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1)_≡ 、 埖ル, の_(翅膀)。_百度空间

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5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6、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 N2 CO2H2O等。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3)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可分为阳离子[Na+NH4+]和阴离子[ClCO32—]

9、原子结构

1)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体积极小但质量相当于整个原子质量。它虽小,还可分为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2)电子:带负电,在原子核外很大空间作高速运转。跟原子比较,其质量和体积都可忽略不计。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0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稳定结构最外层8电子{dy}层为最外层2电子。

12、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O 2)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Al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3)海水、人体中最多的元素:O

13化合物的命名

1)两种元素化合: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Fe3O4四氧化三铁,P2O5五氧化二磷,CaOH2氢氧化钙;

2)金属与酸根化合:某酸某,如CaCO3碳酸钙,CuSO4硫酸铜,NH4NO3硝酸铵。

14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15、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16、灭火的方法

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如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如房屋着火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17、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和气体导致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粉尘、在遇到明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也有物理变化的爆炸如车胎爆炸)。18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19、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硬度比各成分,抗腐蚀性能更好。

20、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21、化学符号的意义:

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微观意义。

22、常见的酸根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HCO3-(碳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S2-(硫离子)

23、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均一、稳定。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4、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25、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说明:(1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

2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钾、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汞 、银、 铂、 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郑重声明:资讯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1)_≡ 、 埖ル, の_(翅膀)。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