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凝眸一笑便是天荒地老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 说聊斋,怎么能不说到狐狸,尤其是漂亮的狐狸呢?毕竟清代小说中,除了《阅微草堂笔记》是收录清朝狐狸故事最多的小说集外,屈居第二的便是《聊斋志异》了。但要论写得{zh0}的,却是《聊斋志异》。
  一开始便先说我最喜欢的两只狐狸之一——婴宁吧。  
   王子服,幼年丧父,书上说他“绝慧,十四岁入泮(音同判)”,就是说他非常聪明,十四岁就进了学堂。请注意“绝慧”这个词,在《聊斋》篇目里可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形容男主角。他母亲非常疼爱他,因而平常不让他出去玩。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睡美人》和《海的女儿》,同时也为后文做好了铺垫。书上说他“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这一句很有意思,凤求凰是什么意思,相信我不用多讲大家都明白。而后文说王生娶到了婴宁不就是求凰成功了吗?这实际是以凤凰暗喻婴宁,也暗示了婴宁美得脱俗。  
   睡美人注定是要遭遇纺锤的,小美人鱼也注定是要遇见王子的,而我们的男主角,也注定会遇见他生命中的那个女孩的。 
   上元节,王子服的表哥就找他一起出去玩,而半路有事他舅舅把他表哥招回去了。王生见美女众多,便一个人接着玩。这时,婴宁出场了:“有女郎携婢,容华绝代,笑容可掬”。此可谓有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之意味。  
   而此时,王生便被婴宁的美所震撼了,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婴宁忘记了礼法。婴宁走了几步,回过头对丫鬟说了一句惊世骇俗之语“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听着好像好似在骂王子服是个小色鬼,而实际上呢,一场美丽的爱情邂逅就这样产生了。在山东,人们对于喜欢的人才会以“贼”称呼,如“贼小子”又聪明喜爱之意。有宋一朝,严守男女之大防,莫说对视,彼此间说一句话也是有违历法之大严。而婴宁是何等聪明?不仅结对丫鬟的漫不经心的对话道出了爱意,更是看似漫不经心地留下了重要的爱情信物——“遗花地上,笑语自去”,这是何其大胆。真是“笑语盈盈暗香去。”  
   因而王生只得“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而归”。  
   而王子服回到家里便害了相思病:把花藏在枕头下,倒头就睡,不说话也不吃东西。于是日渐消瘦,“因爱成痴,辗转反侧”说的便是这种情形吧?  
   于是爱子心切的母亲就找来王子服的表哥吴生询问。都说哥们儿之间好说话,王子服便把实情告诉了他。他表哥当然是答应立刻帮他去找。而几经波折,却遍寻不着。  
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在王子服的一再追问下,他表哥骗他说“西南之中,去此可三十余里”,还哄他说婴宁是王生的表妹。   
   这也照应了前文,王子服少有出来玩,哪里有人家落户他哪里会知道。 
~~~~~~~~~~~~~~~~~~~~~~~~~~~~~~~~~~~~~~~~~~~~~~~~~~~~~~~~~~~~~~~~~~~~~~~~~~ 
   王子服很开心。可开心之后他表哥便放他鸽子再也不来了。于是王子服生气地想,哼,不就是三十多里路吗,我自己去大不了自费徒步去,又没有多远。  
   他带上梅花沿着他表哥随口所说的地址居然找到了婴宁家!  
   真不知该说是有缘还是婴宁她们故意的。  
   王子服不敢进去,坐在园子的石凳上休息。这时,一声娇音“小荣”传来,婴宁执着杏花欲往头上簪。而王子服一见婴宁便高兴了。这正是他苦苦追寻的女子。他想上去搭亲戚,又害怕有误,又没有人可问,只得老老实实坐在门外。这王子服还真是痴得有些可爱。  
   而同时,又看见“女子露半面来窥,似讶其不去者”。这哪里是偶遇,分明是婴宁留意情郎,也是为了试探他是否是诚心来找自己。
 接着,婴宁的母亲出场了。  
   王子服和婴宁的母亲客套一番,婴宁母亲便请他在家暂住一晚。  
   后来再一客套,问到家族,老太太竟然惊叹道:“是吾甥也!”  
