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非缺铁性黄化病的防治_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中心_ ...

园林植物非缺铁性黄化病的防治

无论是地栽还是盆栽花木,除了因缺铁引起植株黄化外,由于其它原因的诱发,也会导致植株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黄化。诸如由于虫害引起的“虫黄”、病害引起的“病黄”、缺肥引起的“肥黄”、干旱引起的“旱黄”、积水引起的“涝黄”,等等。对于这类非缺铁性黄化病,同样应特别注意识别与防治。

1      缺其它元素“黄化”的症状

  (1)缺镁黄化

  缺镁引起的黄化表现为:与缺铁症相反,它是先从植株下部的叶片开始褪绿,出现黄化,逐渐由下向上部叶片蔓延,最初叶脉保持绿色,及至叶肉变黄(这一点与缺铁相似)。不久后,下部叶片变褐枯死,有的脱落,同时枝条细长且脆,根系长、须根少,开花少、花色泛白。究其原因是碱性土壤影响到植物根系对镁的吸收,从而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对于患有“缺镁症”的花卉植株,可通过调节土壤pH值,喷施或浇施浓度为0.5%的硫酸镁溶液来补救。

  (2)缺锰失绿

  锰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缺锰症常从新叶开始,表现为叶肉失绿,呈枯黄、黄白,或略带灰色,叶脉仍呈绿色。单子叶花卉为平行叶脉,失绿小片为长条形;双子叶花卉为网状叶脉,失绿小片为圆形;叶脉间的叶片部分突起,使叶片边缘起皱。缺锰严重时,失绿小片会扩大相连,叶尖或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呈灼伤状,且停止生长。对锰比较敏感的观赏植物,在碱性或微碱性的土壤条件下,易发生缺锰失绿症。对于出现缺锰失绿症的花株,可先行调节土壤的pH值,如将少量的硫酸锰和生理酸性肥料混合后埋施入土中,在花、果期则可用0.05%~0.1%的硫酸锰溶液喷施。

  (3)缺硫失绿

  缺硫失绿的外在表现与缺铁失绿症相反,先表现为叶脉发黄,而叶肉组织仍然保持绿色,{zh1}直至全叶发黄,根系发育不正常。叶片从基部出现红色枯斑,通常植株顶端的幼叶受害较早,叶坚厚、枝细长,呈木质化。当植株缺硫时,可撒施少量的硫磺或石膏粉,也可埋施少量的硫酸铵,或喷施0.3%的硫酸铜溶液。

2      肥料失衡的“黄化”或失绿症状

  影响到花卉生长的大量元素是氮、磷、钾,亦即肥料三要素,由于土堆本身的肥力基础差异,施用肥料时三要素的失衡偏颇,均有可能导致植株生长不同,出现不同程度或不同表现特征的黄化或失绿症状。

  (1)缺氮黄化

  花木缺氮时,不仅会出现叶片黄化,同时表现为叶片小而稀疏,易脱落,枝条纤细,发硬,植株矮小、失神,花朵少而小、果实小或挂不住。表现在叶色上,从老叶到新叶由浓绿逐渐变淡,继而出现紫色,直到萎黄脱落,严重缺氮时全株失绿发黄后死亡。当植株表现出缺氮症状时,施入的氮肥量不可过多,可先用0.2%~0.3%的尿素液喷施,以后定期浇施经沤制过的稀薄饼肥液。

  (2)缺磷失绿

  当花株缺磷时,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叶片呈深绿或灰绿、无光泽,后转为紫铜色。叶脉(尤其是叶柄)呈黄中带紫色,后枯死掉落。花芽形成困难,开花小而颜色淡。果实发育不良,甚至提早枯萎脱落。一旦发现植株出现缺磷失绿,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同时根部浇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3)缺钾失绿

  当花木缺钾时,新叶片常呈皱缩,叶缘卷曲枯焦,像火烧过一样。老叶由叶尖沿着叶边缘出现黑褐色斑点,叶周围变黄,而中部及叶脉仍呈绿色。植株矮小,易倒伏。一般红壤中含钾均较少,易发生缺钾症。由于钾在植物内可移动,应作基肥早施,可在培养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草木灰或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在盆土中定期埋施少量的硫酸钾颗粒肥,或用0.3%的硫酸钾溶液浇施。

3      管理失当引起“黄化”的症状

  (1)旱黄

  由于缺水或浇水量偏少而引起的植株叶片发黄。一般情况下表现为:老叶由下而上失去光泽后枯黄脱落,严重时可形成光秆;尽管其整个叶片全部发黄,但其上没有病斑或虫孔;新叶尚可正常生长,有时也会出现萎蔫。当植株新叶出现萎蔫时,可先行给叶片喷水,根部少量浇水,待其叶片挺起后,再给根部浇透水。对下部老叶出现黄化之植株,应加大浇水量或增加浇水次数,同时辅之以叶面和环境喷水。

  (2)涝黄

  当花木长时间浇水过多或根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时,易导致根部进行无氧呼吸,使根的吸收功能减弱,水及土壤的营养物质运输差。地上部分表现为叶色枯涩或发黄,花色趋淡、花香减退。当水溃严重时,会引起大量落花、落叶,叶片用手指一碰即落,根系腐烂,甚至全株死亡。当植株出现涝黄时,应节制浇水或停止浇水,也可改浇水为喷水。情况严重时,可将植株带土坨脱盆,置阴处吹晾收干后再重新上盆栽种,或先剪去坏死的根系,再换用通透良好的疏松、干净培养土栽种。

