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火了几年,得道者众多,然众大师绝非等闲之辈,要么“高”到让我等新手只能望其项背,看到他,她喝出年份,产地,存储等,心里想麦麦洒洒咋个这份厉害!要么“神”到让我等不听白不听,听也白听,飘飘乎不知所以然,喝的时候 ,一个劲的点头 ,完了还是什么都不知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泡茶的姑娘身上,按理说这些姑娘们的工作环境 见到大师的机会是很多的,但是很多的茶客却发现茶店里的mm只停留在普洱茶营销的表面上并为正真了解普洱,做过试验问许多泡茶的姑娘但很少有人能完整准确的说出古六大茶山的名字,当然这并不是说不知道古六大茶山就不懂普洱?但是引出了今天小弟的话题,如何才能获得一些简单实用的普洱茶知识和品饮识别技巧呢?小弟从自身生产学习实践得出的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必要的普洱知识了解。目前普洱茶书籍很多,有些知识丰富,内容较全面,如《经典普洱》,《古六大茶山》等。对于喜欢普洱的人来说这类书籍能帮助自己较快的了解普洱茶历史,产地,名山,加工,存储,专业术语等知识。这些知识是硬性的,很难从他人的口头描述或者日常品茶中记住,有个很喜欢普洱的大姐老是记不住古六大茶山的名字,还有分布等,我教了她一个简单的方法,大家也可以试试,打开你的一个手掌稍微曲张,右边{dy}手指开始代表易武,蛮砖,倚邦,革登,莽枝,刚好代表了分布在勐腊县的五座古茶山,另外一座不属于勐腊当然不能在一个手掌表示,很好理解与莽枝隔江想望的就是攸乐,从曲张的手指还可以看出代表倚邦的中指{zg},事实上普洱历史中明末到清末倚邦一直是古六山的中心,也是六大茶山中海拔{zg}的一座。这种记忆法让你有趣的记住了古六大茶山,同时你可以以六座古茶山为基点加强普洱茶历史的了解,这样某天你喝到来自这个山头的茶叶你大概也想象得出是哪里的茶,这样不至于闹出--A:这是易武大树茶!B:哇撒,易武茶好喝,勐海味我喜欢!A:这是朋友珍藏的倚邦中小叶古树茶。B:我只喝大叶种普洱茶!等此类笑话!
二,了解普洱茶制程,产区等。普洱茶也是茶,任何茶叶都是有制程的,了解制程也就是了解了茶叶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能理解品质与制程的关系。普洱茶制程与品质和外型的关系简单的有以下关联,
1,鲜叶的采摘(外形上影响条索,嫩度,梗等,也是判断春茶还是夏秋茶的参考指标,一般意义上春茶条索饱满肥壮,而夏秋茶则在梗上因雨水温度活跃生长过快而表现为双层,即叶底中梗有明显的直线型凹进去。注意双层也出现于因缺水而生长出的头拨春茶)。鲜叶采摘在叶底的表现还有助于帮助大家区别大树还是台地,通常的大树茶采摘都是一芽两叶或者三叶为主,也有一芽四叶的,但是大树树采摘的基点是嫩度,就是爬到茶树上去感觉和观察按照嫩的原则采摘,但是台地两手抓法的采摘是有标准的,如很多大厂在收购原料所规定的茶叶等级就是采摘的硬性要求。所以从茶叶的叶底中判断,过于嫩的茶叶,看上去白花花的牙尖的茶,基本是田园茶了,再接着条索过于完整的,统一的也是田园茶一类,而古树茶的叶底很多是不规则的,也就是你可以找到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甚至四叶等更老的,但是它的梗在叶底的表现是嫩的,也有一些山头有特色表现,如易武大树茶的芽与叶的距离很长等。倚邦茶条索细腻,班章茶白毫显露芽头肥美等。
2,摊凉,摊凉近几年来越发显得重要,更出现了影响普洱后期陈化的因子(前发酵),关于前发酵三醉有斋友写过专业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这里小弟再简单说一下,传统大树茶制作中摊凉时间大多在三个到四个小时左右,这个时间大致安排为下午出去采茶,回来摊凉茶叶,然后喂猪,做饭,吃饭好了洗锅杀青的这个间隔时间,最多也就是早上采的茶叶晚上杀青(10小时内),但是这几年很多地方除了没有台地的古茶山以外都习惯采用了隔夜杀青,隔夜杀青不是人为刻意而是茶叶太多尤其有古树又有台地的茶山,茶农因劳务繁重而无法完成当天采摘茶叶的杀青,所以只能第二天再杀青,也就是客观的延长了摊凉时间,关键是隔夜或者延长摊凉直接导致了茶叶出现前发酵,实在的是有前发酵的茶叶在新茶中更多的表现为滋味柔和的假象,以及弥漫着花果香的香气,在市场很受欢迎,但此类茶后期陈化中会表现为微酸,重泡后苦涩不化等。
3,杀青,个人觉得杀青是制作普洱茶中最难的,最伤劳力也是影响普洱后期陈化容易产生高温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杀青也是影响山头茶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因为杀青因人而异,于是表现出了人为的个性,本人从xxx青的经验中深知杀青投鲜叶要控制在三分之二锅的面积以下,温度没量过,通俗的讲温度要达到鲜叶入锅吱吱的响,每分钟不少于40次左右的抖翻以防炒糊,摸梗均匀软了才能出锅。杀青在口感中的表现很简单,杀不够--青味重,杀过了--汤水浑,有糊叶,不均匀等。提醒众茶友,我们有时在喝新生茶观察叶底可见部分茶叶有红边红梗等并不是杀青导致,而是采摘以后在摊凉过程中捂的时间过长导致!