   哈,人家都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看来这话还真不是吹的,王子服他表哥心口胡诌的表妹居然真这么巧存在,还真是婴宁。
于是,老太太便安排兄妹见面。又是一场未见佳人,先闻娇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知其天真烂漫,不拘礼法,类王熙凤出场之笑声与贾宝玉登场之脚步声,喻其天真未谙世事,娇憨可爱。该场面虽没有宝黛相见时宝玉摔玉的痴狂,但有婴宁之笑便足够。  
   次日王生去屋后果园,见到了正在树上摘花的婴宁。婴宁又是一顿狂笑,便从树上掉了下来,王生扶住她,却偷偷拉着她的手腕。婴宁又笑。王生等到她笑到歇停时,拿出袖中的梅花给她看。  
   于是一段经典而又搞笑的爱情对白由此展开。我们来再现一下这一场景:  
   婴宁(接过花,假装漫不经心地):枯都枯了呀,留着它干嘛?  
   王子服(深情款款状):这是上元节妹妹留下的,因此保存着。  
   婴宁(忍住心中的开心):留来有什么用?  
   王子服(含情脉脉):用来表示我爱你。(呵呵,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梅花代表我的心)“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病,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见怜悯。(唉,真是酸掉牙的甜言蜜语)”  
   婴宁(故作很不以为然状):这么大点事,至亲之间有什么吝啬的?等你走的时候,这院子里的花,到时候唤个老奴来,折一大捆给你背回去。(看到这儿,我差点没被笑死。不明白的人,恐怕看到这儿还以为是《源氏物语》里那个没情趣的末摘花跑出来了吧?)  
   王子服(无可奈何状):妹妹真呆啊!  
   婴宁(故作无知):什么是呆?  
   王子服(接着抒情兼开导):我不是爱花,而是爱折花之人罢了。  
   婴宁(故作天真):远亲之间,有什么爱可说得上。  
   王子服(耐心而又无奈又着急):我所说的爱,不是一般的爱,而是夫妻之间的爱。  
   婴宁(内心小甜蜜却又故作无知):有什么区别吗?  
   王子服(几欲晕倒):晚上睡在一起。
   婴宁(低头沉思良久):我不习惯和陌生人一起睡。(令人喷饭)  
   吃饭时,婴宁母亲问:你们在院子里说什么说了那么久?  
   婴宁(憋住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大哥想和我一起睡觉。  
   王子服(“大窘,急目瞪之”)  
   看到这,不禁想起傻傻的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左暗示右暗示还是不知道别人是女儿身。初还以为婴宁也是这样的傻瓜,真真是没得治了。可细一分析,才发现:恋爱中的女子少有人把小手段耍到这样高明的程度的。  
   我们来看,梅花这一爱情信物,婴宁怎么会不记得?只不过为了考验王子服罢了。而“至亲”和“蒹葭之亲(远亲)”就很有深意了:一会儿是至亲,一会儿又成了远亲,婴宁真叫作是耍花腔。而婴宁做出那句“我不惯与生人睡”惊人大白话之前,有一句“俯思良久”,可见她是将两个人的将来考虑得清清楚楚。  
   关于婴宁的恋爱技巧,我们以后会单独用一节详细来讲。
~~~~~~~~~~~~~~~~~~~~~~~~~~~~~~~~~~~~~~~~~~~~~~~~~~~~~~~~~~~~~~~~~~~~~~~~~~~~
   到后来,王生家派人来找王生。原来他表哥想起了对他所说的话,便派人往西南边的山村找来。“凡历数村,始至于此”。那王子服怎么就一找一个准呢?难道真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是说婴宁在冥冥中的指引? 
