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习札记_绿之韵中医养生的空间_百度空间

中医养生学习札记(一)

—— 前面的话

     近几年的中医养生热,大约是先从曲黎敏的关于“中华中医文化”开始的,也或许,由于光大华夏文明,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潮流,使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个分支,做起了这方面的文章,再或许,是“到时候了”。儒释道,医易理。

    我接受和喜欢这个“中医文化”和包容其中的中医养生(文化)的提法和相关的内容。

   我的学习札记的一些心得,主要来自于曲黎敏的相关书籍,讲座,她是宏观而笼统地讲,傅杰英教授,及其他的中医专家,基本是具体地讲日常养生,养生的方法及常用的xx,药膳,经络,穴位等等。基础知识,常识知识,普及知识。

我的核心体会是:

1. 大道至简。

2. 一切在心

3. 一切在炁,在阳。

4. 一切在“简”。或叫“如烹小鲜”。

5. 一切在“一”。牵一而动百。五脏六腑,随便从哪个脏器做起调理都是可以的。只要把凭一点,坚持做下去,都会有好的收效。

6. 重视六腑。

7. 中医的核心是:阴阳,五行,气血,精气神。

中医养生学习札记(二)

—— 脏器的功能

      医学上把人体的器官笼统地说为脏器。如果琢磨中医的脏腑,那应该分别属于“脏”和“器”;有时“器官”,也被笼统地说,其实也应该,分作“器”和“官”两类来认识的。五脏为心肺肝脾肾—— 属阴,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心包三焦——属阳。

    五脏——心肺肝脾肾(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肺部),往往很受重视,人们都窃以为,这些“官”是千万生不得病的。有时却忽略了“器”——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认为它们比较“皮实”;甚至,不知道还有三焦这个“器”,不知道它长在哪里,有什么功能和作用。

    万物以阴阳为结合体,只知其阴,而不知其阳,不仅片面,重要的是不能受用。器,器皿,容器,装东西的。人体的六腑基本都是容器,装东西,同时加工东西,人体必需的东西。

     胆,装胆汁,输送出去胆汁,帮助消化,消化好了,大便是黄色的,消化不好了,是绿色的;如果乱行,眼睛皮肤黄,使得了黄疸型肝炎。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主xx,而且交通“阴阳”,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胃,装吃进去的食物,产生胃液,帮助初级的消化。胃为仓廪之官——纳五谷,胃主血。我理解,造血,从胃消化食物时就开始了。

      小肠,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吸收,主变化——化物出焉。

       大肠,大肠为传道之官——主津化(内分泌,分清浊)。

       三焦,为决渎之官——主枢纽,水道出焉。三焦又分为上焦,中焦,下焦。在人体内最不容易指出确切的位置的。中医中,有一家之说是,体内连接脏器的勾连的那些膜腺体等,主输布,像溪流沟汊网布着,帮助疏通和运布。我理解这种说法。在养生中三焦十分重要,而又往往被人们忽略。哪里不畅通了,那里肯定很疼,或者生东西,淤塞住了。

       膀胱,为州郡之官——主气化,“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这些“器”分别容纳和制造不同的物质,扬清排浊,{zh1},生成人体必需的气和血,这些物质能量提供给那些“官”们使用,濡养,涵养那些“官”们,使人体的“政府和官员”好好地工作。让每一个人是身心健全健康的人。

     如果主阳的“器”,被忽略了,不健康了,那么那些主阴的“官”,也好受不了,人肯定没有精气神。

      所以,万民百姓为阳,区区官吏为阴,万民为水,官吏为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就是这个道理。养生,先把通道治理好,“器皿”好用,“官”也就是清官了。

中医养生学习札记(三)

——补与清

       在中医里,气虚血虚,气血两亏的人,肯定是要补了,补气xx。在当下的社会里,物质生活质量提高了,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情况很少了,婴儿先天不足的,后天很快也得到了补给,健康起来。所以,现在营养过剩的人群很庞大,胖子很多,从儿童到老人,各类群体都有集中。所以亚健康体质中,郁淤瘀者偏多,即便是亏气血者,也往往是郁淤瘀在先,而后导致“亏”的。我以为,与其用补来调,不如用清来理。

