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施工考察
奥巴马访华,惊乌呐喊中国到处都是塔吊,建设繁忙,简直是个大工地。是的,仅小奥同志的年资,是不能想象的。因为美国的大规模开发与建设,仿佛在一百多年前就停滞了,冻结了,休眠了,或者说完成了。
咱们正在挥汗如雨,夸父追日。而且我相信,在物质形态上,我们有可能追上,至少,我们能和老美缩短距离。“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工程神话就是明证。
在道奇威尔的一年多,只见过两项“重大”的建筑工程:一座不会超过三百平方米的教堂和一个十字路口的扩宽。
光说路口扩宽工程。从暮春三月就开始设置施工隔离。一切都是那么从容不迫,严格按程序操作,拆除旧物,铲去浮土,夯实基础。路床、路基、路肩、边坡、排水……当然,所有这些工序都是机械化的,人工只是一些辅助性工作——高度休闲性文明施工。
整个施工就像一曲休闲的慢板,有一搭无一搭。双休日节日肯定是休息,早九晚五也是雷打不动。路床由挖掘机清理出来了,就等着压路机、然后是等着铺沙石、碎石……看着叫人着急。哪像咱们,哪个工程不是夜以继日?恨不得{yt}把一辈子的活干完。我终于失去耐心,大半年过去了,到我要离开时,一个路口的扩建还有沥青路面没有铺。
还有那座教堂。就那么一个木结构房子,也搞了大半年。终于见到它屋面开始铺“瓦”了——一种轻质建筑屋面的瓦状材料。
我不能想象,一个繁荣富有的美国是以这样的效率建设起来的。我坚信这中间一定有某种机制、理念上的退化或进化,肯定是有变化的。由此,我对咱们的建设效率是充满信心的,我们的建设能力与智慧,还有亡命精神,是应该让美国佬充满对中国的忧虑。
在华盛顿,中国城附近,我还看到另一种施工。一座砖石木混合结构的四层楼房,建筑属于欧洲很古典的风格。窗台、窗眉、檐口、门洞,均有石雕花饰。改建中,硬是把房屋中间全部掏空,四面建筑外立面用精钢固定,悬空抬起来,再在下面扩挖地下室。工程并不浩大,但烦琐异常。如何
三个工程例证,使人联想多多。
从物质的感观形态上说,我们的建设状态与亡命精神,建设与效率,比起美国大开发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坝电站、高架立交、高楼大厦……所有这些高大全的建造体系的高速运转,缩短与美国的距离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奥巴马不是反复在唠叨美国的高速铁路应该向中国学习吗?但是,这毕竟是物质形态上的东西,太“形而下”了。
我们在高速前进中的人文精神呢?历史文化价值理念呢?她在哪里?
我们的高效率,不是在资金保障、技术措施,机械作业的前提下推进的。我可以肯定地说,是xx建立在对下层劳工阶层的无穷无尽的榨取与掠夺上完成的。首先是政府部门及官员们在制定工期计划时,从来不会把节假日、八小时工作制等人类的基本需求考虑进去的。甚至,官媒们还把民工能拿到一年工钱回家过年——这种天经地义的事情当成高指数幸福来连篇累牍的表达。
从华盛顿那幢老房子改建,使我想到我们在建设中的另一种风景——焚琴煮鹤。我们的城市建设,存在一种全面的破坏性建设状态。文化风貌、历史遗存,传统肌理,统统在大建设中荡然无存。恐怕再也没有比这要煞风景的另类“焚琴煮鹤”了。
文明,呈现为物质形态时,实在是个太简单的东西。我们在意识形态的文明呢?我不乐观。理由就只有一个,社会物质财富在加速增长,我们的文化与文明在加速贫困。信不信由你。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