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代的创烧瓷- 寻找历史的足迹——玩古很累,但也 ...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代的创烧瓷 [转贴 2010-02-23 11:45:15]   

文章来源:中国陶瓷收藏网   2006、04、03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收藏。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

  在瓷器发展史上,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许多宋、金时南北各地存在的窑口,在元代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继续烧制。然而真正代表元代陶瓷业辉煌成就的是景德镇窑。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朝在景德镇设浮梁磁局,它是元代{wy}的官府瓷器作坊,虽然规模不大,烧造不多,但景德镇陶瓷的优势地位从此确立。

  由于蒙古族尚白、尚蓝,因此蓝白相间的青花瓷异军突起,独领风骚。此外,蒙古族还贵红,这就导致了景德镇釉里红的创造。蒙古族的颜色好尚,致使元代瓷器烧制的不断推陈出新,满足统治集团的新需求。

  成熟的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有三点: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运用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和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釉里红是在瓷胎上用铜红料着彩,然后施透明釉,用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工艺过程和青花瓷xx一样。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而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元代的统治集团鼓励对外输出陶瓷,来换回其他有用的东西。因为他们认为,瓷器坚脆沉重,在迁徙中易损坏,而且其原料易得,价格低廉,与他们早期动荡的生活状态需要高价值、易携带的物品格格不入,所以他们更热衷的是丝绸。不过,到元中期以后,随着蒙古亲贵居中土日久,受汉族文化熏染渐深,生活形态有了部分的改变,才逐渐欣赏与更多地使用瓷器了。远销海外的元代瓷器大受欢迎,在元末来中国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就在他的游记里记载中国的瓷器一直输出到他的家乡摩洛哥。

    此罐科学研究价值高。青花和釉里红是我国元代的创新性产品,青花和釉里红对窑炉的烧制氛围要求不一,尤其是釉里红对窑炉的烧制氛围和温度要求更为严格,此罐将青花和釉里红两种创新性品种集于一器烧制,且使青花和釉里红的发色都达到如此精美,实属不易。青花呈色浓艳,聚釉处有黑褐色“锡光”斑点,系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烧制而成,是研究进口钴料的重要实物资料。 

  工艺水平高,时代特征明显。此罐体采用绘画、镂雕、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时代特征明显,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具有断代作用的标准器。直口,短颈,溜肩,上腹较鼓,下腹渐收至底,宽圈足,底足露胎。胎质坚硬致密,但不够细腻,胎色白,底伴有粘砂、铁质斑点和釉斑,胎釉结合处有火石红。通体施青白釉,釉层凝厚。纹饰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颈部绘青花缠枝菊花纹,肩部饰卷草纹和大朵如意云纹,云头内用青花地白花技法绘水波莲花,如意云头之间缀以折枝花卉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四组菱花形开光,开光以双重串珠堆贴而成,开光内镂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花卉间杂有浓淡不一的绿色斑点,红、蓝、绿交相辉映,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下腹饰卷草纹和变形莲瓣纹。罐附覆盆形盖,盖顶置蹲狮钮,盖面绘青花莲瓣纹和卷草纹,口外沿饰青花回纹。 

  存世稀少,此罐发掘出土时有两件,另一件调拨故宫博物院收藏。据相关资料报道,目前,同类作品只有3件,另一件由日本一私人收藏家收藏。 

郑重声明:资讯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代的创烧瓷- 寻找历史的足迹——玩古很累,但也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