     如同房间,里面很满了,再想放东西,余地很小,难以回旋。如果把身体里的脏腑清爽了,它们就能很好地吐纳了,很好地吐故纳新。人体自身有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要是需要什么,它们是会发出信号的。六腑流畅了,制造出人体需要的营养,气血,再去濡养五脏,五脏有精力和实力去工作,自然健康也就体现出来了。

      在清的过程中,清淤,清人体内的垃圾,五脏六腑,没有垃圾了,人体负载和消耗少了,自然就轻松了。人体的这个自然,首先也需要“环保”的。

      清,可通过水,汗,尿,便,液,气,食(药)等的渠道。有氧运动是很合理和科学的方法——CCTV4介绍一位胖胖男孩儿,xx的事例很有说服力,经验值得借鉴。用一些穴位疏通也很好,也有效果。

    当一个人身体轻松下来时,信心就提升上来了,再进一步做调理,就是良性的了。

中医养生学习札记(四)

—— 认识“痰湿”

·        傅杰英教授在《中医体质养生》中指出:痰湿体质的特征主要是——属于积滞体质。注意中医所指的“痰”。“痰” —— 没有用的废物——没有处理好的“半成品”。 “半成品”,就是既没有被吸收,也没有被排泄的状态的体内垃圾。广义上是指—— 水谷化不成津液的堆积物,体内的“河流”不畅通则积滞了——形成“痰湿”;狭义的,就是指“痰”。中医有个理论“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症。

·       痰湿是人体代谢不顺。有诸内则形诸外。   胖,脂肪肝的人多。痰湿体质的人,胖人多痰湿,瘦人多内热。痰湿体质的人,身体比较笨重,不喜欢喝水,口味偏咸,小便混浊,起泡沫(啤酒尿),多爱出汗,大便发粘,不顺,舌体胖大苔厚;神——形体情绪反应慢,神昏头重,想睡,饭后蒙蔽清阳,涩,粘滞。特别提醒,受情绪的影响,有些人在短时间内,体重增加很多,臃肿地肥胖。

·        我体会,傅杰英教授分列出的几种体质,都是比较典型的,突出的特点;但在日常生活中,几种体质,往往是混合的,过度的,或以某种体质为主,兼有其它的症状。如果痰湿体质时间长了,容易转成“淤、瘀”症。

·        说xx,不一定准确,说减痰湿,清垃圾,倒更有针对性;因为那些“胖”的部分,不都是脂肪,还有些积淀的不良物。 一定鼓励自己“轻装”。负重就是给脏器负担。 举例:如果你在很胖的地方点指或按,会感到很痛,例如大腿的内侧。

·       对治:改,清,练,求。 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清掉体内“垃圾”(痰湿),通过有氧运动,把痰湿清出去。讲求合理的有针对性的饮食习惯,比如,据介绍,白芸豆清中腹的肚腩,红小豆清下腹的肚腩。