4,揉捻,揉捻影响条索,因揉捻人的习惯和手法不同而导致干茶外形不同,有些漂亮有些难看罢了,关键是揉捻的过程茶叶本身的细胞被破坏,很活跃所以很容易吸收异味,杂味等。所以在烟味的判别中我常用一个方法,就是有烟味的茶,洗茶一道,重泡一次闻叶底,如果还有烟味则说明此茶烟味已深入茶叶细胞,很可能是杀青,揉捻这个过程感染烟味的,以后将长期存在,如果叶底没烟味了,这种茶的烟味是大多是干燥时候稍感染是可以散去的,值得留!
5,干燥,干燥也是影响普洱后期陈化容易出现高温的环节,云南很多茶区尤其是古茶区晒青是不用怀疑的,大家可以想象春季阳光普照,太阳是免费的热源,这个时候是不会去用其他方式的干燥的,没必要也没这个条件,但是田园化的茶厂在其他的季节是会采用烘青等干燥可能的,这个很好判断,晒青的茶有晒青味,烘青的茶有急速高温导致的高香豆香汤水绿色等,烘青茶理论上是没有陈化的基础的,不能做普洱。在品饮中大家也会遇到有些茶很好喝, 但是闻着有哈味怪味或者汤色很浑浊的,这表明茶叶干燥不好,杀青后捂到了即没有及时干燥等,主要表现为雨水或者谷花早期的山头茶。
6,蒸压,蒸压揉袋影响饼型的松紧度和外观等。
7,成品干燥,传统普洱茶成品干燥基本有三种方式,自然干燥(阴干),晒干,烘干,个人觉得{zh0}是阴干,再就是低温烘干,再就是晒干,在品质的表现中阴干的茶陈化快,新茶也好喝,不锁喉。烘干,新茶香气好,但是不利于后期陈化。晒干,最不可取,晒干的茶表面发红,不仔细看以为陈化多年的老茶呢,喝茶里外口感不一,微酸,香气怪等,很失败。以上小弟结合自己实际生产学习经验,从传统普洱制程及品质关联做了简单的分析。在现代普洱(熟茶)渥堆制程上无能为力了,本人不懂发酵!云南普洱茶产区大的分为临沧,普洱,版纳,大产区内还细分为很多小产区和山头,关于山头茶特色和茶品特征的知识网上很多,需要了解的茶友建议百度一下。在这里不做过多赘述。
三,品饮。普洱茶的品饮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任何人不可能一步登天,但是也不是没有一些窍门可走,小弟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供茶友参考,普洱生熟的品饮是不同的。
1,先说生茶,看到一个完整的包装的话,观察包装,大厂还是小厂还是私人珍藏的三无产品,其次打开茶饼闻干茶香,有无杂味,陈味,霉味等,了解存储的环境,接着观察条索外观,稍有陈期的普洱茶定性表现为芽头金黄。有很多地方的茶是有个性的,如易武茶条索舒展,外观稍黑。班章或者勐海很多古树茶白毫显露,芽叶肥壮等,倚邦,景迈古树茶条索细腻等。还可以观察饼型判断石磨还是机器压制,易武饼样还是其他的压法,使茶品对号入座!接着撬茶注水冲泡,试茶建议采用盖碗,投茶量掌握好,水温要够,再就是要稍微重泡,重泡不代表苦闷很久(云南很少有茶闷了很久不苦不涩的),掌握必要的出水时间即可,如每次一分钟出汤等,出汤后问茶底香,注意只要稍有陈期三年左右的干仓普洱茶底都有很舒服的略陈香(与茶品时间对号入座)。