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需求为何捂不热家政教育?_海南周刊_新浪博客

  春节前后,“保姆荒”再成热门话题。 事实上,家政市场需求近年来持续升温,家政人员供不应求,早已是令不少雇主头疼的老问题———“有钱也找不到一个好保姆。”市场需求旺盛,从业人员薪酬日益提升,这给“以就业为导向”的家政职业教育带来发展空间。然而,事实却是家政教育普遍遭受“冷遇”,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家政专业不屑一顾。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关平  特约记者  郭树护

  再过半个月,17岁的何冰丽就要到儋州市职业学校就读家政服务专业了,最近她很苦恼。一方面,她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行业充满憧憬:“学得好能在xx家庭去当‘管家’呢”;另一方面,却是亲戚朋友对她选择的专业很不解:“活再好钱再多,你也只是个‘保姆’。”

  儋州市职业学校一份材料上显示:“国家劳动保障部对沈阳、青岛、长沙、成都四个城市1600户居民做过一项家政服务需求的调查,需要提供服务的家庭占到40%,以此推算,四个城市约有115万个家庭可以提供20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尚有空缺100万个)。再推算全国32个特大城市和43个大城市,可提供的就业机会至少在1500万个以上。”

  家政专业就业前景乐观,这样的专业应该很受宠。但令儋州市职业学校校长陈宏艺意外的是,历经三个多月的广泛宣传,并在儋州市政府给出多种优惠招生条件下,该校才勉强招收到了100名家政专业的学生。

  “很多学生家长都对家政专业持冷淡态度”。陈宏艺说。

  家政市场有多火?

  月薪高过文员保姆仍难找

  家住海甸岛的李伟夫妇春节期间手忙脚乱,家里聘请了4年的保姆年前辞职回家结婚了,找不到合适的保姆,春节期间岳父岳母从北方过来,两人既要看孩子又要照顾老人,还要应付客人,实在招架不住。

  “年前先后找了两位保姆,你挑人家,人家也挑你,一看4岁的孩子非常调皮,再听说过年还有老人过来,月薪加到1500元,已超过普通公司的文员工资了,还是没有留住人。”李伟满脸愁容。

  不仅是春节期间家政人员难找,平时也是供不应求。家住海口金山小区的莫先生家想找一位中专毕业的保姆已经大半年了。莫先生的女儿今年两岁半,一直以来是请一位五十几岁的阿姨照料,但他们发现孩子跟着阿姨学了满口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于是想找一位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轻姑娘照料孩子,但一直没有找到,问了多家中介,大多直截了当地回答———“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家政服务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然而,从事家政行业的人却在减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轻一代更是寥寥。

  海口好心人家政服务中心总经理黄钰棋回忆,1990年代中期进城打工的人群中不乏从事保姆的人,其中有不少年轻姑娘,而现在愿意从事家政的人有所减少,年轻人更是明显少了。从工资收入看,1990年代保姆的月薪一般只有200元,就在三四年前一般是600元左右,近年上涨速度快,基本在1000元左右,月嫂月薪至少2500元。

  家政教育有多冷?

  一听说当保姆掉头就走

  早在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将“保姆”正式界定为“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作为国家的正式职业,纳入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管理。

  近年来,一些职业学校也看到了家政市场的供不应求,开始试水培养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相对高的家政专业中、大专毕业生,一些院校甚至开办家政本科专业。

  10年前,海南省商业学校开设家政专业,成为{dy}家开办家政专业的职业学校。从事家政专业10年教学的海南省商业学校老师李青花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个专业招生相对困难,期间曾因为报考的学生太少一度停办。

  “学校为了支持这个专业发展,给予学生免费就读的优惠,希望以此帮助一些困难家庭的孩子将来更容易找到工作,但是事与愿违,越是贫困的地方,报考的学生越少。”李青花说。

  李青花还记得5年前,她到琼中、白沙等地招生,在县城召开家长会,来了很多学生和家长,但听完她对这个专业的介绍后,很多家长丢下一句话:“原来是教孩子怎么当保姆”,扭头就走了。

  近几年来,随着家政服务人员工资不断上升,招生困难的情况有所改善,海南省商业学校家政班学生人数基本稳定在30多人。

  “不过学校招生时也一再强调培养的是综合性的服务人才,不xx于家政服务,学生所学的法律、安全与卫生、礼仪习俗、家庭护理等课程对于从事服务业都非常实用。”李金花说。

  据了解,海南省职业技术学院也曾设立过家政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但终因生源太少没能继续办下去。

  家政=保姆=“下人”?