4      病害引起“黄化”的症状

  因xx、xx、病毒、类茵原体等病原物的侵入,也常引起花卉檀株叶色不正常发黄,谓之为“病黄”。由于引起花木叶片发黄的病因不同,叶片发黄所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1)菌类病害“黄化”

  由于xx、xx的侵入,在病斑部位尚未出现坏死前,多先出现褪绿或黄色的斑点,之后多在病斑外围有浅黄色的晕圈,有时多个小病斑连成大块病斑,使整个叶片发黄,甚至全株叶片黄化、生长不良。

  ①xx病害“黄化”

  由xx感染引起的病害,初期在个别叶片上出现变色坏死斑点,不同的病菌种类,病斑的颜色不同。坏死斑点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而扩大,但一般不超过1cm大小。当环境有利于病害发展时,病斑数量迅速增加,并且连接成大斑块,叶片枯黄脱落,如由夏蜡梅炭疽病引起的叶片黄化脱落。

  常见的xx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角斑病、轮纹病、炭疽病、灰斑病、白斑病等。

  花株出现xx病害的黄化症状时,应及早摘去病叶烧毁。增加通风透光,防止湿气长时间滞留叶面,合理施肥,增加檀株抗性。初现病害时,可有针对性地选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百菌清等xx防治。

  ②xx病害“黄化”

  由xx引起的病害,多于初期出现水渍状病斑,后迅速扩大,感病组织变色腐烂呈半透明状。多数病斑周围有紫色或黄色晕圈,后期病斑组织坏死,叶片发黄干枯脱落。有时叶片形成穿孔,如桃树叶片xx性穿孔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其病变组织甚至出现粘稠状的菌液。常见的xx性病害有:软腐病、叶斑病、斑驳病、穿孔病、疫病等。

  由于xx性病害的病原常存在于病残体和土墙中,多从伤口侵入,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病害易发生流行。为此,应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性。减少机械损伤,及时杀灭虫害,杜绝病菌从伤口侵入。加强土壤xx,减少病菌来源,发现少量病叶,及早摘除烧毁。对已发病的植株,可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农抗401、农抗120等农药喷洒。

  (2)病毒性“花叶病”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生物,侵入花木体内后,有时在叶片上呈现黄绿相间的斑驳或条纹,如一串红“花叶病”、茶梅“花叶病”。表面上看它与缺素导致的黄化有些相似,但从病部上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花叶病导致的褪绿,是不均匀的,是一种黄绿相间的色块,在叶片上呈块状或条状分布,不仅发病叶片在植株上的分布无规律,而且黄色病斑在叶片上分布也呈无规律,时常表现为叶片皱缩无光泽、叶片呈变小或变狭长之畸形,极少坏死,整个植株生长差。它先从少数植株开始,并由少渐多,由轻变重,具有明显的传染性。病毒一旦进入花株体内就进行大量“复制”繁殖,很难将其杀死或除清,将会终身带毒,是一种非常令人讨厌且棘手的病害。它与菌类病害不同,病毒进入体内后,并不固定在植株的某一部分中,而是通过植物汁液循环到达植物体的每一个部分,它对檀株的破坏主要不是杀死组织,而是使植株的优良性状一步步退化,进而抵抗力下降而衰弱,易遭其它病虫为害而终致死亡。

刺吸式口器昆虫是自然界最主要的病毒传播媒介,如蚜虫、介壳虫、蝽蟓、叶蝉等。当其在病株上吸吮汁液时,也吸进一些病毒,然后又将携带的病毒通过刺吸其它植株的汁液而注入到健康的花木内。此外,接穗、插穗、根茎、种球等均有可能携带病毒,摘心、修剪等操作也有可能传播病毒。

  防止病毒性“花叶病”的方法是:及时杀灭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禁止使用带毒的枝条或种球进行繁殖,及早拔除病株烧毁,对嫁接、扦插使用的工具进行严格的xx。此外,对发病较轻的植株,可用抗毒剂I号、菌毒清、病毒A、病毒必克等农药进行防治。

5      虫害引起的失绿“黄化”症状

  观赏植株由于受到刺吸昆虫的吸汁为害,也会在叶面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黄斑,甚至会全株发黄,谓为“虫黄”。如介壳虫、粉虱可为害玳玳、佛手、铁树、兰花、山茶、茶梅、杜鹃、海芋、棕竹、红掌等,在叶片的正面就会出现失绿透黄的虫斑,或由多数小斑连成大斑。如朱砂叶螨刺吸桂花叶片的背面,当虫口密度大时,叶片正面会出现非常簇密、集中连片的苍白色失绿小点,几乎变成了一片苍白色,严重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而危及其正常生长。

由虫害引起的失绿“黄化”,只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杀虫方法,新抽的枝叶就不会再出现失绿的“黄斑”或“灰斑”。如防治螨类(红蜘蛛类),可用25%的倍乐霸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防治介壳虫、粉虱等,可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

者:教授级高工 张连翔

址:(122400)辽宁省建平县叶柏寿镇8号小区

话:13942112010

E-mail

网 址:



郑重声明:资讯 【园林植物非缺铁性黄化病的防治_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中心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