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为建立中国科学研究机构管理制度、研究生制度、科学奖励制度、科技情报事业和专利制度做了大量开拓工作。武衡同志还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奠基者、组织者和领导人。
 

气象学家。湖南新田人,1935届校友,1940毕业于清华大学。1943年获浙江大学硕士学位。 194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教授。50年代初期首先发现东亚上空多层锋区、急流分支和副热带高空急流。60年代初期首先发现西太平洋大多数台风发生在赤道辐合带上并有中期过程,提出“台风群”的概念和切变不稳定理论。70年代末提出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的概念模式,以及湿斜压大气的概念和系统理论。80年代以来,从事大气环流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空间不稳定性概念,鉴定了传统的斜压行星波不稳定性理论和判据。晚年从事大气大型涡旋与基本气流的关系的研究,提出指数循环的动力学理论。科研成果对中国天气分析和预报实践起了指导作用,丰富和发展了大气环流基础理论,对气象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自动控制专家。安徽芜湖人,1936届校友,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二院技术总顾问。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石油工程学家。江苏扬州人,1936届校友,1941年中央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1941年开始参加玉门油田创业工作,参加和主持{dy}批油井的测井、钻井及开采,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培养了{dy}批专业人员。最早主持中国油田储量计算和油田开发设计及实施工作。从大庆油田发现起即负责几个区{dy}口井试油工作,以后常为中国主要油田开发工作的组织者。多年研究注水油田规律,提出的“童氏水驱曲线方法及软件”能够解决油田稳产的核心问题,在国内各油田普遍应用,并向国外(澳大利亚及委内瑞拉)油田推广,初步获得成功。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化学家。陕西泾阳人,1937届校友。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47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南京大学与西北大学终身教授。 长期从事电分析化学基础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特别是极谱分析基础理论研究。在悬汞电极研究方面,提出了汞齐扩散电流理论,金属在汞中扩散系数测定方法与金属在汞中的扩散公式等。对极谱学各分支的各种电极过程导出电流方程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澄清了一些争论的问题。系统地研究和发展了示波分析方法,开辟了一个分析化学的新领域。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系统工程、运筹学专家。江苏扬州人,1937届校友。194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美国堪萨斯州大学理学硕士,1953年获堪萨斯州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的主要创建人之一。50年代负责起草我国{dy}个科技规划——“中国十二年科技规划”中有关运筹学发展的条目;筹建并领导了{dy}个运筹学研究室;组织开发{dy}批运筹学在运输、铁道运营和钢铁工业中的应用课题,写出了{dy}批有关运筹学的专著和文章。80年xx展系统工程在我国的研究,参与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和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数学系;创建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及{dy}个系统工程的刊物——《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实践》。为系统工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决策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起了倡导和促进作用。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物理学家。江苏金坛人,1938届校友,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发现金属Ce的高压相变起源于原子半径的突然收缩(可解释成4f电子被“挤”入5d电子态)。xx金刚石高压容器,成为国际上高压物理研究的重要仪器。在我国开创了窄禁带半导体分支学科,带领科研群体对碲镉汞晶体的材料、器件和物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开创和参与研制太阳电池、温差电致冷器、半导体高能粒子计数器以及硫化铅、热敏电阻型、锑化铟、锗掺汞和碲镉汞等红外探测器,其中许多器件已成功地用于我国空间遥感和军事探测等先进装备中。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理论物理学家。江苏溧水人,1938届校友,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50年代探讨过量子化规则,以运动方程为{dy}性,导出了动量在坐标表象中最普遍的表达式,后经H.S.Green推广, 导致了满足仲统计的广义量子化方法。 与导师M.Born合作,借助汤费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当时刚发现的原子核的幻数。在原子核多体理论、特别是核内粒子间关联及核内集体运动方面,取得了国际同行赞赏的成果,提出了算符化的波戈留玻夫变换,建立了系统的原子核集体运动的微观理论,阐明了核子间关联与集体运动的动力学对称性。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气象学家。浙江嘉兴人,1938届校友,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大气环流和天气动力学研究工作,并为我国天气预报业务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天气预报的专家。对中国寒潮和梅雨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划分了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指出我国长江流域的梅雨与东亚的北半球大气环流的突变有密切关系。在我国最早将卫星资料用于大气分析和预报的研究,提出东亚季风是独立于南亚季风但两者又有密切的关系的观点;系统研究中国暴雨的活动规律、机制和预报,这些研究工作对中国天气预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计算机专家。浙江海宁人,1939届校友,194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系。5 0年代末,领导中国{dy}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的仿制,并在此后的35年中主持中国自行设计的从电子管、晶体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各代大型计算机的研制,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开拓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70年代中期,领导和直接参与并率先在中国开展多处理器并行计算机系统国家项目的探索与研制工作。经过多年努力,于1985年完成中国{dy}台亿次巨型并行计算机系统。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建筑学家。江苏南京人,1940届校友,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建筑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此外他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如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其中他主持的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1992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城市史纲》(英文版)、《城市规划论文集》、 《广义建筑学》、《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建筑学的未来:世纪之交的凝思》、《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等著作,并参与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多个全国性学术组织的创建工作。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俄罗斯建筑与建设科学院外藉院士。  2004年当选为法兰西建筑科学院外藉院士。
 