   好不容易找到心上人,怎可轻易放手?王生请求带婴宁回家,老太太也很开心,并叮嘱婴宁道:“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就是说叫她好好学习《诗经》、礼仪,好侍奉公公婆婆。奇怪?为什么不是让她学《女德》《列女传》?《诗经》代表了春秋社会的活动状态,表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本能的真实的追求,甚至余浩然曾说爱情是诗歌的起源之一。
   到了家里,见到如此美丽的一个女子,王生的母亲自然会问婴宁是谁了。于是王生、母亲、王生表哥三人一对质,才发现原来婴宁可能真是王子服的表妹,但是是他寡居的姨父和一个狐精所生。  
   面对这一情景,王家的人倒还没有害怕,反而是只觉得奇怪。这家人的胆儿还真不是一般的肥,或者说思想太过前卫,认为人物一家亲了。  
   明明知道婴宁是狐女,而王生母亲听到婴宁嗤嗤的笑声,居然不害怕,反而说:“此女亦太憨。”真不知该赞王母胆子太大,或者是像《十全九美》中的“淡定”,还是说婴宁的天真活泼让人不会生起一丝害怕之意。  
  王子服请求看看婴宁,王生母亲进入内室,婴宁还在不停地笑。王生母亲催促她快些出来,婴宁刚开始极力忍住笑,面壁多时,才能出来。刚行了个拜礼,进入内室,又放声大笑起来。而满屋子的女子,也全都被逗乐了。  
  不禁想起阮籍的那句“礼法岂为我辈设焉”。而胆敢以女子之身如此嘲笑礼法之人,怕是婴宁之处吧?就是那现在被炒得火热的所谓“醉鬼”“赌徒”的易安居士才女李清照,也不至如此吧?而所谓的风流才女李季兰、薛涛则是多有林下之风,更是少了婴宁这种xx的小女孩儿之气。
王生表哥不死心,一定要看看此婴宁是不是彼婴宁。等到了那个神秘的村庄,才发现原来房子全都没有了。“寻至村所,庐舍全无,山花零落而已”。真是“桃花依旧,门掩残红”,不过还好,佳人尚在。他表哥想起姨父的墓葬处不是很远,但又找不出,只得又惊奇又叹息地回去了。王子服的母亲怀疑婴宁是鬼,进去告诉她王生表哥的话,而婴宁却没有出特别害怕的意思。  
   王母又体恤婴宁没有家,婴宁也一点儿没有悲伤的意思,嗤嗤地憨笑而已,更没有人能猜到她的心意。王母让自己的小女儿和婴宁睡在一起,清晨婴宁就来请安。(为什么她对礼节又非常明白?这就是婴母要婴宁学习礼仪的结果吧?)婴宁女红非常好,可就是爱笑,管也管不住。可她的笑,“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而其他人的反应呢,“邻女xx,争承迎之”,人来这人缘是相当多好啊!  
   于是两人终于成亲了。有意思的是,王生母亲总担心婴宁是鬼,偷偷在白天看她,影子和别人没什么特别不同。  
   只是到了行礼当天,婴宁笑得非常厉害,以致不能抬头弯腰。这可谓是超越了阮籍、刘伶等人了。而更有意思的是,王子服想到婴宁痴痴傻傻,怕她泄露了闺苑中事,但婴宁却保密甚深。真才是大智若愚的婴宁,xx不同于以后我们会讲到的《书痴》里的郎玉柱。  
   我们不是前文讲到婴宁人缘好吗,这不,每当王生母亲生气时,婴宁一笑便解除。因此小丫鬟犯了错常常找婴宁求情,这又和《阿秀》中的阿秀严厉的处事方法不同。  
~~~~~~~~~~~~~~~~~~~~~~~~~~~~~~~~~~~~~~~~~~~~~~~~~~~~~~~~~~~~~~~~~~~~~~~~~~~~
   而现在我们还可以发现,婴宁不仅仅是爱笑,更是爱花成痴——“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庭后有木香一架,故邻西家,女每攀登其上,摘供簪玩”。
这在以前那个貌似桃花源的小山村里对婴宁是没有任何伤害的。而这里是现实社会了,单纯的爱花的女孩子总容易遭遇意外。婴宁这一爱花举动就引出了下文的意外。  
   这一意外可以说是《婴宁》里的一大重要转折点。
婴宁爱花成痴,花园后面有一木香架,与两边邻家相近。婴宁常常攀登架上,摘花赏玩,或是簪在头发上。王子服的母亲常常因此呵斥她,婴宁却不改。什么世界啊,摘点自家的花都有错!  