·        观周围,中年以上,显现痰湿体质的人为数不少。从清痰湿开始,是个很好的切入点。成效明显,提高信心。

·        以下是傅杰英教授讲座的内容提要,供参考————痰湿体质形成的原因 ———先天的,家族史 2. 偏咸,年轻时吃冰冻寒凉食品,(脾胃是生痰之源,肺胃储痰之器) 3. 长期熬夜形成的, 4.舌苔厚腻就不去,影响胆气疏泄,进而影响肝和脾,胆——肝——脾。易得疾病:偏胖,高血压,高血脂,肝血糖,痛风,心梗,脂肪肝;皮肤不好,油性,囊肿,xx;月经不调,经量少;慢性咽炎。经常暴躁——不良的生活习惯出现——由于焦虑郁症,不安所以喜欢不断吃东西,贪凉,熬夜,致使脾胃怠工。——对治———— 首先心理沟通,舒缓情绪。 好好保护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百病皆由脾胃生”。痰湿体质是生活方式病,在中国,多是企业高层,白领,和公务员患者多。饮食事项:控制食量,不暴饮暴食,淡食,不要吃“宵夜”,一定要吃早餐,这是xx的{dy}步,如果晚上多食,滞于中焦,使阳气在晚上不能“潜藏”。对治——化痰xx散结—— 可多用汗法——把发汗的功能调动出来,出汗具有很好的排泄功能,可通过吃麻辣烫,做桑拿,用生姜等办法出汗,散湿暖脾胃,促发汗。用生姜调(TIAO)理,效果明显——1.泡茶——红糖,红枣,姜片,姜茶——到了夏天坚持喝一段时间,发汗——通透——肤色好。重用姜——7片——对大胖子——要出汗。男性烟酒者减少些,夏天的姜的药理——夏月伏阴在里,一般人都是外强中干,气血外走,故不能贪凉,姜可以帮助气血外达,鼓舞气血外发;到了秋凉以后,就减少或停用姜;2. 冬天阳气收敛了——伏阳在内,不宜用姜了。所以冬天多吃萝卜——补而不呆。如果冬天伏阳外发,易得腮腺炎。人上床睡觉,要把阳气潜藏起来才是养生。3. 少咸,少酸,少寒凉,少吃收涩的食品——酸甘化淤,醋生湿,山楂伤脾胃,不利痰湿,少喝饮料,甘能生湿,肥胖是一毛钱一毛钱吃出来的。西瓜少吃(西瓜是xx的“白虎汤”),海鲜,水果也少吃, 3.从复杂的生活方式中退出来——好气斗狠,熬夜网游,恣情纵欲,应酬过多。5. 多运动。生活起居:1.中年多痰湿证者,注意查血脂血糖血压,而且是空腹和餐后两个时间的。2.多晒太阳,散湿气,振阳气。3.多洗热水澡,泡浴,到皮肤发红,毛孔开张,出汗后,不宜立刻用凉水冲洗,一定要把汗出透,自然落汗。4.少用空调。(阳加阴谓之汗);5. 衣服宽松,宜散湿气。方药:党参,扁豆,砂仁,——中焦;白芥子,陈皮,——肺;赤小豆——走于下;绞股蓝,陈皮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xx扬言胶囊(此药中病即止)。四季保养:痰湿体质的人秋冬季就不要进补了。女性通经水谷便血情,这是美容的关键。经络养生: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阴陵泉,水分(脐上一指),神阙(脐下一指),轮换灸。

中医养生学习札记(五)

——认识脾胃

  • ·   我们后天的{dy}生存本领,除了呼吸以外,就是吃了。首先由胃来接纳食物,所以说胃为仓廪之官——纳五谷。 如果把胃当作你的一个孩子,他(她)在什么时间进食,需要什么,多大的量,你要清楚。养生提倡“七分饱,三分寒”。所以你的胃这个“孩子”,就不能撑着它,也不能过于贪凉。过于油腻的过于寒凉的食物,在正常情况下,肯定不适合胃腑的。还有早晨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吃多大的量,都是有讲究的。食物的组合搭配也是要注意的。比如早晨适合喝小米粥,晚上适合喝白米粥,白萝卜生吃是养肺的,熟吃是润肠的。。如果能像照顾自己的孩子那样照顾自己的胃,他(她)应该是健康的。
  • 因为脾胃是后天摄取营养的{dy}道关口,所以中医有百病皆由脾胃生”的说法,以提示脾胃的重要性

·   胃主血。 胃分泌胃液,消化食物,使之向精谷气血转化,所以说“胃主血”——我这么理解。

·   脾主统血。为建议之官---主一身肌肉,脾知周,知道心肺肝是否健康,并做提示。经过胃和小肠的加工,“血” 到脾里加工,所以也有“脾造血,肝藏血”之说。脾属土,位中,土生万物,血养全身脏器。故,养好脾,就是养好血,有了血,各个脏器得到充分的濡养,还何愁自己不光鲜呢?反之,脾不好好工作,懈怠了,出了问题,人的身体缺血,无以为养,人或枯萎,或显虚胖呆滞。脾是消化系统的重要部分,抓住了脾的养生,就抓住了关联的器官的养生,就能发现脾与胃,与肝,于小肠,与大肠,与其它器官的关联状况,故此为重! 所以我特在意脾胃。脾胃也最容易养生,每天只要注意好吃喝拉撒睡就行了 。养脾胃,就在日常的身边。