微波电子学家。湖南临澧人,1940届校友,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被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89年应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科学院院士。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现上海大学)教授、名誉校长。在微波理论方面发展了耦合波理论,领导研究组于1980年在我国首次研制成功单模光纤。1981年美国纽约理工(原布鲁克林)学院出版了他的《耦合模与非理想波导》论文选集。1984年,荷兰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耦合模理论》。1990年以来获美国发明专利3项及中国发明专利多项。专著“非常不规则纤维光学的微波方法”于1997年由John Wiley & Sons 出版。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工程力学专家。江苏苏州人,1940届校友,1940年进入兵工学校大学部读造兵系。1947年进美国司丹福大学研究院。1948年得机械工程硕士,1950年得工程力学博士。早期从事弹性力学理论,薄壳理论,线性振动问题,及非线性振动问题的研究。1963年以后,研究转向结构系统的稳定性能理论的研究,重心是在有关参数激发振动及跳远性稳定等问题。同时也进行有关延迟动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的研究。创立一项整体性能分析的新方法,此方法取名为“胞映射方法”。最近(1994年以后)更利用“偏序论”将胞映射向另一方向进一步发展。美国及国际科学委员会成员:1985年--1989年任美国国家科学院,理论及应用力学委员会委员,1985年以来任xx德国洪堡德(Himboldt)基金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1964年--1965年获美国葛根汉姆奖,1973年--1974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米勒研究教授奖。1980年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百周年纪念章。1986年获xx德国洪堡德基金,资深美国科学家浆。1988年入选美国工程学院院士。1995年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迈葛尔斯塔德奖。
 

