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热闹- 秀秀的小木屋- 博客大巴
  • 下午突然听到锣鼓唢呐的声音由远而近,应该是元宵节的节目已经开始了。

    凯说好像是楼下的声音,我说不可能吧,他在窗边一看,果然是在楼下。

    我到阳台窗子边向下看,果然来了一个秧歌队,在楼下表演。

    有一辆车,上面装饰着一些喜庆的标语,好大一群人在扭秧歌。

     

    衣服都是崭新的,男的穿着白衣,打着花伞,女的桃红衣服,黄色扇子。

    车上放着一个大鼓,有人在敲鼓,有人在演奏其他乐器,还有在人车下吹唢呐。

    那些人踩着音乐声扭着秧歌,好不热闹,在灿烂的阳光下,非常醒目鲜艳。

     

    秧歌好像发源于一些老区,但是现在很多地方都有,陕北,北京,东北大秧歌。

    甚至在桂林的清晨,也见到公园里有秧歌队在锻炼身体,在中老年人群中很流行。

    好像还在电视上看到过有较秧歌的节目。

    我倒是很好奇张爱玲的《秧歌》到底写了些什么。

     

    有一些人在楼下观看,也有人和我一样在楼上看。

    对这种表演没什么兴趣,但还是拍了一些照片,觉得很喜庆。

    记得昨天D就说要接待秧歌队的,他们来表演,就要给钱答谢的。

    好像是哪个乡里的秧歌队,进城来表演的。

     

    十五前的活动很多的,几个广场每天都有活动,步行街更是热闹非凡。

    其实我挺想看看灯展的,政府给好多单位都下达了任务制作参展的灯笼。

    我看过那个表格,上面的单位都给了参展的主题。

    听说我们单位要完成的那个就要花费十万,我想知道是怎样劳民伤财的一个东西。

    每当看到这些锦上添花的事物,我就也不由得想到世界上很多地方还在闹饥荒。

    可是这是一个不时兴雪中送炭只要锦上添花的年代,节日过得好也是政绩。

     

    想到童年在家乡,每到春节,也都有社火表演。

    最常见的是走高跷,旱船,芯子,跑马等民间艺术,走街串巷好不热闹。

    记得有一年,有一种我忘记名字的高难度表演,后来恐怕都很少见了吧。

    依稀记得在一根长长的椽子一段有个古装的小孩,使用杠杆原理翘到高空。

    她在空中还要有一些优美的动作表演,然后再放下来,再升上去,总之是很危险。

    应该是用的杠杆原理吧,下面怎么操作的记不清楚了。

    那一次表演队到了妈妈的单位,指明要给妈妈演一场的。

    妈妈那时候还很年轻,但已经是德高望重的名医了,现在更是。

    那时候一般都只是给某个单位表演的,为个人表演好像是{dy}次吧。

     

    小时候对这些热闹似乎就不怎么热衷,年龄越大越不感兴趣了。

    凯小的时候为了让他开心,也曾带着他去观看,但是稍大一点之后也没兴趣。

    有时候倒是希望能有心凑一下热闹,融入节日的欢乐气氛,被感染得活跃起来。

    但却没有丝毫行动,宁愿在家看电视上网,然后睡觉。





郑重声明:资讯 【看热闹- 秀秀的小木屋- 博客大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