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文化本真追求
西安文理学院
孙静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读书、思考、成长是当代教师摆脱俗气、浮气、匠气的{zj0}途径。教师应以一个读书人自居。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处在教育变革时期的教师要学会职业生涯设计,能准确演绎教师角色,拥有自己的幸福人生。
关键词:读书
责任
职业生涯设计
快乐 幸福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有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追求,个性化的教育行为的魅力在于其感动力、感召力和感染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的承担引导和组织教学的任务,从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组织学生的学习“以及学习的个性化,要实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更为广泛密切的合作。课程理论专家郭元祥说: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有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有效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这构成了教师文化的特质:研究型的教师文化、学习型的教师文化、合作型的教师文化。”①基于此,剔除“三气”,成就自我;承担责任,分享快乐当成为教师的文化本真追求。
一
、剔除“三气” 成就自我
叶澜教授说:“一个写了一辈子教案的教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一个写了三年教学反思的教师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表明,教师专业的成熟与从教时间的长短并不成正比,我曾目睹现实中许多老师囿于经验、忽视学习而沦为了平庸者。当我们身处物欲横流、躁动不安的现实社会中,难免落俗,一旦有了俗气,就会少了一分单纯、两分梦想、三分执著,于是变得浮躁,静不下心去读书、思考、研究,凭经验教学,最终成为可悲的教书匠。画家张大千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这里虽论及作画,但我以为,对教师同样适用,尤其对从教多年的老教师来说,更适用。要摆脱教书匠的困扰,只能牢记张大千语录:“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除广泛涉猎文史哲书籍外,还应重点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教育理论书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闫学老师说“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的确如此,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能走多远,达到怎样的境界,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对读书的态度。如苏惑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帕尔默的《教学勇气》等,应当把这些经典书籍当作工具书时时翻阅。当下我们的老师由于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教学任务的繁重,对于经典教育书籍很少翻阅,即使要用也是非常功利的,只在写论文时才会偶尔想起,断章取义,寻章摘句。好书要精读,要反复读,把读书当作是享受,像呼吸那样自由。肖川教授在他的《教育随笔》集中,撰文呼吁“以古典的心情读书”,而他追求的读书境界则是“半床明月半床书”,另类教师吴非在《不跪着教书》中,强xx师要阅读、涵养精神,新教育倡导者朱永新说:“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作为教师还应阅读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关注教学热点问题。如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定期阅读《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小学各科教与学》、《人民教育》、《演讲与口才》等。此外,阅读大量教育名家的博客也是必要的学习,如肖川、余文森、刘良华、郭元祥、刘铁芳、张文质、窦桂梅、余映潮、张思明等,
思考他们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使自己重新审视教育、反思教学、回望自我、提升自我.在回望中,很多老师认识到学校应是吸引人的地方,应是温暖、给人以力量的家园,应是充满梦想与激情的心灵港湾,而课堂则是奠基生命、绽放生命的成长平台。“一个好教师应具有的人格品质包括:提高别人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缓和它们的焦虑感、提高他们的果断性及形成并巩固他们为人处事的积极态度等。”(美国教授盖兹达语)。教师的大写人生取决于拥有宽广的胸怀、激情的梦想、执著敬业的精神,原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说:“很多教师人生目标起点不高,xx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至于误人子弟就行了,教师的个人愿景常处于休眠状态,应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位老师的日志记载,写到:“通过一个学期的班级读书活动,令我欣慰的是,自己的读书习惯大大地影响了学生,许多同学都有了明显的读书兴趣,并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初一年级两个班学生,每节课师生都交换读书感言,课堂呈现出未有过的文化气息.我还时常用文本自身的资源魅力与学生分享作者丰富的情感。我深知教育就是‘一个不xx的人,xx一个或一群不xx的人向着xx去追求’(肖川语),是的,我并不xx,但我愿带领学生向xx境地进发,享受诗意人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
因此,读书、思考、成长是当代教师摆脱俗气、浮气、匠气的{zj0}途径,教师应以一个读书人自居。
二、承担责任
分享快乐
xx教育学者朱晓蔓女士说:“教育为人的生命奠基。”北师大教授肖川说:“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②这表明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帮助者和服务者,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曾看过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的一篇博文《校长管理要用职业化代替专业化》,其中一段话笔者深有同感。他写到“积极性、责任感、事业心,是一个人不同层次的工作动力。显然,责任感高于积极性,事业心高于责任感。现在的我不再去想着如何激发老师的事业心,而把工作重点放在中间的责任感上,放在前面的积极性上。也就是用职业化代替专业化。先把职业化做好,再说专业化的事。老师或校长站在学校的讲台上,就要知道必须要做到哪些,这是职业的底线,不用动机去衡量,用他的行为去考核。这样做了以后,不影响那些有事业心的人做事业,并且绝大多数的老师教育品质和质量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翔宇的两千多名教职员工中没有人接受家长的宴请,没有老师搞有偿家教,大家都认为这是社会上很难做到的事情,可在我们这里就很容易做到。我们用职业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先定一些职业的底线,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过程中的精细管理,细节管理有考核、激励等各种措施,用这种管理的方式、用职业化的方式解决问题,总体的成效要好于泛泛的激励。”
③心理学家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每个行业领域,有80%多的人把职业当作工作,只有10%的人把职业当作事业。当下教师群体承受的压力较大,工作量繁重,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面临学生升学压力和家长社会的过高期待、幼儿园教师工作辛苦而待遇普遍低下等现实问题,许多教师便产生职业厌倦,丧失教师职责,这种现状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到教师本人的生活质量。在自己职业生涯中越是缺乏责任心的人越是体会不到职业内在的意义,也就必然体会不到工作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很多教师形容自己的生活是一辈子站在三尺讲台上讲那昨天的故事,人生的轨迹永远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他们大多表情倦怠、审美疲劳、萎靡不振、麻木不仁、不温不火、不苟言笑,失却了教师应有的神清气爽、激情洋溢、神采奕奕、善于发现,富有审美意趣、不知疲倦等特有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质。
华南师大教授刘良华说:“做教师的人,有一种比较可怕的状态:就是一直重复,看不到变化。没有变化,就意味着没有希望。他的日子过得没有希望,因此而痛苦、不安。他会忽然感觉生活失去了意义。”先生为此向老师们支招:“教师应有主动精神,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要有生涯设计。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让自己提高、有变化、有自我更新。”④教师时常以职业责任感警策自己,就时常会有一种道义精神。我以为,{yl}教师是学生的精神营养师,二流教师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三流教师是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除教授知识外,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开拓与xx,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执着的奋斗精神、快乐的心态、健康的体魄、乐于助人及善于合作的态度则是当代社会师生们共同需要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拥有高度责任感的同时,应该怀揣梦想,尽力保持激情的状态,不断追求新的生活,尝试过有意义的主题生活,即每个年龄阶段都为自己设计生活方向和职业目标,让平常的日子翻出新意,不断促使自己学习有新的东西要学,总有新的生活去面对,总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身体忙碌而心灵闲适,这本是教师职业{zd0}的快乐所在。教师应该不同于一般的人,因为他们从事着最富于变化和创造的职业生活,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年轻活泼、视野开阔、心灵自由、多元性格的鲜活生命。有人说:“教师是用一朵云影响着另一朵云,一颗树憾动着另一颗树”。这动人的比喻正道出了教师的责任和幸福。
毋庸置疑,选择教师也就选择了责任,正是这种责任让我们体会到幸福的意蕴。我们有幸尚处在一个教育变革的时期,前方路很长,希冀老师们用真情和汗水,用梦想与激情,用智慧和勇气行走在诗意教学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