辐射物理、辐射防护及安全学家。原籍江苏兴化,生于北京,1941届校友,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建立了我国核工业辐射防护研究和监测体系。指导了我国初期放射性实验室计量科研及建立实验室的工作。在从事辐射探测器研究中,参与我国首次研制卤素计数管强流管及稳压管的工作。在电离室方面,指出当时苏式堆控硼壁电离室设计参数的缺点,并推导出普适的电离电流体复合损失的新公式,发展了用细束照射研究探测器性能的方法,证明近滕等人的精细工作仍与实际不符。“球形电离室特性”一文证明球形室等效中心不因反平方律前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生物学家。江苏靖江人,1942届校友,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蜓类及二叠纪生物地层学研究,最早建立中国二叠纪蜓类化石带。以此为基础,解决了难以确切划分的二叠纪碳酸岩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为中国古炭系和二叠系的分统、建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国际间海相二叠系的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成为国际古生物学界反映中国在蜓类学及二叠纪生物地层学研究方面的代表。建立了自己的蜓类分类系统,广为中国地质古生物学界所采用。80年代起,与赵金科等合作,综合研究中国上二叠统“长兴阶”及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昆虫学家。女。河北平乡人,1942届校友,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研究员。早年从事鱼类寄生虫和鱼病防治的研究。1960年后系统地进行原尾虫的分类、形态、生态、胚后发育、生物地理、比较精子学和亚显微结构等研究,记述我国原尾虫164种,其中141新种,18新属和4新科,提出原尾虫系统发生新概念,并据此建立了原尾纲新的分类体系,1999年出版了《中国动物志:原尾纲》。1985年后,主持和推动土壤动物学的系统研究,联合60多位学者在6个气候带完成土壤动物组成(3千多种)、变动规律及其在土壤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等试验研究,其结果主编写成《中国亚热带土壤动物》、《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和《中国土壤动物》等专著。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电子信息工程专家。宁波慈溪(今属江北)人,1943届校友,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军事电子高新技术开拓者、奠基人与带头人之一。主持多种通信电台、接力机和机载雷达的研制以及新一代卫星无线电测控系统、数据交换网等研究工作,均处于国内{lx1}地位。80年代领导研究与国际开放系统互联标准一致的中国研究网,是我国与国际联网最成功、最早的系统之一。现任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其著作《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现存于宁波市图书馆“地方文献•甬籍名人名作库”。
 

应用力学专家。江苏南京人,1943届校友,1951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1955年获美国任色列理工学院应用力学硕士,195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应用力学)。美国康乃尔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系教授,台湾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教授。1985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湖南常德人,1944届校友,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粒子物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奇异位势和非定域位势的雷其极点理论、层子模型、量子场论的高能渐近行为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在层子-轻子复合模型、量子场论中的对称性自发破缺及重强子性质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见性成果。主要研究成果有:《奇异位势散射振幅的雷其行为》、《强相互作用粒子的结构模型》、《非Abel规范理论中形状因子高能行为的六阶计算》等。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江苏泰州人, 1944届校友,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机工程系,1957年至1959年在前苏联莫斯科电信工程学院、中央邮电科学院及中央铁道科学院等处访问进修。1994年当选为联合国国际信息科学院院士。他兼任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USRI)电磁噪声与干扰委员会中国官方代表及中国分会主席、跨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电磁兼容专业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及中国通信学会两会会士(Fellow)、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电磁兼容分会主任委员等职,还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子学与通信学科第三届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信息科学学科评委会特邀评审委员。美刊《电磁干扰与兼容》中文版主编、港刊《China防雷》主编。
 

数学家。江苏镇江人,1946届校友,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研究室主任,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研究。50年代至60年代处,首先在中国将筛法用于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并证明了命题{3,4},1957年又证明了{2,3},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在此研究领域跃居{sjlx}地位,其成果为国内外有关文献频繁引用。与华罗庚合作于1973年证明了用分圆域的独立单位系构造高维单位立方体的一致分布点贯的一般定理,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华-王方法”。70年代后期对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做了系统总结,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80年代在堆垒数论方面,将施密特定理推广到任何代数数域,在丢番图不等式组等方面取得先进的研究成果。
 

矿山瓦斯防治专家。江苏扬州人,1950届校友。195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学院。现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矿井瓦斯防治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瓦斯流动理论、煤层瓦斯压力和透气系数等参数测定技术、实验研究和生产应用等方面都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发明的“胶圈-压力粘液封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技术及装置”获1986年国家发明奖三等奖。他创建了以Darcy定律为基础的对煤层有强吸附作用的瓦斯流动微分方程。在实验室进行瓦斯流动的物理模拟试验,并应用相似理论将实验结果以相似准数的形式导出通用的单向、径向和球向不稳定流动瓦斯涌出量计算公式,获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煤层透气系数测定方法”和“予抽煤层瓦斯防止突出”两项技术,均获1983年原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开创性地建立了我国煤层瓦斯地质、流动理论、瓦斯预测和抽放以及煤和瓦斯突出防治的学术体系,他是该理论体系的奠基人。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xx农田水利学专家,1950届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节水灌溉研究与开发。他主持研究的“农田节水灌溉方法”发展了农田节水灌溉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和两项水利部科研进步二等奖。2000年获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革新突出贡献奖”,该年度全球仅他1人获此奖。