脾胃与筋: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经脉别论》)。人以水谷为本,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气血充盈,则肝有所滋,筋有所养。所以,筋与脾胃也有密切关系。若脾被湿困,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筋失所养,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则痿废不用。

[附]斜体字为从网上宕来的。

中医养生学习札记(六)

—— 别动气

·   中医养生,主要是养气血。很有意思,这里有三个“气”,1)气,是简化字气,也可代表先天和后天的气的统说;2)氣,可以指纳食以后产生的水谷之气;3)炁,可以指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元气。

·   血里有人体需要的营养,气推血行,故气行血行,气郁血缓,气滞血滞。如果气不能正常地推动血液运行,那么脏器得不到正常的濡养,身体的健康就得不到保障了。人体的气血顺畅运行,就像政令畅通一样,令行禁止,非常有序。

·   人如果不守时节,受寒凉,或者动气了(生气),发怒了,造成气郁,会出现气痛,使一些器官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工作,常见的是,肝气犯胃,肝郁气滞,胃脘疼痛,中焦不畅,或气鼓病,女子行经不利等等。

·   人说“怒伤肝”。肝主藏血,肝属阴而用阳,主疏泄,即运输,xx。喜欢舒畅,条达,不喜欢郁滞。如果伤肝了,疏泄就失调了,牵一而动百,相关的脏器都要不舒服。

·   从气郁开始,逐渐可以转变为一些关联的体质类型,由郁而滞,由滞而淤,由淤而瘀,气郁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等等。最终由气郁可以演化成淤血体质。所以有“气生百病”之说,万薮之源。

·   所以一定要让自己心情平和,舒畅,扬眉吐气,条达。

·   气郁体质的人往往有抑郁症,而忧郁症的人会出现膝盖疼的症状,戴尔·卡耐基,美国“成人教育之父”,在他的讲课中就指出过这一点;而淤血体质的人往往会出现痛风的病症。有气郁滞症状的人,会在奇怪的点位上疼痛,酸痛,比如,胃疼的人,痛点在膝盖,脾痛的人,痛点也在下肢。有的人哪痛医哪里,变成xx风湿痛了,真是差之千里!所以要循经络走向查病理,会多一个诊断的依据。

·   人与生俱来的炁,在腎裏,是液态的,所以人说,肾是人的“湿地”。人后天的水谷精气,也可由气态,转化为液态贮存在肾里。正常情况下,人们日常所需的气,是肺呼吸进来的氧气和食物产生的水谷之气,来推动血液循序而行的。关键时刻,人体气不够用,就要调用自己的元气,通过“心火”,把液态气转化为气态的气,为人所用,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心肾相交”,而“炁”字下面有四点是取火意,蒸腾气化作用。反之,如果“心肾不交”,那就是不健康了。

·   总之,“不动气”,一是不要生气,气恼,气郁,气恼,动肝火,发怒;二是不要动自己肾气中的老本儿。—— 是为“不动气”。

中医养生学习札记(七)

—— 吃

       说到吃,首先自然是吃什么了。《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xx的论述,既是医学方面不可忽视的至理名言,也是指导人们饮食的重要原则。提出了医食同源的学说讲究膳食平衡。

                       

                                           五谷:麦、黍、稷、麻、菽(有以稻替麻)。

五菜:韭、薤、葵、葱、藿。

五畜:牛、犬、羊、猪、鸡。

五果:李、杏、枣、桃、栗。

       这个常识很多现代人都是知道的,但是往往有个误区,把“养、助、益、充”的位置颠倒了,出于个人或集体的某种需要,需求。例如,有些青春期的女孩子为了自己的身材体型的秀美,采取节食的办法,每天以蔬菜水果为主食;一些运动队为了给运动员增强体能,补给大量的肉类,特别是牛肉等等的例子;而国外的例子却是相反的。资料提供:美国xx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在赛前,要吃一斤量的意大利面条,意大利队足球员动员,在赛前,也是以面食为主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粮食,面食能够直接转化为人体需要的糖,糖又可很快转化为人体需要的热量;而中国的球队却相反,加大食肉量,人体消化肉食,本身就要多消耗“气”耗体能,其中一些消化不完整的成为“半成品”滞留体内皮下,那些东西并不一定是脂肪,而是需要xx的垃圾。

