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遥远的记忆(十·梦中的热带雨林)_云南东风十一分场知青_新浪博客
            西南—遥远的记忆

           (十·梦中的热带雨林)

 两次重返西双版纳,总有乘兴而去,遗憾而归之感;不仅是因时间仓促,许多同甘共苦的老工人都未曾谋面,许多留下青春印迹的故地也只做短暂停留;更因回来时反而平添许多伤感,许多音容相貌仅能在脑海中定格!更有那记忆中曾经多彩的世界也已消失殆尽,只剩下可怜单调的几点枯色在那广袤的土地上苦苦挣扎。生命尚可轮回,仙境却无法复制;干涸的河床、绝迹的鸟鸣、消失的雨林令我阵阵心痛。这就是我们当年的孽债啊!我们曾经坚信人定胜天,一刀刀、一斧斧竟生生地毁掉了世间的美色。当我们这代人还在探讨知青对边疆的贡献时,我却仿佛看到当年烧坝的冲天火光。无论有奈无奈,客观上,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上曾经充当过涂炭生灵的刽子手。千秋功罪,谁人评说?只有忏悔,才能暂时缓解一下心中的内疚;但也只是暂时而已。

太想太想那片消失的热带雨林了,尤其是云南大部分地区发生了已持续近一年50年未遇的旱情更是引起我的反思。多次上网搜索儿时曾看过的纪录片《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以及学过的同名课文以求慰藉都未能如愿。反而在网上捕捉到这样一条消息:

消息来源:云南电视台。 发布时间:2004-09-06 15:29:01 “最近,一部以回忆往事,讲述一个地方50年发展历程的纪录片《西双版纳:勐巴拉纳西》引起了观众的xx。看完之后,每一个关心西双版纳的人都掂量出了这部片子的份量,同以往拍摄版纳的影视作品相比,该片不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都应该是空前的。许多人说:她好就好在两个字:实在。买一张纪录片“门票”的价格是2000元。

为使这部纪录片具有真实感和历史感,总编导郝跃骏要求不管花费多大的代价,一定要找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在西双版纳拍摄的所有影像资料。经过多方联系,在“新影厂”找到所需的主要镜头,一部1953年中国与苏联合拍的纪录片《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经过多方联系,制片人员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接上了线,价格是每分钟1500元。”

我彻底失望了,屏幕上再现昔日的美景都只能依靠残存的影像,网上这样的吝啬也就不足为奇了。我阿Q了!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欣慰,一种从未有过的欣慰;和其它知青相比,我还是个幸运儿了,不要说黄土地、黑土地和内蒙草原,就是和同在版纳坝区插队的知青相比,我真得是比他(她)们幸运的多了!我是在西双版纳真正的热带雨林中着着实实地呆了九年啊,真是应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可怜啊,现在只能在搜索遥远的记忆中重现那昔日的景色了……

1:记忆中的十一营三连

我还清晰地记得三连的模样:那是四面环山的山坳中推出的一块平地,南、北、西方向各有一排茅草房,东面是厕所和猪圈,在往西是水井和伙房,70年上海知青到来后,又在伙房的南面盖了一排草房。南、北、西茅草房的中央就是连队的操场,两个木制的篮球架残破的支立着,靠东头的球架上悬着一只拖拉机轮毂,它就是我们连每日敲响N遍的集合号,在它的号令下,我们每天起床、天天读、吃饭、上工、晚汇报、睡觉。北面茅草房的身后就是那条xx疲倦的“南背弄河”,旱季清澈见底,溪流萦绕,雨季洪峰如山,浑浊咆哮。连队的南、北、西三个方向便是被热带雨林层层覆盖着的横亘千里、峰峦叠嶂的延绵山脉了。

2:美丽的蝴蝶

旱季的南背弄河水波涟涟、宛如罗带,河畔凤蝶成群,初识它们时犹如天边彩霞落地,那种肆无忌惮的高傲似乎不知人为何物。这些蝴蝶的个体远远大于我们以前的所见,尤其是它们那有如七彩霓虹般的翩翩起舞带来的流光溢彩真是令人目不暇接。你轻轻地捏起一只想把它做为标本突又心生怜悯,霓裳羽衣般的双翅下冰莹玉丽的身体令你朦胧,它们是否是天仙的化身,如此地婀娜多姿,如此地浓淡相宜,你便会轻松指尖将它们放生,你甚至会期望传说变为现实,你会在期望中等待,在静谧中回味,这真是一个神话的世界。

                            (待续)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西南—遥远的记忆(十·梦中的热带雨林)_云南东风十一分场知青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