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此失彼- 蒋运杰-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 ...

  多年以来,抢工期在建筑行业里已经司空见惯了,已成为当前国内建筑业的普遍现象,现在的抢工期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有着很大的不同,多数都是由于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问题所致,许多工程从酝酿到开工,本来有一个相当长的准备时间,xx可以从容和按部就班地进行准备和施工,偏偏不这样做,非要弄得很紧张不可,经常有业主随意甚至是硬性要求施工单位大幅度压缩工期的现象,由此带来的夜间扰民和工程质量以及伤亡事故的上升,由此带来的各种隐患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总之,抢工期,既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又保证不了工程质量,既劳民又伤财,有些抢工期是安排问题,有的抢工期为的是某一方的效益,有句话叫做“整景儿”,意思是故意做出来给别人看,有些“抢工期”就是在“整景儿”,既然紧张的时候可以完成这些工作,那么在长时间地酝酿和等待过程中都干什么去了?如同有些人一样,一整天都稀稀松松的,偏偏在快要下班的时候忙起来给人看,平时工作不抓紧,别人休息了他却在加班,有些头头还就是喜欢这样的人。

  不能说所有抢工期都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建国初期,在“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口号下,我们创造了许多建筑史上的奇迹, 北京{dy}个”xx建筑”,就是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是在这个年代产生的,为了向国庆十周年献礼,集中了全国的建筑界精英,采用非常规的“三边”工作法(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了从设计到竣工的全工程,十个月,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就是在现在的条件下也是难以想象的,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建筑仍然矗立在那里,被人们所称道。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人们自觉自愿地为国家贡献力量,虽然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但建筑队伍的编制比较健全,有相对稳定的职工队伍,有一套政治挂帅的教育方式,有为国争光的精神作为基础,有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献礼的强烈愿望,没有人敢于偷工减料,没有人敢于拿工程质量当儿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圆满地完成国家给的任务。也许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三边”工程被视为是高效的代名词,后来便成为一种习惯,被普遍运用于全国各地。

  都知道“慢工出细活”,为什么还要抢工呢?除了利益和目的原因之外,还有一条,那就是管理上出了问题。然而,情况悄悄地地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建筑企业为了减轻“压力”,为了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都是少养人,甚至根本就不养人,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职工队伍,只有一些管理人员,有了工程,要么现招人,靠“东拼西凑”组成临时的“队伍”,人员流动随意性强,队伍不稳定,要么层层转包,小一些的工程十几个分包,大一些的工程几十个分包,分包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队伍简直是一群乌合之众。此种情况下,一旦出现抢工期的情况,正常的施工程序和管理人员的心态都将被打乱,包括监理在内,迫于工期的压力,管理严了不是,管理不严也不是,管理严格了工程进度难以保证,稍一松懈,工程质量和安全又容易出现问题,加之分包与总包结合基础的多是利益的链条,各自利益和所站的角度与心态上的不同,既相互利用,又相互矛盾,各自有各自的算盘,难以形成一种合力,难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又由于总包和各个分包的管理人员的过分精减,必然造成在管理上常常顾此失彼,难以周全,工期的紧迫的压力更容易带来管理程序的混乱,凡是参与和见识过抢工期的人们,一定有这种体会。

  我是负责材料工作的,对抢工期造成的材料损失尤为敏感,体验颇深,材料进场和材料报验是需要时间的,抢工时为此而留出的时间几乎为零,材料计划的提出不能按部就班,不规范,随意性强,甚至是总包在材料安排上让分包牵着鼻子走,由分包提计划,总包审核,说是审核,其实是有“审”无“核”,一路绿灯,{zh1}再算账,由于分包队伍较多,经常一份材料计划对应一个分包队伍,材料计划如同“雪片”一般,内容不准确,比如使用部位、材质要求等,给报验工作带来麻烦,材料进场的仓促性和使用的急迫性加上供应商报验资料送达的不及时和不合格,使得材料进场之后等不到报验就被使用,造成材料报验工作的滞后,许多报验资料都是事后补报,让材料主管人员和监理十分着急和无奈。
  
  许多工程都是前松后紧,就连有些奥运场馆这样的工程也存在着这种情况,不得不落入抢工期的尴尬,送料的车辆和联系工作的人员进入工地外围的区域必须要有证件,没有证件的必须有人来接,给材料进场带来了不少麻烦,而许多拾荒者却可以进出自如。从材料上说,开始卡得过严,连护坡用的砂石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东西要合格,资料要合格,不然就不能使用,严格是对的,但国家建材市场的大环境就是这样,过于教条的思维和繁琐的程序,耽误了施工的很多宝贵时间,当然还有其它原因在内,以至于后来出现了“抢工期”的局面,奥运场馆周边连一个正式的厕所都没有,不得不弄来几百个临时厕所顶替,有的时候上厕所的人们排起了长队,直到奥运会开完的半年之后,场馆周边的正式厕所才建起来,北京奥运会2001年就申办成功了,2008年初还在抢工期,中间隔了至少六年的时间,我看就算是提前10年,也免不了抢工期,也让人想起当年北京亚运会的时候,许多工程就是“抢”出来的。

  抢工期间,工作量大大高于正常值,工作时间也大大延长,抢工期的现场没办法和正常的施工的情况相比,如果没有一个得力的领导班子,没有合理的人员配置,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在管理上很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既浪费材料,工程质量也难以保证。总之,抢工期不是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令人奇怪的是,在许多人的意识里,却片面的认为抢工期是一件好事,工人这样的加班加点是在多为国家做贡献。

  • 谁在xx这篇文章
  • 个人名片 沈凌莉
  • 个人名片 蒋运杰
郑重声明:资讯 【顾此失彼- 蒋运杰-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