        所以,吃什么——谷、果、畜、菜的顺序{zh0}别颠倒,要了解食物的功能,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理论自然有它的道理。

        第二,就是怎么吃了。怎么吃,一是怎样烹调才好,二是什么时间(季节、节气、时令)吃好,三是结合个人的体质吃。例如,早晨多喝小米粥,晚上多喝白米粥;“上床萝卜下床姜”,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生吃是清肺,熟吃是款肠,等等。有位豫剧表演艺术家,为了保养嗓子,几十年坚持每天晚上喝一碗甜面汤糊糊。

         第三,{yt}中的食量配置,也要注意 。我们中国民间提倡“早要吃好,午要吃饱,晚要吃少”;在德国也有一说 ——“早晨吃得要像皇帝;这两条道理异曲同工。这个道理也可用中医的理论印证:

十二时辰与脏腑的对应

—— 子时(鼠)--- 晚23点至1点,胆经当令。

—— 丑时(牛)--- 1点至3点,肝经当令。

—— 寅时(虎)--- 3点至5点,—— 肺经当令。

—— 卯时(兔)--- 5至7点,大肠经当令。

—— 辰时(龙)--- 7点至9点,胃经当令。

—— 巳时(蛇)--- 9点至11点,脾经当令。

—— 午时(马)--- 11点至13点,心经当令。

—— 未时(羊)--- 13点至15点,小肠当令。

—— 申时(猴)--- 15点至17点, 膀胱经当令。

—— 酉时(鸡)17点至19点,肾经当令。

—— 戌时(狗)--- 19点至21点,心包经当令。

—— 亥时(猪)--- 21点至23点,三焦经当令。

       从上面的罗列中可以看出,从子夜丑时开始,到晌午的巳时11点,基本都是消化系统在当令:进食,消化食物(初级加工);到了午时以后,都是使用(消耗)能量的脏器在工作,或者是深加工。所以,早餐和中餐吃好吃饱是很重要的;而晚上多食,不但分争能量,还会使人夜宿不安。和尚严格的修行,有“过午不食”的规定。有些饥饿的和尚到了傍晚用烤热的石头烙烙肚子,抵饿兼养生。从中总结出五脏六腑的工作是 —— 上午为生,下午为用。上午吃好的道理,下午少吃的道理。

      如果把握和坚持了这些吃的道理和原则,再讨论如何吃得好,吃得合理,就更靠谱了。

中医养生学习札记(八)

——xx位大本领

       在一家大医院的存车场,有一位看车人,常常为工作所恼。一些觉悟差的存车人,不给存车费就溜之乎也了。看车人经常为此而气恼,日久了,他一生气,就偏xx。

     {yt}他找到针灸科的医生,述说自己的病痛和苦恼。医生指给了他一个穴位,在脚趾的拇指与二指之间的穴位,让他每天早晚xx7分钟。过些天,看车人兴冲冲地来了,对医生说,“·医生,我现在敢打架了”!医生吓一跳,以为他病重了呢。他解释说,现在,他就是真的和别人打一架,怒气以后,也不会偏xx了。通过坚持xx那个指定的穴位,他的偏xx彻底好了。

      2000年春天。我的气托不住泪,经常没有因由地就流泪了,其实没有委屈和气恼什么的,我自己说,这是心气太虚了。恰好,有朋友给介绍一位民间郎中,善针灸。他取了我三二个穴位,我记得,当他取针三阴交穴,进针,又提几提时,顿时感到心里一下子涌入一股暖流似的,眼睛也亮了,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心里轻松极了。那种感觉,每每想到,总觉是在心里。我理解,是穴位,也是手法。后来我再和他提起,他也记不得当时印象了。