大地测量学家。安徽省桐城县人,1950届校友,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武汉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学科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从5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地球重力场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其研究和实践工作包括我国天文重力水准的布设,地心坐标的建立和参考椭球体的定位等。80年代在我国首先利用近代数学物理方法推求相对大地水准面,致力于研制适合我国局部重力场结构的WDM地球重力场模型系列,获得当时我国阶次{zg},精度{zh0}的地球重力场模型WDM89和WDM94,广泛应用于测绘、空间技术、地质等领域的研究和生产。他主持或参加了我国全国和省市大地水准面的精化工程,所获得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数值模型可将GPS大地高转换成海拔高,直接用于1:5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形测绘,代替繁重的几何水准测量,改变了传统的地形测绘技术方式。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有机化学家。江苏扬州人,1951届校友。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现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多年来从事有机硒碲化合物在合成多取代烯烃中的应用和聚合物负载的固相合成的研究。发现了有机碲盐在不加碱的情况下与羰基化合物反应形成烯烃,并提出亲卤反应机理。利用α—高碘取代叶立德与亲核试剂反应,使叶立德的α—碳极性逆转。发现炔基砜及亚砜进行锆氢化反应时生成反式加成产物,并提出邻基参与反应的机理,在相关研究中提出了合成取代联烯的新方法和联烯及亚烃基环丙烷衍生物高选择性的反应。此外,还开发了多种杂环化合物的固相合成方法等。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专家。江苏扬州人,1952届校友。1956年毕业于原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1956-1958年清华大学无线电系进修(任助教);1958年8月回哈工大无线电系任教至今。现任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所名誉所长、中国通信学会理事。他使我国海防导弹指挥控制数据通信系统更新换代赶上国外同类系统先进水平,主持研制成功的XX导弹武器数据通信系统得到推广应用及主持研制成功机-舰(地)数据链成果转化成装备。奠定了航天部哈工大通信教学、科研的技术基础;综合这些成果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dy}名)。他主持研制成国产化的MPT1327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并转化进入市场,打破了国外垄断我国专用通信系统市场的局面;1999年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均为{dy}名)。2000年他领导的哈工大通信所被信息产业部选定为我国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研制总体组长单位。自1986年以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部、委一等奖5项。他从事专业教学49年,培养出硕士41名、博士37名,发表科著《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5本,编著全国统编教材《通信系统》等4本,发表论文90余篇。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苏扬州人,1953届校友,1961年北京大学数力系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教授,中科院院士(2003年)。控制科学专家,曾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数学家。江苏扬州人,1957届校友,香港浸会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方教授的学术贡献为他在国际数学界奠定崇高的地位,他是美国数理统计学院和美国统计学会院士,也是国际数理统计学会院士。


 

计算机专家。江苏扬州人,1957届校友。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1984年调上海交大工作;1987年曾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师从国际信息检索xxG.Salton教授学习一年多。现为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纳讯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管委会主席;欧洲科学、艺术和人文研究院院士。
 

数学家。江苏扬州人,1960届校友,1984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教授,博士导师。已发表研究论文90多篇,编写专著10多本。他提出的非光滑牛顿法是目前非线性问题的计算及理论研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国际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他是多个xx学术期刊的编委、评论员或审稿人。他还是美国密执根大学、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郑重声明:资讯 【来自江苏省扬州中学的院士】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