新茶重点感受有无异味,杂味,烟味等,有无前发酵导致的浓郁花果香,还有手工杀青遗留的油耗味等及程度。再就是观察汤色,是否干净,明亮,还是过于浑浊,悬浮物多等。接着就可以喝了,喝的时候茶汤入口用心体验,感觉是口腔的什么部位反应强烈,一般的感觉就是树龄越小的茶树舌尖的反应稍微猛烈些,如一般的台地茶,舌尖微麻,苦涩不化,生津部位始终集中于舌的前段打圈子,无法向后带来更舒畅的感觉等,再就是感觉的持久性,苦涩难熬但是生津回甘只就那么一刹那,让人感觉很不爽,喝了就过了。而古树茶的感觉则更多的综合特征于向下,一般的制程稳定的古树茶大致的感觉是茶汤入口也有苦涩,但是苦涩过后舌底,舌根部位集中生津流口水,细心体验者感觉更佳,重泡两杯下去,感觉喉咙是凉凉的。就是一般大师们说滴“喉韵”,韵本来是文学术语,通俗的讲就是凉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你在口腔中能感受到带着自然山野气韵的凉凉的从喉咙下去,沉下去,越持久越好,越深沉越好。我们在判别大树(乔木)还是台地大多是借助喉韵以及茶汤在口腔的表现力来分辨的,提醒各位除非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山头茶不然光从干茶上是看不出大树还是台地的。当然大树新茶有时候表现力也不是那么理想,但是正常摆放一年后xx的古树茶都能有那种三杯下口,苦涩刹那而去,接着满口生津,甘韵深沉持久的表现。但是即便是古树茶因产区不同品饮中也要区别对待,如勐海古树和古六大茶山的古树茶表现力是不尽相同的,勐海古树如班章,茶味很重喝进去非常厚实,香气很好,但是刺激性也稍强,所以生津回甘的速度也是很快的(通常说外功很强)。而六山古树如倚邦,易武,茶汤柔和,很难体验到不舒服的苦涩,但是绵绵的软软的带有蜜香甘韵的茶汤入口后,较勐海古树而言猛烈的生津回甘是需要点时间的,但是带给你的感觉又是那么的舒服久久而不能散去(通常说内功很强)。
2,熟茶的品饮,小弟觉得熟茶的品饮是很简单的,普洱生茶的制作体现在选料用料上,但是熟茶的制作却体现在发酵工艺和拼配工艺上,这个从大益的产品中已经证明。个人觉得普洱熟茶的品饮简单的可以用三个词概况:干净,纯正,好喝!干净是指茶汤红浓明亮,干茶无非茶的物质,茶汤沉淀物少等。纯正是指香气有舒服的陈香,无杂味,茶汤入口甜而顺滑,不苦不涩不燥。好喝就是喝了口不干,舌不燥,喉不锁,不酸,不麻,不惺,不怪!喝了还想再来一杯,{zh0}一杯接一杯!熟茶品饮{zh1}的工作是查看叶底,叶底的活性是很关键的,如前段时间朋友喝到某大师的熟茶,说是找到了老生茶的感觉,让我亲自整点给他,于是我找了茶样亲自整上一泡,喝着感觉确实不错,然又觉得似乎有点飘的感觉,坚持多喝几泡以后发现胃稍有不适,看叶底金黄均匀,揉捻大吃一惊——叶底基本没活性,轻微一捏稀巴烂。原因是此茶采用轻发酵(缩短正常发酵时间),口感让给人甜味很重,甜香突出的假象,但是叶底中还是暴露出来,想必大家也知道不生不熟的东西{zh0}还是别喝!哈哈---喝熟茶记得看叶底!