     这样管用的穴位很多。坚持xx肯定大有裨益的。现在国内很推广艾灸,我觉得也特好,也想学习和实践。养生就在日常,在身边,在自己。

中医养生学习札记(九)

—— 你如何善待……

1. 你想过吗—— 由于你把握不住自己的情绪,嗜好,脾气,秉性,有时不够善待自己的五脏六腑,常使自己不舒服。如果换一个比喻,如果五脏六腑都是你的孩子,你会如何呵护他们?肯定会克制约束自己的需求,先要照顾好孩子。那你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呵护好自己的身体吧。了解每个脏器喜好,特点,需求,对它们知冷知热,培育好它们,安抚好它们,保养好它们。别娇生惯养,别助长邪气,帮助它们走正道。

2. 我们也曾有不能好好善待自己的时候。那时仰仗着自己年轻,仰仗着自己有“老本儿”,仰仗着自己一不怕苦,二还是不怕苦,使着性子做自己的事情,因而真正吃了身体不好的苦头,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以情志和情绪化了的形式反映在我们的言行中,影响着我们的周围,环境中充斥着信息。现在讲养生,还真有些苦提案参半的意味。现在讲“善待”,是用经验和教训体会出来的。

3. 我观察出一项标准—— 用这个“标准”矢量每一位亲朋的友善度,那就是看他(她)是不是能不能真正对自己好。也就是说,能善待自己的人,才真正能善待别人。对自己都不善待,怎能善待别人呢?这是我反复考量,心里{za}说,也最想说的一句话。只有能善待自己,才能换位体谅别人,体谅甘苦冷暖。我{zx0}是从孩子们的健康和言行中观察到这种对比的。也是我经常和孩子说的话。

4. 年轻的孩子们青春年少,往往任性而为。多吃冷食,无饥无饱地餐饮,时常出现胃痛胃病。时常“出口成吵”怒目圆睁,很影响消化系统的健康,也影响情绪。有了这些负面体验,他们才知道善待自己,也希望别人和气,不再找托辞给自己的亚健康说出某种“情理”的理由,大家才能相安无事。

5. 试想,对自己的五脏六腑都不在意,轻视,忽视,甚至出恶招儿的人,您敢和他(她)深处吗?他或怒或悲或恐或疑或嘻,让你无所适从,你上哪里去找一片晴朗的天空呢,上哪里去找一个安静的空间呢?

6. 结论:好好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五脏六腑。它们都健康了,平和了,您就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了。

中医养生札记(十)

—— 闲言碎语中的中医文化

              民间用人的五脏六腑作比喻说人情世事冷暖。他们所借用的脏器都是符合中医道理的,也印证了中医道理之一斑。有可捉摸的道理在里边。

1. 他(她)是“热心肠”。——为什么不说热肺肠,热肝肠呢?因为心与肠喜欢热的,暖暖乎乎的。

2. 菩萨心肠,——说菩萨的慈悲大善,也用心肠。说明心肠之重要。

3. 吃羊肝。——羊老实,不怒,吃羊肝,温和,不伤人。

4. 吃牛肚。—— 牛有四个胃,消化能力强。所以吃牛胃(牛肚)。

5. 好心当“驴肝肺”—— 驴有力气,但是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尥蹶子,就嘶嚎,所有很少有人吃驴肝肺。

6. 心肝宝贝。——指说自己的所爱,特别是指自己的孩子。心肝是人的重要“宝贝”。

7. 肝胆相照。

8. 狼心狗肺——狼心——冷,狗肺—— 吠。脾气不好。

9. 英雄虎胆,胆大包天,胆小如鼠,胆战心惊—— 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主xx,而且交通“阴阳”,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10.    古道热肠—— 古人都知道好心肠是热的。

11.    肝肠寸断——不能伤心生气。

12.    操碎了心——不能把心气耗得太厉害了。

13.    怒目圆睁——生气伤肝,伤眼。

14.    久视伤目,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行伤筋。

15.    魂飞魄散——肝主魂,肺主魄。



郑重声明:资讯 【中医养生学习札记_绿之韵中医养生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