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转载- weizhishuang的日志- 网易博客

《苏南地区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转载

2010-02-24 19:10:02 阅读6 评论0 字号:

http://www.ssfcn.com 2004-9-20 14:34:00

0%~60%;彩色显示器、电脑主板、水晶振子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20%,全球60%以上的鼠标器来自苏州。2002年,苏州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为295.07亿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7%;无锡、常州以上四个行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08.67亿元、50.17亿,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9.9%和18.83%。

当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相当的条件。装备制造业既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又是人才密集型。此外,资本、地区产业结构、市场区位、基础设施、政府企业的管理水平、制度环境、文化竞争意识、城市的开放度等等无一不在影响和决定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反过来,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能够赢得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还能够获取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同时对地区产业升级、城市竞争力的提升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装备制造中心定位指标排在前五位的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深圳。苏州被称为装备制造业二级中心城市,与杭州、南京、宁波排在一条线;无锡则与郑州、成都、温州、大连、东莞等12个城市排在一条线,称为装备制造业三级城市;无锡作为三级中心,与作为四级装备中心的常州、南通相连,反映了其在江苏乃至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的梯度性。可见,苏锡常要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中心地位还需要很多软硬件,尤其是无锡和常州。

但是,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在中国43个样本城市加工制造中心定位排名中,苏锡常排名分别为第8、第7和第10。显然,苏锡常作为中国加工制造中心的地位排名显著超过作为装备制造中心地位排名。有趣的是无锡的城市加工制造中心地位超过苏州排在第7位,这与苏州曾经的传统主导产业——纺织业风光不在不无关系。

无锡的优势产业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在全国保持行业{lx1}地位,“无锡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业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行业是纺织和服装业,纺织业销售收入占全国规模企业销售总量的5.6%,服装制造业则占到3.5%。其它的如印刷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纤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等也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销售规模分别占全国销售规模的2.3%、3.0%、9.6%、3.7%、4.0%、5.4%和3.7%。

常州拥有农业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工程机械、车辆及配件制造、新型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是国内中小功率柴油机、电子信息设备、高速内燃机车、牛仔布等产品重要生产基地,拥有常柴、东风、新科3只xxxx商标、56只江苏xx产品,78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销量、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居前5位。并且冶金、工程机械制造业增势强劲,工业重化趋势明显,2003年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3.6%。因为铁本事件,这一势头可能会有所改变。

从对三个城市制造业水平和结构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苏锡常地区具备企业配套体系的发展条件和产业的专业化聚集的特征,这是加工制造中心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一切有利于本地区产业的制造链条向服务链条延伸,增加产业链条的附加值,促进产业链条的升级换代和结构优化,并对地区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四.苏南地区制造业环境比较

影响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诸如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自然、人文、地理区位等等,这些因素也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

苏州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xx的风景旅游城市。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独到优势。它毗邻上海,接受上海的人力、科技、信息等资源和市场的辐射,享有机场等基础设施和交通便利以及土地、劳动力低价的优势,与上海一同成为外商联结海外市场和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要地。苏州政府的管理水平在全国排名第二,为引进外资,政府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和改革,苏州相关外资部门的行政效率和行政规范在全国处于{lx1}水平并且迅速与国际接轨。苏州设立了出口加工区,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报关系统已经开始运行。苏州的产业发展的战略是“错位发展、接轨上海”,进行了沿江、沿路、沿湖、沿沪部署基础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加工和旅游度假四大基地的布局大调整,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与上海在人流、物流、技术流、信息流等方面实现“无缝接轨”。苏州2003年实际利用外资68.05亿美元,同比增长41。4%,总量超过上海位居全国{dy}。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56.63亿美元(仅低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80.4%。

苏州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外资经济,而外资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苏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形成的优美祥和的人居环境和素质良好的人力资源(苏州人才本地化是外资企业的一大特点,外企总经理级管理人员中超过50%是中方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则超过80%),另一方面又得益于当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台资在苏州形成的以IT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的联动转移,在苏州形成了生产协作配套齐全、基地化生产,研发、制造、销售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全国是较高的。

但是,制约苏州制造业发展的环境因素也不少。制造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高耗能和环境污染、地面沉降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苏州企业的有效管理程度、战略控制能力和研发设计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制度有待改善;私人消费和服务需要改进,卫生教育基础设施一般,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金融控制能力一般,科技资源不够充分等等。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生活环境竞争力较强,无锡有较强的商业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苏南地区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转载- weizhishuang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