三,品饮。普洱茶的品饮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任何人不可能一步登天,但是也不是没有一些窍门可走,小弟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供茶友参考,普洱生熟的品饮是不同的。
1,先说生茶,看到一个完整的包装的话,观察包装,大厂还是小厂还是私人珍藏的三无产品,其次打开茶饼闻干茶香,有无杂味,陈味,霉味等,了解存储的环境,接着观察条索外观,稍有陈期的普洱茶定性表现为芽头金黄。有很多地方的茶是有个性的,如易武茶条索舒展,外观稍黑。班章或者勐海很多古树茶白毫显露,芽叶肥壮等,倚邦,景迈古树茶条索细腻等。还可以观察饼型判断石磨还是机器压制,易武饼样还是其他的压法,使茶品对号入座!接着撬茶注水冲泡,试茶建议采用盖碗,投茶量掌握好,水温要够,再就是要稍微重泡,重泡不代表苦闷很久(云南很少有茶闷了很久不苦不涩的),掌握必要的出水时间即可,如每次一分钟出汤等,出汤后问茶底香,注意只要稍有陈期三年左右的干仓普洱茶底都有很舒服的略陈香(与茶品时间对号入座)。新茶重点感受有无异味,杂味,烟味等,有无前发酵导致的浓郁花果香,还有手工杀青遗留的油耗味等及程度。再就是观察汤色,是否干净,明亮,还是过于浑浊,悬浮物多等。接着就可以喝了,喝的时候茶汤入口用心体验,感觉是口腔的什么部位反应强烈,一般的感觉就是树龄越小的茶树舌尖的反应稍微猛烈些,如一般的台地茶,舌尖微麻,苦涩不化,生津部位始终集中于舌的前段打圈子,无法向后带来更舒畅的感觉等,再就是感觉的持久性,苦涩难熬但是生津回甘只就那么一刹那,让人感觉很不爽,喝了就过了。而古树茶的感觉则更多的综合特征于向下,一般的制程稳定的古树茶大致的感觉是茶汤入口也有苦涩,但是苦涩过后舌底,舌根部位集中生津流口水,细心体验者感觉更佳,重泡两杯下去,感觉喉咙是凉凉的。就是一般大师们说滴“喉韵”,韵本来是文学术语,通俗的讲就是凉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你在口腔中能感受到带着自然山野气韵的凉凉的从喉咙下去,沉下去,越持久越好,越深沉越好。我们在判别大树(乔木)还是台地大多是借助喉韵以及茶汤在口腔的表现力来分辨的,提醒各位除非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山头茶不然光从干茶上是看不出大树还是台地的。当然大树新茶有时候表现力也不是那么理想,但是正常摆放一年后xx的古树茶都能有那种三杯下口,苦涩刹那而去,接着满口生津,甘韵深沉持久的表现。但是即便是古树茶因产区不同品饮中也要区别对待,如勐海古树和古六大茶山的古树茶表现力是不尽相同的,勐海古树如班章,茶味很重喝进去非常厚实,香气很好,但是刺激性也稍强,所以生津回甘的速度也是很快的(通常说外功很强)。而六山古树如倚邦,易武,茶汤柔和,很难体验到不舒服的苦涩,但是绵绵的软软的带有蜜香甘韵的茶汤入口后,较勐海古树而言猛烈的生津回甘是需要点时间的,但是带给你的感觉又是那么的舒服久久而不能散去(通常说内功很强)。
2,熟茶的品饮,小弟觉得熟茶的品饮是很简单的,普洱生茶的制作体现在选料用料上,但是熟茶的制作却体现在发酵工艺和拼配工艺上,这个从大益的产品中已经证明。个人觉得普洱熟茶的品饮简单的可以用三个词概况:干净,纯正,好喝!干净是指茶汤红浓明亮,干茶无非茶的物质,茶汤沉淀物少等。纯正是指香气有舒服的陈香,无杂味,茶汤入口甜而顺滑,不苦不涩不燥。好喝就是喝了口不干,舌不燥,喉不锁,不酸,不麻,不惺,不怪!喝了还想再来一杯,{zh0}一杯接一杯!熟茶品饮{zh1}的工作是查看叶底,叶底的活性是很关键的,如前段时间朋友喝到某大师的熟茶,说是找到了老生茶的感觉,让我亲自整点给他,于是我找了茶样亲自整上一泡,喝着感觉确实不错,然又觉得似乎有点飘的感觉,坚持多喝几泡以后发现胃稍有不适,看叶底金黄均匀,揉捻大吃一惊——叶底基本没活性,轻微一捏稀巴烂。原因是此茶采用轻发酵(缩短正常发酵时间),口感让给人甜味很重,甜香突出的假象,但是叶底中还是暴露出来,想必大家也知道不生不熟的东西{zh0}还是别喝!哈哈---喝熟茶记得看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