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质量工程师”的现状--“质量工程师”成了“虚衔”_清清世界,清 ...

    此文很长,是转载的,考过“质量工程师”的可以看一下,想考的也可以了解一下!其他人就不要点击了!对你们没有任何意义!

   本人感觉,考了个证,基本没用!还好费用公司报销,否则,就。。。

在现代质量观念下,质量工程师不仅仅是质检员,而是位于生产的全过程。质量也不是事后检验出来的,而是事先设计、制造出来的。摄影/繁易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胡雪琴/北京报道

  “质量工程师考试给质量人带来了希望,但同时又让我们陷入了深渊。好不容易考个中级质量工程师,可在公司没有用。一不涨薪,二不升职。我们还有必要浪费精力、时间和财力去为这个没用的本本奋斗吗?”在网上质量人论坛中,有网友这样抱怨。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人事部联合组织了{dy}次“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下称“质量专业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可根据相关规定聘任为助理质量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职务。当年,报名人数超过10万,但其后逐年递减,到了2009年,报名人数不足5万。

  为何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锐减?为何质量工程师资格遭到冷遇?8年来,全国累计有44.3万多人次报名考试,28万多人次实际参加考试,7万多人取得了资格证书。在“2009年质量和安全年”,在9月“质量月”之际,有关“质量工程师”的话题,再次引人关注。

  “质量工程师”成了“虚衔”

  “让我最痛心的就是质量工程师的事了。”8月26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谈到中国质量问题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质量之父”刘源张如是说。原来,这一资格考试是他最早提议的。1999年,全国第二次质量工作会议召开时,刘源张有感于国外的先进经验,在京西宾馆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写信,要求设立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获得批准。

  “当年,我提了三条:{dy},设立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第二,对通过者进行国家xx部门的资格认定;第三,从法律法规上对其进行保障,也就是明确要求在关键岗位上必须要持‘证’上岗,对通过者采取提薪提职等激励措施。”但让刘源张院士始料未及的是,迄今为止,仅实行了“我提议的{dy}项,而第二项和第三项却遥遥无期。”

  “由于这项考试制度的性质所决定,不能强迫企业将注册资格和岗位挂钩。”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副司长惠博阳说,“如果在10年前,我们或许可以采取某些行政手段强制要求,但现在的环境已经不允许了。”

  据记者了解,与一般的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资格认证不同的是,质量工程师资格并不是终身制,每3年必须还要参加再教育,休满学分,重新注册。否则,资格会被注销。“这是与国际接轨的惯例,为了保证质量管理从业人员能与时俱进,适时掌握新技术、新规则。”国家质量专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王金德解释道。

  王金德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因为这个资格证书在单位派不上用场,有些通过考试的人干脆不来注册了。”因为拥有多年质量管理培训经历,深知“通过这个考试非常不容易,10个人参加考试,不到3个人通过。有些人辛辛苦苦通过了,但迫于现实无奈,不得不放弃再度注册了。如果要继续参加教育培训,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却得不到回报。”

要靠政策强化“认可”力度

  记者在对一些企业做调查后发现,对这项已经进行了9年的全国质量专业资格考试,有些企业居然从未听说过;有些听说了,却不当回事。

  不过,也有些企业则表现得相当积极。四川长虹集团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任松道就向《中国经济周刊》表达了对质量专业资格考试的高度重视。“我们鼓励员工参加这一考试。如果通过了,所有费用单位全报销;如果没有通过,个人要承担部分费用。”不仅如此,通过国家质量专业资格考试,成为长虹新员工从事质量工作的入职条件。

  是否大企业普遍重视,中小企业就普遍不重视呢?也不尽然。今年6月21日,质量专业资格考试全国开锣,北京市有近3000名考生报考,其中许多考生正是来自中小企业。据说,有一家并不大的企业发展强劲,原因是老板视质量为生命,就连司机都是拿证的质量工程师。

  可见,质量工程师在各地区、各单位待遇冷热不均,绝大部分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态度。有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相当数量的企业对现代质量观念还不大认同,认为追求质量必然会牺牲效益、增加成本,质量管理只不过是花瓶,仅认证时还有点用。这么一来,质量管理工程师自然会受冷遇。

  其实,从2006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凡是中国xx产品、省级xx产品生产企业,要有一定比例质量人员获得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质量人员持“证”上岗是获得中国xx产品企业的重要条件。

  而从同年开始,水利部也规定,企业生产中型以上水工金属结构产品应拥有1名质量工程师,生产超大型产品应拥有2名质量工程师。

  但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仅仅起到了引导作用,力度还远远不够。业内认为,这与中国的质量观有关。据说,日本质量界对中国的评价是,中国的质量管理老在{dy}章。{dy}章是概论,是“大概齐”。而刘源张院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缺乏诚信和认真,是中国质量的‘癌症’。”(详见本刊2009年第33期)

  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王金德特别强调,“政策仅仅引导企业是远远不够的。我一再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不惜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来全力推动用人单位对质量工程师的认可。”

  外来者抢滩中国质量培训市场

  就在中国质量工程师资格考试陷于僵局时,记者发现了一支外来者的身影——美国质量学会ASQ(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在中国进行“美国版”的质量工程师培训,不仅做得风生水起,而且深耕细作,愈演愈烈。

  美国ASQ是1946年由美国民间基金赞助成立,从上世纪60年xx始致力于质量管理专业化工作,并于1966年开始实行质量工程师的注册考试制度,现已发展到质量经理、可靠性工程师、质量软件工程师等系列专业职称培训。美国ASQ现有个人会员十多万,并在全球拥有1万多家合作支持性成员组织。

  自2005年进驻中国开展美国质量工程师培训考试以来,美国ASQ在北京、上海和西安分别开设了办事处。据悉,今年8月,美国ASQ某合作伙伴就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质量培训,对象为企业高管和城市管理者,“共同探讨如何开发质量战略、成功实施并完成质量计划”,费用近7000元。而美国ASQ进行的六西格玛绿带(CSSGB)和黑带(CSSBB)资格认证培训,费用分别高达数万元。

这会对中国的质量工程师培训市场形成冲击吗?王金德告诉记者:“美国ASQ培训针对的是部分需要国际认证的市场。从市场细分来说,与中国的培训市场是有区隔的。”但也有人持异议,认为这的确瓜分了中国培训市场的蛋糕。毕竟,在中国的很多外企对美国ASQ的这个资格很看重。

  事实上,日本早在1951年就开始了质量工程师考试制度。到了上世纪末,已有近30个国家或地区(包括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先后建立了这一资格的考试、注册和岗位准入制度。通过职业准入控制后,一般考试通过者的地位和收入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2009年是国务院部署的“质量和安全年”,也是中国质量提升年。7万多质量工程师对我国质量建设是一支非常宝贵的财富和生力军。”惠博阳副司长坦承,“如果用好这批质量骨干,对提升中国的质量水平,作用将不可估量。”刘源张院士也非常感慨,“如果质量工程师能像注册会计师那样走俏,那将给中国的质量工作带来巨变!”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中国“质量工程师”的现状--“质量工程师”成了“虚衔”_清清世界,清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