  观念滞后是{zd0}障碍

  据海南日报记者调查,按当前市场行情,海口市的保姆月薪{zd1}也有800元,大部分在1000元左右,如果是受过家政职业教育的中专生,很多家庭表示愿意出月薪1200元聘请,包吃包住。相比之下,同样是中专生,许多宾馆服务员月薪一般在600元至800元之间,有些还不包括吃住。综合起来,中专毕业的保姆收入明显优于中专毕业的服务员收入。

  从工作强度看,保姆一般是负责做一个家庭的一日三餐,看护孩子或陪护老人,而服务员虽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但加班司空见惯,工作强度相对比较大些。

  事实上,省华侨商业学校家政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流向宾馆、酒店等服务行业,而非家政服务业。李金妃是海南省商业学校家政专业2007级的毕业生,现在一个三口之家当保姆,月薪1100元左右。她告诉记者,与她一同毕业的35位同学中,只有3位正在当保姆,尽管经过对比,她的待遇更好、工作压力相对要小,但是她的同学依然选择不当“家政服务员”。

  “主要是她们觉得当保姆名声不好。”李金妃的话一针见血。李金妃说,逢年过节回到儋州市农村的家里,很多乡亲一听说她读职校出来去当保姆,非常不理解,甚至抱怨她父母没为孩子着想。

  海南省教育厅职教处负责人表示,目前一些人仍对家政行业带有偏见,特别是农村地区,没有把家政服务员当成是一种服务社会家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职业,而是下意识地把家政等同于“下人”,觉得低人一等。

  很多农村地区的人们对家政专业缺乏了解。有一次教育厅举办家政培训,来了不少年轻男子,结果听了半天的课就走了,原来这些人以为“家政”指的是“国家政治”,令人哭笑不得。

  该负责人还认为,年轻一代不愿当保姆,与年轻人喜欢自由的个性有关,以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后给人提供的就业选择多有关系:“当保姆一般都要住在别人家里,没有上班族拥有相对自由的私人空间,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其他行业,虽然更辛苦一点,收入少一些”。

  海南省商业学校去年底举行两期免费家政培训班,学员大部分都是35岁到50岁的中年妇女。李青花当时了解发现:“这些学员都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需要,一时又无法找到其它工作,才来学习当家政服务员,几乎没有把家政服务员作为终生职业的”。

  家政“欠职业化”

  家政专业缺乏吸引力的深层原因

  由于现代工业社会职业特点,导致人们的家庭生活时间减少,原本应在家庭中实现的家务劳动以及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功能,如今由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替代,家政行业应运而生,这是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结果。

  无论是“保姆”,还是“家政服务员”,其实都是一种社会职业。但是,为什么社会依然对其存在各种偏见?

  家政业内普遍认为,家政服务业虽然得到了国家的认定,但依然存在“欠职业化”的表现,家政作为一种职业还没有被接受,这是造成当前家政人员紧缺的根本原因,也是家政专业缺乏吸引力的深层次原因。

  所谓“职业化”,是指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具体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 

  从事多年家政中介的黄钰棋列举了目前我省家政服务业的“欠职业化”的三大表现:一是“员工制”管理难于实施,员工的职业保障无从谈起。目前的家政公司都是中介性质,鱼龙混杂,还存在恶性竞争。家政服务人员流动性大,家政公司难于实施“员工制”管理,因此大多数家政服务员都没有社会保险。目前海口好心人家政服务中心也只能给家政服务员购买意外险;二是很多从业者缺乏职业认同感,觉得自己没有社会地位,从业者只会在面临生存困难时才会选择从事家政服务业;三是家政市场缺乏规范的服务技能认定标准,多数从业人员均为匆忙上岗,没有接受岗前培训。

  海南省爱心月嫂家政服务公司负责人柯珠认为,家政走向职业化迫切需要政府的支持,加大宣传改变人们对家政行业的偏见,开展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加强职业化教育,特别需要出台相对完善的规范家政行业管理的各项举措,包括规范家政服务质量的行规行约、出台规范家政服务价格的收费参考标准等。

  黄钰棋对家政服务业现状忧心忡忡,“欠职业化成为了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如不突破必将影响到具有良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新鲜血液’补充”。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火爆需求为何捂不热家政教育?_海南周刊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