   “也许,有围墙的地方,就会有忧伤。”  
   有{yt},西邻的青年看见她,婴宁一笑,结果这个人就以为婴宁看上了自己。原来后人戏作《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真不是牵强附会,还真有这么多自作多情之人!婴宁指了指墙角,那个人就以为是约会地点。半夜跑去,看见婴宁在那里,就准备非礼她,而自己的下身像是受到锥子刺,痛彻于心,大叫着倒了下来。仔细一看,并不婴宁,原来是一段枯木倒卧在墙边,他交接的地方是枯木上水滴出来的一个洞。他爹听到惨叫跑来看,急忙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他媳妇来了,他才敢悄悄告诉媳妇。(这个以后说红玉的时候来讲讲。)他媳妇打着火把看见枯木里有个洞,洞里有个蝎子,他爹看了枯木,杀了蝎子,背着儿子,回到家里,儿子还是死了。  
   先不管是几代单传了,总之死了个儿子,还是很悲惨的事,尤其是死的不明不白。他爹于是就去告状了,说婴宁是妖精。可是县官一向仰慕王生的才气,又觉得他正直忠厚是个好人,原文太酸了(“稔知其笃行士”)县官说西邻老爹是诬告,将要杖责西邻老爹。(难得遇见一个好官。不过这好官也有点疑问:现在高智商犯罪流行,怎么能仅凭平时表现而不讲究证据就轻易断案呢?哎!)  
   不过这当官的还没怎么责备婴宁,王生母亲却说上了:成天笑嘻嘻,早晚知道会出事儿。他母亲真可谓是得到了老子的至理名言“祸兮福所倚”的真传。说什么幸亏大人英明,不然抓你到公堂对质,把我们家的脸都丢光了。话说当初李清照再嫁,公然上公堂揭露后夫的无耻。这是面临了多大的世俗舆论压力。连余秋雨先生也不禁叹息。而用我的大白话来说,我觉得是好好的一位“乱世美人”(同学语)生生被折磨成了乱世老太婆!
婴宁的抗争就有些与众不同了:从此不再笑。王生母亲说笑是可以笑的,但要分场合时间。这也是世俗礼法之笑吧?而婴宁却不再笑了,就算是别人逗她笑,她也不再笑了,而她的脸上也没有忧戚的神色。不禁让人想起小龙女。婴宁是在以这一行为默默地表示对封建礼教的不妥协吧?
本以为婴宁不再笑了,却不料她竟反笑为哭。
~~~~~~~~~~~~~~~~~~~~~~~~~~~~~~~~~~~~~~~~~~~~~~~~~~~~~~~~~~~~~~~~~~~~~~
  {yt}晚上,婴宁突然对着王子服哭泣,王生觉得很奇怪。婴宁哽咽着说:  
  以前和你在一起相处的日子短,怕说了吓到你们。现在看见婆婆和你都十分关爱我,没有异心,我就跟你说实话吧:我是狐狸生的,母亲走的时候把我托付给鬼母(王生表哥姨父去世的妻子),相依为命十几年,颇有《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应门之僮倒是有——小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意味。鬼母一人长眠于深山中没有人同情她让她和丈夫合葬,在九泉之下常常为此伤心怨恨。我没有兄弟,只能依靠你。
请注意接下来这句话,可以说是婴宁内心最深层的感受:“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就是说,你假如不怕麻烦不惜资费给她改葬,使地下的人xx这怨痛,也希望以后生养女儿的人不忍心溺死或遗弃。(这是蒲公作《婴宁》篇的背景思想,以后我们会专门说到。)  
   好可爱的婴宁!心中的酸楚,只有与丈夫婆婆相处了如此久才敢说出。可见其内心的聪慧与敏感。  
   王子服自然是答应了,合葬又不是什么难办的事情,何况他家又不穷。他只是怕找不到鬼母的坟墓。在婴宁的指引下,找到了坟墓,合葬成功。  
   半夜王生梦见鬼母前来道谢,醒后告诉婴宁。婴宁说她半夜见到鬼母,嘱咐让母亲不要吓到王子服。  
   现在我们来看,这哪里是那个成天笑嘻嘻好像没心肝的婴宁?细心、温柔、体贴。  
   王子服倒是很有意思,为没能把鬼母留下深深遗憾。婴宁安慰他说人鬼殊途,鬼母不能久居。也不枉婴宁嫁给他,不怕鬼不怕狐,还为没能对丈母娘尽孝遗憾。痴若此、孝若此,婴宁得此一夫,蒲公真是爱婴宁之深、报婴宁之厚!  
