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一位三轮车工- 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卫军英- 和讯博客
记忆中的一位三轮车工 [原创 2010-02-23 11:26:05]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对人讲起这位三轮车工。那位江西小伙子是一个复员军人,姓周,黑黑瘦瘦的,但显得很是结实精干。
    结识小周是15年前,那时候我一边教书一边经营校办产业,他在我公司做搬运工,吃苦、肯干、可信赖,这是我对他的印象。尽管当时他做的都是一些力气活和杂活,但凡交给他办的事情都可以很放心,这点比很多专业人员都要强。我有一个思路很清晰,就是给他的待遇略高于他这个行当的社会平均水准,这是忠实可靠所应该得到的{zd1}报答。他知道我不会讨价还价,也从不和我谈这些,在这点上他跟很多知识人不一样。记得当时一位MBA毕业的青年教师跟我干,让其做过策划和客户都有点失望,那时候我不会打字便开玩笑说他:“一个MBA竟然把自己沦落为我的打字员了。”也许是我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发挥MBA吧,某次我让他先从具体任务简单做起,帮我讨回一笔几千元的小欠款。对方是个老赖,他问我怎么讨,我说你不妨不断打电话给他。于是他便{yt}不下10个电话催债。那时候手提电话还很少,杭州固定电话装机费是2500元,再加上对方有业务也很难随便换个号码。几天下来直打得对方电话过来求我别让他再打了,但那笔欠款最终还是没有收上来。后来我也曾问过三轮车工小周,你如果去怎么xx?他说会去那人住的地方候着磨他。看来他的方法虽然花力气花时间,但显然却要实在的多。
    今年春节我又一次对我儿子讲到这个三轮车工,这以前我在课堂上跟学生也讲到过。当然倒不是因为上面这些事情讲起,而是从人生和专业的角度谈到。小周虽然是一个外来打工的,但是他有自己的追求,用现在对大学生的教育就是“很注意职业规划”。记得是1997年我考驾照时候,小周说他也想去学驾驶。我当时还略有点吃惊,那时候学驾照的很多都是些做生意的和中层经理人什么的,学车花费也多很少有农民工去学驾照的。他看出我有点不解,就说自己也不可能一辈子总踩三轮车啊,这使我恍然大悟。果然几年后他去二手车市场买了一部小货车,由人力运输转入了动力运输。而就在这个时期,杭州市整理三轮车,很多杭州本地人三轮车工因为没有文化,也无法适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搞得下岗了还去市府门口静坐。而小周却生意很好的做着自己的小货车运输生意,这以后我就很少看你他了。直到又过了几年后,某日我正在穿越斑马线,红绿灯前停着一辆崭新的出租车,司机从车窗里面伸出头大叫“卫老师”,一看竟然是小周。原来他又上一层楼,开起了自己的出租车。
    后来我拿这件事情教育儿子,无非是说一个人要有一个明确的人生和职业规划,要踏实吃苦去做,哪怕是起点很低,只要方向明确努力付出都会有所收获的。对学生则是讲到营销定位时候,说起了莱维特(Theodore Levitt)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企业的市场定义比企业的产品定义更重要。产品是短暂的,而基本需求和顾客群则是永恒的。比如马车公司在汽车问世之后不久就会被淘汰,但同样一个公司,如果它明确规定自己的任务是提供交通工具,那么即使马车被淘汰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依然存在,它可以从马车转向汽车。这个来自江西农村的打工小伙子,似乎很有点这个意思,他虽然从三轮车工起步,但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运输工而不是三轮车工,这才使得他可以从三轮车到小货车再到出租车,一步步的转换和提升。相比之下,当年本地那些去市府静坐的下岗三轮车工似乎要逊色许多。
郑重声明:资讯 【记忆中的一位三轮车工- 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卫军英-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