   又问起小荣,原来也是狐,已经嫁人了。  
   后来,每逢寒食节,夫妇都会去扫墓。过了一年,婴宁生了一个儿子,在襁褓中,就不畏惧生人,见人就笑,真是像婴宁啊!  
   看来蒲公不忍心中的宁馨儿就此毁去,要给大家留下一个开心的结尾。让最可爱最天真的婴宁性情得到延续。



附原文:
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慧,十四入泮。母{za}之,寻常不令游郊野。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  会上元,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方至村外,舅家仆来招吴去。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游。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女过去数武,顾婢子笑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母忧之,醮禳益剧,肌革锐减。医师诊视,投剂发表,忽忽若迷。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适吴生来,嘱秘诘之。吴至榻前,生见之泪下,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吴笑曰:“君意亦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徒步于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但得痊瘳,成事在我。”生闻之不觉解颐。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而探访既穷,并无踪迹。母大忧,无所为计。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数日吴复来,生问所谋。吴绐之曰:“已得之矣。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之女,即君姨妹,今尚待聘。虽内戚有婚姻之嫌,实告之无不谐者。”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
  生由是饮食渐加,日就平复。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雕落,凝思把玩,如见其人。怪吴不至,折柬招之,吴支托不肯赴招。生恚怒,悒悒不欢。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略与商榷,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吴迄无耗,益怨恨之。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意其园亭,不敢遽入。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坐少憩。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方伫听间,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审视之,即上元途中所遇也。心骤喜,但念无以阶进。欲呼姨氏,顾从无还往,惧有讹误。门内无人可问,坐卧徘徊,自朝至于日昃,盈盈望断,并忘饥渴。时见女子露半面来窥,似讶其不去者。忽一老媪扶杖出,顾生曰:“何处郎君,闻自辰刻来,以至于今。意将何为?得勿饥也?”生急起揖之,答云:“将以探亲。”媪聋聩不闻。又大言之。乃问:“贵戚何姓?”生不能答。媪笑曰:“奇哉!姓名尚自不知,何亲可探?我视郎君亦书痴耳。不如从我来,啖以粗粝,家有短榻可卧。待明朝归,询知姓氏,再来探访。”生方腹馁思啖,又从此渐近丽人,大喜。从媪入,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坠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肃客入舍,粉壁光如明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藉几榻,罔不洁泽。甫坐,即有人自窗外隐约相窥。媪唤:“小荣!可速作黍。”外有婢子嗷声而应。坐次,具展宗阀。媪曰:“郎君外祖,莫姓吴否?”曰:“然。”媪惊曰:“是吾甥也!尊堂,我妹子。年来以家屡贫,又无三尺之男,遂至音问梗塞。甥长成如许,尚不相识。”生曰:“此来即为姨也,匆遽遂忘姓氏。”媪曰:“老身秦姓,并无诞育,弱息亦为庶产。渠母改醮,遗我鞠养。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少顷,使来拜识。”未几婢子具饭,雏尾盈握。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曰:“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媪亦起,唤婢襆被,为生安置。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如嫌幽闷,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有书可读。”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堕。生曰:“勿尔,堕矣!”女且下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生扶之,阴捘其腕。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益?”曰:“以示相爱不忘。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病,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生曰:“妹子痴耶?”女曰:“何便是痴?”生曰:“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女曰:“葭莩之情,爱何待言。”生曰:“我所为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女曰:“有以异乎?”曰:“夜共枕席耳。”女俯首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语未已,婢潜至,生惶恐遁去。少时会母所,母问:“何往?”女答以园中共话。媪曰:“饭熟已久,有何长言,周遮乃尔。”女曰:“大哥欲我共寝。”言未已,生大窘,急目瞪之。女微笑而止。幸媪不闻,犹絮絮究诘。生急以他词掩之,因小语责女。女曰:“适此语不应说耶?”生曰:“此背人语。”女曰:“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生恨其痴,无术可悟之。
  食方竟,家人捉双卫来寻生。先是,母待生久不归,始疑。村中搜觅已遍,竟无踪兆,因往寻吴。吴忆曩言,因教于西南山村寻觅。凡历数村,始至于此。生出门,适相值,便入告媪,且请偕女同归。媪喜曰:“我有志,匪伊朝夕。但残躯不能远涉,得甥携妹子去,识认阿姨,大好!”呼婴宁,宁笑至。媪曰:“大哥欲同汝去,可装束。”又饷家人酒食,始送之出,曰:“姨家田产丰裕,能养冗人。到彼且勿归,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即烦阿姨择一良匹与汝。”二人遂发。至山坳回顾,犹依稀见媪倚门北望也。
  抵家,母睹姝丽,惊问为谁。生以姨妹对。母曰:“前吴郎与儿言者,诈也。我未有姊,何以得甥?”问女,女曰:“我非母出。父为秦氏,没时儿在褓中,不能记忆。”母曰:“我一姊适秦氏良确。然殂谢已久,那得复存?”因审诘面庞、志赘,一一符合。又疑曰:“是矣!然亡已多年,何得复存?”疑虑间,吴生至,女避入室。吴询得故,惘然久之,忽曰:“此女名婴宁耶?”生然之。吴极称怪事。问所自知,吴曰:“秦家姑去世后,姑丈鳏居,祟于狐,病瘠死。狐生女名婴宁,绷卧床上,家人皆见之。姑丈没,狐犹时来。后求天师符粘壁上,狐遂携女去。将勿此耶?”彼此疑参,但闻室中嗤嗤,皆婴宁笑声。母曰:“此女亦太憨。”吴生请面之。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母促令出,始极力忍笑,又面壁移时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
  吴请往觇其异,就便执柯。寻至村所,庐舍全无,山花零落而已。吴忆葬处仿佛不远,然坟垅湮没,莫可辨识,诧叹而返。母疑其为鬼,入告吴言,女略无骇意。又吊其无家,亦殊无悲意,孜孜憨笑而已。众莫之测,母令与少女同寝止,昧爽即来省问,操女红糖巧绝伦。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邻女xx,争承迎之。母择吉为之合卺,而终恐为鬼物,窃于日中窥之,形影殊无少异。
  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生以憨痴,恐泄漏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而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庭后有木香一架,故邻西家,女每攀登其上,摘供簪玩。母时遇见辄诃之,女卒不改。一日西人子见之,凝注倾倒。女不避而笑。西人子谓女意属己,心益荡。女指墙底笑而下,西人子谓示约处,大悦。及昏而往,女果在焉,就而淫之,则阴如锥刺,痛彻于心,大号而踣。细视非女,则一枯木卧墙边,所接乃水淋窍也。邻父闻声,急奔研问,呻而不言;妻来,始以实告。爇火烛窥,见中有巨蝎如小蟹然,翁碎木,捉杀之。负子至家,半夜寻卒。邻人讼生,讦发婴宁妖异。邑宰素仰生才,稔知其笃行士,谓邻翁讼诬,将杖责之,生为乞免,遂释而出。母谓女曰:“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女正色,矢不复笑。母曰:“人罔不笑,但须有时。”而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之亦终不笑,然竟日未尝有戚容。
  一夕,对生零涕。异之。女哽咽曰:“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或无妨乎?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生诺之,然虑坟冢迷于荒草。女言无虑。刻日夫妇舆榇而往。女于荒烟错楚中,指示墓处,果得媪尸,肤革犹存。女抚哭哀痛。舁归,寻秦氏墓合葬焉。是夜生梦媪来称谢,寤而述之。女曰:“妾夜见之,嘱勿惊郎君耳。”生恨不邀留。女曰:“彼鬼也。生人多,阳气胜,何能久居?”生问小荣,曰:“是亦狐,最黠。狐母留以视妾,每摄饵相哺,故德之常不去心;昨问母,云已嫁之。”由是岁值寒食,夫妇登秦墓,拜扫无缺。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
  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何常憨耶。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





郑重声明:资讯 【《婴宁》:凝眸一笑便是天荒地老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